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亚敏;李强;阚志超;张富玉
目的 找出血液透析液细菌含量超标的原因、污染途径、环节,以加强管理.方法 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检测细菌含量,进行查找原因和管理效果观察.结果 透析液细菌含星超标,对透析液配制系统进行监测,污染来源为B液、反渗水;经加强消毒措施和严格无菌操作,B液、反渗水、透析液培养合格.结论 血液透析液细菌污染主要来源是反渗水、B液,由于水处理系统的消毒不完善和B液配制容器的污染所导致.
作者:孙焱;高虹;任维宁;常艳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探讨降低其医院感染发病率的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手段,分析引起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因素.结果 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5.7%,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73.8%);其主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13.3%),表皮葡萄球菌(26.6%),金黄色葡萄球菌(9.5%),大肠埃希菌(17.1 %),肺炎克雷伯菌(11.4%),铜绿假单胞菌(6.7%),白色假丝酵母菌(9.5%);早产儿的感染率(18.8%)较足月儿(4.7%)高,出生后<3 d新生儿较>3 d新生儿感染率高(P<0.05);感染组体重、侵人性操作、住院时间、母乳喂养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与基础因素和护理行为紧密相关,采取隔离及无菌操作等措施可以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徐莲香;徐康立;邓军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每日均消毒更换氧气湿化瓶,其瓶内壁上总会有一层白色的水垢,尤其是在寒区边疆,水质比较硬这个现象会更加突出.以往的消毒方法费时费力,且不易除净,通过用35~45 ℃白醋清洗氧气湿化瓶收到很好的效果,既节约了人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韩燕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真菌性肺炎的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方法 对2004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的3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真菌性肺炎的病例资料进行临床研究.结果 对32例患者的临床综合分析显示,痰培养中检出白色假丝酵母菌14株(43.75%).热带假丝酵母菌11株(34.38%),这两种真菌为主要的致病菌,氟康唑对93.75%的真菌有效;胸部X线缺乏特异性,但片状阴影(62.50%)和团絮状阴影(37.50%)占多数;87.50%的患者曾经应用>2种抗菌药物且>10 d;81.25%的患者同时合并>3种的并发症;65.63%的患者口腔黏膜发现白色菌斑;患者的好转治愈率为68.75%,病死率为31.2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真菌性肺炎病死率高,治愈的关键是及早确诊、及早治疗,氟康唑可作为首选用药和预防用药.
作者:曹凤林;毕铮铮;谷光宇;杨小清;孙鹏;王洋;郑少雄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医院内获得性耐碳青酶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的耐药性、同源性、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VITEK-32细菌鉴定仪配套药敏试剂GNS-448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同源性;通过改良三维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基因测序等方法分析耐药机制.结果 7株耐碳青酶烯类鲍氏不动杆菌显示出同样的耐药情况,对13种抗菌药物均耐药,仅头孢哌酮/舒巴坦有一定的敏感性;PFGE结果表明,7株CRAB为同一克隆株;均产不能被克拉维酸和氯唑西林所抑制的酶;PCR扩增产酶基因检测结果以blaPER、blaVEB、blaVIM、blaIMP、blaOXA-24、blaOXA-51、blaOXA-58的特异引物扩增均未出现阳性条带,blaOXA-23群阳性,并经测序证实为blaOXA-23.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严重,耐碳青酶烯类鲍氏不动杆菌流行是医院感染所致,CRAB均产OXA-23型碳青酶烯酶.
作者:杨毓芳;许小敏;陈琳;毛联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检测临床常见AmpC β-内酰胺酶产酶菌株中染色质ampD及其高概率突变位点.方法 41株临床常见AmpC β-内酰胺酶产酶菌株(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分离自医院感染患者样本,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确定持续高产产酶类型,经抽提细菌染色质DNA,PCR法扩增ampD基因并连接入pMD19-T载体,双链测序后与同种非突变标准菌株的ampD序列比对,得到高概率突变位点.结果 41株细菌的基因组中,使用PCR法扩增出染色质ampD基因有36株,并成功测定了其ampD基因的序列;并且统计出突变率>50.00%的位点,其中阴沟肠杆菌有62个,肺炎克雷伯菌1个,鲍氏不动杆菌23个,铜绿假单胞菌4个.结论 ampD基因不伴随ampC基因同时存在;ampD基因的高概率突变位点可能成为致持续高产酶的关键位点.
