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时组建野战手术室的感染控制

龚珊;张丽华;李丽霞

关键词:灾难环境, 野战手术室, 感染控制
摘要:目的 探讨临时野战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方法 临时组建野战手术室的感染控制工作,必须把握环境要求、启用前的准备、卫生标准、消毒要求,人员管理、物品管理、特殊感染的预防控制处理等多方面的工作要点.结果 系统、规范的工作模式有利于野战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的落实.结论 加强野战手术室感染控制对于在灾难环境下做好医疗防护工作有积极的意义.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合理使用一次性物品预防内镜室医院感染

    目的 合理使用一次性物品可有效控制内镜室医院感染的发生,从而提高诊疗质量.方法 对内镜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确定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区域和项目.结果 一次性物品使用得当可降低内镜室交叉感染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结论 合理使用一次性物品足确保内镜安全诊治的需要.

    作者:赵丽霞;殷积美;王晓芬;于洪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

    肿瘤患者因疾病本身以及反复多次化疗,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发生感染.笔者为探讨相关预防措施,现将351例感染患者的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支彩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呼吸训练对颈髓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

    目的 观察呼吸训练对颈髓损伤患者的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30例颈髓损伤患者分为呼吸训练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肢体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冶疗组患者增加呼吸操训练2次/d,连续训练1个月,比较训练前后肺部感染、肺通气功能.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肺部感染率分别为6.67%、40.02%,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肺通气功能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患者肺通气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髓损伤患者经过呼吸训练能有效改善的呼吸功能,减少肺部感染,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朱美红;顾旭东;徐学青;时美芳;姚云海;金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医院工勤人员执行手卫生与干预措施

    目的 了解工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手卫生干预措施,提高其手卫生执行率.方法 通过对全院各类工勤人员采取手卫生十预措施,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工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及洗手方法正确率的变化.结果 全院各类工勤人员接触患者及进出特殊病房前后、接触污染物品后洗手执行率从干预前分别为19.8%、26.7%、30.2%提高到十预后的48.8%、60.0%、61.6%;脱手套后洗手执行率从干预前30.2%提高至干预后的51.2%,洗手方法正确率从干预前的24.4%提高至干预后的60.0%.结论 重视对医院工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的监督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手卫生执行率,降低医院感染率,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损失.

    作者:姚智萍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血站垂直管理模式下感染管理的探讨

    目的 探讨中心血站垂直管理后,如何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整体水平,保障血液安全.方法 以业务科(负责全站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为主导,通过允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的作用并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强职工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加大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物资等配备,加强监督检查等措施.结果 全体职工对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及医院感染管理整体水平明显提高;血液质量与输血安全得到保障.结论 实施科学管理,保证质量的持续性改进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英兰;孙森;闫慧芝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真菌性败血症感染因素分析与感染暴发控制

    目的 分析引起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真菌性败血症的感染因素,探讨控制感染流行的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7-17日集中出现的感染病例,对其临床特征,病原学检查结果、侵入性治疗、原发基础疾病等进行研究,采取多科合作、启动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控制真菌性败皿症感染在病室内流行.结果 同期NICU内真菌性败血症感染罹患率为5.43%,真菌均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引起感染高危因素有早产、原发疾病、免疫力低下、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侵人性治疗等;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后,所有感染病例均痊愈,无一例死亡.结论 NICU真菌性败血症感染属局部暴发流行,早期发现、从各个环节予以分析、早期开展经验性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感染的进一步蔓延.

    作者:李晖;钟巧;高晓玲;王晨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在控制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使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方法对减少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作用.方法 将2008年入住ICU患者设为对照组,仅落实医院相关医院感染制度防范VAP发生,2009年入住ICU患者设为试验组,将失效原因列为医院感染的高风险因子,分别是呼吸机管理及应用、吸痰操作规范程度、手卫生落实、病房管理与病床周转率等,针对每一项风险进行FMEA管理,于2009年1月开始实施.结果 2008年VAP发生率为40.12%,2009年的VAP发生率为19.27%,两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9年每季度VAP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发生率低为第四季度,仅为8.69%.结论 ICU应用FMEA能有效控制VAP发生.

