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贤贞;吴华美
目的 了解该地区儿科呼吸道感染革兰阴性菌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 对2009年1~6月入住医院儿科42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液标本,做菌株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并进行分析.结果 分离培养出病原菌212株,检出率50.5%,其中革兰阴性菌148株,占69.8%,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33.1%、26.4%、13.5%和8.1%,占革兰阴性菌的前4位;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和庆大霉素等敏感;嗜血菌属对头孢噻肟、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氯霉素、环丙沙星和亚胺培南等敏感,对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耐药率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亚胺堵南敏感.结论 该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率较高,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指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沈美萍;王良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对35例应用替考拉宁治疗的革兰阳性球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临床疗效、细菌清除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分析,并将临床分离菌进行替考拉宁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所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2.85%,细菌清除率为85.71%,进步及无效患者均为重症感染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85%;替考拉宁对痰培养所得的35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均敏感.结论 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所致呼吸相关性肺炎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王学斌 刊期: 2010年第07期
随着广谱抗菌药物的发展,各种耐药菌趋于增多和复杂化,特别是近年来临床上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泛耐药菌的感染发生率也有上升趋势.泛耐药菌(pandrugresistant bacteria)是指对5~7个种类抗菌药物均耐药的细菌,包括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寡养单胞菌属等非发酵菌.综述主要介绍泛耐药菌的预防措施及治疗.
作者:杨亚敏;李强;阚志超;张富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找出血液透析液细菌含量超标的原因、污染途径、环节,以加强管理.方法 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检测细菌含量,进行查找原因和管理效果观察.结果 透析液细菌含星超标,对透析液配制系统进行监测,污染来源为B液、反渗水;经加强消毒措施和严格无菌操作,B液、反渗水、透析液培养合格.结论 血液透析液细菌污染主要来源是反渗水、B液,由于水处理系统的消毒不完善和B液配制容器的污染所导致.
作者:孙焱;高虹;任维宁;常艳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存在于口腔科诊疗过程中的严重污染问题已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因此,切断其经口腔器械和医务人员手的传播途径,加强和规范诊疗过程中的医院感染管理尤为重要.
作者:汪春红;陶红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医院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 随机抽取医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骨科手术病历1030份,填写患者基本情况和用药情况调查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30例骨科手术患者100.0%使用抗菌药物,其中使用1种抗菌药物者601例(58.3%),先后使用2种抗菌药物者330例(32.0%),使用了3种抗菌药物者99例(9.7%);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频率高的是二线头孢菌素类,包括头孢噻肟、头孢哌酮、头孢地嗪、头孢米诺等,占71.0%;其次是其他β-内酰胺中氨曲南,占22.0%;给药途径多为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少数为口服或外用,抗菌药物给药平均时间为7 d.结论 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存在用药时间长、剂量大、选药档次高,亟须加强规范化管理.
作者:朱国庆;王磊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为其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河北省血液透析安全管理评估考核标准>,对A、B两市6所三级医院和20所二级医院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进行考核评估,内容包括资质、环境及设备器材要求、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及透析器复用、消毒隔离等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及透析治疗具体要求、评估和改进意见等5部分,分值分别为10、20、30、35、5分.结果 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总分和资质部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环境及设备器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存在环境布局和工作流程不合理,洗手设施不符合要求,治疗室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及透析器复用得分分别为25.70±2.60、24.0o±2.60(P=0.18);在透析具体治疗方面三级医院明显优于二级医院(10.00±0.00、9.80±0.40,P<0.01);定期对血液透析质量进行评估和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均为5.00±0.00.结论 各级医院均应加强血液透析室环境布局和工作流程及洗手设施的合理化建设,强化治疗室的管理,提高血液透析室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作者:许亚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败血症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165例受试对象分为败血症组(118例)和正常对照组(47例),比较两组血中IL-6、CRP的差异.结果 新生儿败血症组IL-6和 CRP水平急性期分别为(252.65±54.13)ng/L和(16.42±9.11)mg/L,恢复期为(63.12±15.77)mg/L,正常对照组为(55.42±18.63)ng/L和(3.55±1.34)mg/L(P<0.01);新生儿败血症组IL-6和CRP水平急性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急性期明显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6和CRP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快速有效诊断的检测指标.
作者:屠秀菊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在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完善防护设备,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加强微生物室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很重要.1 微生物室检验工作中存在的危害1.1 病原微生物危害主要指病原微生物造成的实验室污染,由于每天要接种和处理大量具有潜在传染性的标本,这就增加了工作人员接触标本发生感染的机会.另外,在灼烧接种环时,标本飞溅、稀释和移加菌液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呼吸道感染机会,也污染了工作台面和地面.
作者:车文忠;杨江民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使用降阶梯方案治疗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肺炎评价其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医院2008年8月1日~2009年3月31日ICU重症肺炎患者83例,分成传统治疗组和降阶梯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初始治疗恰当率、感染控制率和感染控制所需时间等指标.结果 降阶梯治疗组与传统治疗组的初始治疗恰当率为81.37%与55.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率81.0%与5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控制所需天数(7.7±2.4)d与(18.3±5.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ICU重症肺炎使用降阶梯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高炜;高景;邢丽华;李振华;王宁;焦婧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在体外研究左氧氟沙星联用利福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防耐药突变浓度(MPC)的影响,为临床合理联用抗菌药物,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富集浓度为10~(10)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菌株,采用琼脂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单药以及两药以不同浓度联用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的防耐药突变浓度和耐药突变选择窗(MSW).结果 左氧氟沙星、利福平单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的MPC分别为1.0μg/ml和>480μg/ml,MSW分别为10和>30000;在联用利福平浓度由0.008 16.38μg/ml时,左氧氟沙星对ATCC25923的MPC由1.0μg/ml降至0.25/μg/ml,在联用左氧氟沙星浓度由0.25~0.80μg/ml时,利福平对ATCC 25923的MPC由4.096/μg/ml降至0.016μg/ml.结论 利福平和左氧氟沙星联合用药可降低各自单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的MPC,缩小MSW.
