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全珍;张惠珍;刘丽华;杨琳
目的 探讨同时做需氧与厌氧配对培养在提高血培养阳性率中的优势.方法 在每例患者的不同部位同时抽取两份血液标本,一份注人需氧血培养瓶,一份注入厌氧血培养瓶,两者分别采用Bact/Alert3D培养仪和BACTEC9120培养仪进行培养.结果 在3605份血培养中阳性共347份,阳性率为9.62%,其中仅需氧血培养阳性120份,占34.58%,仅厌氧血培养阳性88份,占25.36%,需氧与厌氧血培养均阳性139份,占40.06%;在88份仅厌氧血培养阳性中检出厌氧菌3份,占总阳性份数的0.86%.结论 同时做需氧厌氧配对培养能够提高血培养的阳性率,常规开展厌氧血培养十分必要.
作者:蒋伟燕;李方去;杨锦红;王大选;刘彩霞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医院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常用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正确诊断疾病与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医院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E)、鲍氏不动杆菌(ABA)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PMA)的分离率及耐药率.结果 319株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占49.8%;鲍氏不动杆菌占30.1%;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10.3%;其他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占9.7%;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泛耐药菌株检出率分别为13.2%和13.5%;3种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了较高的耐药性,其中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已普遍高于铜绿假单胞菌.结论 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多药耐药性已非常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
作者:陈国强;曹华英;陈格林;姚振国;李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前,我院血液透析室维持血液透析患者>80例,其中非感染性疾病的血液透析患者>70例,这是一个以农村患者为主的特殊群体,因治疗费用高、经济收入低,多选用可复用透析器.自2009年10月-2010年7月,我们应用自制的可复用透析器存放盒,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的可复用透析器采取单元式贮存及标识管理,有效预防与控制了交叉感染.
作者:鲁琴;白雄霞;张泽洋;潘芙蓉;李东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心血站垂直管理后,如何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整体水平,保障血液安全.方法 以业务科(负责全站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为主导,通过允分发挥医院感染管理监控小组的作用并采取网格化管理模式、加强职工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加大医院感染管理人员、物资等配备,加强监督检查等措施.结果 全体职工对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及医院感染管理整体水平明显提高;血液质量与输血安全得到保障.结论 实施科学管理,保证质量的持续性改进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有效手段.
作者:李英兰;孙森;闫慧芝 刊期: 2011年第03期
2003-2008年我科先后从1例住院诊断为陈旧性肺结核和1例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血液中培养分离出星形奴卡菌,现报道如下.
作者:方宁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引起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真菌性败血症的感染因素,探讨控制感染流行的有效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7-17日集中出现的感染病例,对其临床特征,病原学检查结果、侵入性治疗、原发基础疾病等进行研究,采取多科合作、启动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控制真菌性败皿症感染在病室内流行.结果 同期NICU内真菌性败血症感染罹患率为5.43%,真菌均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引起感染高危因素有早产、原发疾病、免疫力低下、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侵人性治疗等;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后,所有感染病例均痊愈,无一例死亡.结论 NICU真菌性败血症感染属局部暴发流行,早期发现、从各个环节予以分析、早期开展经验性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感染的进一步蔓延.
作者:李晖;钟巧;高晓玲;王晨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表浅组织及皮肤感染采用胰岛素注射液伤口换药加贴新鲜鸡蛋内膜的疗效.方法 对2007年1月1日-2010年1月1日住院治疗的72例糖尿病伴浅组织及皮肤感染患者采用胰岛素注射液局部用药进行伤口换药,伤口长平后用无菌操作的方法,对伤口贴新鲜鸡蛋内膜,贴新鲜鸡蛋内膜后伤口不再换药,直至痊愈.结果 组内比较,观察组糖尿病伴软组织及皮肤感染患者的伤口总体愈合检验值t=4.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总体愈合检验值t=12.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胰岛素注射液用于糖尿病软组织及皮肤感染伤口换药加伤口贴新鲜鸡蛋内膜对伤口愈合十分有效.
作者:耿爱花;李培秀;孙充兵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眼科手术多数是在抵抗力很低、血管组织较少的眼球组织内进行,而且手术比较精细,一旦感染可造成失明.因此,加强眼科专科手术室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尤为重要.
作者:陈艳;李娟;郑艳萍;何为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母婴同室医院感染控制的有效方法,提高医护人员防范意识,预防医院感染.方法 制定严格的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 通过加强管理及相关人员培训与感染控制监测,使感染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大限度地减少了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结论 母婴同室是医院感染监控的重要区域,健全并实施各项制度、严格消毒与监测、医护人员共同参与等是做好该项工作的关键.
作者:龙翠燕;魏明;于秋梅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ACVD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感染部位、病原菌检查结果、医院感染对预后的影响;同时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感染部位中呼吸道感染30例、泌尿道感染24例、胃肠道感染16例、其他10例;具有感染典型表现51例、不典型表现29例;送标本170份,检出病原菌115株,革兰阴性菌51株,革兰阳性菌49株,真菌15株;年龄大、意识障碍、出血性脑血管病、卧床时间长、合并基础疾病、吞咽困难、实施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是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感染组死亡12.8%高于非感染组中的3.8%.结论 ACVD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对预后有不良影响;应针对感染特征进行预防;注重对抗菌药物的合理选择.
