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珍;秦惠琳;魏全珍;刘丽华
目的 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迁和现状,并探讨其发展与抗菌药物用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5年中10种抗菌药物的年用量进行汇总,计算抗菌药物的年用药频度(DDDs),并用SPSS17.0版统计软件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年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其中只有哌拉西林和头孢他啶的年用药频度呈逐年增长趋势;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年用药频度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哌拉西林、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P<0.05)有相关性;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左氧氟沙星的用药频度与环丙沙星耐药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5年铜绿假单胞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波动性下降趋势,部分抗菌药物使用量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水平变化之间存在相关性.
作者:裴保香;秦攀;罗燕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我院自2002年3月~2008年11月对84例严重肺部感染的患者采用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加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配合安全有效的护理,使病程缩短,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祝茂仙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医院工人每天都要传送大批患者的标本,包括大量带病毒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同时还要运送接触各类患者,清理医用垃圾,清洁、消毒医院环境、器具等.医院工人手污染所致的交叉感染是引起医院感染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之一.笔者对215名工人进行了有关手卫生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吕贤贞;吴华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急症科病房铜绿假单胞菌(PAE)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2008年急症科病房临床分离的110株PAE,用纸片扩散法检测头孢他啶等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收集的110株PAE中,PAE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奈替米星、头孢哌酮、庆大霉素、氨曲南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5.5%、19.1%、22.7%、30.0%、30.9%、32.7%、35.5%、36.4%、37.3%、38.2%、39.1%、40.0%、41.8%、44.5%、49.1%.结论 急症科病房PAE对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的耐药性较低,3年比较,对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作者:李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医院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骨科手术病历1030份,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30例骨科手术患者100.0%使用抗菌药物,其中使用1种抗菌药物者601例(58.3%),先后使用2种抗菌药物者330例(32.0%),使用了3种抗菌药物者99例(9.7%);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频率高的是二线头孢菌素类,包括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地嗪、头孢米诺等,占71.0%;其次是其他β-内酰胺中氨曲南,占22.0%;给药途径多为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少数为口服或外用,抗菌药物给药平均时间为7 d.结论 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存在用药时间长、剂量大、选药档次高,亟须加强规范化管理.
作者:朱国庆;王磊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耐药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9年医院47例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及96例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定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耐药情况,对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凶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就鲍氏不动杆菌的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株与定植株的耐药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导致鲍氏不动杆菌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APACHEⅡ评分>15分、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周内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及糖皮质激素4种因素;对临床常用9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株明显高于定植株;感染株中多药耐药株比例为100.0%,而定植株中多药耐药株为27.1%;感染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保持较高敏感性.结论 病情严重、罹患COPD、近期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及糖皮质激素易出现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且感染株耐药现象严重.
作者:崔进;冯旰珠;陈莹莹;秦涌;赵水娣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真菌性肺炎的临床特点进行综合分析.方法 对2004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的3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真菌性肺炎的病例资料进行临床研究.结果 对32例患者的临床综合分析显示,痰培养中检出白色假丝酵母菌14株(43.75%).热带假丝酵母菌11株(34.38%),这两种真菌为主要的致病菌,氟康唑对93.75%的真菌有效;胸部X线缺乏特异性,但片状阴影(62.50%)和团絮状阴影(37.50%)占多数;87.50%的患者曾经应用>2种抗菌药物且>10 d;81.25%的患者同时合并>3种的并发症;65.63%的患者口腔黏膜发现白色菌斑;患者的好转治愈率为68.75%,病死率为31.2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真菌性肺炎病死率高,治愈的关键是及早确诊、及早治疗,氟康唑可作为首选用药和预防用药.
作者:曹凤林;毕铮铮;谷光宇;杨小清;孙鹏;王洋;郑少雄 刊期: 2010年第07期
血透室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者集中治疗的场所,治疗患者多,操作复杂,因此,探讨血透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是保证血液透析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作者:付惠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我院应用牛皮纸做无菌物品包外标识,每天550~600个无菌物品包,收到较好的效果.1材料与方法A4规格大小牛皮纸,根据无菌物品的种类及数量,应用电脑Excel表格,设计成2~3行共3列的标签格式.第1列分别填上物品名称及配包者工号,第2列为空白,第3列分别填上灭菌有效期及灭菌锅号及批次.
作者:潘灵波;周爱玉;黄广平;屈庆兰;彭燕;林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检测Ⅰ~Ⅲ类整合子及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盒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的分布,分析整合子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用K-B纸片扩散法对108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分析108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株的Ⅰ~Ⅲ类整合子;对Ⅰ类整合子阳性菌进行整合子相关基因盒检测.结果 108株菌中有58株(53.70%)含有I类整合子,未检测到Ⅱ类整合子及Ⅲ类整合子阳性菌;在Ⅰ类整合子阳性菌中,有52株携带Ⅰ类整合子相关基因盒,占89.66%;分离自同一科室的部分菌株携带大小相同的基因盒;Ⅰ类整合子阳性菌株的耐药率高于整合子阴性的菌株.结论 Ⅰ类整合子及整合子相关基因盒在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中分布广泛,整合子在细菌耐药中发挥作用.
