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晓琴;钱小毛;金海勇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用于诊断小儿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医院收治的120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肺炎类型将其分为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及支原体肺炎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50例幼儿作为对照组,对3组患儿就诊时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指标进行测定,同期检测对照组幼儿的上述指标,比较3组患儿上述两个指标的差异,并与对照组幼儿进行比较;按照其相应的阳性诊断标准计算WBC、CRP的阳性检出率并比较,综合评价CRP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经研究显示,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患儿及对照组幼儿就诊时的WBC分别为(11.7±4.1)、(9.5±3.0)、(9.0±3.1)及(7.0±2.2)×109/L;CRP分别为(52.3±24.0)、(9.1±3.3)、(34.7±13.4)及(3.9±2.1)mg/L,组间比较,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及支原体肺炎组的CRP及WM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菌性肺炎组义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上述组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患儿的WBC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1.3%、77.5%、66.5%,CRP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0%、74.5%、73.4%,CRP对细菌性肺炎的检出率明显高于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具有取材简单、快速、对细菌性肺炎阳性检出率高的优势,在排除患儿其他导致CRP升高的因素前提下,不失为一种有效鉴别肺炎的诊断方法.
作者:叶素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我院自2010年7月将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纳入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针对潜在风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取得良好效果.1 儿科外来器械的特点与质量风险因素1.1 特点 儿科手术器械因儿童的生理特点,数量繁多,形状小巧复杂,精密度高,各种器械多关节、缝隙;齿槽、钩纹;细孔、管腔等,这些专科特色很强的器械无疑增加了清洗处理的难度.
作者:高宇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屎肠球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型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以及配套的革兰阳性菌鉴定卡GP进行鉴定,分析4年来屎肠球菌标本临床科室分布及耐药率.结果 4年共检出屎肠球菌927株,屎肠球菌检出率呈不断升高趋势,标本以痰液多占41.7%,尿液其次占35.3%,科室分布以血液科、神经内科、ICU为主;14种抗菌药物中对屎肠球菌耐药率>90.0%的药物多达8种,屎肠球菌耐药变迁显著的抗菌药物有呋喃妥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达福普汀和四环素共5种,其中四环素为下降趋势.结论 在2007- 2010年医院屎肠球菌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屎肠球菌对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率有所下降;对于万古霉素,屎肠球菌的耐药率呈明显升高趋势,监测屎肠球菌耐药性变迁情况,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钟淑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某三级中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探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措施.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和手卫生设施调查表,现场调查在岗临床医师220名、护士226名手卫生依从性和科室手卫生设施配置情况.结果 总体手卫生依从性为57.6%,护士为73.9%,高于医师的40.9%(x2=49.670,P=0.000),外科医师为47.6%,高于内科医师的31.9%(x2=5.492,P=0.019),外科护上为91.5%,高于内科护士的58.3%(x2=32.113,P=0.000);手卫生依从性低主观归因率为75.7%.客观归因率为24.3%.结论 某三级中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低,主观原因为主要原因,应采取以强化培训为主的综合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作者:李焕芝;毛乾国;付建国;周玉贞;吴碧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探讨其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 对2010年1-12月出院的1683例神经外科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101例,103例次,医院感染率为6.0%,例次感染率6.1%;下呼吸道感染多为81例占78.6%;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9.6%,革兰阳性球菌占16.1%,真菌占4.3%,分布多的3种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21.5%、17.2%、16.1%.结论 神经外科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钱丽华;童瑞琦;谢家政;李燕;吴群;曹胜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骨科病房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 2008版判断结果.结果 73株分离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46株占63.0%,革兰阳性球菌22株占30.1%;革兰阴性菌中含假单胞菌属、克雷伯菌属等,革兰阳性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属是主要菌种;大多数病原菌耐药性高,假单胞菌属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低为5.6%,其次头孢他啶为11.1%,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7.8%;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100.0%敏感,对庆大霉素耐药率为37.5%,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2.4%.结论 条件致病菌成为骨科病房中主要的分离菌株,革兰阴性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耐药率高,应以药敏试验结果为依据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苏伟;王起印;赵永新;王宏伟;刘晓谭;高义斌;宋君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医院监测控制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分离的156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进行同顾分析,并记录其感染部位、标本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三代头孢菌素有较高的耐药性,15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敏感率高为90.4%,其他是亚胺培南为87.2%、氨曲南为69.2%等.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可引起多部位感染,其对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应引起临床与实验人员的重视,临床用药应以药敏试验结果为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蒋敦松;陆一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生物膜(BF)是微生物生长过程中为适应生存坏境而吸附于惰性或活性材料表面形成的一种与浮游细胞(planktonic cell)相对应的生长方式,由微生物和自身分泌的胞外基质组成[1].研究表明,人体中80%的感染涉及到BF的形成[3];根据美国国家卫生协会和疾病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有>60%的感染与BF的形成有关[2].临床常见的BF相关感染有两种,一种是医疗材料相关性感染,即病原菌黏附于医疗材料表面如导尿管、中心静脉插管和人工心脏瓣膜等表面,形成BF而导致感染;另一种是慢性感染,微生物在人体腔道表面吸附生长而引起的感染.
