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感染性疾病科护士的焦虑调查

李书会;刘灿兰

关键词:社会支持, 护士, 焦虑
摘要:目的 探讨通过提高社会支持程度,降低感染性疾病科护士的焦虑水平.方法 使用焦虑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自行设计的焦虑影响因素问卷,对100名感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评估护士面临重大疫情时的焦虑状态,并探讨通过提高护士的社会支持,降低感染性疾病科护士的焦虑水平.结果 59.79%的护士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担心被传染、担心传染家人是导致感染性疾病科护士焦虑产生的主要原因,分别占100.00%、64.95%,社会支持度提高后护士焦虑水平显著降低(χ<'2>=27.37,P<0.05).结论 社会支持对感染性疾病科护士焦虑具有一定影响,提高社会支持度可以降低护士焦虑水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1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研究1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选取医院2010年1-12月的1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病原菌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分析及研究.结果 100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85株,检出率85.00%,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占22.35%、铜绿假单胞菌占17.65%、阴沟肠杆菌占15.30%、鲍氏不动杆菌占11.76%、大肠埃希菌占11.76%、金黄色葡萄球菌占8.24%;各种病原菌对亚胺培南、妥布霉素、头孢他啶、奈替米星等耐药率较高.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且其对多种药物耐药率均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陈本渊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铜绿假单胞菌中OXA基因的分布与耐药性研究

    目的 调查医院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苯唑西林酶(OXA)基因的分布以及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谱的关系,并初步探讨其在分子流行病学分析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临床2010年1-9月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75株进行OXA基因检测,采用PCR法检测OXA和整合酶基因,通过DNA直接测序确定OXA;统计铜绿假单胞菌的药敏结果,并分析基因型和耐药性之间的关.结果 根据PCR产物片段大小及测序分析,75株铜绿假单胞菌中共有OXA-10基因阳性菌株35株,阳性率为46.7%;含有OXA-10基因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整合酶基因阳性率为71.4%.结论 OXA-10基因广泛存在于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中,并可能通过整合子和其他基因同时定位于传递性质粒上造成传播,导致细菌多药耐药.

    作者:茅利明;许德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相关性腹膜炎的致病菌及其耐药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CAPD腹膜炎患者的病原菌、耐药性和转归.结果 31例培养阳性,透出液培养阳性率为63.27%;共培养菌株34株,其中革兰阳性菌22株,革兰阴性菌9株,真菌3株,常见的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菌对阿米卡星、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率低,分别为0、0、4.76%、5.56%,其次为头孢唑林、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分别为35.00%、36.36%、37.50%;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耐药率低,均为0,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均为37.50%,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为77.78%.结论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致病菌仍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腹膜炎患者经验治疗可选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单一用药;头孢唑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无残存肾功能者可单独选用阿米卡星.

    作者:吴晶晶;刘佳;张莉;王珏;邢昌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泌尿道感染目标性监测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精神科患者泌尿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预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动态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08年1-12月住医院老年精神科患者泌尿道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942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8例,感染率为5.1%;泌尿道感染16例,占1.7%;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占43.75%,主要为大肠埃希菌4株,占25.00%,变形菌属3株,占18.75%;合并其他疾病、住院时间长、年龄大、侵入性操作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发生泌尿道感染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精神科患者泌尿道感染危险因素多,开展动态目标性监测,制定预控措施,能有效降低医院泌尿道感染发生.

    作者:费静霞;曹玲珍;蒋菊芳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毒的检测分析

    目的 对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毒进行检测分析,探讨其流行规律.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采集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喘息支气管炎等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咽拭子或鼻咽分泌物标本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 在701份标本中,病毒阳性382份,阳性率54.5%,感染患儿中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占首位,达29.0%,其次是流感病毒,占22.7%,鼻病毒占14.5%,副流感病毒占12.7%,腺病毒达到8.2%,>2种的病毒混合感染达17.5%.结论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50.0%为病毒所致,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及鼻病毒等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混合感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联合其他病毒感染为主,诊治时应根据所感染病原体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

