蔡璇;施菁玲;李从荣;孙端阳;彭少华
目的 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医院感染及耐药性的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在2008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期间确诊为MRSA医院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MRSA医院感染133例,149例次,其中下呼吸道感染105例,占70.5%,菌血症8例,占5.4%,表浅切口7例,占4.7%;多集中在神经外科、综合ICU和干部病房;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耐药株.结论 MRSA是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了解其临床分布,加强耐药监测,规范临床用药,可有效预防耐药菌的产生.
作者:窦学梅;宋巍;高文旃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住院患者分离出的菌株进行分析,为降低患者感染及规范化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6-2010年神经内科10628例住院患者进行分析,对其中582例合并医院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的864株病原菌在感染的种类、病因及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为5.48%,以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多见;革兰阳性球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菌检出率高为7.99%,对万古霉素未出现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高为13.31%,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无明显变化.结论 及时的细菌学检查,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规范的医疗行为,是控制医院感染率的主要对策.
作者:臧大维;张坚磊;刘娟;宋杨;李亚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改进痰培养标本筛选方法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653份痰标本设为对照组,将2010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703份痰标本设为试验组,对照组痰标本采用传统筛选方法,试验组痰标本采用改进筛选方法,观察两组标本合格率、痰培养阳性率.结果 对照组标本合格率为25.9%、试验组合格率为52.9%,两组合格率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培养阳性率对照组为37.9%、试验组为33.3%,两组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进痰培养标本筛选方法可提高标本合格率,不影响细菌学检验的质量.
作者:傅石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某三级中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探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措施.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和手卫生设施调查表,现场调查在岗临床医师220名、护士226名手卫生依从性和科室手卫生设施配置情况.结果 总体手卫生依从性为57.6%,护士为73.9%,高于医师的40.9%(x2=49.670,P=0.000),外科医师为47.6%,高于内科医师的31.9%(x2=5.492,P=0.019),外科护上为91.5%,高于内科护士的58.3%(x2=32.113,P=0.000);手卫生依从性低主观归因率为75.7%.客观归因率为24.3%.结论 某三级中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低,主观原因为主要原因,应采取以强化培训为主的综合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作者:李焕芝;毛乾国;付建国;周玉贞;吴碧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医院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3种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效果.方法 分别抽取2009年10-12月出院的3种清洁手术病例共120例(干预前)和2010年10-12月出院的3种清洁手术病例共120例(干预后),针对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经临床药师干预,清洁手术围术期患者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在适应证、药物选择、用法用量、用药时机、给药途径、溶酶选择、病历中通用名书写等各方面较干预前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临床药师对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的方法是可行、有 效的,能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降低药物费用,对促进临床安全、有效、经济的应用抗菌药物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冷萍;宋金明;时萍;曹玉;隋忠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与分析妇产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选择医院2011年3月,妇产科门诊患者412例,对其处方进行抗菌药物使用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 妇产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8.4%,其中常见妇产科疾病及妊娠终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80.3%及98.8%;非感染疾病用药占10.2%;联合用药占84.7%;静脉输液使用抗菌药物占97.8%;奥硝唑和甲磺酸帕珠沙星使用频率分别占42.4%和25.5%.结论 妇产科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用药指征掌握不严,用药无选择针对性,联合用药、用药途径不合理等盲目滥用现象,亟待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相关卫生行政立法,加大处罚、监管及督查力度,同时要加强医德、法规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及培训教育.
作者:叶高峰;焦玉冰;许也齐;夏阳;于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约物.方法 使用纸片扩散法测定60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60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中,痰液标本54株,占90.0%,尿液等其他标本6株,占10.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低为5.0%、其次为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为6,7%、环丙沙星为26.7%、头孢哌酮/舒巴坦为28.3%,而亚胺培南耐药率为96.7%.结论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米诺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环丙沙星较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的检测和监测.
作者:卢丽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比较来源于南京地区部分社区健康成年人鼻咽部与住院患者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KPN)耐药性、携带整合子的特征及基因盒种类.方法 于医院体检中心采集健康体检者的鼻咽拭子,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培养、分离及鉴定KPN;运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细菌分析系统,鉴定住院患者痰标本中的KPN;应用纸片扩散法对抗菌药物进行耐药性监测和分析;应用PCR法扩增整合子;对PCR产物纯化、测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来源于临床痰标本的24株KPN,10株为Ⅰ类整合子阳性株,整合子阳性率为41.7%,明显高于24株健康者定植菌分离KPN整合子的阳性率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感染患者检出的KPN对13种抗菌药物总的耐药率为16.7%~83.3%,明显高于健康者分离KPN的4.2%~45.8%;且携带有氨基糖苷类、磺胺类、氯霉素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盒.结论 医院感染患者分离的KPN整合子阳性率及耐药率,显著高于健康者呼吸道分离的KPN,健康者携带菌株可分离出Ⅰ类整合子,提示应从基因水平上检测不同人群细菌耐药性.
作者:刘海燕;顾兵;黄茂;陈意;梅亚宁;王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护士必须掌握化疗药物职业危害的危险因素、途径,严格执行防护措施及细胞毒性废弃物的处理.1职业危害1.1危险因素 化疗药物的准备过程中,玻璃瓶破裂,安瓿打开时药液向外飞溅,稀释瓶内压力太大和排气时药液喷洒导致药液外溢而造成危害;操作中针头脱落,药液溢出;护士在注射过程中意外损伤;细胞毒性废弃物处理不当、污染工作环境、手、食物等造成职业危害.