作者:高媛;刘萍;陈旭;李岩;孙淑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预防接种门诊的感染控制工作,相对于医院有其特殊性,需要落实以下措施.1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管理制度预防接种门诊接诊的人群不同于到医院就诊的患者.首先,大部分来门诊预防接种的是健康的儿童及其家长;其次,其中不排除传染病带菌者或隐形感染者,但其发现和甄别却非常困难;再者,儿童免疫功能不够健全,容易受到传染性疾病的感染.一旦发生接种对象感染事件,影响巨大.为搞好感染控制,应成立感染控制组织,建立单位-职能科室-门诊三级管理机制,门诊成立感染控制工作小组,制定感染控制规章制度,使感染控制工作规范化、程序化、职责明确化.
作者:江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2007-2010年柳州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属的药物敏感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支原体属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2007-2010年4年支原体属的阳性分离率为41.9%、46.0%、50.0%、53.9%,支原体属对多西环素、交沙霉素、米诺环素的敏感性均>75.0%,为柳州地区临床首选治疗支原体感染的药物.结论 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菌药物,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张海琼;唐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广州地区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及其耐药性.方法 收集广州地区9所三甲医院和1所二甲医院2007年1月-2008年12月连续分离的引起医院感染作重复首次分离株,采用K-B法检测2种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WHONET-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大肠埃希菌4670株,肺炎克雷伯菌2801株,分别占医院感染菌株的14.2%和8.5%,ESBLs阳性率分别为45.7%和41.1%;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在尿标本高占43.1%,其次是呼吸道标本占18.5%、伤口脓液及分泌物占14.6%、血液占10.2%等;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在呼吸道标本高占60.0%,其次是尿液占15.2%、伤口脓被及分泌物占8.8%、血液占7.6%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低为0.5%~1.0%,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为4.8%和6.2%,对氟喹诺酮类在34.8%~70.2%;ESBLs阳性菌株对各检测药物耐药性均高于ESBLs阴性菌株.结论 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保持高活性,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含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和阿米卡星耐受性低,须加强对地区细菌耐药性的检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和播散.
作者:植志全;卓超;苏丹虹;金光耀;江广添;汤凤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刺伤原因、环节,有关防护的概念、安全操作行为及报告等问题.方法 自行设计护士针刺伤情况调查表,随机对医院130名临床护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护士中有118名在近1年曾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90.8%,其中有67.9%被污染针头所刺伤,16.0%被有血液传播性疾病患者使用过的针头刺伤;而针刺伤发生时的操作环节主要集中在输液完毕拔针、药物配制和处置医疗废物时,分别达到41.1%、21.7%和21.7%;护士在操作时戴手套率仅为13.6%,在刺伤后向上级报告的占39.8%.结论 临床护士防护意识淡漠,针刺伤发生率高,应对护士加强“全面性防护”概念的教育,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规范操作行为,加强针器废弃物的管理,避免护士针刺伤的发生.
