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科注射室医院感染隐患及干预措施

胡艳华;刘东华;鲁艳

关键词:儿科注射室, 医院感染, 隐患, 消毒隔离, 干预措施
摘要:目的 调查儿科注射室医院感染的隐患,探讨预防医院感染的干预措施.方法 调查医院儿科注射室医院感染隐患,制定顶防医院感染的措施.结果 儿科注射室感染管理工作尚不规范,在管理制度执行、人员培训和监督机制、职工医院感染理念、无菌操作、洗手依从性、医疗废弃物处理等方面存在着医院感染的隐患.结论 必须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落实规范化管理、专职人员培训上岗,才能达刽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需氧与厌氧配对培养在提高血培养阳性率中的优势

    目的 探讨同时做需氧与厌氧配对培养在提高血培养阳性率中的优势.方法 在每例患者的不同部位同时抽取两份血液标本,一份注人需氧血培养瓶,一份注入厌氧血培养瓶,两者分别采用Bact/Alert3D培养仪和BACTEC9120培养仪进行培养.结果 在3605份血培养中阳性共347份,阳性率为9.62%,其中仅需氧血培养阳性120份,占34.58%,仅厌氧血培养阳性88份,占25.36%,需氧与厌氧血培养均阳性139份,占40.06%;在88份仅厌氧血培养阳性中检出厌氧菌3份,占总阳性份数的0.86%.结论 同时做需氧厌氧配对培养能够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常规开展厌氧血培养十分必要.

    作者:蒋伟燕;李方去;杨锦红;王大选;刘彩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胆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分析

    目的 探讨胆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589株胆汁感染病原菌进行常规鉴定,用K-B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73例患者胆汁中分离出病原菌23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为72.96%,革兰阳性杆菌分离率为24.89%,胆汁感染中除了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0%,肠球菌属对替考拉宁、利奈唑烷敏感率为100.00%,屎肠球菌对氯霉素、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00%以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 胆汁感染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已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药敏试验结果可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陈梅莉;唐志华;肖幸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血站垂直管理模式下感染管理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中心血站垂直管理后,如何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整体水平,保障血液安全.方法 以业务科(负责全站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为主导,通过允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的作用并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强职工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加大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物资等配备,加强监督检查等措施.结果 全体职工对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及医院感染管理整体水平明显提高;血液质量与输血安全得到保障.结论 实施科学管理,保证质量的持续性改进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英兰;孙森;闫慧芝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母婴同室医院感染管理

    目的 探讨母婴同室医院感染控制的有效方法,提高医护人员防范意识,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制定严格的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 通过加强管理及相关人员培训与感染控制监测,使感染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大限度地减少了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结论 母婴同室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要区域,健全并实施各项制度、严格消毒与监测、医护人员共同参与等是做好该项工作的关键.

    作者:龙翠燕;魏明;于秋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艾滋病患者股骨切开内固定术预防感染应对措施

    近年来艾滋病(AIDS)疫情在我国发展迅猛,AIDS患者数急剧增加.我们麻醉工作者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HIV感染者或疑似病例.现报道1例AIDS患者股骨切开内固定术的麻醉措施.

    作者:郑向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综合ICU氧气湿化瓶污染细菌与医院感染关系分析

    目的 调查综合ICU氧气湿化瓶污染细菌,分析氧气湿化瓶与医院感染的关系,为防范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感染、非感染患者使用后和安装未使用共3组氧气湿化瓶标本和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标本,对其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分析常见细菌的耐药率.结果 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氧气湿化瓶的污染率分别为86.79%和79.2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安装未使用组(30.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氧气湿化瓶和患者下呼吸道痰液分离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别占64.81%和75.38%,两者的细菌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湿化瓶之间的细菌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患者下呼吸道痰液培养的细菌耐药率远高于氧气湿化瓶培养的细菌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氧气湿化瓶污染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定期更换氧气湿化瓶对于防治因其导致的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作者:荆伟丽;杜春燕;毛桂杰;傅蓉;张倩;赵振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42例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2008-2009年住院患者的细菌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检索,对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阳性病例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平均43.8 d,患者病情均较重,呼吸道感染为主占50.00%,碳青霉烯药物使用时间平均为7.9 d,敏感抗菌药物只有妥布霉素和阿米卡星,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为100.00%,妥布霉素的敏感率为95.24%,中敏率为4.76%.结论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尽可能按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做好多药耐药菌消毒隔离制度的落实与督查,做好手卫生,是控制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冯堃;姚源;黄伟;高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尿路医院感染情况,掌握其主要病原菌耐药状况,有效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对医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共32,400例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分析,对其中尿路医院感染病原菌用常规方法进行鉴定,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3年共有1270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率为3.9%,其中尿路感染150例,占11.8%;其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为高,占68.8%,大肠埃希菌居首占42.4%;革兰阳性球菌分离率为31.2%,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占19.4%;药敏试验除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占霉素保持100.0%敏感外,所有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酞胺酶检出率为54.1%,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78.6%.结论 医院感染病例中尿路感染发生率较高,病原菌耐药性不容忽视,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与控制.

    作者:梁玉杰;李井全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真菌性败血症感染因素分析与感染暴发控制

    目的 分析引起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真菌性败血症的感染因素,探讨控制感染流行的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7-17日集中出现的感染病例,对其临床特征,病原学检查结果、侵入性治疗、原发基础疾病等进行研究,采取多科合作、启动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控制真菌性败皿症感染在病室内流行.结果 同期NICU内真菌性败血症感染罹患率为5.43%,真菌均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引起感染高危因素有早产、原发疾病、免疫力低下、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侵人性治疗等;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后,所有感染病例均痊愈,无一例死亡.结论 NICU真菌性败血症感染属局部暴发流行,早期发现、从各个环节予以分析、早期开展经验性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感染的进一步蔓延.