    作者:贾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呼吸机管路清洗消毒机的性能分析与应用

    目的 通过分析比较,探讨不同品牌清洗消毒机所存在的共性和个性差异,实现有针对性的选择和使用清洗消毒机,使清洗消毒工作更加规范.方法 对市场上现有不同国别品牌的呼吸机外管路清洗消毒机的性能、综合指标和技术参数进行筛选统计、列表分析比较.结果 洁定GETINGE46-4、史蒂瑞STERIS444、樱花SAKU-RA WUS-3100在清洗消毒原理、预设程序及自动清洗过程等共性参数比较中基本相同,在干燥系统和喷射系统等6项个性指标比较中存在差异,可以根据临床不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结论 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的机型是确保呼吸机外管路及附件清洗消毒到位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者:张志臣;潘飞;公静;钱峰;薛文成;刘启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颅内感染患儿脑脊液及血清S-100b蛋白含量的变化与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脑脊液级血清S-100b蛋白变化在颅内感染患儿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患儿急性期、恢复期脑脊液(CSF)及血清中S-100b蛋白含量,进行动态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 化脓性脑膜炎组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b蛋白急性期水平分别为(0.752±0.126)ng/ml及(0.531±0.103)ng/ml,病毒性脑膜炎组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b蛋白急性期水平分别为(0.537±0.108)ng/ml及(0.370±0.101)ng/ml;化脓性脑膜炎组、病毒性脑膜炎组脑脊液及血清中S-100b蛋白急性期水平,显著高于其恢复期水平和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脓性脑膜炎组急性期S-100b蛋白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F及血清中S-100b蛋白的含量与脑损伤程度相关,对病情判断和顶后评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严世辉;盛小宗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消毒无菌物品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控制措施

    过去各临床科室备用急救器械长期处于无监控状态,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近几年我院采取了管理措施,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质量安全.

    作者:代俊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延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输注时间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延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输注时间治疗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根据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给药时间随机分为两组,即延长3 h输注治疗组和常规30 min输注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66例患者完成治疗疗程;延长输注组35例,治疗有效率为68.6%,细菌清除率为42.8%;常规输注组31例,治疗有效率为41.9%,细菌清除率32.2%;两组间临床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细菌清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延长输注方案优于常规输注方案.

    作者:叶龙强;蔡挺;金雨虹;许兆军;朱宝琦;李桃红;张顺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重症监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鲍氏不动杆菌(ABA)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对医院分离的165株ABA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感染的ABA占全院的59.4%;ICU内ABA主要感染患者呼吸道,其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低,为36.7%,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90.0%,ICU内ABA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ICU.结论 ICU医院感染ABA多药耐药性非常严重,头孢哌酮/舒巴坦是治疗ABA敏感的药物,ABA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严重耐药,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余良芳;李元君;刘江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志贺菌属菌群及血清型18年的变化趋势与耐药性

    目的 监测医院1992-2009年与腹泻有关志贺菌属菌群及血清型18年的变化和耐药趋势,为北京地区的流行病学研究、疫茁的制备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便培养,致病菌经生化及血清学进一步鉴定到种、群或血清型,并以纸片扩散法测定了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18年分离出志贺菌属6745株,包括志贺菌属的4个群27个血清型,B群多占72.0%;D群占27.3%,有明显增多的趋势;福氏志贺菌F2a、Fla分别占73.3%、4.0%;不同菌群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有差异,B群多药耐药较多.结论 志贺菌属菌群及血清型种类多,随时间的变迁变化明显,耐药性不同,应重视监测并指导防治.

    作者:崔恩博;郭桐生;鲍春梅;陈素明;王欢;张菊玲;张成龙;毛远丽;曲芬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监测

    目的 调查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构成比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约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留取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分离,用珠海迪尔医学细菌鉴定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从下呼吸道标本中共分离出1208株病原菌,分离率前5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占21.1%、大肠埃希菌占18.3%、白色假丝酵母菌占13.1%、肺炎克雷伯菌占12.4%、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0.7%;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9.5%和48.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阳性率为48.5%;病原菌的耐药性有逐年增加趋势.结论 应加强对病原菌的监测与控制,以防耐药菌在医院内播散流行.

    作者:刘小华;温善华;吕志英;谢芳钰;李云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呼吸机螺纹管的清洗消毒与质量管理

    医院从2010年1月1日起呼吸机螺纹管集中在供应室清洗消毒,在控制院内交叉感染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丰优华;郑文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预防用药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讨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预防用药干预效果.方法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预防用药干预后3个月和干预前1年同期CABG手术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组较对照组平均住院日缩短1.38 d,死亡率下降1.34%;干预组手术采用头孢呋辛预防用药占72.15%,单联预防用药病例医院感染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手术切口感染率降低了0.44%,平均住院日缩短17.34 d;通过干预,手术当日预防用药级别降低,联合用药减少,杜绝了≥3种预防用药,手术当日预防用药类别趋于合理.结论 医院对心脏手术选择二代头孢菌素的干预措施是有效的;应当把临测数据反馈临床,使外科医师建立信心,提高合理用药的依从性,进一步巩固干预成果;对于心脏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的干预仍需不断探索,深入进行.

