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在控制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冯雁;姚小红;周朝阳

关键词: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 重症监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管理
摘要:目的 探讨使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方法对减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作用.方法 将2008年入住ICU患者设为对照组,仅落实医院相关医院感染制度防范VAP发生,2009年入住ICU患者设为试验组,将失效原因列为医院感染的高风险因子,分别是呼吸机管理及应用、吸痰操作规范程度、手卫生落实、病房管理与病床周转率等,针对每一项风险进行FMEA管理,于2009年1月开始实施.结果 2008年VAP发生率为40.12%,2009年的VAP发生率为19.27%,两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9年每季度VAP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发生率低为第四季度,仅为8.69%.结论 ICU应用FMEA能有效控制VAP发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荆州市性病高危人群解脲脲支原体感染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目的 调查荆州市性病高危人群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Mycoplasma IST2支原体试剂盒对2671例性病高危人群进行Uu培养和药敏试骏.结果 Uu检测阳性率49.0%,Uu对普那霉素、多西环素、交沙霉素敏感率很高,分别为100.0%,100.0%,98.5%,Uu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率低(环丙沙星14.5%,氧氟沙星36.00%);Uu对红霉素、四环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敏感率在69.0%~90.9%.结论 Uu在性病高危人群中的感染率很高,且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

    作者:易光明;雷鸿斌;黄娥;段六生;范文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心脏锐器伤的诊治与感染的预防

    目的 分析心脏锐器伤的诊治方法及感染的预防.方法 医院1999年7月-2010年6月共收治36例心脏锐器伤患者,均为刀刺伤,入院后均行急诊手术治疗和围术期感染预防.结果 全组36例患者中,28例治愈出院,治愈率为77.8%,死亡8例,死亡率为22.2%,死亡8例均为穿透性心脏损伤者;存活的28例患者无继发感染,无二次开胸.结论 心脏外伤特别是穿透性心脏损伤患者,果断开胸手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同时要提高围术期感染的预防意识,以加快患者恢复进程.

    作者:谢荣景;马永峰;赵长虹;刘占豪;张冬;要莉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合理使用一次性物品预防内镜室医院感染

    目的 合理使用一次性物品可有效控制内镜室医院感染的发生,从而提高诊疗质量.方法 对内镜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区域和项目.结果 一次性物品使用得当可降低内镜室交叉感染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结论 合理使用一次性物品足确保内镜安全诊治的需要.

    作者:赵丽霞;殷积美;王晓芬;于洪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状况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596例泌尿生殖道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Mycoplasma IST试剂盒进行支原体属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支原体属培养总阳性率为32.2%,其中解脲脲支原体(Uu)阳性率为28.4%、人支原体(Mh)阳性率为0.3%,Uu+Mh混合感染阳性率3.5%;Uu对普那霉素、多西环素、交沙霉素、四环素、克拉霉素敏感率为88.8%~95.9%;Uu+Mh混合感染耐药率较Uu感染耐药率高,其敏感性较高的抗菌药物仅多西环素66.7%和普那霉素76.2%;Uu,Mh对大环内酯类、唑诺酮类耐药率在46.7%~100.0%.结论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培养和药敏试验对临床诊断和针对性治疗十分重要.

    作者:张才仕;梁建国;王慧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血站垂直管理模式下感染管理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中心血站垂直管理后,如何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整体水平,保障血液安全.方法 以业务科(负责全站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为主导,通过允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的作用并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强职工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加大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物资等配备,加强监督检查等措施.结果 全体职工对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及医院感染管理整体水平明显提高;血液质量与输血安全得到保障.结论 实施科学管理,保证质量的持续性改进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英兰;孙森;闫慧芝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糖尿病足感染葡萄球菌属临床及耐药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精尿病足感染(DFI)创面分离的葡萄球菌属临床及耐药特点.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2月从医院277例DFI溃疡中分离出8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及48株表皮葡萄球蒲(SEP),总结132例患者临床特点,分析耐药菌与下肢血液循环及溃疡深度(Wagner分级)间的关系;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细菌耐药特点.结果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及甲氧西林敏感表皮葡萄球菌(MSSE)中分离自缺血性和Wagner3、4级溃疡的菌株所占比例均高于单纯神经性和Wagner1,2级溃疡;与MSSA相比,MRSA更多分离自Wagner3、4级溃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SAU、SEP中多药耐药菌分别占60.7%和72.9%,MRSA、MRSE分别占SAU与SEP的27.4%、33.3%,均为多药耐药菌;MRSA、MRSE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耐药率均>75.0%;MRSE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81.3%)比MRSA(34.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SA、MSSE对青霉素G、大环内酯类耐药率均>60.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 耐药葡萄球菌属多见于合并深部溃疡和下肢血运差的患者,DFI中葡萄球菌属多药耐药问题较严重,及时进行正确的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可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及播散.