    作者:冯雁;姚小红;周朝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随州市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及干预对策

    目的 探讨随州市手术部位感染(SSI)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控制手术部位感染提供科学的试验依据.方法 菌株分离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158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检出率占55.1%,革兰阳性球菌占44.9%,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4.8%与28.5%;多数菌株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41.8%.结论 必须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预防与控制手术部位感染.

    作者:郑海波;谢明水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野战医院手术方舱的展开与感染控制

    目的 探讨特定条件下手术方舱的展开,为震后手术患者提供高度洁净、安全的手术环境,预防感染.方法 通过对VCY-2002型野战手术方舱的展开,合理设计了缓冲帐篷的分区,平战结合,制定了特殊条件下控制手术感染的措施.结果 确保了震后受伤患者在野外条件下得到及时救治,且在手术方舱内顺利完成各类手术35例,未发生手术感染.结论 手术方舱的迅速展开、缓冲帐篷的合理分区,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手术感染的发生.

    作者:宋秀棉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铜绿假单胞菌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调查

    目的 调查医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部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E)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铜绿假单胞菌培养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结果判断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规则评价;采用WHONET 5.3-5.4统计分析数据.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6.3%和4.2%,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 COPD患者肺部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监测与控制.

    作者:王军;张建菊;刘华;唐权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人乳头状瘤病毒23种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调查慢性宫颈炎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及其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1268例慢性宫颈炎患者及623名健康体检者宫颈分泌物进行了18种高危型HPV基因型和5种低危型HPV基因型的检测,分析其基因型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慢性宫颈炎患者HPV的感染率为33.91%,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的1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官颈炎患者共检测出20种基因型,分别为HPV6、11、43、44、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高危型HPV感染率相当高,占23种基因型的82.93%,以HPV16高,其次为HPV58、HPV18、HPV56;低危型感染率为17.07%,以HPV11高,其次为HPV6;健康体检者高危型HPV的感染率要低于慢性宫颈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因型的分布基本相同;慢性宫颈炎患者HPV重复感染率为25.35%.与健康体检者的23.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高危型二重感染类型为主,而健康体检者以低危型+高危型的二重感染类型为主;慢性宫颈炎患者HPV感染率>50岁组高,健康体检者HPV感染率以20~30岁组高.结论 慢性宫颈炎患者HPV的感染率较高,以高危HPV基因型为主,加强其HPV感染的筛查、监测与治疗,有助于宫颈癌的防治.

    作者:何建方;钱福初;王翔;秦基取;王丽英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一起非结核分枝杆菌导致医院感染与控制

    目的 总结医院感染应急处理的管理经验,为医院感染应急处理提供参考.方法 用危机管理理论应急处理46例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结果 医院在此次医院感染的事件中化险为夷,使原来要求赔偿400万元降低至25万元,医院的损失降到了低程度,所有患者均满意出院.结论 医院感染的应急处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仍需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作者:周先蓉;曾令蓉;熊昌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治疗鲍氏不动杆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观察

