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显峰;刘新明;卢光泽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应用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菌种进行鉴定,用K-B纸片扩散法对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481例SLE患者并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122例,感染率为25.4%,例次感染率54.5%;共分离出病原菌262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179株葡萄球菌属中检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124株,占69.3%;57株对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属中,D试验阳性26株,占45.6%;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对MRSA和MRCNS的抗菌活性高;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呋喃妥因、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屎肠球菌仅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敏感;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62.5%和74.2%;未检出耐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肠球菌.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SLE患者并发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对SLE患者并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治疗和抗菌药物的选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刘蓬蓬;宫丽莉;任立晟;王正强;何宏;韩春华;朱元祺 刊期: 2010年第09期
围手术期(perioperative period)是指患者因需手术治疗自住院时起至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1]).本综述主要对我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现状、危害、原因以及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干预和管理相关文献进行研读,现就我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研究概况做一阐述.
作者:马维娜;曾平;姜婧;王云川;张莉 刊期: 2010年第09期
选择一种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管理方法,将是消毒供应中心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和质量管理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采用集中式管理模式后,采取相应的人员管理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炼英;张秀华;江云英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消毒灭菌设备采购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相应对策.方法 结合医院采购实践经验,对消毒灭菌设备采购存在问题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结果 提出采购前有计划、采购中有论证、采购后有管理;规范采购行为;制定更加灵活的采购方式、建立统一的专家库等多种措施和办法解决消毒灭菌设备采购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结论 在医院消毒灭菌设备采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长兴;李涛 刊期: 2010年第09期
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门诊手术室医院感染,现将科室采取的管理措施报道如下.1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每月有计划、有针对性组织科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和相关制度的学习,使其熟练掌握控制医院感染的相关性知识,强化无菌观念,规范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医疗废物管理、出入人员管理、传染病手术管理制度等.
作者:张爱珍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为了解国内真菌性败血症的流性病学特征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医院2005~2008年住院患者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病情况.结果 共40例患者发生真菌性败血症,发生率为4.76/10 000,多为高龄患者,平均年龄(64±16.54)岁.男性(82.5%)多于女性(17.5%),内科患者多见(67.5%),多发生于ICU(57.5%),恶性肿瘤患者多发(32.5%);假丝酵母菌属是常见的致病菌,其中常见的为热带假丝酵母菌(30.0%),其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25.0%);继发真菌性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为深静脉置管、肠外营养、长时间使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入住ICU,其中长时间使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肠外营养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真菌性败血症预后差,避免滥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有助于减少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
作者:王英民;王洪;周瑛 刊期: 2010年第09期
我科根据2005年下发的<口腔医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进一步完善了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体系,认真分析总结了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诸多因素,并制定了若干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张玉琴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E)的耐药机制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PAE感染提供佳联合药物应用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常规培养分离细菌,应用VITEK-2全自动分析仪坚定细菌,MIC检测采用琼脂平板倍比稀释法,按CLSI法规进行.结果 从临床感染的标本中分离出92株PAE,呼吸道感染标本占88.04%;92株PAE产金属β-内酰胺酶为48.91%,产AmpC酶为27.17%;有27株菌ESBLs基因扩增呈阳性占29.35%,其中tem-1有14株菌阳性占15.22%,oxa-10有10株菌阳性占10.88%,未检测到shv、ctx-m和ges基因;美罗培南与亚胺培南MIC比值≥1占18.48%;超级整合子检测的阳性率为10.87%;在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耐药的40株PAE中,共有21株菌存在多药外排泵和孔蛋白表达异常;多黏菌素B和美罗培南对PAE的抑菌率分别为95.65%和80.43%,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头孢他啶等抗菌药物对PAE的抑菌率均在48.91%~71.74%,而头孢哌酮/舒巴坦对PAE的抑菌率为36.9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与阿米卡星的协同作用为60.87%和58.7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与米诺环素的协同作用为44.57%和43.4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与多黏菌素B的协同作用为28.26%和7.61%.结论 PAE的耐药性越来越强,已成为医院感染监控的重要病原菌,其耐药性与多种耐药机制并存有关.对于PAE感染的治疗,临床应首选含酶抑制剂复合药物联合阿米卡星或米诺环素治疗,同时应密切结合患者病情及感染菌的耐药表型、药敏试验结果和经验用药的药物疗效等综合情况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徐修礼;陈潇;刘家云;孙怡群;樊新;张建芳;郝晓柯 刊期: 2010年第09期
手术室的工作具有长期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的特殊性,及一些来自物理、化学、生理、生物等诸方面的不良因素,在无时无刻地威胁着手术室护士的健康.如何有效地做好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是十分重要、有益的工作.
