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梅莉;唐志华;肖幸丰
近年来艾滋病(AIDS)疫情在我国发展迅猛,AIDS患者数急剧增加.我们麻醉工作者在日常医疗工作中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HIV感染者或疑似病例.现报道1例AIDS患者股骨切开内固定术的麻醉措施.
作者:郑向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为彻底清洁手术器械,提高医院手术器械清洗质量,防止医院感染.方法 选择手术窜的污染器械随机分为2组,采用全自动喷淋式清洗消毒机,分别设置1:100和1:200两种不同浓度多酶清洗剂对污染医疗器械进行处理,同时将STF器械清洗效果检测卡放入器械筐内与器械一起进入清洗程序,两种不同配比浓度多酶清洗剂清洗器械后,分别对手术器械的清洗过程进行检测,目测STF检测卡是否有残留印记,判断清洗结果.结果 全自动喷淋式清洗消毒机内1:100多酶清洗剂清洗器械合格率为96.5%,明显优于1:200浓度组(合格率76.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y2=28.9,P<0.01).结论 全自动喷淋式清洗消毒机清洗手术器械使用1:100多酶清洗剂可提高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保证手术器械清洗质量.
作者:董薪;于秀荣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工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手卫生干预措施,提高其手卫生执行率.方法 通过对全院各类工勤人员采取手卫生十预措施,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工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及洗手方法正确率的变化.结果 全院各类工勤人员接触患者及进出特殊病房前后、接触污染物品后洗手执行率从干预前分别为19.8%、26.7%、30.2%提高到十预后的48.8%、60.0%、61.6%;脱手套后洗手执行率从干预前30.2%提高至干预后的51.2%,洗手方法正确率从干预前的24.4%提高至干预后的60.0%.结论 重视对医院工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的监督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手卫生执行率,降低医院感染率,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损失.
作者:姚智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和评价医院眼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眼科2009年100份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对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种类、给药时机、用药时间、切口愈合情况、住院药品费用等进行统汁分析,并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100例手术患者全部在围手术期全身和局部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全身用药包括左氧氟沙星51例,占51.0%,头孢呋辛23例,占23.0%;阿奇霉素13例,占13.0%;克林霉素7例,占7.0%;仅术前30 min~2 h给药1次者61例,占61.0%,术前给药1次、术后给药<24 h者10例,占10.0%,术后给药>24 h者29例,占29.0%;术后用药长为4 d,平均用药时间为2.3 d.结论 眼科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预防用药选择不当、术后应用抗菌药物时间偏长等方面;应加强抗菌药物干预,强化医师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化意识.
作者:王云霄;丁海燕;刘涛;冷雪梅;曹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医院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病原性真菌的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现状,为临床治疗真菌感染选择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分离、鉴定假丝酵毋菌属;采用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从197例假丝醉母菌性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中检出5种假丝酵母菌,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居首位,占75.15%,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占9.1%,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占5.6%,光滑假丝酵母菌和克柔假丝酵母菌均占5.1%;5种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敏感率均为100.0%,对氟康唑、克霉唑、伊曲康唑等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为5.4%~22.3%.结论 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的病原真菌已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应重视假丝酵母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作者:袁学华;陈秀兰;罗卉丽;田方园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提高患者手术安全性,保证外来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灭菌质量,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将外来手术器械集中处理,制定有效科学的处理流程,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外来手术器械处理情况.结果 器械公司业务员分散处理时手术部位总感染率为0.58%,供应室集中处理后手术部位总感染率为0.2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5,P<0.05).结论 通过强化规范处理流程及监测、质量追溯管理,保证了外来手术器械清洗、灭菌质量安全,是控制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作者:商玲;初玉云;李冰;陈美英;范静;康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手术器械喷雾润滑的效果以及使用成本分析.方法 38个器械包按包种类平均分成两组,随机编号为A组和B组,A组器械清洗、烘干后采用1:10的润滑防锈剂溶液浸泡润滑;B组器械清洗、烘干约15 rain直接用1:10的润滑防锈剂溶液喷雾润滑;观察两组清洗合格率、3个月累加的生锈率以及每月平均费用.结果 两组器械清洗合格率和生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器械润滑防锈每月的平均费用A组为6252元、B组为917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喷雾润滑可达到满意器械保养效果而且能明显降低器械润滑防锈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倪乐丹;张丽萍;徐海丽;郑淑智;徐姜涛;章敏青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微生物检验的质量控制是获得准确结果.为临床提供准确、有效的试验依据.因此,应做好微生物的质量控制.1:加强人员素质培养从事微生物检验人员必须经过广泛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临床医学知识等的学习和专业化实验技能的培训.还需通过各类培训班,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在人员配备,基层医院微生物实验室内应至少有1名经严格训练并长期从事于微生物检验的技术人员,全面负责实验室工作.
作者:李巧燕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老年患者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预防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细菌培养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结果 172株老年患者肺炎的主要革兰阴性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29.7%)、肺炎克雷伯菌(27.3%)、大肠埃希菌(22.1%)、阴沟肠杆菌(11.6%),以上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但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100.0%敏感.结论 老年患者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的病原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应采取综合性预防与控制措施.
