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CU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特点及耐药性变迁

鲍滨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 鲍氏不动杆菌, 耐药性
摘要:目的 分析2005-2009年医院ICU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特点,探讨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ICU感染性标本中分离到的213株鲍氏不动杆菌临床资料.结果 213株鲍氏不动杆菌主要分布在呼吸道分泌物,占84.98%,创面分泌物占7.04%,尿液占3.29%,血液占3.29%; 2005-2009年各年标 本来源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鲍氏不动杆菌逐年分离数增多;5年鲍氏不动杆菌在总革兰阴性菌中检出率为14.64%,2005-2009年鲍氏不动杆菌在总革兰阴性菌中检出率依次为7.89%、12.84%、17.33%、16.17%和15.07%,2005-2009年鲍氏不动杆菌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年提高,对庆大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氨曲南耐药性高,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妥布霉素呈中度耐药,对亚胺培南、美罗堵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性较低.结论 ICU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并且呈现出多药耐药特点,临床治疗中必须根据药敏试验选用合理的抗菌药物,同时应加强鲍氏不动杆菌的控制与监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乏力与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相关性研究

    目的 调查癌症相关性乏力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癌症相关性乏力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评估2009年1-12月120例晚期NSCLC患者癌症相关性乏力及生活质量,检测各项细胞免疫学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中,109例发生乏力,发生率为90.83%,其中轻度乏力18例,占16.51%,中度乏力64例,占58.72%,重度乏力27例,占24.77%;癌症相关性乏力与生活质量(QOL)呈负相关;乏力程度与细胞免疫水平低下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癌症相关性乏力在晚期NSCLC患者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细胞免疫水平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乏力水平.

    作者:王季颖;蔡勇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目的 回顾性分析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及时有效的救治患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统计医院各科2009年9月-2010年9月送检痰标本所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采用WHONET5.4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住院患者送检痰标本1836份,其中阳性标本1203株,阳性率65.5%;1203株阳性标本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807株占67.1%,革兰阳性菌255株占21.2%,真菌141株占11.7%,位列前3位的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17.2%、13.6%、13.2%;革兰阴性杆菌中耐药率较低的药物有亚胺培南,耐药率为9.7%~19.5%,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为1.9%~12.2%,非发酵菌的耐药性要比肠杆菌科的耐药性要强;革兰阳性球菌对头孢吡肟、头孢噻肟的耐药率<25.0%,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结论 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病原菌耐药率普遍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师与医院感染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张瑞君;宋艳红;鞠春梅;谢学英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围生期生殖道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分析

    目的 了解2008-2010年产科病房孕产妇围生期生殖道感染病原菌的构成特点及其耐药性变化,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并为加强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实验室诊断.方法 对产科病房2008-2010年生殖道标本所分离出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送检标本共2047份,检出病原菌88株,检出率4.3%;前4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无乳链球菌,分别占28.4%、26.2%、10.2%、6.8%;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和链球菌属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较为严重,且呈多药耐药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21.7%,革兰阴性杆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为17.4%.结论 进行病原学监测,了解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趋势,对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降低围生期生殖道细菌感染发生率、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和流行均有重要价值.

    作者:贾卉;杨军岭;董玲;贾秦亮;段美婷;曹颖妮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析及预防治疗

    目的 了解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征及耐药性,提出预防治疗措施.方法 对6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对患者的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并统计分析.结果 60例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2.6%,真菌占第2位,占14.1%,前4位的病原菌依次是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1.2%、19.5%、11.5%、6.2%;鲍氏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唑林、头孢哌酮、氨苄西林、氨曲南、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的耐药率均>50.0%.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性高;临床应根据药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给予早期高压氧治疗,加强呼吸道管理,防止医院感染,以利于肺部感染控制.

    作者:许立民;孔磊;盘晓荣;俸道荣;黄剑平;樊秋萍;谢金萍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监测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总结分析2006年6月-2010年6月医院临床各类标本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分离病原菌262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0.8%,革兰阳性球菌占24.3%,真菌占14.9%;产ESBLs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株检出率分别为48.6%、46.7%;MRSA检出率为45.5,MRCNS检出率为42.5%;VRE检出率为5.7%.结论 为减少医院感染和耐药菌株的传播,应加大细菌培养力度,尽可能选用合理抗菌药物.