作者:赵虎;涂婉;王寅;方毅;庞立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地震受伤患者开放性伤口细菌污染情况及药敏,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受伤患者开放性伤口进行连续3次采样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操作方法按实用医院感染监测方法技术进行.结果 采集分泌物样本66份,培养阳性41份,阳性率62.12%,第1天样本阳性率明显高于第5天,其中革兰阳性菌28株,占68.29%;革兰阴性菌1l株,占26.83%;真菌2株,占4.88%.结论 由于受伤环境不同,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耐药率不高,伤口经彻底消毒清创,根据药敏合理用药,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严重感染.
作者:杨红晖;姚小红;黄秀良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35例应用替考拉宁治疗的革兰阳性球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临床疗效、细菌清除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分析,并将临床分离菌进行替考拉宁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2.85%,细菌清除率为85.71%,进步及无效患者均为重症感染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85%;替考拉宁对痰培养所得的35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均敏感.结论 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所致呼吸相关性肺炎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王学斌 刊期: 2010年第07期
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发展,各种耐药菌趋于增多和复杂化,特别是近年来临床上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泛耐药菌的感染发生率也有上升趋势.泛耐药菌(pandrugresistant bacteria)是指对5~7个种类抗菌药物均耐药的细菌,包括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寡养单胞菌属等非发酵菌.综述主要介绍泛耐药菌的预防措施及治疗.
作者:杨亚敏;李强;阚志超;张富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医院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骨科手术病历1030份,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30例骨科手术患者100.0%使用抗菌药物,其中使用1种抗菌药物者601例(58.3%),先后使用2种抗菌药物者330例(32.0%),使用了3种抗菌药物者99例(9.7%);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频率高的是二线头孢菌素类,包括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地嗪、头孢米诺等,占71.0%;其次是其他β-内酰胺中氨曲南,占22.0%;给药途径多为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少数为口服或外用,抗菌药物给药平均时间为7 d.结论 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存在用药时间长、剂量大、选药档次高,亟须加强规范化管理.
作者:朱国庆;王磊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碳青酶烯类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blaOXA基因型及同源性.方法 琼脂稀释法测定鲍氏不动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MIC),PCR扩增ISAbal、blaOXA23和bla 0XA-66/OXA-51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基因同源性.结果 20株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均耐药,其中19株为多药耐药株,1株ISAbal和blaOXA-23阳性,2株blaOXA一66阳性,16株ISAbal、blaOXA-23和blaOXA-66均阳性,1株以上3种基因全部阴性;PFGE分析结果显示,A型(12株)、B型(2株)、C型(2株)、D型(3株)、E型(1株).结论 医院感染的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酶烯类耐药可能与产0XA-23酶有关,并存在院内的克隆传播.
作者:李春;沈继录;方亚平;王中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人类偏肺病毒感染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的改变.方法 选择因呼吸道感染而就诊的患儿,同时采集咽喉部分泌物和肝素抗凝血,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人类偏肺病毒RNA和细胞免疫指标,将人类偏肺病毒RNA阳性和阴性患者分成两组,分别就细胞免疫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其变化.结果 感染人类偏肺病毒后患儿外周血中CD_3~+、CD_4~+CD_(25)~+、CD_3~+、CD_8~+、CD_(19)~+、CD_(19)~+CD_(23)~+细胞数量有显著上升.而CD_4~+、CD_(16)~+CD_(56)~+细胞数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感染人类偏肺病毒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上升.
