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水娥;周齐艳
人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菌是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的表面,以细菌生物膜(BBF)方式生长,而不是以浮游方式生长.尽管Antony在1676年就使用自制的原始显微镜从牙齿上刮取的菌斑中观察到微生物群落,但直到1978年Costerton才开始对细菌生物膜进行研究并提出生物膜理论.BBF对抗菌药物和宿主免疫防御机制的抗性很强,从而导致严莺的临床问题,尤其是慢性和难治的感染性疾病.脂质体可包封抗菌药物靶向BBF,笔者就此做一综述.
作者:唐辉;郑天娥;徐永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有效预防该菌的感染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1~2008年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1~2008年共分离鲍氏不动杆菌1003株,其年检出细菌总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除对亚胺培南有较高的敏感性外,对其他常用的12种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性,近年来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及妥布霉素耐药率>70%,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且多药耐药及全耐药菌株的检出数量及比率均呈逐年增加趋势.结论 动态监测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有助于指导临床制定佳治疗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鲍氏不动杆菌在医院内的定植和播散,同时尽量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胡婧;都鹏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及重型肝炎合并败血症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败血症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以医院2001年1月~2008年12月,诊断为肝硬化及重型肝炎合并败血症血液病原菌培养阳性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150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耐药分析.结果 150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真菌分别占54.0%、43.3%、2.7%,分离菌株前4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酿脓链球菌;药敏结果对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耐药较低的药物有碳青酶烯类、加酶抑制剂和万古霉索.结论 导致肝硬化及重型肝炎合并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病原菌中多药耐药菌常见,需对败血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动态监测,以便临床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及时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沈华江;王志炜;郭亚光;金法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找出血液透析液细菌含量超标的原因、污染途径、环节,以加强管理.方法 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检测细菌含量,进行查找原因和管理效果观察.结果 透析液细菌含星超标,对透析液配制系统进行监测,污染来源为B液、反渗水;经加强消毒措施和严格无菌操作,B液、反渗水、透析液培养合格.结论 血液透析液细菌污染主要来源是反渗水、B液,由于水处理系统的消毒不完善和B液配制容器的污染所导致.
作者:孙焱;高虹;任维宁;常艳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平谷地区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为临床正确诊断、及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集临床可疑感染患者的标本,用美国BD公司BACTEC 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以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对平谷地区2004年1月~2008年12月血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33份血培养标本中阳性309份,阳性率11.1%;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2.1%,革兰阳性菌占45.0%,真菌占2.6%,厌氧菌占0.3%;大肠埃希菌分离率高,占30.4%,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18.1%,肠球菌属占11.0%.金黄色葡萄球菌占6.8%;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占52.1%,产AmpC酶菌株占2.1%,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92.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2.9%,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占17.6%.结论 应加强血流感染的病原菌检测,有针对性地应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作者:贾海静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真菌性肺炎的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方法 对2004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的3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真菌性肺炎的病例资料进行临床研究.结果 对32例患者的临床综合分析显示,痰培养中检出白色假丝酵母菌14株(43.75%).热带假丝酵母菌11株(34.38%),这两种真菌为主要的致病菌,氟康唑对93.75%的真菌有效;胸部X线缺乏特异性,但片状阴影(62.50%)和团絮状阴影(37.50%)占多数;87.50%的患者曾经应用>2种抗菌药物且>10 d;81.25%的患者同时合并>3种的并发症;65.63%的患者口腔黏膜发现白色菌斑;患者的好转治愈率为68.75%,病死率为31.2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真菌性肺炎病死率高,治愈的关键是及早确诊、及早治疗,氟康唑可作为首选用药和预防用药.
作者:曹凤林;毕铮铮;谷光宇;杨小清;孙鹏;王洋;郑少雄 刊期: 2010年第07期
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发展,各种耐药菌趋于增多和复杂化,特别是近年来临床上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泛耐药菌的感染发生率也有上升趋势.泛耐药菌(pandrugresistant bacteria)是指对5~7个种类抗菌药物均耐药的细菌,包括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寡养单胞菌属等非发酵菌.综述主要介绍泛耐药菌的预防措施及治疗.
作者:杨亚敏;李强;阚志超;张富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医院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骨科手术病历1030份,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30例骨科手术患者100.0%使用抗菌药物,其中使用1种抗菌药物者601例(58.3%),先后使用2种抗菌药物者330例(32.0%),使用了3种抗菌药物者99例(9.7%);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频率高的是二线头孢菌素类,包括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地嗪、头孢米诺等,占71.0%;其次是其他β-内酰胺中氨曲南,占22.0%;给药途径多为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少数为口服或外用,抗菌药物给药平均时间为7 d.结论 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存在用药时间长、剂量大、选药档次高,亟须加强规范化管理.
作者:朱国庆;王磊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迁和现状,并探讨其发展与抗菌药物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5年中10种抗菌药物的年用量进行汇总,计算抗菌药物的年用药频度(DDDs),并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年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中只有哌拉西林和头孢他啶的年用药频度呈逐年增长趋势;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年用药频度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哌拉西林、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P<0.05)有相关性;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氧氟沙星的用药频度与环丙沙星耐药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5年铜绿假单胞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波动性下降趋势,部分抗菌药物使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水平变化之间存在相关性.
