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春萍
目的 研究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在慢性肾衰竭及并发感染患者腹水中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对35例临床腹水标本(其中慢性肾衰竭无并发症10例,肾衰竭并发肺炎12例,肾衰竭并发腹膜炎13例)进行HMGB1检测,同时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液中的CRP水平.结果 肾衰竭并发腹膜炎(C)组腹水(渗出液)HMGB1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肾衰竭无并发症(A)组及肾衰并发肺炎(B)组(漏出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腹水中HMGB1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血液中的CRP水平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体内存在感染.结论 腹水HMGB1检测对慢性肾衰竭患者腹水性质的鉴别有较好的临床意义,若联合血液CRP指标的检测对临床鉴别诊断慢性肾衰竭有无并发其他感染性疾病也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王婷婷;刘鸿生;蒋华振;陈国千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控制抗菌药物使用档次,用药时限,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和医院感染率.方法 对2008年1月-2009年12月住院患者采用前瞻监测方法,制定抗菌药物使用指标分解到科室,限制头孢三代及以上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结果 指标监控限制性使用抗菌药物实施两年来,抗菌药物使用率由2008年的64.54%降至61.33%,合理用药使用率、围手术期用药率、细菌检验率大幅提高.结论 指标临控限制性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同时提高抗菌药物合理用药率和细菌检验率,减少耐药菌株和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于德香;陶源;王凤龙;刘秀兰;张宝林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医务人员承担着治疗、预防疾病的同时也有被感染的可能,锐器损伤、感染HIV等职业暴露时有发生,医务人员已成为高危职业人群,主管部门应建立预防与保障体系.
作者:栾丽娟;朱运波;冯明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危险因素和病原菌耐药现状,制定临床干预措施.方法 对254例老年VAP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54例老年VAP患者均患有严重的基础疾病,进行过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并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VAP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有:铜绿假单胞菌81株,占31.9%,鲍氏不动杆菌58株,占22.8%,肺炎克雷伯菌41株,占16.2%,嗜麦芽寡养单胞菌21株,占8.3%等,均具有多药耐药性;泛耐药菌株检出率为23.7%.结论 应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与控制老年患者发生VAP.
作者:谢艳萍 刊期: 2011年第16期
我院ICU2010年8月-2011年5月共收治机械通气患者16例,存活14例,死亡2例,呼吸机为挽救患者生命起到重要作用,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王静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延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输注时间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根据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给药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即延长3 h输注治疗组和常规30 min输注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66例患者完成治疗疗程;延长输注组35例,治疗有效率为68.6%,细菌清除率为42.8%;常规输注组31例,治疗有效率为41.9%,细菌清除率32.2%;两组间临床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细菌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延长输注方案优于常规输注方案.
作者:叶龙强;蔡挺;金雨虹;许兆军;朱宝琦;李桃红;张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感染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2月进行治疗的42例感染性MODS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间歇性血液透析组)和观察组(连续性血液净化组)各21例,将两组患者的好转率及治疗前后的血尿素氮(BUN)、肌酐(Cr)、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评分(APACHEⅡ评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好转率为85.71%,高于对照组的57.14%,观察组的BUN为(16.52±4.02)mmol/L,Cr为(32.42±3.57)mmol/L,CVP为(12.59±6.75)cm H<,2>O,APACHEⅡ评分为(13.4±3.6)分,TNF-α为(16.52±4.02)pg/ml,CRP为(10.47±3.72)mg/L,IL-4、IL-6、IL-8分别为(25.68±6.62)、(22.38±7.15)、(24.38±14.97)pg/m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MAP为(74.12±5.76)mm Hg,高于对照组的(69.85±7.58)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感染性MODS中的疗效较好,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磊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及总胆固醇(TC)含量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病中的意义和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脑梗死(60例)及健康人(60例)血清CIC和血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并将其与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脑梗死组患者CIC含量为(0.62±0.12)mmol/L,显著高于健康人组(P<0.05);脑梗死组60例患者中,CIC异常者25例,异常率为41.7%,TC异常者13例,异常率为21.7%,TG异常者19例,异常率为31.7%;CIC与TC、TG均有明显相关性(r=0.34,P<0.05;r=0.15,P<0.05),较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升高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且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作者:孟昕;刘雁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监测医院1992-2009年与腹泻有关志贺菌属菌群及血清型18年的变化和耐药趋势,为北京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疫茁的制备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便培养,致病菌经生化及血清学进一步鉴定到种、群或血清型,并以纸片扩散法测定了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18年分离出志贺菌属6745株,包括志贺菌属的4个群27个血清型,B群多占72.0%;D群占27.3%,有明显增多的趋势;福氏志贺菌F2a、Fla分别占73.3%、4.0%;不同菌群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有差异,B群多药耐药较多.结论 志贺菌属菌群及血清型种类多,随时间的变迁变化明显,耐药性不同,应重视监测并指导防治.