作者:陈朝英;郭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α-2b干扰素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综合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1年3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78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9例、观察组(加用α-2b干扰素组)39例,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87.18%,发热、腹泻及脱水症状消失时间分别为(1.58±0.27)d、(2.55±0.49)d、(1.72±0.45)d,均短于对照组的(2.37±0.30)d、(3.98±0.52)d、(2.95±0.4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为5.13%.结论 α-2b干扰素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优势明显,可以有效、及时地改善患儿的症状体征,安全性较高.
作者:丁秀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分析细菌感染对尿液全自动检测的影响.方法 应用SysmexUF-10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进行尿红细胞及潜血的测定.结果 不同常见种类菌尿对尿红细胞测定结果的影响不同,铜绿假单胞菌影响大,细菌浓度为104/ml即影响红细胞测定,而细菌浓度为105/ml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有影响;以镜检法为标准,UF-1000检测尿红细胞比较菌尿组假阳性率为30.83%,高于非菌尿组的10.8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UF-1000尿液分析仪操作简单、快速,有较好的重复性和敏感性,菌尿干扰尿液(沉渣分析仪对尿细胞、尿潜血)的测定.
作者:胡蓉蓉;张能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构成特点及抗菌药物敏感性分析,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方法 对205例真菌感染的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真菌的培养和药敏试验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结果 肿瘤患者真菌医院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占81.4%,其次是泌尿生殖道,占11.2%;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75.6%,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占6.4%;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真菌对于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的敏感性好,对咪唑类药物的敏感性相对较低.结论 重视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的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能有效控制感染.
作者:慕玉东;王聪;王永兴;楚雍烈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手机消毒器对洁牙机头消毒清理后的病毒学监测,以及与其他的消毒方法做比较.方法 考察4种消毒灭菌方法:口腔手机消毒器、高压蒸汽灭菌及2%戊二醛和75%乙醇消毒后,洁牙机头上的HBV残留量,手机消毒器、高压蒸汽灭菌方法与2%戊二醛、75%乙醇消毒方法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使用手机消毒器和高压蒸汽灭菌的灭菌成功率达100.0%,但用2%戊二醛和75%乙醇的消毒成功率分别仅有77.0%和62.5%,消毒灭菌效果明显低于前两种方法.结论 手机消毒器对洁牙机头有高效杀灭病毒的作用.
作者:李华;何慧丽;郭红延;田春娟;林红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肺泡灌洗液中铜绿假单胞菌在病区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做鉴定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 5.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于神经外科、ICU、呼吸科,检出率分别为46.4%、25.0%、14.3%,各病区分离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低,对其他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略有差异.结论 肺泡灌洗液的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同病区的细菌耐药特点存在差异,合理用药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作者:蒋利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2010年10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感染性疾病患者7例,现将临床分析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7例患者,男4例,年龄35~68岁,平均45岁;其中5例经治疗达到出院标准出院;有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年龄均>60岁且合并有肺部等基础疾病.
作者:沈雁冰;谢迎春;冯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儿童医院多药耐药菌( MDROs)群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1-12月医院住院患者的各类临床标本,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对分离的多药耐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1906株,多药耐药菌309株,占16.2%;分离前3位的分别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多药耐药菌分布阳性率占前两位的科室是急救内科和新生儿科,急救内科共94株,新生儿科共90株,MDRPA、MDRAB以痰液检出率高,构成比为76.8%、96.2%,MRSA以脓液检出率高,占43.6%,MDRPA对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耐药率低,分别为23.2%和26.1%,MDRAB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均耐药,耐约率均>50.0%,MRSA对万古霉素耐约率为0,其次对庆大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氯霉素耐药率较低,但氯霉素不适于儿童.结论 儿童医院多药耐药菌分布范围广,在重点科室所占比率高,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因此要切实加强多药耐药菌的管理.
作者:耿蓉娜;温婵;刘会玲;孙立新;宋建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医院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其分布,为临床治疗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 WalkAway 96 PLUS自动化微生物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4月临床分离的124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率及分布.结果 收集的124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中,对头孢他啶、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46.8%、30.6%、12.1%和9.7%;124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科室分布主要为重症监护病房占70.2%;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标本占89.5%.结论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是重症监护病房痰液标本中常见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临床上应根据约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魏绪廷;孙启英;刘广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再生医疗器械清洗是消毒供应中心(CSSD)工作的重要环节,清洗质量是消毒灭菌的重要保证,彻底清洗是保证灭菌成功的关键,实现再生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至关重要.1 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开展培训,对用后的再生器械应及时进行初步处理,减少微生物的繁殖与扩散,防止附着在再生器械血液、体液于结而影响清洗质量.
作者:张飞云;李莹;王敏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方法 对2003年1月-2010年12月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92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5例,其中急性眼内炎2例,迟发性眼内炎3例,均发生于薄壁滤过泡患者;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有危险因素、局部因素及其他因素.结论 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控制丝裂霉素C的使用、强化眼部消毒处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重视健康教育,能防范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
作者:杨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对医院感染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原菌的送检情况进行比较,为提高和改进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前1周对各科室感染管理联络员进行培训,完善病历及病原学检查,以床旁调查与病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填写统一调查表.结果 应调查住院患者974例,实查973例,实查率为99.9%;发生医院感染74例,感染现患率为7.6%,社区感染88例,感染率为9.0%;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微生物检验送检率为30.7%,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4.9%,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47.2%.结论 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加强对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患者微生物标本的送检率,促进抗菌约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
作者:邢亚威;杨兴肖;刘志广;王媛;陈俊卓;贾志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