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丽;潘孝勇;曾松芳
目的 了解门诊检验采血人员手卫生状况,加强洗手环节的管理,提高检验采血人员对手卫生的依从性.方法 对采血操作前、后的检验人员的手进行采样检测.结果 整改前对门诊检验采血人员于进行采样检测共80份,其中有41份检出细菌,23份样本细菌数超标,手卫生合格率为43.8%;共检出细菌62株,其中致病菌8株;检验采血人员手卫生状况差与手卫生知识认识不到位、洗手设施不完善、监督不力相关,实施干预措施后,检验采血人员手卫生合格率提高到79.7%,洗手依从性明显提高.结论 通过加强门诊检验人员手卫生监管,能有效提高门诊检验采血人员手卫生的合格率和洗手依从性,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蒋乾坤;梁曼莉;李线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改进痰培养标本筛选方法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9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653份痰标本设为对照组,将2010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703份痰标本设为试验组,对照组痰标本采用传统筛选方法,试验组痰标本采用改进筛选方法,观察两组标本合格率、痰培养阳性率.结果 对照组标本合格率为25.9%、试验组合格率为52.9%,两组合格率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培养阳性率对照组为37.9%、试验组为33.3%,两组培养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改进痰培养标本筛选方法可提高标本合格率,不影响细菌学检验的质量.
作者:傅石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牙龈炎冲洗器对恶性肿瘤患者泵注化疗所致口腔炎的防治作用.方法 将80例行泵注化疗的肿瘤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使用牙龈冲洗器,对照组39例,使用复方氯己定漱口,观察两组口腔炎发生率、口腔炎的构成、愈合所需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口腔炎发生率为2.44%,愈合所需时间为3d;对照组口腔炎发生率为15.38%,口腔炎愈合所需时间波动于3~14 d,平均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牙龈炎冲洗器对防治肿瘤泵注化疗所致口腔炎疗效显著.
作者:陈梅;蔡燕琴;杜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笔者通过多年病房管理,对医院感染及预防控制的认识总结如下.1 加强管理控制医院感染病区建立医院感染小组,护士长任组长.负责贯彻执行各项规定、监管监督各项制度的落实,制定护理质量考评标准.每月定期检查、考核、量化评分,对监测不合格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并制定奖罚制度.
作者:刘慧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儿童医院多药耐药菌( MDROs)群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0年1-12月医院住院患者的各类临床标本,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对分离的多药耐药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了回顾性的研究.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1906株,多药耐药菌309株,占16.2%;分离前3位的分别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多药耐药菌分布阳性率占前两位的科室是急救内科和新生儿科,急救内科共94株,新生儿科共90株,MDRPA、MDRAB以痰液检出率高,构成比为76.8%、96.2%,MRSA以脓液检出率高,占43.6%,MDRPA对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耐药率低,分别为23.2%和26.1%,MDRAB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均耐药,耐约率均>50.0%,MRSA对万古霉素耐约率为0,其次对庆大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氯霉素耐药率较低,但氯霉素不适于儿童.结论 儿童医院多药耐药菌分布范围广,在重点科室所占比率高,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因此要切实加强多药耐药菌的管理.
