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武汉市住院婴幼儿医院感染轮状病毒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

张光萍;刘秀珍;江炼;江军

关键词:轮状病毒, 婴幼儿,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 分析武汉市住院婴幼儿医院感染轮状病毒(RV)的现状及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医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6月龄~2岁患儿资料5904例,对感染轮状病毒的患儿粪便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进行RV检测,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住院婴幼儿医院感染轮状病毒的相关因素,进一步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感染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年间住院腹泻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率为25.9%,其中2008-2010年平均感染率分别为26.5%、20.8%和29.8%;轮状病毒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其高峰为9-12月份,占阳性总数的62.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走廊加床、母乳喂养、呼吸道疾病、住院时间、基础疾病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轮状病毒感染在武汉市住院婴幼儿中较普遍,是引起6月龄~2岁婴幼儿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新生儿RV感染情况不容忽视,RV腹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流行季节应做好预防及保护措施,走廊加床、母乳喂养、呼吸道疾病、住院时间、基础疾病为婴幼儿医院感染轮状病毒的独立影响因素.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PICC导管穿刺点感染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调查经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患者穿刺点感染的原因,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 对352例PICC导管留置患者的穿刺点或分泌物取样做细菌培养,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352例PICC导管留置患者发生穿刺点感染25例,感染率为7.10%,感染与一次穿刺成功、年龄、留置时间,贴膜更换间隔周期有显著相关性;检出病原菌共21株,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71.43%,其次为革兰阴性杆菌,占23.81%.结论 PICC导管留置患者穿刺点感染与一次穿刺成功、年龄、留置时间、贴膜更换间隔周期密切相关,应积极采取相应有效的措施,降低PICC导管穿刺点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张宇平;阮文珍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老年病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约物.方法 使用纸片扩散法测定60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60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中,痰液标本54株,占90.0%,尿液等其他标本6株,占10.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米诺环素的耐药率低为5.0%、其次为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为6,7%、环丙沙星为26.7%、头孢哌酮/舒巴坦为28.3%,而亚胺培南耐药率为96.7%.结论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米诺环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环丙沙星较敏感,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的检测和监测.

    作者:卢丽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分布及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医院监测控制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分离的156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进行同顾分析,并记录其感染部位、标本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三代头孢菌素有较高的耐药性,15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敏感率高为90.4%,其他是亚胺培南为87.2%、氨曲南为69.2%等.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呼吸道为主,可引起多部位感染,其对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应引起临床与实验人员的重视,临床用药应以药敏试验结果为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蒋敦松;陆一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07-2010年柳州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属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探讨2007-2010年柳州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属的药物敏感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支原体属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2007-2010年4年支原体属的阳性分离率为41.9%、46.0%、50.0%、53.9%,支原体属对多西环素、交沙霉素、米诺环素的敏感性均>75.0%,为柳州地区临床首选治疗支原体感染的药物.结论 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菌药物,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张海琼;唐宁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肺泡灌洗液中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肺泡灌洗液中铜绿假单胞菌在病区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做鉴定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 5.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于神经外科、ICU、呼吸科,检出率分别为46.4%、25.0%、14.3%,各病区分离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低,对其他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略有差异.结论 肺泡灌洗液的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同病区的细菌耐药特点存在差异,合理用药是控制感染的关键.

    作者:蒋利君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645例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某三级医院645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医院感染发生特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观察法,通过床旁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与在架病历调查相结合,填写统一的个案调查表收集资料.结果 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7%,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抗菌药物当天使用率为43.6%;标本送检率为33.6%.结论 通过横断面调查,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发现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医院感染监控中存在问题,确定目标性监测方向,为制定医院感染监控措施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连桂真;陈毅文;张莉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118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例、15例次,感染率12.7%,呼吸道感染常见,尿路感染其次;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包括年龄≥75岁、术前住院≥2周、心功能Ⅲ~Ⅳ级、肾功能不全,肌酐≥221μmol/L;感染者死亡率高.结论 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医院感染率相对较高,常有多种相关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以进一步降低感染率.