作者:尧兴水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呼吸训练对颈髓损伤患者的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30例颈髓损伤患者分为呼吸训练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肢体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冶疗组患者增加呼吸操训练2次/d,连续训练1个月,比较训练前后肺部感染、肺通气功能.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肺部感染率分别为6.67%、40.02%,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肺通气功能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患者肺通气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髓损伤患者经过呼吸训练能有效改善的呼吸功能,减少肺部感染,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朱美红;顾旭东;徐学青;时美芳;姚云海;金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医院近3年甲真菌病病原菌的种类和构成,观察其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761例甲真菌病患者的病甲进行病原菌分离,将取材物进行KOH显微镜检查和真菌培养.结果 临床分型:远端甲下型(DLSO)占65.18%,全甲营养不良型(TDO)占19.58%,近端甲下型(PSO)占9.99%,浅表白色型(SWO)占5.25%;共培养出致病真菌520株,皮肤癣菌占66.15%,以红色毛癣菌为主,占50.58%;酵母菌属占27.88%,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13.08%;烟曲霉菌占2.50%.结论 临床分型以DLS0型为主,依次为TDO,PSo和SWO,甲真菌病病原菌以皮肤癣菌为主,其次为酵母菌属和真菌.
作者:马国群;戴唯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综合ICU导管相关性医院感染发病情况.方法 采用综合ICU目标性监测方法,调查2008年11月-2009年10月患者感染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监测患者1082例,发生医院感染77例,106例次,感染率为7.12%,例次感染率为9.80%;导尿管插管相关性泌尿道感染率3.78%,中心静脉插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1.35‰,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率21.66‰.结论 综合ICU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率高,应加强引起感染相关因素控制.
作者:林江;刘淑俊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监测并分析南京地区2006-2009年中段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新依据.方法 采用VITEK系统或API系统鉴定细菌和真菌,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真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Rosco纸片法,应用WHONET5.3软件分析中段尿培养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结果 2006-2009年的尿路感染仍然以细菌感染为主,大肠埃希菌位居首位占42.3%~46.1%,有下降趋势;肠球菌属和真菌感染的比例有所升高,2009年分别升高至14.6%和12.7%;大肠埃希菌产ESBLs酶的检出率明显升高.从2006年的12.5%升至2009年的34.1%;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依然较高,对头抱菌素类的耐药率明显升高;肠球菌属在2009年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分别为5.3%和3.0%;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仍高度敏感,未发现耐药菌株.结论 定期监测和分析当地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变迁,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李贵玲;韩崇旭;曹艳;顾兵;梅亚宁;刘根焰;潘世扬;童明庆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ACVD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感染部位、病原菌检查结果、医院感染对预后的影响;同时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感染部位中呼吸道感染30例、泌尿道感染24例、胃肠道感染16例、其他10例;具有感染典型表现51例、不典型表现29例;送标本170份,检出病原菌115株,革兰阴性菌51株,革兰阳性菌49株,真菌15株;年龄大、意识障碍、出血性脑血管病、卧床时间长、合并基础疾病、吞咽困难、实施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是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感染组死亡12.8%高于非感染组中的3.8%.结论 ACVD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针对感染特征进行预防;注重对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
作者:褚高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非发酵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Expression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K-B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235株非发酵菌以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高,为54.9%,其次是鲍氏不动杆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分别为25.9%,7.2%;非发酵菌对抗菌药物具有不同程度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低.结论 非发酵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赵德军;付维婵;胡昭宇;武静;刘彬;曹雁;田维涛;任渝江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使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方法对减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作用.方法 将2008年入住ICU患者设为对照组,仅落实医院相关医院感染制度防范VAP发生,2009年入住ICU患者设为试验组,将失效原因列为医院感染的高风险因子,分别是呼吸机管理及应用、吸痰操作规范程度、手卫生落实、病房管理与病床周转率等,针对每一项风险进行FMEA管理,于2009年1月开始实施.结果 2008年VAP发生率为40.12%,2009年的VAP发生率为19.27%,两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9年每季度VAP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发生率低为第四季度,仅为8.69%.结论 ICU应用FMEA能有效控制VAP发生.
作者:冯雁;姚小红;周朝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改进子宫腔吸引管清洗方法,提高清洗、干燥质量.方法 将子宫腔吸引管随机分为A、B、C组;A组采用五步清洗法,多酶浸泡,专业刷刷洗,高压水枪冲洗,超声波多酶清洗,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器清洗;B组采用四步清洗法,按A组的前4个步骤清洗,再用普通方法漂洗、消毒、润滑、干燥;C组采用三步清洗法,多酶浸泡,专业刷刷洗,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器清洗;目测洁净程度和潮湿程度.结果 A、B、C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6.02%、85.96%、85.09%,A组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B、C组干燥合格率分别为:99.66%、91.23%、99.53%,A组和C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按程序综合运用多酶浸泡、专业刷刷洗、高压水枪冲洗、超声波多酶清洗、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器清洗5种清洗方法,对提高子宫腔吸引管清洗、干燥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金凤;冯章伶;王春玲;卢红华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胆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589株胆汁感染病原菌进行常规鉴定,用K-B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73例患者胆汁中分离出病原菌23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为72.96%,革兰阳性杆菌分离率为24.89%,胆汁感染中除了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0%,肠球菌属对替考拉宁、利奈唑烷敏感率为100.00%,屎肠球菌对氯霉素、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00%以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 胆汁感染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已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药敏试验结果可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陈梅莉;唐志华;肖幸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有效预防和控制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以卫生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强制性标准为准则,抓好基础设施,健全管理体制,加强组织培训,严格监督检查,景化考核奖惩.结果 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工作进入规范化、标准化轨道,工作质量符合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标准要求.结论 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标准执行力,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途径和保障.
作者:邹雪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部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E)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铜绿假单胞菌培养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结果判断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规则评价;采用WHONET 5.3-5.4统计分析数据.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6.3%和4.2%,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 COPD患者肺部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监测与控制.
作者:王军;张建菊;刘华;唐权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