作者:耿蓉娜;温婵;刘会玲;孙立新;宋建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经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患者穿刺点感染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352例PICC导管留置患者的穿刺点或分泌物取样做细菌培养,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352例PICC导管留置患者发生穿刺点感染25例,感染率为7.10%,感染与一次穿刺成功、年龄、留置时间,贴膜更换间隔周期有显著相关性;检出病原菌共21株,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71.43%,其次为革兰阴性杆菌,占23.81%.结论 PICC导管留置患者穿刺点感染与一次穿刺成功、年龄、留置时间、贴膜更换间隔周期密切相关,应积极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降低PICC导管穿刺点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张宇平;阮文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多药耐药菌(MDROs)医院感染状况,为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对2009- 2010年临床标本检出多药耐药菌的住院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 医院感染例次感染率为20.4%,2009、2010年例次感染率分别为22.4%和18.8%;以下呼吸道感染占首位,科室分布多的为ICU.结论 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危险因素,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李春梅;钟晓祝;杨金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骨科患者围手术期规范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骨科手术患者580例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90例,观察组Ⅰ类手术术前30~60 min,用头孢替安,静脉滴注,手术时间>3h追加一剂量;Ⅱ类手术术前、术中同Ⅰ类手术,术后静脉滴注头孢替安,1次/8h,共3次;对照组术前、术中未用药,术后应用头孢替安静脉滴注,2次/d,连续3~5 d.结果 观察组术后病率11.0%、退热时间(5.88±2.56)d、切口感染2.8%与对照组的12.1%、(5.65±2.67)d、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15.18±6.56)d,短于对照组的(19.89±7.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患者术前应用单剂、术后短时问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术后感染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模式,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桂枫;胡定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用K-B纸片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采用WHONET软件对耐药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63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4.9%,前3位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占30.0%、大肠埃希菌占22.9%、铜绿假单胞菌占9.9%;革兰阳性菌次之,占16.0%,前3位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0%、肺炎链球菌占4.2%、溶血葡萄球菌占2.4%;真菌位居第3,占9.1%;对革兰阴性菌敏感的药物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对革兰阳性菌敏感的药物有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也较敏感.结论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加强监测,合理用药.
作者:王根芬;胡海燕;杨央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急诊医师要面对感染合并发热的各种急、危重症患者,其发病急、病情复杂,在短时间内要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往往非常困难,就此问题,报道如下.1 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与观念急诊科医师每天要面对具有发热症状的感染性及非感染性疾病等急症患者,要求急诊科医师了解各种疾病诊断及抗菌药物治疗的新进展,具备快速、准确地判断及果断地处置能力,切不可对所有发热患者均简单的给予抗菌药物治疗.
作者:郭晓东;刘鹰;孙鲲;马立芝;刘亚华;王立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保元抗癌口服液的微生物限度检验方法.方法 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规定,分别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对样品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根据5株阳性对照菌的试验组、菌液组、供试品对照组的结果进行其方法学验证试验研究.结果 保元抗癌口服液具有抑菌活性,常规法回收率<70.0%,培养基稀释法回收率>70.0%,因此有效地去除其抑菌活性.结论 用该法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可以客观地反映药物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以达到检测目的.
作者:白林;高翠萍;杨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某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强度及趋势.方法 回顾性收集2005-2010年抗菌药物使用记录,采用Excel2003进行统计;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计算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并进行分析.结果 自2005年该院AUD值持续快速增长,6年均值为88.53,与国内外医院比较该院AUD值明显高于国内平均水平,与国外某院有较大差异,AUD排名前20位药品均来自于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硝咪唑类,且绝大多数为注射剂.结论 该院明显存在抗菌药物AUD过高,用药过度、集中、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率高等问题,应加强监督管理,以防止AUD继续快速增长.
作者:吴玮峰;张晔;陆赛花;刘秀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比较来源于南京地区部分社区健康成年人鼻咽部与住院患者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KPN)耐药性、携带整合子的特征及基因盒种类.方法 于医院体检中心采集健康体检者的鼻咽拭子,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培养、分离及鉴定KPN;运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细菌分析系统,鉴定住院患者痰标本中的KPN;应用纸片扩散法对抗菌药物进行耐药性监测和分析;应用PCR法扩增整合子;对PCR产物纯化、测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来源于临床痰标本的24株KPN,10株为Ⅰ类整合子阳性株,整合子阳性率为41.7%,明显高于24株健康者定植菌分离KPN整合子的阳性率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院感染患者检出的KPN对13种抗菌药物总的耐药率为16.7%~83.3%,明显高于健康者分离KPN的4.2%~45.8%;且携带有氨基糖苷类、磺胺类、氯霉素抗菌药物耐药基因盒.结论 医院感染患者分离的KPN整合子阳性率及耐药率,显著高于健康者呼吸道分离的KPN,健康者携带菌株可分离出Ⅰ类整合子,提示应从基因水平上检测不同人群细菌耐药性.
