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振斌
目的 从药品不良反应(ADR)角度对注射用加替沙星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09年6月-2010年9月注射用加替沙星发生的566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66例患者中,男性247例,女性319例,ADR以皮肤、循环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症状为主,其发生率分别为48.94%、48.41%、27.39%,有93.64%发生在用药1h内,83.22%的患者在1h内ADR症状得到缓解;84.63%超适应证用药,3.71%给药剂量与频次与说明书完全相符,9例存在用药禁忌.结论 医院注射用加替沙星存在超适应证、滴注速度偏快等现象,绝大多数ADR可通过合理用药予以避免,今后应加大对注射用加替沙星合理用药干预力度.
作者:袁进;梁虹艺;季波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用固体培养法来评价液体培养法检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的效果,探讨液体培养法检测支原体属的优缺点,为临床诊断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提供更准确的试验依据.方法 采用液体培养法和固体培养法平行检测临床泌尿生殖道标本中的支原体属.结果 812例标本中液体培养法阳性361例,阳性率为44.46%,固体培养法阳性205例,阳性率为25.25%;解脲脲支原体的假阳性为59.69%,人支原体的假阳性为21.74%;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的检测不能仅凭液体培养法,应结合固体培养法才能报告.
作者:陈红霞;陶日新;杨振强;颜卫荣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压力蒸汽灭菌是医院首选的灭菌方法,具有控制方便、效果可靠、费用经济等优点.但压力蒸汽灭菌属湿热灭菌,灭菌过程中有一定量的冷凝水产生,偶尔灭菌后会发现有湿包现象,不能保证灭菌质量,就要重新处理.为了保证压力蒸汽灭菌物品的质量,经排查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取得一定的效果.原因与措施:(1)蒸汽含水量高,进气管道内残留有冷凝水,灭菌程序运行时,被压入锅内,导致进气口处多个灭菌包潮湿.经过干燥程序,有的灭菌包外包布潮湿,被消毒员及时检出;有的灭菌包外包布干燥,发往临床使用,打开后发现内部潮湿不能使用,使我们的工作非常被动.请工程师进行检查处理,在进气口处加入滤网,延缓进气速度;与蒸汽房沟通,取得他们的合作,降低蒸汽内水分.经过处理,潮包现象消失.(2)排气管道不通畅,滤网清洁不及时,蒸汽不能及时排出,导致湿包现象发生.经清洁滤网,湿包现象改善.(3)错误的装载,是导致湿包的又一主要原因.消毒员不重视正确装载,灭菌器内灭菌包摆放过于拥挤,影响蒸汽流通;敷料包、器械包混放,甚至金属灭菌盒、储槽放在敷料包的上面及物品包碰到消毒锅内壁,蒸汽遇到器械、消毒锅内壁形成冷凝水,滴落在敷料包上,导致湿包发生,使灭菌失败.
作者:汪荣花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入住老年精神科≥60岁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针对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呼吸道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制定预防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并严格实施.结果 2009年1410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中发生医院呼吸道感染42例,感染率为2.98%;2010年1278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中发生医院呼吸道感染26例,感染率为2.03%;住院时间长、年龄大、原发疾病基础上合并其他疾病是其医院感染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精神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多,预防医院感染标准操作规程能有效降低医院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作者:曹玲珍;赵徐萍;夏娟静;朱建中 刊期: 2011年第23期
CT室主要承担医院住院、门(急)诊患者的影像学诊断任务及介入治疗工作.随着CT设备、技术的不断更新与提高,运用CT进行介入治疗也越来越广泛,由于CT室为半开放区域,外来人员流动性大、可控性差,发生医院感染的概率高于临床科室.针对这些原因,我们对CT室的区域进行改建并制定了切实有效的预防医院感染制度,以控制CT室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资料我院开展的CT介入手术为全身各部位穿刺活检、椎间盘切吸和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术前穿刺定位、囊肿的穿刺治疗.收集我科改建前12个月内接受治疗的51例患者设置为A组;改建后12个月内接受治疗的56例患者设置为B组,共计107例,两组性别、年龄、手术部位、手术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对两组发生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
作者:陈兴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临床科室分布及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 铜绿假单胞菌培养与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 62株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呼吸科、神经外科、血液科,分别占37.10%、16.13%、16.13%;耐药率>50.00%的抗菌药物为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环丙沙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敏感率为96.77%;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头孢他啶,敏感率>80.00%;哌拉西林、头孢吡肟、左氧氟沙星、氨曲南,敏感率>70.00%.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已有明显耐药趋势,应加强监测与控制.