作者:张金锋;方晔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接触式培养皿和显色培养基在采血人员手部消毒效果榆测中的作用.方法 采血人员手部消毒前后,左右手分别采用接触式培养皿法和棉签擦拭法进行取样培养、菌落计数,并将菌落转种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鉴别培养基上进行鉴别.结果 32名采血人员手部消毒前,接触式培养皿法和棉签擦拭法检出的细菌总数分别为27 CFU/30 cm~2和15 CFU/30 cm~2,消毒后分别为5 CFU/30 cm~2和3 CFU/30 cm~2.结论 接触式培养皿法操作简单,结合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鉴别培养基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采血人员手部消毒效果的监测.
作者:朱立苇;杨雪梅;徐霄勤;孟忠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医院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医院感染的临床现状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医院2年来IRPA医院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B法对铜绿假单胞菌(PAE)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66株PAE中,IRPA占总数的35.1%,药敏试验结果显示,IRPA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亚胺培南耐药株.结论 医院应重视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尤其要关注PAE耐药菌株的产生与流行.
作者:董明驹;史莉;李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SAU)临床株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医院感染性标本中培养分离的209株SAU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SAU鉴定严格接<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标准判定.结果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离率达33.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SAU对多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万古霉索和替考拉宁敏感率为100.0%.结论 医院细菌室应提高检测水平,及时、准确地发出病原学检查和耐药性报告,为临床医师提供抗感染治疗的依据.
作者:杨斌;陈艳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肝硬化及重型肝炎合并败血症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败血症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以医院2001年1月~2008年12月,诊断为肝硬化及重型肝炎合并败血症血液病原菌培养阳性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150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耐药分析.结果 150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真菌分别占54.0%、43.3%、2.7%,分离菌株前4位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酿脓链球菌;药敏结果对常见的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耐药较低的药物有碳青酶烯类、加酶抑制剂和万古霉索.结论 导致肝硬化及重型肝炎合并败血症的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病原菌中多药耐药菌常见,需对败血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动态监测,以便临床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及时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沈华江;王志炜;郭亚光;金法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启动子308位点(TNF-α308)G/A多态性与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易感性以及肺炎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以167例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HAP组)和11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TNF-α基因启动子区308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此多态性位点与肺炎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轻度肺炎患者TNF-α-308位点GG、GA、AA基因型频率和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77.5%、20.0%、2.5%、87.5%和12.5%,与对照组比较,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重度肺炎患者TNF-α-308位点GA、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4.1%、8.5%、25.5%,其与轻度肺炎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病例GA、AA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7.1%、21.4%和50.0%,与存活病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基因启动子区308位点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医院获得性肺炎易感性因素,但可能通过影响TNF-α水平而影响重度HAP的发病和预后.
作者:张德忠;周文聪;饶冠利;范丽民;吴晓燕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医院疝气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凋查的方法对120例疝气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0例疝气手术的患者中114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5.00%,其中一联用药占86.64%,二联用药占12.28%,三联用药占0.88%;预防用药共6种,头孢菌素类占45.74%,而且多为二、三代头孢菌素.结论 在清洁手术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大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医务人员用药知识的培训,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作者:钱丽华;童瑞琦;李燕;吴群;曹胜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使用降阶梯方案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肺炎评价其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医院2008年8月1日~2009年3月31日ICU重症肺炎患者83例,分成传统治疗组和降阶梯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初始治疗恰当率、感染控制率和感染控制所需时间等指标.结果 降阶梯治疗组与传统治疗组的初始治疗恰当率为81.37%与5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81.0%与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控制所需天数(7.7±2.4)d与(18.3±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ICU重症肺炎使用降阶梯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高炜;高景;邢丽华;李振华;王宁;焦婧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医院感染易感因素,进一步完善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为提高管理质量提供可靠理论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6707例出院患者进行回顾调查分析.结果 感染627例,感染率为9.35%,检出病原菌196株,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1.12%,真菌占33.67%,革兰阳性球菌占5.10%;627例医院感染中,下呼吸道感染为首位,占59.97%,感染率高的科室为呼吸科(煤矿尘肺为主)占15.0O%,肿瘤内科占9.60%.结论 医院感染发病率与住院时间、年龄、侵入性诊疗操作、放化疗、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环境污染、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有关.
作者:万继跃;刘玉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对医院剖宫产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用药合理性.方法 运用抽样调查法、药物利用评价和药物频度分析法对抗菌药物应用进行回顺性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 130例手术患者全部使用了抗菌药物,用药频度较高的药品足奥硝唑、头孢替安、头孢唑林;相对用药频度DDD费用高的品种为头孢替安、五水头孢唑林、奥硝唑等;术后抗菌药物一般用药3~4 d,术后无并发感染;联合用药率99.2%.结论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在术后的使用时间长、抗厌氧菌药物选用档次高、无指征使用三联、四联抗菌药物等;抗菌药物的使用应以<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生素指南>为参照标准,优化抗菌药物使用.
作者:刘晓军;李冬梅;张蕊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平谷地区血流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为临床正确诊断、及时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集临床可疑感染患者的标本,用美国BD公司BACTEC 905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以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对平谷地区2004年1月~2008年12月血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33份血培养标本中阳性309份,阳性率11.1%;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2.1%,革兰阳性菌占45.0%,真菌占2.6%,厌氧菌占0.3%;大肠埃希菌分离率高,占30.4%,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18.1%,肠球菌属占11.0%.金黄色葡萄球菌占6.8%;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占52.1%,产AmpC酶菌株占2.1%,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92.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占42.9%,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占17.6%.结论 应加强血流感染的病原菌检测,有针对性地应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
作者:贾海静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