    作者:刘春峰;赵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2010年度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

    目的 监测卫生部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2010年度临床分离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性.方法 各成员单位按照监测方案要求进行目标细菌的收集、鉴定和药物敏感性测定,并上报数据到负责单位;依据2010年CLSI标准,采用WHONET软件(5.6版本)对收集到的监测资料进行复核、分析、总结.结果 全国129所医院参加了该次监测工作,共收集到77 984株临床分离非发酵革兰阴性菌的相关数据,居首位的为铜绿假单胞菌,占非发酵革兰阴性菌的41.0%,其次为鲍氏不动杆菌,占35.5%;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显示,对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70.0%的抗菌药物有多黏菌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头孢他啶和哌拉西林;除多黏菌素(敏感率97.2%)和米诺环素(敏感率62.7%)外,鲍氏不动杆菌对其他被测抗菌药物敏感率均<50.0%,对碳青霉烯类敏感率约为45.0%.结论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多药耐药已成为世界问题,急需加强细菌耐药监测,控制耐药菌的发展与传播,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数据支持.

    作者:李耘;吕媛;王珊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白族地区不孕不育患者支原体属感染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大理白族地区不孕不育患者支原体属感染率及其药物敏感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对983例不孕不育患者的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并对支原体属的药敏率进行分析.结果 983例不孕不育就诊患者中,支原体属培养阳性868例,阳性率为88.30%,其中解脲脲支原体(Uu)715例,占82.37%,人支原体(Mh)31例,占3.57%,Uu、Mh混合感染122例,占14.06%;支原体属对交沙霉素敏感,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较高.结论 大理白族地区不孕不育患者中支原体属的检出率较高,主要以Uu为主,也有Uu、Mh混合感染;交沙霉素等新一代抗菌药物为支原体属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忽胜和;李政兵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血液透析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是急、危重症患者积聚的场所,同时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因此加强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的管理,有效预防血液透析患者感染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科室管理1.1健全组织完善制度血液透析室作为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必须成立独立的科室感染管理小组,各项工作责任到人,并实行责任追究制.必须完善各项制度,如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消毒隔离、人员培训、透析液配置、复用透析器管理等制度及各项应急预案,从而达到工作制度化、标准化,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作者:狄友华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2008-2010年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药剂科的抗菌药物的出库统计表和临床病历资料.结果 2008-2010年抗菌药物种类均以β-内酰胺类排首位,分别占50.34%、53.96%和54.83%;临床用途均以治疗为主,分别占91.51%、94.85%和92.76%;抗菌药物联合用药情况均以单一用药为主,分别占76.88%、82.41%和84.31%,药敏试验送检率分别为85.66%、90.26%和92.22%.结论 医院抗菌药物临床用药基本合理,但应进一步加强临床用药监测,以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闰永宁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加强门诊输液室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门诊输液室患者流动量大、病情复杂、少数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重视不够等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预防医院感染、加强门诊输液室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1定期学习不断强化认识1.1增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按照标准预防原则,护士应积极主动参加医院及科室定期组织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消毒技术规范》中与护工相关的内容,并根据护工文化程度低、理解能力差的特点,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使护工了解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性.

    作者:龙素琴;万珍兰;彭小兰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控制与预防

    目的 通过干预管理,及时控制疑似医院感染暴发(HAISO)并预防其发生.方法 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制定干预措施.结果 HAISO发生在较炎热潮湿的季节;被感染者为ICU术后重症者、留置深静脉导管者及新生儿,分别占47.62%、33.33%、19.05%;均为条件致病菌,其中4起为耐药菌;肺部感染多占42.86%;HAISO逐年减少,2008-2010年分别为3、2、0起.结论 HAISO的干预措施有效,预防控制并重.

    作者:李海兰;汪能平;张亚莉;王茵茵;姚翠军;凌玲;于芳;周浩;孙树梅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不同方法进行除锈的对比观察

    卫生行业标准WS310.2-2009中指出,应采用目测或使用带光源放大镜对干燥后的每件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检查,有锈渍,应除锈.1方法选择已生锈的各类牙钳、镊子、手术剪等不锈钢器械60件(所用除锈剂为山东利尔康公司生产),分为A、B、C3组,器械随机分配到各组,每组处理器械20件.除锈之前,3组器械之间的清洁程度和器械种类以及质量均具有一致性,关节处全部打开,除锈剂按1:7的比例一次性配制,A、B组放入不锈钢容器中,C组放入台式超声波清洗器中,其中B组的不锈钢容器采用恒温加热法将温度控制在60℃,C组将超声波清洗器温度、时间分别设定为45℃、5 min.从物品浸入稀释后的除锈剂中开始计时,至完全除完锈时为止,记录A、B、C3组分别所需的时间.该试验于2010年10月30日、11月30日、12月30日共做3次.