作者:张慧 刊期: 2011年第23期
安全化防护管理是近年来受关注的问题.实验室工作人员长期与具有生物危害的病患接触,是疾病感染高危人群,而且危害其健康的因素日益增多,实验室安全防护管理的目的,就是要防止感染或致病因子外泄而污染环境,防止各损伤因素侵害检验人员并保护操作者和其他服务人员.1加强实验室防护目前检验科的房屋设置包括通风、标本及人的流向均较合理,有污染区、缓冲区和清洁区等标志.(1)实验室入口须张贴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安全级别,负责人姓名、电话;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着装整齐,戴口罩、帽子、手套;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参观实验室须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后方可进入.(2)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脱手套后和离开实验室前要洗手;按照实验室安全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3)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灭菌,如高压灭活的物品必须在专用的容器内储存、运输及消毒灭菌.(4)有条件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预防接种,必要时收集从事危险性工作人员的血清做检测,如有问题及时处理.(5)将生物安全程序纳入标准操作规范或生物安全手册,由实验室负责人保管.工作人员按照规范要求进入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接受危险知识的培训,掌握预防暴露以及暴露后的处理程序.(6)实验室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
作者:张杰;王克荣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调查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遗传学背景及可移动遗传元件携带状况.方法 收集2008年1-12月某县级市医院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的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获得性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以及可移动遗传元件,并对检测结果作指标与样本聚类分析.结果 20株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3种获得性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5种获得性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的遗传标记;其余28种基因未检出;20株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获得性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以及可移动遗传元件检测结果指标聚类分析可见,ant(3”)-Ⅰ、aph (3 ')-Ⅰ由tnpU、tnp513、int Ⅰ 1介导,其他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也相关联;样本聚类分析示,3、12~15号株;4、11、16、19号株;5、8、10号株为3个克隆传播.结论 在细菌耐药基因研究中,将检测结果分别作指标聚类分析和样本聚类分析,用于探讨可移动遗传元件介导的获得性耐药状况和菌株亲缘性简便有效.
作者:童辉;蒋虹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索病毒性腹泻暴发流行的预防控制措施,为控制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积累经验,提高医院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方法 采取鼓励缺陷报告、信息公开提前预警、信息化平台前瞻性监测以及各部门密切合作落实干预措施等积极应对策略.结果 在多年秋季病毒性腹泻暴发流行的情况下,2009年以来有效地阻断了病毒性腹泻在医院暴发流行.结论 建立健全医院危机管理体系,加强医院感染监测网络的建设,敏感地发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及时的信息交流可防止医院感染蔓延.
作者:赵冰;马海燕;陈素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自2009年12月开始,我院对3M指示胶带的书写分别采用了传统卷筒状3M指示胶带手工书写、3M指示胶带标签手工书写和EXCEL软件打印的方法进行了比较.1方法1.1传统卷筒状手工书写方法将传统卷筒状3M指示胶带根据需要剪成一定的长度,而且要有3条3M指示胶带变色条纹,用手工在指示胶带上填写物品的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包装者姓名和消毒锅次号的信息内容.1.2标签手工书写方法因为标签上已有设计好的物品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包装者姓名和消毒锅次号的信息内容,只需在相应的对应栏内用手工书写好信息内容即可.
作者:昝东华 刊期: 2011年第23期
艾滋病临床研究中心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承担着河南省艾滋病的中医药防治工作,在全国中医院中率先建立了艾滋病病房,进行艾滋病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笔者从病房的布局、职业培训、职业防护的规范化教育、安全防护用品的配置、医疗垃圾的规范化管理等方面探讨艾滋病病房控制感染的措施.1规范病房布局病房设立双通道,两个通道完全分开;严格划分3个区域: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并明显标志;病房环境通风良好,配备脚踏式流动水洗手设施,便于及时清洗.
作者:郑连雪;秦元梅;陈秀敏;丁红云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大限度的减少各类器械的锈蚀,提高器械的再使用率,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用对比的方法,试验组器械采用四步除锈法除锈,对照组器械采用传统的方法清洗除锈,观察两组器械的除锈效果.结果 使用四步除锈法清洗除锈的器械除锈效果明显高于传统清洗除锈方法组,止血钳除锈率提高15.0%,持针器提高30.0%,艾力斯钳提高20.0%,组织剪提高20.0%,吸刮头提高20.0%,镊子提高16.0%.结论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四步除锈法对防治医院感染,延长器械寿命,降低人力、物力等综合成本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琳;王波;张燕 刊期: 2011年第23期
消毒供应中心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点部门,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我院将全院所有科室使用的呼吸机管路回收到消毒供应中心,采用全自动清洗消毒器中的呼吸机管路清洗消毒程序,进行集中清洗消毒管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将我院ICU、RICU、NICU等科室使用后的呼吸机外置管路作为清洗消毒对象,采用瑞典洁定全自动喷淋清洗消毒器及其配套使用的管路清洗架、鲁沃夫多酶清洗剂及纯化水清洗消毒设备进行集中清洗消毒,消毒后需使用无粉的无菌手套、一次性无菌无纺布包装袋、消毒标签等物品.
作者:姚卓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不同包装方式对消毒后可重复使用医疗物品存放有效期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将供应室集中清洗、消毒、干燥后的湿化瓶、氧气面罩、呼吸机螺纹管、雾化通气管随机分为A、B两组,均使用市售食品包装袋包装,A组为独立包装,B组为10件为一组包装;采样监测10 d内细菌污染情况.结果 A组7d内未出现污染,B组从第3天起出现污染;因包装方式的不同,两组消毒医疗物品的细菌污染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305,P<0.05);分离出的污染菌中61.33%在同病区患者标本中比对出耐药谱一致的菌株.结论 使用独立包装的消毒后医疗物品在临床科室治疗室保存期限为7d,使用10件为一组包装者保存期限为2d.