    作者:李晖;钟巧;高晓玲;王晨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全膀胱切除加回肠代膀胱术后致切口感染1例报道

    回肠代膀胱术由于远期疗效好、肾功能不受影响,有很大的临床价值,一般用于膀胱功能丧失和膀胱癌晚期膀胱全切术后的患者.2009年8月26日1例患者术后致切口感染,报道如下.

    作者:陈春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综合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目的 调查综合ICU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发病情况.方法 采用综合ICU目标性监测方法,调查2008年11月-2009年10月患者感染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监测患者1082例,发生医院感染77例,106例次,感染率为7.12%,例次感染率为9.80%;导尿管插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率3.78%,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1.35‰,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率21.66‰.结论 综合ICU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率高,应加强引起感染相关因素控制.

    作者:林江;刘淑俊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集中处理外来手术器械控制外科感染的调查

    目的 提高患者手术安全性,保证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将外来手术器械集中处理,制定有效科学的处理流程,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外来手术器械处理情况.结果 器械公司业务员分散处理时手术部位总感染率为0.58%,供应室集中处理后手术部位总感染率为0.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5,P<0.05).结论 通过强化规范处理流程及监测、质量追溯管理,保证了外来手术器械清洗、灭菌质量安全,是控制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作者:商玲;初玉云;李冰;陈美英;范静;康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多药耐药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现状调查

    目的 调查医院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常用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正确诊断疾病与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医院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E)、鲍氏不动杆菌(ABA)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PMA)的分离率及耐药率.结果 319株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49.8%;鲍氏不动杆菌占30.1%;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10.3%;其他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占9.7%;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泛耐药菌株检出率分别为13.2%和13.5%;3种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其中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已普遍高于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多药耐药性已非常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作者:陈国强;曹华英;陈格林;姚振国;李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外科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重点,了解医院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抗菌药物应用管理重点.方法 利用北京市医院感染监控系统,设计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评价表,对2008、2009年完善管理措施后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分析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手术科室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95.53%,抗菌药物≤72 h使用率63.23%,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单次使用率5.22%.结论 严格控制Ⅰ类切口手术用药,加强对围术期预防用药时间限制,采取有效措施限制高级抗菌药物使用,以减少细菌耐药.

    作者:王国伶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管理与医院感染

    目的 调查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和洗手依从性的现状,探讨手卫生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制定手卫生的管理对策.方法 了解医务人员手污染现状和携带病原菌的种类.结果 医务人员工作中细菌携带率为100.0%,洗手后细菌携带率为20.8%;携带的病原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变形菌属等.结论 医务人员手污染是病原菌传播的重要途径,必须重视手卫生的监督管理,提高对洗手的认知性和依从性,才能有效的预防经手传播的医院感染.

    作者:董明驹;史莉;杨富强;宋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260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大肠埃希菌的感染现状和耐药性,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菌株的分离鉴定;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推荐的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和评价结果.结果 260株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问的耐药性,其中,对氨苄西林耐药率高,达90.4%,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哑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35.0%.结论 医院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已十分严重,应加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管理,严格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和流行.

    作者:吕卫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肿瘤医院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肿瘤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调查医院近3年抗菌药物的发放记录,每年随机抽取并抽查患者的电子病历档案1500份.结果 2007年1月-2009年12月抗菌药物销售总金额在全院药品销售总金额中的构成比分别为5.2%、5.0%、4.9%,呈下降趋势;抗菌药物品种销售金额排名和用药频度排名前10位的主要为β-内酰胺类;全院抗菌药物年使用率依次为31.9%、34.7%、35.7%;抗菌药物单一使用率>79.0%;治疗用药中,药敏用药率约为32.0%.结论 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总体较为合理,但在临床用药选择上有不妥之处,建议在使用前应尽可能进行病原学检查和药物敏感性试验,以此来调整用药并切实落实抗菌药物的分级使用制度.

    作者:刘孟娟;周陈西;王增;毛彩萍;翁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征观察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ACVD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感染部位、病原菌检查结果、医院感染对预后的影响;同时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感染部位中呼吸道感染30例、泌尿道感染24例、胃肠道感染16例、其他10例;具有感染典型表现51例、不典型表现29例;送标本170份,检出病原菌115株,革兰阴性菌51株,革兰阳性菌49株,真菌15株;年龄大、意识障碍、出血性脑血管病、卧床时间长、合并基础疾病、吞咽困难、实施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是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感染组死亡12.8%高于非感染组中的3.8%.结论 ACVD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针对感染特征进行预防;注重对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

    作者:褚高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护理工作中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

    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由于护理工作占据重要地位,使护士成为预防和控制感染的主要力量.

    作者:周群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眼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与合理性评价

    目的 调查和评价医院眼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眼科2009年100份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对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种类、给药时机、用药时间、切口愈合情况、住院药品费用等进行统汁分析,并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100例手术患者全部在围手术期全身和局部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全身用药包括左氧氟沙星51例,占51.0%,头孢呋辛23例,占23.0%;阿奇霉素13例,占13.0%;克林霉素7例,占7.0%;仅术前30 min~2 h给药1次者61例,占61.0%,术前给药1次、术后给药<24 h者10例,占10.0%,术后给药>24 h者29例,占29.0%;术后用药长为4 d,平均用药时间为2.3 d.结论 眼科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预防用药选择不当、术后应用抗菌药物时间偏长等方面;应加强抗菌药物干预,强化医师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化意识.

    作者:王云霄;丁海燕;刘涛;冷雪梅;曹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