    作者:李咏金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感染性腹泻的流行病学分析及病原学检测

    目的 了解感染性腹泻在深圳地区的流行现况及病原谱分布的特点,给临床对感染性腹泻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细菌培养及血清学分析的方法对检出病原体进行鉴定分型,并用胶体金方法检测轮状病毒.结果 感染性腹泻检出率为67.98%,主要的病原体是大肠埃希菌、轮状病毒和副溶血弧菌,检出率分别为67.61%、15.93%和9.03%;大肠埃希菌则以肠毒素型和肠致病型为主.结论 深圳地区感染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生,轮状病毒的感染主要集中在7-11月份,副溶血弧菌的感染亦在7-10月份较为流行,肠道致病菌所致的腹泻全年发病率则无明显差异.

    作者:陈日炳;胡琴;崔海燕;谢春燕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医院感染的状况、特点、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探究其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9年10月-2010年9月在医院行宫颈癌根治术患者120例进行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调查分析.结果 120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40例次,例次感染率为33.3%;手术部位感染多见,占52.5%,其次为消化道感染,占27.5%;检出病原菌24株,以真菌(12株)占首位,其次为大肠埃希菌(9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0,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12.5%、12.5%、12.5%.结论 为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除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及加强术后切口的引流外,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作者:祝英杰;王毅;魏向群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医院二次供水的微生物监测及预防感染对策

    目的 研究医院的二次供水中微生物的数量及构成.方法 随机取二次供水及相应自来水样本各15份,定量涂抹培养于营养琼脂上,35℃孵育24、48h观察结果.结果 自来水中微生物含量为0~32 CFU/ml,平均3.1 CFU/ml,二次供水中微生物含量为0~3600 CFU/ml,平均604.3 CFU /m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1,P<0.05).结论 医院的二次供水中可含有大量微生物,主要是非发酵菌;具有引发医院感染的潜在危险性,应当引起广大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作者:李术惠;田明涛;张吉玲;孙丽丽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0年4月-2011年4月医院住院的36例重症肺炎患者,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1次/6 h,静脉滴注,疗程7~14 d,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表现、治疗时间、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36例患者经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为83.3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结论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重症肺炎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刘绍霞;李金红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医院工勤人员手卫生的措施

    医院的工勤人员现由保洁公司管理,承担着清洁环境、物品运送、标本送检等工作,而在我院还存在由工勤人员来消毒供应中心调换治疗包.由于这些人待遇低,保洁公司只能招收到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的人员,其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且对医院感染、手卫生体也不理解,而工作性质使他们的手容易被污染,在调换治疗包时存在污染无菌物品的风险.因此,我科加强对工勤人员领取无菌物品时手卫生的管理.

    作者:易莉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新生儿医院感染原因分析与预防

    为了解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部门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笔者对2010年1-12月住院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进行回顾性调查.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月1日-12月31日住院新生儿1066例,其中男668例,女398例,日龄为出生1 h~28 d.1.2研究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回顾性调查方法,对调查期间病案室的每份新生儿出院病历进行筛查.对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例,统一登记整理,统计与分析.

    作者:任爱兰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N-乙酰半胱氨酸与环丙沙星联合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

    目的 研究N-乙酰半胱氨酸(NAC)、环丙沙星(CIP)单用及二者联合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方法 扫描电镜(SEM)观察NAC、CIP单用及二者联合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生物被膜形态的影响;结晶紫染色法定量分析二者单用及联合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噻唑兰法(MTT)法测定二者联用的活菌数.结果 SEM观察到NAC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生物被膜有破坏解离作用,与CIP有协同作用;结晶紫染色法定量分析显示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OD值随NAC剂量增大而减小;CIP(8MIC)作用后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OD值下降至对照的69.1%~97.9%;CIP合用0.5、5 mg/ml NAC后OD值分别下降至CIP单用的(54.7±7.7)%、(48.9±11.4)%;NAC和CIP单用,分别在2.5 mg/ml和2 MIC时对成熟被膜下细菌的杀菌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作用后NAC和CIP在0.5 mg/ml和1/2 MIC时即对被膜下细菌的杀菌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NAC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有破坏解离作用、对被膜下细菌有杀菌作用,并与CIP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

    作者:赵铁梅;刘又宁 刊期: 2011年第24期

  • 开放性手损伤细菌污染调查分析

    随着医院手显微外科的发展,为了解开放性手损伤细菌污染等的处理,为日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我院手显微外科对住院开放性损伤患者伤口进行细菌污染处理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减少治疗的盲目性.我科近2年来对手损伤患者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病例共计198例,其中男性138例,女性60例,平均年龄18~58岁.包括切割伤30例、机器辗压伤28例、车祸致伤30例、刀割伤18例、锐器伤20例、挤压伤40例、钝器伤18例、火器伤14例.其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如下.

    作者:张伟;武瑞艳 刊期: 2011年第24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