作者:刘海燕;顾兵;黄茂;陈意;梅亚宁;王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1 医疗废物的分类其类别:(1)病理性废物:手术中产生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作者:吕文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分析泌尿系感染的细菌潜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病原菌分离鉴定按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占73.6%,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占49.2%、铜绿假单胞菌占10.4%、肺炎克雷伯菌占5.2%;革兰阳性菌占18.8%;真菌占7.6%;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呋喃妥因、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敏感率比较高,而对头孢类.氨苄西林、氨曲南等耐药率较高,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利奈唑胺的敏感性为100.0%.结论 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刻不容缓.
作者:蔡璇;施菁玲;李从荣;孙端阳;彭少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2010年10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感染性疾病患者7例,现将临床分析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7例患者,男4例,年龄35~68岁,平均45岁;其中5例经治疗达到出院标准出院;有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年龄均>60岁且合并有肺部等基础疾病.
作者:沈雁冰;谢迎春;冯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对医院感染发生率、抗菌药物使用及病原菌的送检情况进行比较,为提高和改进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前1周对各科室感染管理联络员进行培训,完善病历及病原学检查,以床旁调查与病例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填写统一调查表.结果 应调查住院患者974例,实查973例,实查率为99.9%;发生医院感染74例,感染现患率为7.6%,社区感染88例,感染率为9.0%;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微生物检验送检率为30.7%,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4.9%,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47.2%.结论 通过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加强对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的监督和管理,提高患者微生物标本的送检率,促进抗菌约物临床合理应用能力和管理水平.
作者:邢亚威;杨兴肖;刘志广;王媛;陈俊卓;贾志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医院近年来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及分布,为临床治疗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临床分离的538株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及分布.结果 538株鲍氏不动杆菌主要从痰液中检出,占76.2%,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头孢哌酮/舒巴坦为29.2%、亚胺培南为41.6%、美罗培南为44.8%、阿米卡星为59.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为63.0%、头孢吡肟为64.3%、左氧氟沙星为65.6%、头孢他啶为66.4%、环丙沙星为69.5%、庆大霉素为69.9%、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为73.0%、哌拉西林为77.9%、头孢曲松为80.9%,对临床常用的13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基本呈逐年增高趋势.结论 应重视动态监测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根据耐药特点合理选用抗菌药物,预防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在医院内的暴发流行.
作者:赵书平;李琳;姜梅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某三级中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探讨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措施.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和手卫生设施调查表,现场调查在岗临床医师220名、护士226名手卫生依从性和科室手卫生设施配置情况.结果 总体手卫生依从性为57.6%,护士为73.9%,高于医师的40.9%(x2=49.670,P=0.000),外科医师为47.6%,高于内科医师的31.9%(x2=5.492,P=0.019),外科护上为91.5%,高于内科护士的58.3%(x2=32.113,P=0.000);手卫生依从性低主观归因率为75.7%.客观归因率为24.3%.结论 某三级中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低,主观原因为主要原因,应采取以强化培训为主的综合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作者:李焕芝;毛乾国;付建国;周玉贞;吴碧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红霉素(ERY)对铜绿假单胞菌QS调控毒力因子分泌的干预作用.方法 弹性蛋白-刚果红法测定弹性蛋白酶活性;偶氮酪蛋白法测定蛋白水解酶活性;氯仿萃取法测定绿脓菌素;苔黑酚法测定鼠李糖脂;测定早期及成熟生物被膜细菌(BF)对H2O2敏感性.结果 ERY组弹性蛋白酶活性(0.03)、蛋白水解酶活性(0.37)、绿脓菌素浓度(0.06)、鼠李糖脂浓度(48.8μg/ml)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0.47、0.48、0.18、153.9 μg/ml)(P<0.01),弹性蛋白酶活性、蛋白水解酶活性及绿脓菌素浓度高于PA-JP3株组(分别为:0.04、0.16、0.01)(P<0.05),而鼠李糖脂浓度与PA-JP3株组(34.8 μg/ml)相当,ERY组(早期1.81cm,成熟期3.8cm)及PA-JP3株组(早期2.6 cm,成熟期2.87 cm)生物被膜细菌对H2O2敏感性高于空白对照组(早期1.36cm,成熟期1.44 cm)(P<0.01).结论 红霉素可以抑制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因子的产生.
作者:简丽娟;孔晋亮;陈一强;温红侠;闫萍;吴海英 刊期: 201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