作者:陈火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对医院感染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原菌的送检情况进行比较,为提高和改进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前1周对各科室感染管理联络员进行培训,完善病历及病原学检查,以床旁调查与病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填写统一调查表.结果 应调查住院患者974例,实查973例,实查率为99.9%;发生医院感染74例,感染现患率为7.6%,社区感染88例,感染率为9.0%;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微生物检验送检率为30.7%,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4.9%,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47.2%.结论 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加强对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患者微生物标本的送检率,促进抗菌约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
作者:邢亚威;杨兴肖;刘志广;王媛;陈俊卓;贾志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118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例、15例次,感染率12.7%,呼吸道感染常见,尿路感染其次;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包括年龄≥75岁、术前住院≥2周、心功能Ⅲ~Ⅳ级、肾功能不全,肌酐≥221μmol/L;感染者死亡率高.结论 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医院感染率相对较高,常有多种相关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以进一步降低感染率.
作者:林苗;章耀;杨丽翠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了解儿科门诊留观室医院感染的隐患,进一步探讨预防医院感染的干预措施.方法 调查医院儿科门诊留观室存在的医院感染隐患,制定相应的预防医院感染措施.结果 门诊及留观室的医师缺乏较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仔细的体格检查、儿科门诊留观室空气质量差、医护人员预防感染的意识薄弱、手卫生重视不够、抗菌药物的不规则使用等方面存在着医院感染隐患.结论 积极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加强健康卫生宣传教育工作,注重消毒、隔离与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以达到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作者:田茂强;任洋;姚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医院近3年来5种主要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 Expression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07-2009年5种主要病原菌分离株数量均不断上升,3年大肠埃希菌由588株上升至690株、肺炎克雷伯菌由157株上升至271株、铜绿假单胞菌由195株上升至537株、鲍氏不动杆菌由36株上升至32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由374株上升至505株,5种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多数>50.0%.结论 医院常见病原菌耐药严重,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针对病原菌的特点,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作者:刘行超;曾桂芬;费燕楠;陶丽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医院2010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治愈率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医院感染部位,A组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及消化道多见,B组以呼吸道多见;住院时间及治愈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共30例,检出病原菌32株、其中A组真菌8株,肠杆菌科细菌3株、非发酵菌3株、革兰阳性球菌2株;B组真菌1株、肠杆菌科细菌7株、非发酵菌2株、革兰阳性球菌6株;A组真菌占50.0%,B组真菌占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治愈率中无积极意义,相反可增加真菌感染的概率.
作者:金美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门诊检验采血人员手卫生状况,加强洗手环节的管理,提高检验采血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方法 对采血操作前、后的检验人员的手进行采样检测.结果 整改前对门诊检验采血人员于进行采样检测共80份,其中有41份检出细菌,23份样本细菌数超标,手卫生合格率为43.8%;共检出细菌62株,其中致病菌8株;检验采血人员手卫生状况差与手卫生知识认识不到位、洗手设施不完善、监督不力相关,实施干预措施后,检验采血人员手卫生合格率提高到79.7%,洗手依从性明显提高.结论 通过加强门诊检验人员手卫生监管,能有效提高门诊检验采血人员手卫生的合格率和洗手依从性,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蒋乾坤;梁曼莉;李线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现将2010年1月-2011年5月医院使用中的几个快速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出现的不合格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介绍如下.1 材料与方法我院有山东新华医疗器械生产的TMQ.J型台式灭菌器5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的要求,将生物培养指示剂(自含式嗜热脂肪芽胞杆菌)置于空载的灭菌器内,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生物指示剂,挤破内含安瓿,与一支对照管均放于56℃培养箱内,48 h后,阅读结果.
作者:郭素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肺癌患者放化疗后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菌株分类与耐药性,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方法 采用问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1-12月141例肺癌患者放化疗后进行痰常规真菌检查,并对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41例肺癌放化疗患者中,肺部真菌感染56例,感染发生率为39.7%;真菌类型主要为假丝酵母菌属占94.6%,曲霉菌属占5.4%,假丝酵母菌属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多占62.3%,光滑假丝酵母菌占15.1%,克柔假丝酵母菌占 13.2%,热带假丝酵母菌占9.4%;光滑假丝酵母菌耐药率高.结论 肺癌放化疗后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率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务人员高度重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及时使用抗真菌药物,避免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郎梅春;李秋华;桑鹰;周小锋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