作者:姚国新;张丽华;汤远亮;张丽;刘治安;李超强 刊期: 2010年第07期
对本院2008年1~12月人住脑卒中162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对2008年1~12月在脑卒中住院的1622例患者进行主动监测与回顾性调查.1.2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3统计处理采用X~2检验.
作者:章泽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耐药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9年医院47例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及96例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定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耐药情况,对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凶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就鲍氏不动杆菌的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株与定植株的耐药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导致鲍氏不动杆菌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APACHEⅡ评分>15分、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周内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及糖皮质激素4种因素;对临床常用9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株明显高于定植株;感染株中多药耐药株比例为100.0%,而定植株中多药耐药株为27.1%;感染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保持较高敏感性.结论 病情严重、罹患COPD、近期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及糖皮质激素易出现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且感染株耐药现象严重.
作者:崔进;冯旰珠;陈莹莹;秦涌;赵水娣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呼吸内科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E)耐药性,为PAE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医院2009年1~9月PAE感染情况,对分离的329株PAE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9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活性好的依次是多黏菌素B、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329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米诺环素的耐药率>90.0%;对第三代半合成头孢菌素头孢噻肟耐药率也达到73.9%.结论 PAE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对其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十分重要,应严格控制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指征.
作者:余月芳;沈巨信;王宗欣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鄂州地区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E)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指南.方法 铜绿假单胞菌的培养与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结果 244 株PAE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内科、脑外科和胸外科;PAE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敏感率高,均为84.0%;耐药率≥50.0%的抗菌药物有:复方新诺明(95.5%)、氨曲南(69.3%)、头孢噻肟(68.0%)、庆大霉素(60.7%)、环丙沙星(59.4%)、左氧氟沙星(54.1%)、哌拉西林和头孢吡肟(均50.0%).结论 医院感染PAE的耐药性已非常严重,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预防耐药菌的传播与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作者:洪艳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变迁情况,为有效预防该菌的感染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1~2008年医院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1~2008年共分离鲍氏不动杆菌1003株,其年检出细菌总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除对亚胺培南有较高的敏感性外,对其他常用的12种抗菌药物均有较高的耐药性,近年来对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及妥布霉素耐药率>70%,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50%,且多药耐药及全耐药菌株的检出数量及比率均呈逐年增加趋势.结论 动态监测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有助于指导临床制定佳治疗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鲍氏不动杆菌在医院内的定植和播散,同时尽量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胡婧;都鹏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医院金黄色葡萄球菌(SAU)临床株的耐药现状,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医院感染性标本中培养分离的209株SAU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SAU鉴定严格接<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标准判定.结果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离率达33.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SAU对多种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万古霉索和替考拉宁敏感率为100.0%.结论 医院细菌室应提高检测水平,及时、准确地发出病原学检查和耐药性报告,为临床医师提供抗感染治疗的依据.
作者:杨斌;陈艳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地震受伤患者开放性伤口细菌污染情况及药敏,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受伤患者开放性伤口进行连续3次采样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操作方法按实用医院感染监测方法技术进行.结果 采集分泌物样本66份,培养阳性41份,阳性率62.12%,第1天样本阳性率明显高于第5天,其中革兰阳性菌28株,占68.29%;革兰阴性菌1l株,占26.83%;真菌2株,占4.88%.结论 由于受伤环境不同,病原菌以葡萄球菌属为主,耐药率不高,伤口经彻底消毒清创,根据药敏合理用药,感染得到有效控制,未出现严重感染.
作者:杨红晖;姚小红;黄秀良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医院感染易感因素,进一步完善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为提高管理质量提供可靠理论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6年1月~2007年12月6707例出院患者进行回顾调查分析.结果 感染627例,感染率为9.35%,检出病原菌196株,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1.12%,真菌占33.67%,革兰阳性球菌占5.10%;627例医院感染中,下呼吸道感染为首位,占59.97%,感染率高的科室为呼吸科(煤矿尘肺为主)占15.0O%,肿瘤内科占9.60%.结论 医院感染发病率与住院时间、年龄、侵入性诊疗操作、放化疗、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环境污染、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有关.
作者:万继跃;刘玉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乳酸杆菌在细菌性阴道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对细菌性阴道病和对照组(包括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和正常育龄妇女)两组,进行白带常规检查,观察乳酸杆菌的阳性率,分析乳酸杆菌在细菌性阴道病中的作用.结果 30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中阴道乳酸杆菌55例,阳性率18.33%,pH值为5.2±0.68,1000例假丝酵母菌性阴道炎患者中阴道乳酸杆菌680例,阳性率68.00%,pH值为4.1±0.25,9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中阴道乳酸杆菌43例,pH值为4.2±0.59,阳性率47.78%,50例正常育龄妇女中阴道乳酸杆菌50例,阳性率100.00%,pH值为3.9±0.32.结论 乳酸杆菌能提高细菌性阴道病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赵学静;朱爱琴 刊期: 2010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