作者:崔恩博;郭桐生;鲍春梅;陈素明;王欢;张菊玲;张成龙;毛远丽;曲芬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2009年80例VAP患儿的气管内分泌物细菌培养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结果 80例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出病原菌13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88株,占67.7%,革兰阳性球菌38株,占29.3%,真菌4株,占3.0%;革兰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多见且产ESBLs菌株较多,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及头孢霉素普遍耐药,但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多见,且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等耐药现象严重,但尚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及喹诺酮类则高度敏感.结论 新生儿VAP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且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加强预防、适时进行细菌培养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防治新生儿VAP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汉楚;鲍连生;卢珊荣;王巧玲;孙金枝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N)所携带的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基因的状况.方法 对20株MDRKPN进行了22种耐药基因的PCR法检测,包括A类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CTX-M-1群、CTX-M-2群、CTX-M-8群、CTX-M-9群、CTX-M-25群、PER、GES、VEB、CARB、LAP、KPC;B类β-内酰胺酶基因IMP、VIM、NDM;C类β-内酰胺酶基因LEN、OKP、DHA群;D类β-内酰胺酶基因OXA-10群、OXA-48群和膜孔蛋白基因ompK36.结果 20株MDRKPN检出4种β-内酰胺酶基因,分别为A类TEM、CTX-M-1、LAP和C类DHA,其ompK36膜孔蛋白基因检测出4株为基因缺失和16株为基因突变.结论 20株MDRKPN除1株外均检出1~3种β-内酰胺酶基因;ompK36膜孔蛋白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该蛋白均有缺陷;提示该组MDR-KPN耐β-内酰胺类药物为产β-内酰胺酶和ompK36膜孔蛋白缺陷的双重作用.
作者:周彦;姜建东;徐燕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医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2009-2010年医院肝胆外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患者270例,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调查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情况.结果 调查的27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全部预防性应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药物种类主要以硝咪唑类、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等为主,抗菌药物使用率排前5位的药物分别是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阿莫西林钠氟氯四林钠、注射用头孢甲肟、硫酸异帕米星注射液、甲硝唑注射液注,其使用率分别为26.30%、16.44%、12.80%、8.82%、8.13%.结论 应加强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使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临床医师合理用药.
作者:叶树林;王瑞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阴式全子宫切除术(VH)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7-2009年医院行全子宫切除术的210例患者,按阴式组和腹式组分别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术后切口的愈合、术后体征和切口分泌物细菌培养的结果.结果 阴式组感染率4.0%;腹式组感染率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调查的妇科原发病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患者术后均有切口感染发生,阴式组的感染率分别为5.3%和3.1%,腹式组分别为6.3%和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离的主要病原菌有表皮葡萄球菌、假丝酵母菌属和肠球菌属.结论 充分的阴道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缩短手术持续时间,细致的术后护理,是降低VH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卫红;钱小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插入序列ISAba1及IS1133在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中的分布.方法 选择分离自2009年1-6月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的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出的鲍氏不动杆菌172株,使用PCR和PCR产物测序的方法检测插入序列ISAba1和IS1133在临床分离株中的分布.结果 172株中有159株含有ISAba1,阳性率为92.4%,未检出IS1133序列.结论 大部分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都含有插入序列ISAba1,可能与多药耐药密切相关.