作者:杨俐;李晓红;尹俊辉;雷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限制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对ICU医院感染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将2008年1月一2009年12月入住ICU的所有可疑或确诊为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患者纳入研究,研究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2008年1-12月)所有符合条件的患者不限制应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治疗,第二阶段(2009年1-12月)限制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尽可能选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进行治疗,两阶段碳青霉烯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使用不受限制;比较两阶段细菌耐药性的变化,了解限制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对医院感染细菌耐药性的影响.结果 第二阶段革兰阴性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性明显降低,其中大肠埃希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由第一阶段的69.2%、76.9%、90.2%、91.3%降至第二阶段的49.6%、61.6%、69.3%、79.2%(P<0.05);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由93.1%降至80.0%(P=0.043).结论 在ICU限制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使用能降低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同时能降低MRSA的检出率.
作者:邵俊;郑瑞强;卢年芳;林华;陈齐红;於江泉;窦英茹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检测对阿萨希丝孢酵母菌及假丝酵母菌属在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上不同的显色特点,从而达到对阿萨希丝孢酵母菌的快速鉴定,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赢得时间.方法 采用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对18株阿萨希丝孢酵母菌和38株假丝酵母菌属进行显色,并经VITEK-2 Compact生化鉴定和分子生物学结果所证实.结果 18株阿萨希丝孢酵母菌在显色培养基上明显呈蓝色,与假丝酵母菌属的显色完全不同;18株阿萨希丝孢酵母的生化鉴定率分别为90.0%、92.0%、93.0%、95.0%、96.0%、97.0%、98.0%、99.0%,与生化结果完全相符;另外,18株阿萨希丝孢酵母与其模式菌株的D1/D2序列一致性为100.0%,分子生物学结果也完全相符.结论 通过对阿萨希丝孢酵母菌显蓝色这一特点,从而为阿萨希丝孢酵母菌的鉴定找到了一种既简单、可靠,又省时、省力、省成本的好方法;更重要的是为阿萨希丝孢酵母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依据.
作者:廖晚珍;彭卫华;胡雪飞;孙爱娣;余阳;陈开森;胡妮娅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常见的2种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培养与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K-B法.结果 2004-2009年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分别为9.75%、39.87%、49.69%、45.46%、37.25%、32.49%;2009年该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的耐药率<30.00%,对阿米卡星、氨曲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的耐药率<40.00%;不动杆菌属的分离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对16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已非常严重.结论 注重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耐药性变迁的抗菌药物压力和减少该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是有效防止该菌耐药率增高产生的关键.
作者:冉素平;张洪姣;王惠;易勇;李东杰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采取多环节管理措施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知识培训;制定具有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标准;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采取科学的评价方法和可接受的反馈方式,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结果 通过干预,使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2006年)的73.5%下降到干预后(2010年)的56.1%,下降了 17.4%;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感染样本送检率由干预前(2006年)的40.8%,提高到干预后(2010年)的53.5%,上升了12.7%.结论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与规范化管理,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整体水平,对提升临床治疗水平、确保医疗安全、降低不合理医药费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孙迎娟;孙运波;陈庆增;黄伟丽 刊期: 2011年第23期
目的 调查医院住院患者退药情况.方法 收集医院各病区2010年1-3月退药申请单及电脑数据库退药金额数据,采用U检验,分析医院住院患者退药特点.结果 退药原因多见于调整医嘱、患者出院、患者转科、药物不良反应、患者死亡、患者拒用、电脑录入错误,分别占53.97%、21.57%、8.72%、5.13%、4.96%、3.71%、1.94%;退药品种和例数排名前3位是抗菌药物及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类药与心血管系统药;科室退药和金额统计中内科退药处方共806张,退药金额占总退药金额的25.50%,外科退药处方共855张,退药金额占总退药金额的25.61%,其他科室退药处方共657张,退药金额占总退药金额的48.89%.结论 医院各病区均有退药现象,且退药品种和数量均比较多,需加强医院药品规范管理和临床的合理用药.
作者:李霞;刘晓军;程志英;树俊莲;卫平 刊期: 2011年第23期
为了充分发挥消毒供应中心的职能,充分利用消毒供应中心的卫生资源,提高消毒、灭菌质量,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笔者从2005年6月开始将妇产科门诊手术器械纳入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化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感染控制效果.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环境布局 符合规范要求的消毒供应中心环境是工作质量和职业防护安全的基本保证.根据专业流程的要求,对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局,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采用十万级净化空气,气压呈由高到低的气流分布,三区有实际物理屏障,流程合理并严格执行由污到洁的流水作业方式.
作者:梁云连;周小花;周群玉;杨素清 刊期: 2011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