    作者:李夏明;陈方;刘昆;李京明;毕蓉蓉;束冬兰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2009年80例VAP患儿的气管内分泌物细菌培养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结果 80例VAP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出病原菌13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88株,占67.7%,革兰阳性球菌38株,占29.3%,真菌4株,占3.0%;革兰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多见且产ESBLs菌株较多,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及头孢霉素普遍耐药,但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多见,且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等耐药现象严重,但尚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及喹诺酮类则高度敏感.结论 新生儿VAP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杆菌且存在较严重的耐药现象,加强预防、适时进行细菌培养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防治新生儿VAP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汉楚;鲍连生;卢珊荣;王巧玲;孙金枝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药师干预腹股沟疝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临床分析

    目的 评价医院临床药师在干预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成效,进一步改进临床药学工作.方法 对医院临床药师干预后(2010年1-3月)腹股沟疝Ⅰ类手术预防用药的情况进行分析,分别从平均住院时间、给药时机、药品种类、给药疗程、联合用药以及药品费用等指标与临床药师干预前(2008年1-3月)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入选腹股沟疝患者56例,经过临床药师的干预措施,总的药品费用下降3.17%,抗菌药物费用下降23.36%,抗菌药物用药天数平均每例患者减少2.51 d,抗菌药物选择趋于合理,主要是第二代头孢;平均联合用药率4.07%,显著低于2008年的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过临床药师的干预以及医院对抗菌药物管理加强,医院在腹股沟疝手术的预防用抗菌药物在降低患者药品费用和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上有明显的改善.

    作者:段丽芳;何光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医院感染周职业防护技能竞赛的组织管理及成功要素研究

    目的 总结研究医院感染周职业防护技能竞赛的组织管理及成功要素.方法 通过临床调研,规划竞赛形式内容,制定评判标准,以及不同阶段实施不同管理办法和措施.结果 竞赛对医院工作人员怎样进行医院感染正确防护起到了宣传和示范作用,增强了医院职工对医院感染和职业防护的参与意识,提高了他们的职业防护操作技能.结论 领导重视、精心安排组织、全院动员、技术依靠专家、合理安排和激发集体荣誉等是竞赛成功要素.

    作者:徐世兰;张卫东;饶莉;宗志勇;谭成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医务工作者对医院感染认知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医务工作者对感染的防护意识,维护医务工作者的身体健康.方法 自制问卷调查表,选定某天,对在岗医务工作者发放调查表共190份.结果 收回167份有效调查表,问卷有效率为87.9%;认为医院感染会引起暴发流行的占73.1%;知道医疗垃圾要分类的162人,占97.0%;认为医务人员也可能发生医院感染的161人,占96.4%;参加医院感染培训的139人,占83.2%;会正确使用手消毒剂的158人,占94.6%;职业暴露后会正确处理的164人,占98.2%;知道洗手方法的161人,占96.4%.结论 绝大多数医务工作者,对医院感染的认知和防护有所掌握和了解,特别是平常关注较多的垃圾处理、手消毒剂的使用、洗手的方法等知晓率较高.

    作者:钱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对老年肺炎患者感染假丝酵母菌属的影响

    目的 比较使用抗菌药物后的老年肺炎患者自然咳出痰与插管后下呼吸道痰中假丝酵母菌属的检出率.方法 158例老年肺炎的患者分为有创机械通气组(54例)和常规治疗组(104例);分别在入院时、使用抗菌药物3~5、7~9、13~15、>16 d进行自然咳出痰及下呼吸道吸出痰液的培养;对其中26例患者插管前后的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3~5、7~9 d时,自然咳出痰假丝酵母菌属的检出率分别为14.42%、42.55%,显著性高于下呼吸道吸出痰(3.70%、2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使用13~15、>16 d时,两种途径假丝酵母菌属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菌药物使用3~15、>16 d时同一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插管前后不同途径痰中假丝酵母菌属的检出率差异无统汁学意义.结论 随着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的延长,自然咳出痰中检出假丝酵母菌属可以作为肺真菌感染的参考指标.

    作者:冬兰;佟牧虹;张建;孙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 健康体检人群阴道真菌感染的调查与预防措施

    目的 调查健康体检人群阴道真菌感染现状,并探讨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8-200g年医院健康体检育龄期女性阴道真菌感染的情况,包括外生殖道症状,真菌和细菌培养结果及病原菌分布.结果 1108例体检女性有387例有阴道炎症状,主要症状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异臭、阴部瘙痒、尿频、尿急等;真菌培养258份标本阳性,阳性率66.7%,其中同时培养到真菌和细菌的有35例;检出的真菌多的是白色假丝酵母菌,占68.5%,其次是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分别占12.8%、7.0%、5.5%.结论 阴道真菌感染是育龄女性的常见病,加强对育龄女性卫生科普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可减少阴道真菌感染率.

    作者:沈玲;钱小毛 刊期: 2011年第16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