作者:朱宏;缪美华;徐俊;季正华;计雪强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及重型肝炎合并败血症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败血症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以医院2001年1月~2008年12月,诊断为肝硬化及重型肝炎合并败血症血液病原菌培养阳性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150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耐药分析.结果 150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真菌分别占54.0%、43.3%、2.7%,分离菌株前4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酿脓链球菌;药敏结果对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耐药较低的药物有碳青酶烯类、加酶抑制剂和万古霉索.结论 导致肝硬化及重型肝炎合并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病原菌中多药耐药菌常见,需对败血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动态监测,以便临床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及时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沈华江;王志炜;郭亚光;金法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有效预防该菌的感染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1~2008年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1~2008年共分离鲍氏不动杆菌1003株,其年检出细菌总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除对亚胺培南有较高的敏感性外,对其他常用的12种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性,近年来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及妥布霉素耐药率>70%,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且多药耐药及全耐药菌株的检出数量及比率均呈逐年增加趋势.结论 动态监测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有助于指导临床制定佳治疗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鲍氏不动杆菌在医院内的定植和播散,同时尽量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胡婧;都鹏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耐药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9年医院47例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及96例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定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耐药情况,对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凶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就鲍氏不动杆菌的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株与定植株的耐药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导致鲍氏不动杆菌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APACHEⅡ评分>15分、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周内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及糖皮质激素4种因素;对临床常用9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株明显高于定植株;感染株中多药耐药株比例为100.0%,而定植株中多药耐药株为27.1%;感染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保持较高敏感性.结论 病情严重、罹患COPD、近期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及糖皮质激素易出现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且感染株耐药现象严重.
作者:崔进;冯旰珠;陈莹莹;秦涌;赵水娣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人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菌是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的表面,以细菌生物膜(BBF)方式生长,而不是以浮游方式生长.尽管Antony在1676年就使用自制的原始显微镜从牙齿上刮取的菌斑中观察到微生物群落,但直到1978年Costerton才开始对细菌生物膜进行研究并提出生物膜理论.BBF对抗菌药物和宿主免疫防御机制的抗性很强,从而导致严莺的临床问题,尤其是慢性和难治的感染性疾病.脂质体可包封抗菌药物靶向BBF,笔者就此做一综述.
作者:唐辉;郑天娥;徐永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本次调查2005~2008年尖锐湿疣(CA)的流行病学状况、高发年龄、男女比例等,为性病及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第一手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在2005年1月~2008年12月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被临床医师诊断为尖锐湿疣的1248例患者.
作者:傅亚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检测Ⅰ~Ⅲ类整合子及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盒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的分布,分析整合子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用K-B纸片扩散法对108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108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株的Ⅰ~Ⅲ类整合子;对Ⅰ类整合子阳性菌进行整合子相关基因盒检测.结果 108株菌中有58株(53.70%)含有I类整合子,未检测到Ⅱ类整合子及Ⅲ类整合子阳性菌;在Ⅰ类整合子阳性菌中,有52株携带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盒,占89.66%;分离自同一科室的部分菌株携带大小相同的基因盒;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的耐药率高于整合子阴性的菌株.结论 Ⅰ类整合子及整合子相关基因盒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分布广泛,整合子在细菌耐药中发挥作用.
作者:张金锋;方晔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患者发牛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以预防与控制尿路感染的发生.方法 对医院2007年6月~2009年6月862例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对发生尿路感染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 862例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4例,其中发生尿路感染16例,尿路感染率为1.86%,留置尿管>5d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率居首(4.1%),其次是女性患者(4.0%)及使用抗菌药物>5 d患者(3.8%);尿路感染发生与性别、留置导尿显著相关,与年龄、住院时间、基础疾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使用抗菌药物等因素有关,而与手术史相关性不明显.结论 针对引起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加强护理监管,预防与控制尿路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惠珍;秦惠琳;魏全珍;刘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了解泌尿外科的医院感染特点及其细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笔者对泌尿外科2008年发生的医院感染和期间分离的病原菌,包括社区感染和医院感染,为医院感染的监控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黄金平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