    作者:林苗;章耀;杨丽翠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精细化管理在供应室的应用

    目的 探索一种小型供应室落实卫生部3项强制性管理标准的新模式,提高供应室工作质量,有效规避医疗风险.方法 制定一整套精细化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通过检查检测和临床调研无菌物品使用情况,评价精细化管理在供应室管理中的作用.结果 清洗后物品质量一次合格率>98.0%;灭菌后物品抽检细菌培养合格率、压力蒸汽灭菌化学检测合格率、压力蒸汽灭菌生物监测合格率均为100.0%;临床无菌物品过期率由原来的1.0%下降至0.2%.结论 供应室管理精细化,能有效提高工作质量,确保无菌物品质量和医疗安全.

    作者:田昭鸾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慎独”教育在医院感染工作中的重要性

    医院感染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威胁着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而且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增加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慎独”是指在没有人监督约束的情况下,严格按照道德原则、规范和要求想问题、办事情.

    作者:魏洁;魏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3年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及应对措施

    目的 了解医院近3年来5种主要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 Expression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07-2009年5种主要病原菌分离株数量均不断上升,3年大肠埃希菌由588株上升至690株、肺炎克雷伯菌由157株上升至271株、铜绿假单胞菌由195株上升至537株、鲍氏不动杆菌由36株上升至32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由374株上升至505株,5种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多数>50.0%.结论 医院常见病原菌耐药严重,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针对病原菌的特点,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作者:刘行超;曾桂芬;费燕楠;陶丽娜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177株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性探讨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E)的标本分布和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细菌培养和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进行.结果 177株铜绿假单胞菌以呼吸道标本中检出率高占55.4%;其次为脓液标本占13.0%;尿液标本第3位,占12.4%;PAE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为5.6%~6.2%: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高为55.4%;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标本中未发现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株.结论 基层医院PAE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城市大型综合医院,但医院PAE耐药性已比较严重,有关管理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遏制PAE耐药性快速增长的不良趋势.

    作者:蒋海平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006-2010年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通过对住院患者分离出的菌株进行分析,为降低患者感染及规范化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6-2010年神经内科10628例住院患者进行分析,对其中582例合并医院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的864株病原菌在感染的种类、病因及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为5.48%,以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多见;革兰阳性球菌中凝固酶阴性葡萄菌检出率高为7.99%,对万古霉素未出现耐药;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高为13.31%,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无明显变化.结论 及时的细菌学检查,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规范的医疗行为,是控制医院感染率的主要对策.

    作者:臧大维;张坚磊;刘娟;宋杨;李亚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白色假丝酵母菌与细菌混合生物膜的研究

    生物膜(BF)是微生物生长过程中为适应生存坏境而吸附于惰性或活性材料表面形成的一种与浮游细胞(planktonic cell)相对应的生长方式,由微生物和自身分泌的胞外基质组成[1].研究表明,人体中80%的感染涉及到BF的形成[3];根据美国国家卫生协会和疾病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有>60%的感染与BF的形成有关[2].临床常见的BF相关感染有两种,一种是医疗材料相关性感染,即病原菌黏附于医疗材料表面如导尿管、中心静脉插管和人工心脏瓣膜等表面,形成BF而导致感染;另一种是慢性感染,微生物在人体腔道表面吸附生长而引起的感染.

    作者:高媛;刘萍;陈旭;李岩;孙淑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

    目的 研究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将医院2010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组,分别给予不同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治愈率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医院感染部位,A组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及消化道多见,B组以呼吸道多见;住院时间及治愈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共30例,检出病原菌32株、其中A组真菌8株,肠杆菌科细菌3株、非发酵菌3株、革兰阳性球菌2株;B组真菌1株、肠杆菌科细菌7株、非发酵菌2株、革兰阳性球菌6株;A组真菌占50.0%,B组真菌占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在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治愈率中无积极意义,相反可增加真菌感染的概率.