    作者:丁群;李代清;冯书红;王鹏华;褚月颉;孟树优;孙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儿科注射室医院感染隐患及干预措施

    目的 调查儿科注射室医院感染的隐患,探讨预防医院感染的干预措施.方法 调查医院儿科注射室医院感染隐患,制定顶防医院感染的措施.结果 儿科注射室感染管理工作尚不规范,在管理制度执行、人员培训和监督机制、职工医院感染理念、无菌操作、洗手依从性、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存在着医院感染的隐患.结论 必须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落实规范化管理、专职人员培训上岗,才能达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作者:胡艳华;刘东华;鲁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喷雾皮肤消毒液消毒效果观察

    目的 了解以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为主要杀菌成分的喷雾皮肤消毒液消毒的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验室和皮肤现场试验观察.结果 用其原液对悬液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作用30 s,杀灭对数值均>5.0;对白色假丝酵母菌作用30 s,杀灭对数值>3.0;用此消毒原液对患者喷雾消毒作用60 s,对皮肤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1.0.结论 喷雾皮肤消毒液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作者:李娟;黄巧玲;詹海珠;刘映华;陈焕菊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胰岛素加贴膜对糖尿病感染伤口的疗效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表浅组织及皮肤感染采用胰岛素注射液伤口换药加贴新鲜鸡蛋内膜的疗效.方法 对2007年1月1日-2010年1月1日住院治疗的72例糖尿病伴浅组织及皮肤感染患者采用胰岛素注射液局部用药进行伤口换药,伤口长平后用无菌操作的方法,对伤口贴新鲜鸡蛋内膜,贴新鲜鸡蛋内膜后伤口不再换药,直至痊愈.结果 组内比较,观察组糖尿病伴软组织及皮肤感染患者的伤口总体愈合检验值t=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总体愈合检验值t=1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胰岛素注射液用于糖尿病软组织及皮肤感染伤口换药加伤口贴新鲜鸡蛋内膜对伤口愈合十分有效.

    作者:耿爱花;李培秀;孙充兵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集中处理外来手术器械控制外科感染的调查

    目的 提高患者手术安全性,保证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将外来手术器械集中处理,制定有效科学的处理流程,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外来手术器械处理情况.结果 器械公司业务员分散处理时手术部位总感染率为0.58%,供应室集中处理后手术部位总感染率为0.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5,P<0.05).结论 通过强化规范处理流程及监测、质量追溯管理,保证了外来手术器械清洗、灭菌质量安全,是控制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作者:商玲;初玉云;李冰;陈美英;范静;康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分布趋势

    目的 分析综合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并作出趋势分析,指导临床科学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使用北京市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Version2.0版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对2007-2009年医院感染病原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年中临床科室送检医院感染病例标本共检出病原菌833株,医院感染病原菌前5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156株,占18.73%,铜绿假单胞菌131株,占15.73%,鲍氏不动杆菌75株,占9.01%,肺炎克雷伯菌69株,占8.28%,白色假丝酵母菌65株,占7.80%;下呼吸道分离的病原菌603株,占72.39%.结论 科学监测,减少医院感染病原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陈小琤;胡鹰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医疗废物规范管理

    医疗废物含有大量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为预防医院交叉感染,避免医疗废物对社会造成危害,我院通过严格的规范管理,使医疗废物管理形成良性循环,有效地避免了医院感染及环境污染.

    作者:杜玉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老年患者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的主要病原菌耐药性调查

    目的 调查老年患者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预防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细菌培养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结果 172株老年患者肺炎的主要革兰阴性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29.7%)、肺炎克雷伯菌(27.3%)、大肠埃希菌(22.1%)、阴沟肠杆菌(11.6%),以上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但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100.0%敏感.结论 老年患者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的病原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应采取综合性预防与控制措施.

    作者:尧兴水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抑制期肛周感染的护理

    急性白血病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恶化疾病.发病时,骨髓中异常的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白血病)大量增殖并广泛浸润到各器官组织.化疗是目前白血病治疗主要的方法,也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骨髓抑制是多种化疗药物共有的不良反应,对于急性白血病的治疗具有双重效应,首先是有助于彻底杀灭白血病细胞,但严重的骨髓抑制又可明显增加患者重症贫血、感染而危及生命.