作者:裴保香;秦攀;罗燕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SAU)临床株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医院感染性标本中培养分离的209株SAU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SAU鉴定严格接<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标准判定.结果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离率达33.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SAU对多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万古霉索和替考拉宁敏感率为100.0%.结论 医院细菌室应提高检测水平,及时、准确地发出病原学检查和耐药性报告,为临床医师提供抗感染治疗的依据.
作者:杨斌;陈艳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与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密切相关,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就医安全和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发生.国内外的研究表明:手术器械上污染的血液、组织液等有机物会保护与其混同存在的细菌等有害微生物,若洗涤中除不掉这些有机物,即使器械正确进行了消毒、灭菌操作程序,仍有致病微生物存活的可能性~([1-3]).
作者:魏静蓉;李斌;施建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对医院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用药合理性.方法 运用抽样调查法、药物利用评价和药物频度分析法对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回顺性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 130例手术患者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用药频度较高的药品足奥硝唑、头孢替安、头孢唑林;相对用药频度DDD费用高的品种为头孢替安、五水头孢唑林、奥硝唑等;术后抗菌药物一般用药3~4 d,术后无并发感染;联合用药率99.2%.结论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在术后的使用时间长、抗厌氧菌药物选用档次高、无指征使用三联、四联抗菌药物等;抗菌药物的使用应以<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生素指南>为参照标准,优化抗菌药物使用.
作者:刘晓军;李冬梅;张蕊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败血症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165例受试对象分为败血症组(118例)和正常对照组(47例),比较两组血中IL-6、CRP的差异.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组IL-6和 CRP水平急性期分别为(252.65±54.13)ng/L和(16.42±9.11)mg/L,恢复期为(63.12±15.77)mg/L,正常对照组为(55.42±18.63)ng/L和(3.55±1.34)mg/L(P<0.01);新生儿败血症组IL-6和CRP水平急性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6和CRP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快速有效诊断的检测指标.
作者:屠秀菊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地震受伤患者开放性伤口细菌污染情况及药敏,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受伤患者开放性伤口进行连续3次采样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操作方法按实用医院感染监测方法技术进行.结果 采集分泌物样本66份,培养阳性41份,阳性率62.12%,第1天样本阳性率明显高于第5天,其中革兰阳性菌28株,占68.29%;革兰阴性菌1l株,占26.83%;真菌2株,占4.88%.结论 由于受伤环境不同,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耐药率不高,伤口经彻底消毒清创,根据药敏合理用药,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严重感染.
作者:杨红晖;姚小红;黄秀良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口腔医院供应室应强化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建立并遵守规范化标准化操作程序,实行全方位安全管理,使供应室工作人员降低职业损伤,从而保护自己.
作者:石艳燕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使用降阶梯方案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肺炎评价其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医院2008年8月1日~2009年3月31日ICU重症肺炎患者83例,分成传统治疗组和降阶梯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初始治疗恰当率、感染控制率和感染控制所需时间等指标.结果 降阶梯治疗组与传统治疗组的初始治疗恰当率为81.37%与5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81.0%与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控制所需天数(7.7±2.4)d与(18.3±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ICU重症肺炎使用降阶梯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高炜;高景;邢丽华;李振华;王宁;焦婧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腹腔镜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腹部手术,但由于腹腔镜的结构复杂、材质特殊,使用后清洗的难度大,常规灭菌方法有时难以达到理想的灭菌效果,并且往往由于灭菌时间长,难以满足其较高的使用频度.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技术是一项较新的理化结合的灭菌技术,能够对一些怕热又怕湿的高精度器械进行冷灭菌.为此,我们对易路牌ETP-100型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器对腹腔镜的灭菌效果进行了检测.
作者:陈石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使用等离子体低温灭菌设备处理临床上管腔类器械,检测其灭菌效果是否充分.方法 采用常温等离子体灭菌器,选用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模拟试验菌株,以细不锈钢丝为染菌载体,用聚四氟乙烯管和不锈钢管模拟金属和非金属导管类器械、用心脏导管和腹腔镜管腔作为样品进行挑战性灭菌试验.结果 3个试验菌种组共进行15锅次灭菌试验,各灭菌锅次中的4个枯草芽胞杆菌黑色变种芽胞菌片经培养后均无菌,4个化学指示卡均变色充分,10个放在模拟金属和非金属导管以及心脏导管和腹腔镜器械样品中的染菌载体经培养后均无菌生长.结论 常温等离子灭菌器可对内径1 mm长度400 mm和内径2 mm长度600 mm的金属导管以及内径1 mm长度2 m的非金属管腔类器械进行有效的灭菌.
作者:李水云;刘川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呼吸内科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E)耐药性,为PAE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医院2009年1~9月PAE感染情况,对分离的329株PAE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9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活性好的依次是多黏菌素B、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329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米诺环素的耐药率>90.0%;对第三代半合成头孢菌素头孢噻肟耐药率也达到73.9%.结论 PAE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对其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应严格控制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指征.
作者:余月芳;沈巨信;王宗欣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获得性细菌感染的标本分布和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从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Scepter细菌鉴定仪和API系统进行鉴定,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2006年版标准进行判读.结果 分离出病原菌347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8.0%,革兰阳性球菌占20.8%,真菌占11.2%;347株病原菌标本的主要来源:208株来源于呼吸道,87株来源于泌尿道,17株来源于血液.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病原菌主要存在呼吸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定期对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细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行严格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极有必要.
作者:张水娥;周齐艳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