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微生物室检验人员职业暴露与自我防护

车文忠;杨江民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 职业暴露, 自我防护
摘要:在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完善防护设备,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加强微生物室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很重要.1 微生物室检验工作中存在的危害1.1 病原微生物危害主要指病原微生物造成的实验室污染,由于每天要接种和处理大量具有潜在传染性的标本,这就增加了工作人员接触标本发生感染的机会.另外,在灼烧接种环时,标本飞溅、稀释和移加菌液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呼吸道感染机会,也污染了工作台面和地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26所医院血液透析室预防医院感染质量管理调查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为其规范化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河北省血液透析安全管理评估考核标准>,对A、B两市6所三级医院和20所二级医院血液透析室的医院感染管理进行考核评估,内容包括资质、环境及设备器材要求、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及透析器复用、消毒隔离等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及透析治疗具体要求、评估和改进意见等5部分,分值分别为10、20、30、35、5分.结果 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的总分和资质部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环境及设备器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存在环境布局和工作流程不合理,洗手设施不符合要求,治疗室管理不规范等问题;透析用水和透析液及透析器复用得分分别为25.70±2.60、24.0o±2.60(P=0.18);在透析具体治疗方面三级医院明显优于二级医院(10.00±0.00、9.80±0.40,P<0.01);定期对血液透析质量进行评估和提出相应改进措施均为5.00±0.00.结论 各级医院均应加强血液透析室环境布局和工作流程及洗手设施的合理化建设,强化治疗室的管理,提高血液透析室的规范化管理水平.

    作者:许亚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综合医院内科及手术科室感染分析

    目的 分析某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状况,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0年11月~2003年10月49 358例住院患者感染监测资料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948例,感染率1.92%;各感染部位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例次率和构成比高(50.33%),其次是手术切口感染14.98%;各类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院医院感染发生率较低,其医院感染的发生以呼吸道感染为主,Ⅲ类手术切口感染明显高于Ⅰ、Ⅱ类手术切口.

    作者:王彦艳;刘延锦;牛扶幼;徐会萍;郭园利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器用于腹腔镜消毒的临床应用评价

    腹腔镜因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特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腹部手术,但由于腹腔镜的结构复杂、材质特殊,使用后清洗的难度大,常规灭菌方法有时难以达到理想的灭菌效果,并且往往由于灭菌时间长,难以满足其较高的使用频度.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技术是一项较新的理化结合的灭菌技术,能够对一些怕热又怕湿的高精度器械进行冷灭菌.为此,我们对易路牌ETP-100型过氧化氢等离子体灭菌器对腹腔镜的灭菌效果进行了检测.

    作者:陈石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医院工人手卫生及干预对策

    医院工人每天都要传送大批患者的标本,包括大量带病毒的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同时还要运送接触各类患者,清理医用垃圾,清洁、消毒医院环境、器具等.医院工人手污染所致的交叉感染是引起医院感染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之一.笔者对215名工人进行了有关手卫生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吕贤贞;吴华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医院微生物室检验人员职业暴露与自我防护

    在微生物检验工作中,完善防护设备,严格执行各种操作规程,加强微生物室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很重要.1 微生物室检验工作中存在的危害1.1 病原微生物危害主要指病原微生物造成的实验室污染,由于每天要接种和处理大量具有潜在传染性的标本,这就增加了工作人员接触标本发生感染的机会.另外,在灼烧接种环时,标本飞溅、稀释和移加菌液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不仅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呼吸道感染机会,也污染了工作台面和地面.

    作者:车文忠;杨江民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与耐药性

    目的 探讨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耐药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9年医院47例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及96例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定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耐药情况,对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凶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就鲍氏不动杆菌的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株与定植株的耐药状况进行对比.结果 导致鲍氏不动杆菌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患者APACHEⅡ评分>15分、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周内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及糖皮质激素4种因素;对临床常用9种抗菌药物耐药率,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株明显高于定植株;感染株中多药耐药株比例为100.0%,而定植株中多药耐药株为27.1%;感染株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及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保持较高敏感性.结论 病情严重、罹患COPD、近期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及糖皮质激素易出现鲍氏不动杆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且感染株耐药现象严重.

    作者:崔进;冯旰珠;陈莹莹;秦涌;赵水娣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细菌感染临床调查

    目的 对重症监护病房(ICU)获得性细菌感染的标本分布和药物敏感试验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从重症监护病房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Scepter细菌鉴定仪和API系统进行鉴定,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并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2006年版标准进行判读.结果 分离出病原菌347株,革兰阴性杆菌占68.0%,革兰阳性球菌占20.8%,真菌占11.2%;347株病原菌标本的主要来源:208株来源于呼吸道,87株来源于泌尿道,17株来源于血液.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的病原菌主要存在呼吸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定期对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细菌流行病学调查和实行严格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极有必要.

    作者:张水娥;周齐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人类偏肺病毒感染患儿的免疫功能研究

    目的 评价人类偏肺病毒感染后患儿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的改变.方法 选择因呼吸道感染而就诊的患儿,同时采集咽喉部分泌物和肝素抗凝血,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人类偏肺病毒RNA和细胞免疫指标,将人类偏肺病毒RNA阳性和阴性患者分成两组,分别就细胞免疫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其变化.结果 感染人类偏肺病毒后患儿外周血中CD_3~+、CD_4~+CD_(25)~+、CD_3~+、CD_8~+、CD_(19)~+、CD_(19)~+CD_(23)~+细胞数量有显著上升.而CD_4~+、CD_(16)~+CD_(56)~+细胞数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感染人类偏肺病毒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上升.