    目的 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治疗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A)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医院2008年11月-2010年3月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治疗MDR-ABA所致VAP患者临床资料,对其药敏、临床疗效和预后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32例VAP患者MDR-ABA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米诺环素保持高敏感率,对其余抗菌药物高度耐药,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索治疗,临床总有效率68.8%,细菌清除率28.1%,死亡8例;年龄、APACHEⅡ和血浆脑钠肽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DR-ABA引起的VAP,根据医院分离株的耐药特点,使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治疗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林梅瑟;许建平;张贻雯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南京地区2006-2009年中段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目的 监测并分析南京地区2006-2009年中段尿培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新依据.方法 采用VITEK系统或API系统鉴定细菌和真菌,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真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Rosco纸片法,应用WHONET5.3软件分析中段尿培养标本所分离的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结果 2006-2009年的尿路感染仍然以细菌感染为主,大肠埃希菌位居首位占42.3%~46.1%,有下降趋势;肠球菌属和真菌感染的比例有所升高,2009年分别升高至14.6%和12.7%;大肠埃希菌产ESBLs酶的检出率明显升高.从2006年的12.5%升至2009年的34.1%;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性依然较高,对头抱菌素类的耐药率明显升高;肠球菌属在2009年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分别为5.3%和3.0%;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仍高度敏感,未发现耐药菌株.结论 定期监测和分析当地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变迁,对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李贵玲;韩崇旭;曹艳;顾兵;梅亚宁;刘根焰;潘世扬;童明庆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 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并与同期接受头孢吡肟或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者进行比较.结果 223例次住院患者中共发生87例次医院感染,细菌培养共获得35株病原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总有效率为82.3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4%,头孢吡肟组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疗效相当(P=0.655),三代头孢菌素组总有效率为55.56%,较前两组为低(P=0.034);各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高效、安全,可作为一线的经验性用药.

    作者:化范例;邬扬炯;高松;李莹;袁轶群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从一患者胆汁中分离出1株阿萨希毛孢子菌

    阿萨希毛孢子菌系毛孢子菌属中的一种,为酵母样真菌.随着激素免疫抑制剂、抗菌药物等的应用,条件致病真菌感染的数量日益增多,近来发现阿萨希毛孢子菌是皮肤、呼吸道和胃肠道的免疫受损患者和新生儿的条件致病菌.本例导致肝胆系统损害,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永红;郭学青;李雪莲;夏梦岩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产金属β-内酰胺酶(MBL)情况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E-test检测铜绿假单胞菌是否产生MBL,用BD Phoenix 100全自动微生物测定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15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在分离的189株铜绿假单胞菌中耐碳青霉烯类的有54株(28.6%),其中产MBL的有13株(24.1%);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与碳青霉烯类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院耐碳青霉烯类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较高,多药耐药现象较严重,产MBL是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因为之一,临床医师应参考微生物实验室的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崔巍;陈雷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铜仁地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双纸片协同试验及纸片扩散确证试验检测ESBLs,根据NCCLS 2005年判断标准分析结果.结果 从790株阳性标本中检出产ESBLs菌株275株,总检出率为34.8%,其中大肠埃希菌产ESBLs 177株,肺炎克雷伯菌98株,检出率分别为22.4%和12.4%;产酶菌株对头孢菌素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产ESBLs细菌对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菌药物大多耐药,而对哑胺培南与美罗培南敏感性好.结论 ESBLs产酶株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仅对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敏感,及时监测产ESBLs的发生率及其耐药趋势,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作者:姚毅;严谦;严仔敦;赵凯娥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需氧与厌氧配对培养在提高血培养阳性率中的优势

    目的 探讨同时做需氧与厌氧配对培养在提高血培养阳性率中的优势.方法 在每例患者的不同部位同时抽取两份血液标本,一份注人需氧血培养瓶,一份注入厌氧血培养瓶,两者分别采用Bact/Alert3D培养仪和BACTEC9120培养仪进行培养.结果 在3605份血培养中阳性共347份,阳性率为9.62%,其中仅需氧血培养阳性120份,占34.58%,仅厌氧血培养阳性88份,占25.36%,需氧与厌氧血培养均阳性139份,占40.06%;在88份仅厌氧血培养阳性中检出厌氧菌3份,占总阳性份数的0.86%.结论 同时做需氧厌氧配对培养能够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常规开展厌氧血培养十分必要.

    作者:蒋伟燕;李方去;杨锦红;王大选;刘彩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再生医疗器械集中清洗消毒与管理

    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5月,对再生医疗器械实施集中清洗消毒、管理,为临床科室提供无菌器械,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效果满意.

    作者:李江涛;李礼;蔡得芳;吴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