作者:刘丽萍;梁慧;王莉;韩彬;张薇;彭国均;胡红焱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个人卫生习惯与细菌性阴道病的关系,为细菌性阴道病的预防提供帮助.方法 选择2009年3-12月到医院门诊就诊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在医院健康查体者1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不同的个人卫生习惯与细菌性阴道病发病的联系.结果 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与个人的洗浴习惯如淋浴或盆浴以及外阴清洗及用药、内裤材料、经期清洗外阴等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非经期使用卫生护垫观察组感染率为69.2%,对照组为48.3%,经常阴道冲洗观察组感染率为50.8%,对照组为16.7%,经期使用卫生棉条观察组感染率为13.3%,对照组为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良的卫生习惯可以导致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去除各种不良的卫生习惯对于降低疾病意义重大.
作者:张志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存在状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VITEK-60型、肉汤稀释法测定86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敏结果;采用PCR分析ESBLs基因型.结果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首选亚胺培南,其敏感率为100.0%,对其他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对27株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耐药基因检测,100.0%检出TEM基因,81.5%检出CTX-M Ⅰ基因,63.0%检出SHV基因与CTX-MⅢ基因.结论 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表现多药耐药,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是治疗效果好的药物,同时存在2~3种不同类型的耐药基因.
作者:倪桂莲;王冬国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分析比较,探讨不同品牌清洗消毒机所存在的共性和个性差异,实现有针对性的选择和使用清洗消毒机,使清洗消毒工作更加规范.方法 对市场上现有不同国别品牌的呼吸机外管路清洗消毒机的性能、综合指标和技术参数进行筛选统计、列表分析比较.结果 洁定GETINGE46-4、史蒂瑞STERIS444、樱花SAKU-RA WUS-3100在清洗消毒原理、预设程序及自动清洗过程等共性参数比较中基本相同,在干燥系统和喷射系统等6项个性指标比较中存在差异,可以根据临床不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结论 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的机型是确保呼吸机外管路及附件清洗消毒到位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张志臣;潘飞;公静;钱峰;薛文成;刘启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研究1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1-12月的1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病原菌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及研究.结果 100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85株,检出率85.00%,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占22.35%、铜绿假单胞菌占17.65%、阴沟肠杆菌占15.30%、鲍氏不动杆菌占11.76%、大肠埃希菌占11.76%、金黄色葡萄球菌占8.24%;各种病原菌对亚胺培南、妥布霉素、头孢他啶、奈替米星等耐药率较高.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且其对多种药物耐药率均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陈本渊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孕妇甲型H1N1流感重症患者临床特点、治疗策略,为治疗甲型H1N1流感重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3例甲型H1N1流感孕产妇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表现、影像学变化和治疗手段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进行了剖宫产,1例做了引产,其中1例患者出现脑疝死亡.结论 甲型H1N1流感孕产妇疾病发展迅速,并发症多,常合并多脏器衰竭,发病机制复杂,治疗上晚期孕妇及早终止妊娠,积极抗病毒和生命支持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刘政;王健军;李银鹏;罗春玲;沈祝明;杨婧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金华市中心医院2009年临床分离的细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临床分离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判断标准参照2007年版CLSI文件.结果 临床共分离出2224株细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5.7%,革兰阳性菌占24.3%;耐甲氧西林会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分别占51.7%和91.5%,肠球菌属中,屎肠球菌的检出率首次高于粪肠球菌,分别为52.1%、25.5%;屎肠球菌对多数测试药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但对氯霉素的耐药率相反;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ESBLs检出率分别为53.8%和43.1%;不动杆菌属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52.2%、60.1%;出现7株泛耐药铜绿单胞菌和5株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结论 医院细菌的耐药现状比较严峻,尤其是泛耐药不发酵精革兰阴性杆菌的增多,应引起重视,并及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作者:应华永;卜黎红;朱以军;赵硕;张丽英;徐瑞龙 刊期: 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