    作者:朱宏;缪美华;徐俊;季正华;计雪强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1248例尖锐湿疣的流行病学调查

    本次调查2005~2008年尖锐湿疣(CA)的流行病学状况、高发年龄、男女比例等,为性病及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第一手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在2005年1月~2008年12月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被临床医师诊断为尖锐湿疣的1248例患者.

    作者:傅亚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口腔医院供应室人员的职业防护

    口腔医院供应室应强化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建立并遵守规范化标准化操作程序,实行全方位安全管理,使供应室工作人员降低职业损伤,从而保护自己.

    作者:石艳燕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新生儿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目的 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探讨降低其医院感染发病率的预防措施.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手段,分析引起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因素.结果 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5.7%,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73.8%);其主要病原菌为肺炎链球菌(13.3%),表皮葡萄球菌(26.6%),金黄色葡萄球菌(9.5%),大肠埃希菌(17.1 %),肺炎克雷伯菌(11.4%),铜绿假单胞菌(6.7%),白色假丝酵母菌(9.5%);早产儿的感染率(18.8%)较足月儿(4.7%)高,出生后<3 d新生儿较>3 d新生儿感染率高(P<0.05);感染组体重、侵人性操作、住院时间、母乳喂养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病率与基础因素和护理行为紧密相关,采取隔离及无菌操作等措施可以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徐莲香;徐康立;邓军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血透室医院感染隐患及防范对策

    血透室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者集中治疗的场所,治疗患者多,操作复杂,因此,探讨血透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预防控制对策,是保证血液透析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作者:付惠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泌尿外科感染特点及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了解泌尿外科的医院感染特点及其细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笔者对泌尿外科2008年发生的医院感染和期间分离的病原菌,包括社区感染和医院感染,为医院感染的监控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黄金平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寒区使用白醋清洗氧气湿化瓶的效果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每日均消毒更换氧气湿化瓶,其瓶内壁上总会有一层白色的水垢,尤其是在寒区边疆,水质比较硬这个现象会更加突出.以往的消毒方法费时费力,且不易除净,通过用35~45 ℃白醋清洗氧气湿化瓶收到很好的效果,既节约了人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者:韩燕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神经内科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措施,控制感染的发生.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7年1~12月出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感染发生的原因.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72例次,例次感染率为8.40%;医院感染发生的部位以呼吸道居首位(59.72%);住院时间>2周者、有基础疾病者、抗菌药物使用者、侵入性操作者感染例数分别为10.69%、8.70%、11.37%、76.81%}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占78.43%.结论 住院时间、基础疾病、抗菌药物的使用、侵入性操作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加强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陈晓红;戴妙霞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脂质体抗菌药物治疗细菌生物膜感染的研究进展

    人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菌是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物体的表面,以细菌生物膜(BBF)方式生长,而不是以浮游方式生长.尽管Antony在1676年就使用自制的原始显微镜从牙齿上刮取的菌斑中观察到微生物群落,但直到1978年Costerton才开始对细菌生物膜进行研究并提出生物膜理论.BBF对抗菌药物和宿主免疫防御机制的抗性很强,从而导致严莺的临床问题,尤其是慢性和难治的感染性疾病.脂质体可包封抗菌药物靶向BBF,笔者就此做一综述.

    作者:唐辉;郑天娥;徐永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血液与痰液中同时检出黏液型肺炎链球菌报道

    2009年2月,我们从1例患者血液和痰液中同时检出黏液型肺炎链球菌,现报道如下.1 病例患者,男,55岁,主因间断性全身浮肿24年,肾功能异常10年,发热、咳嗽1 d于2009年2月16日入院.检查:体温39.6℃,白细胞21.3×10~9/L,中性粒细胞0.92%,双肺布满哮鸣音及散在湿哕音,胸片示右肺下叶炎症,肺不张.

    作者:张淑青;王贺永;李宏芬;张树春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牛皮纸在无菌包标识的应用

    我院应用牛皮纸做无菌物品包外标识,每天550~600个无菌物品包,收到较好的效果.1材料与方法A4规格大小牛皮纸,根据无菌物品的种类及数量,应用电脑Excel表格,设计成2~3行共3列的标签格式.第1列分别填上物品名称及配包者工号,第2列为空白,第3列分别填上灭菌有效期及灭菌锅号及批次.

    作者:潘灵波;周爱玉;黄广平;屈庆兰;彭燕;林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巢式PCR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方法学建立及临床应用

    目的 建立巢式PCR(nPCR)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的方法学及作临床应用.方法 以MY09/MY11为外引物,GP5~+/GP6~+为内引物建立nPCR,优化体系,评价其特异性和灵敏度.同时检测了54 例 HPV DNA 阳性、4例弱阳性、42例阴性的标本,与基因导流杂交法作一致比较.结果 检测到单一目的片段;低能检测到1:16 384稀释的HPVl8阳性对照品,明显高于MY09/MY11方法;nPCR法检测到60例HPV DNA阳性标本,40 例HPV DNA阴性的标本,与基因导流杂交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X~2=39.518,P<0.001;Kappa=0.628,P<0.001).结论 所建立的nPCR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与基因导流杂交法具有较好一致性.

    作者:王瑜敏;陈洁;陶志华;陈占国;周武;何晶晶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医用口罩的合理选择与应用

    目的 探讨医院医务人员医用口罩的技术要求,选择与使用合格产品.方法 将常用口罩的技术要求进行分析,医院采购部门、发放部门及使用人员应知晓各类医用口罩的技术指标.结果 医院内的采购部门、发放部门及使用人员均能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安全,合理选择与使用医用口罩.结论 医务人员佩戴合格的、适用的医用口罩,起到有效地防护作用.

    作者:杜显峰;刘新明;卢光泽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