    作者:金美娟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的流行病学耐药机制与临床治疗

    鲍氏不动杆菌(ABA)是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主要发生在病情严重的住院患者,如肺炎、菌血症、泌尿道感染、手术部位感染、脑膜炎、导管相关性感染等,为非发酵糖的革兰阴性杆菌.其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表面,由于其对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因此可在环境中长期存活.根据美国医院感染监测数据(NNIS)和中国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监测资料显示,ABA在医院感染中占第4位,成为仪次于铜绿假单胞菌的另一重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1].

    作者:习慧明;姚彬;徐英春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ICU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及治疗策略

    目的 监测医院ICU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合理制定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从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用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定仪进行耐药性监测.结果 革兰阴性杆菌检出数量分别为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175株、铜绿假单胞菌169例、肺炎克雷伯菌非产ESBLs菌115株、大肠埃希菌非产ESBLs菌103株、鲍氏不动杆菌83株、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75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22株.结论 对ICU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掌握常见细菌耐药特点,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作者:赖军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失败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失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确保无菌物品的质量.方法 从过氧化氢灭菌失败的基本环节入手,查我原因,制定对策.结果 器械清洗不彻底、潮湿、包装材料不符合灭菌要求、包装方法不规范、灭菌前查对不认真、装载过挤均是引起灭菌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 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注重待灭菌物品的质量,熟练掌握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器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是保证灭菌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丽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交接班制度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

    目的 使消毒供应工作流程畅通、有序,提升消毒供应工作质量.方法 通过制定规范的消毒供应交接班流程、内容、要求、评价标准,实施消毒供应工作人员定期晨间集体交接班制.结果 通过临床实践,证实对培养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及提高消毒供应服务质量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每月的临床科室满意度问卷调查中,显示满意度从96.0%上升至100.0%;每季度的专科知识考核中,从45.0%的合格率提升至80.0%.结论 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定期晨间集体交接班的方法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正荣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肺炎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检测用于诊断小儿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1年5月医院收治的120例小儿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肺炎类型将其分为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及支原体肺炎组,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50例幼儿作为对照组,对3组患儿就诊时的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指标进行测定,同期检测对照组幼儿的上述指标,比较3组患儿上述两个指标的差异,并与对照组幼儿进行比较;按照其相应的阳性诊断标准计算WBC、CRP的阳性检出率并比较,综合评价CRP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经研究显示,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患儿及对照组幼儿就诊时的WBC分别为(11.7±4.1)、(9.5±3.0)、(9.0±3.1)及(7.0±2.2)×109/L;CRP分别为(52.3±24.0)、(9.1±3.3)、(34.7±13.4)及(3.9±2.1)mg/L,组间比较,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及支原体肺炎组的CRP及WM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细菌性肺炎组义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上述组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患儿的WBC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1.3%、77.5%、66.5%,CRP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0%、74.5%、73.4%,CRP对细菌性肺炎的检出率明显高于WB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具有取材简单、快速、对细菌性肺炎阳性检出率高的优势,在排除患儿其他导致CRP升高的因素前提下,不失为一种有效鉴别肺炎的诊断方法.

    作者:叶素芬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脑卒中患者尿路感染细菌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细菌学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0月神经内外科住院的脑卒中2954例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同期心内科及相关科室住院冠心病并发尿路感染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108例脑卒中患者发生尿路感染3.7%,尿培养共获得84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57株占67.9%,革兰阳性球菌18株占21.4%,真菌9株占10.7%;前4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菌、粪肠球菌;其中患者长期卧床、意识障碍、留置导尿管是脑卒中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脑卒中患者尿路感染受多方面危险因素影响,因此,可以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脑卒中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

    作者:管朝红;茅新蕾;黄向东;韩丽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