作者:褚高峰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精尿病足感染(DFI)创面分离的葡萄球菌属临床及耐药特点.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2月从医院277例DFI溃疡中分离出8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及48株表皮葡萄球蒲(SEP),总结132例患者临床特点,分析耐药菌与下肢血液循环及溃疡深度(Wagner分级)间的关系;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细菌耐药特点.结果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及甲氧西林敏感表皮葡萄球菌(MSSE)中分离自缺血性和Wagner3、4级溃疡的菌株所占比例均高于单纯神经性和Wagner1,2级溃疡;与MSSA相比,MRSA更多分离自Wagner3、4级溃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SAU、SEP中多药耐药菌分别占60.7%和72.9%,MRSA、MRSE分别占SAU与SEP的27.4%、33.3%,均为多药耐药菌;MRSA、MRSE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耐药率均>75.0%;MRSE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81.3%)比MRSA(34.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SSA、MSSE对青霉素G、大环内酯类耐药率均>60.0%;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 耐药葡萄球菌属多见于合并深部溃疡和下肢血运差的患者,DFI中葡萄球菌属多药耐药问题较严重,及时进行正确的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可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及播散.
作者:丁群;李代清;冯书红;王鹏华;褚月颉;孟树优;孙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以葡萄糖酸氯己定、乙醇为主要杀菌成分的喷雾皮肤消毒液消毒的效果.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验室和皮肤现场试验观察.结果 用其原液对悬液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作用30 s,杀灭对数值均>5.0;对白色假丝酵母菌作用30 s,杀灭对数值>3.0;用此消毒原液对患者喷雾消毒作用60 s,对皮肤自然菌的杀灭对数值>1.0.结论 喷雾皮肤消毒液具有良好的杀菌效果.
作者:李娟;黄巧玲;詹海珠;刘映华;陈焕菊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2005-2009年胆道感染患者胆汁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方法 无菌操作收集5年胆道感染患者的391份胆汁进行培养,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391份标本中有215份阳性,共检出265株病原菌,检出率为55.0%,其中革兰阴性菌182株,占68.7%,革兰阳性菌71株,占26.8%,真菌12株,占4.5%,较常见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克雷伯菌属、粪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均<30.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低,真菌的药物敏感性很好.结论 胆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有增加的趋势,但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肠球菌属所占比率有所上升;在抗感染治疗中阿米卡星或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万古霉素首选,同时兼顾厌氧菌和真菌.
作者:姜艳梅;刘新元;王晶;肖晓光;王楠;袁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呼吸训练对颈髓损伤患者的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 30例颈髓损伤患者分为呼吸训练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肢体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冶疗组患者增加呼吸操训练2次/d,连续训练1个月,比较训练前后肺部感染、肺通气功能.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肺部感染率分别为6.67%、40.02%,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肺通气功能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患者肺通气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髓损伤患者经过呼吸训练能有效改善的呼吸功能,减少肺部感染,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朱美红;顾旭东;徐学青;时美芳;姚云海;金妹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院感染暴发的识别、调查、报告和应急处理能力.方法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和及时准确地控制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结果 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暴发、流行,快速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结论 从根本上防止并杜绝恶性感染事件的发生.
作者:徐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调查老年患者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预防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细菌培养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结果 172株老年患者肺炎的主要革兰阴性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29.7%)、肺炎克雷伯菌(27.3%)、大肠埃希菌(22.1%)、阴沟肠杆菌(11.6%),以上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但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100.0%敏感.结论 老年患者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的病原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应采取综合性预防与控制措施.
作者:尧兴水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手术器械喷雾润滑的效果以及使用成本分析.方法 38个器械包按包种类平均分成两组,随机编号为A组和B组,A组器械清洗、烘干后采用1:10的润滑防锈剂溶液浸泡润滑;B组器械清洗、烘干约15 rain直接用1:10的润滑防锈剂溶液喷雾润滑;观察两组清洗合格率、3个月累加的生锈率以及每月平均费用.结果 两组器械清洗合格率和生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器械润滑防锈每月的平均费用A组为6252元、B组为917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采用喷雾润滑可达到满意器械保养效果而且能明显降低器械润滑防锈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倪乐丹;张丽萍;徐海丽;郑淑智;徐姜涛;章敏青 刊期: 2011年第03期
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是医疗器械100%合格率的基本保证,只有彻底的清洗,才能保证消毒或灭菌的成功,选择适宜的医疗器械清洗剂才能保证医疗器械的清洗效果和清洗质量.本调查将双缩脲法清洗测试棒检测多酶与碱加酶两种不同清洗剂,用于半自动清洗机清洗血污器械进行清洁度的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邓玉环;贾丽英;林燕群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我科于2009年12月4日收治一对双胞胎早产极低体重儿,因为孕母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其孕母出现昏迷、感染性休克、等行剖宫产出生,出生后快速复苏,立即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隔离,由于消毒隔离方法得当,使其住院期间未传染上甲型H1N1流感和交叉感染,现将消毒隔离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刘长青;李文芳;万芳;王燕;柯琴;刘经芳;陈霞;吴庆波 刊期: 2011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胆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589株胆汁感染病原菌进行常规鉴定,用K-B法进行体外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173例患者胆汁中分离出病原菌23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为72.96%,革兰阳性杆菌分离率为24.89%,胆汁感染中除了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率为100.00%,肠球菌属对替考拉宁、利奈唑烷敏感率为100.00%,屎肠球菌对氯霉素、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00%以外,对其他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 胆汁感染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已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药敏试验结果可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陈梅莉;唐志华;肖幸丰 刊期: 201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