    作者:李淑丽;连雪英;张淑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管理与医院感染

    目的 调查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和洗手依从性的现状,探讨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制定手卫生的管理对策.方法 了解医务人员手污染现状和携带病原菌的种类.结果 医务人员工作中细菌携带率为100.0%,洗手后细菌携带率为20.8%;携带的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变形菌属等.结论 医务人员手污染是病原菌传播的重要途径,必须重视手卫生的监督管理,提高对洗手的认知性和依从性,才能有效的预防经手传播的医院感染.

    作者:董明驹;史莉;杨富强;宋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不同浓度多酶清洗剂对手术器械清洗的效果

    目的 为彻底清洁手术器械,提高医院手术器械清洗质量,防止医院感染.方法 选择手术窜的污染器械随机分为2组,采用全自动喷淋式清洗消毒机,分别设置1:100和1:200两种不同浓度多酶清洗剂对污染医疗器械进行处理,同时将STF器械清洗效果检测卡放入器械筐内与器械一起进入清洗程序,两种不同配比浓度多酶清洗剂清洗器械后,分别对手术器械的清洗过程进行检测,目测STF检测卡是否有残留印记,判断清洗结果.结果 全自动喷淋式清洗消毒机内1:100多酶清洗剂清洗器械合格率为96.5%,明显优于1:200浓度组(合格率76.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2=28.9,P<0.01).结论 全自动喷淋式清洗消毒机清洗手术器械使用1:100多酶清洗剂可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保证手术器械清洗质量.

    作者:董薪;于秀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人乳头状瘤病毒23种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调查慢性宫颈炎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及其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1268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及623名健康体检者宫颈分泌物进行了18种高危型HPV基因型和5种低危型HPV基因型的检测,分析其基因型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慢性宫颈炎患者HPV的感染率为33.91%,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的1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官颈炎患者共检测出20种基因型,分别为HPV6、11、43、44、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高危型HPV感染率相当高,占23种基因型的82.93%,以HPV16高,其次为HPV58、HPV18、HPV56;低危型感染率为17.07%,以HPV11高,其次为HPV6;健康体检者高危型HPV的感染率要低于慢性宫颈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因型的分布基本相同;慢性宫颈炎患者HPV重复感染率为25.35%.与健康体检者的23.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高危型二重感染类型为主,而健康体检者以低危型+高危型的二重感染类型为主;慢性宫颈炎患者HPV感染率>50岁组高,健康体检者HPV感染率以20~30岁组高.结论 慢性宫颈炎患者HPV的感染率较高,以高危HPV基因型为主,加强其HPV感染的筛查、监测与治疗,有助于宫颈癌的防治.

    作者:何建方;钱福初;王翔;秦基取;王丽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病原性真菌的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为临床治疗真菌感染选择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假丝酵毋菌属;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从197例假丝醉母菌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中检出5种假丝酵母菌,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居首位,占75.15%,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占9.1%,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5.6%,光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均占5.1%;5种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敏感率均为100.0%,对氟康唑、克霉唑、伊曲康唑等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为5.4%~22.3%.结论 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病原真菌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应重视假丝酵母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作者:袁学华;陈秀兰;罗卉丽;田方园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野战医院手术方舱的展开与感染控制

    目的 探讨特定条件下手术方舱的展开,为震后手术患者提供高度洁净、安全的手术环境,预防感染.方法 通过对VCY-2002型野战手术方舱的展开,合理设计了缓冲帐篷的分区,平战结合,制定了特殊条件下控制手术感染的措施.结果 确保了震后受伤患者在野外条件下得到及时救治,且在手术方舱内顺利完成各类手术35例,未发生手术感染.结论 手术方舱的迅速展开、缓冲帐篷的合理分区,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手术感染的发生.

    作者:宋秀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在控制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使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方法对减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作用.方法 将2008年入住ICU患者设为对照组,仅落实医院相关医院感染制度防范VAP发生,2009年入住ICU患者设为试验组,将失效原因列为医院感染的高风险因子,分别是呼吸机管理及应用、吸痰操作规范程度、手卫生落实、病房管理与病床周转率等,针对每一项风险进行FMEA管理,于2009年1月开始实施.结果 2008年VAP发生率为40.12%,2009年的VAP发生率为19.27%,两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9年每季度VAP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发生率低为第四季度,仅为8.69%.结论 ICU应用FMEA能有效控制VAP发生.

    作者:冯雁;姚小红;周朝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