作者:肖秀丽;胡利典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螺纹管经消毒后的保存期限,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湿化瓶、螺纹管消毒包装后随机分为:A组存放在ICU经清洁后的塑料整理箱内;B组存放在供应室无菌室内,检测两组不同方法的污染率.结果 消毒后第9天A组湿化瓶污染率为16.3%,B组为3.23%(P<0.01);消毒后第4天A组螺纹管开始污染,B组第22天开始污染.结论 氧气湿化瓶与呼吸机螺纹管经消毒后保存在供应室无菌室内,分别达到8、21 d的保存时间.
作者:周小萍;张琳;林红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急性期和恢复期的IL-6和TNF-α水平,并与2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IL-6和TNF-α的急性期水平分别为(91.4±24.6)ng/L和(53.5±16.2)μg/L,恢复期水平分别为(52.2±10.8)ng/L和(28.3±10.1)μg/L,正常对照组为(50.5±8.7)ng/L和(24.O±6.5)μg/L,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IL-6和TNF-α的急性期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症组的急性期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105.5±17.4)ng/L和(68.2±15.5)μg/L,轻症组的急性期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74.6±10.7)ng/L和(40.4±13.6)μg/L,重症组的急性期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IL-6和TNF-α的水平均显著升高,其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楼跃民;郑青松 刊期: 2010年第09期
了解、分析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现状、易感因素,提出有效控制措施.对2008年住院患者中确诊的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269例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陶映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状况.探讨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的有效方法.方法 由接受过专门培训的人员在医护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观察手卫生执行现状,经过综合干预后1年再次评价手卫生执行率.结果 干预前与干预后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分别为22.3%和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9,P<0.01).结论 形式多样、反复强化的培训、洗手设施及手卫生用品的改善、奖惩结合的管理是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孝英;杨俐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神经干细胞移植为脑瘫患儿提供了治疗机会,他们比发育正常患儿更需要护士的照顾.我们针对患儿围术期存在问题,合理满足身心需求以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郝爱华;马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状况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对医院门诊可疑非淋病性尿道炎患者853例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支原体属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支原体属培养阳性率59.1%,其中,解脲脲支原体(Uu)检出率高,占77.8%;人支原体(Mh)检出率很低,仅占2.4%;Uu+Mh感染检出率为19.8%;21~40岁年龄段患者培养阳性率高(79.0%~79.5%);Uu药敏试验显示:Uu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79.8%、59.9%;对普那霉素敏感率高,为100.0%;其次对多西环素、交沙霉素、四环素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4.9%、94.1%、93.4%.结论 Uu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已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临床应限制使用.
作者:李艳红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灭菌过程验证装置(PCD)在灭菌过程中的效果验证,验证灭菌程序设计的有效性,寻求更好地高压灭菌监测方法.方法 将设计好的PCD放入灭菌条件差的位置,同时将指示物放入灭菌包的中央位置,对比二者合格率.结果 经过7台灭菌器16 554批次,合格16 538批次;PCD合格率达到99.90%,合格的16 538批次中,294 141个灭菌包内指示物均合格;生物监测224批次均合格,二者化学监测结果一致.结论 通过大批量的对比试验数据验证,证实了PCD在灭菌过程中的使用方便、环保,敏感性更高、更安全可靠,更优于包内指示物的使用.
作者:杜显峰;刘新明;卢光泽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预防或减少医院感染纠纷.方法 依据医疗管理法规及临床诊疗规范对医院感染纠纷进行法律责任分析.结果 通过对医院感染纠纷的预防教育,使医护人员依法执业,减少纠纷的产生.结论 4个法律要件构成是确认感染纠纷责任的基础与核心,以此为依据才能公正、合理地化解医疗纠纷.
作者:刘海仙;张宝珠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对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综合干预,使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更加合理.方法 制定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使用分线管理、抗菌药物使用审批、专家处方点评、质管科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和奖惩结合等.结果 综合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费用比及药品费用比由2005年的55.30%、30.00%、38.15%降到2008年的53.40%、24.20%、3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综合干预,降低了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抗菌药物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医疗质量.
作者:吴志明;陈炜;葛孟华;张英哲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医院ICU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对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入住ICU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督促科室进行病原学标本送检,对送检结果进行登记、采用纸片法、MIC法测定病原菌药物敏感性,使用WHONET5.4软件对菌株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18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4株(55.03%),革兰阳性菌67株(35.45%),真菌18株(9.52%);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菌属、肠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属分别占21. 16%、12.16%、11.64%、9.52%、8.9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67.5%,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耐药率为5.56%;肠球菌属对替考拉宁未耐药;革兰阴性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70.0%,显示多药耐药较严重.结论 ICU病原菌的来源以肠杆菌属、葡萄球菌属为主;病原菌耐药突出.
作者:李宝珍;平宝华;姬良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颅脯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特点和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 对住院颅脑损伤全气管切开术后40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对病原学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调查下呼吸道感染情况,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9例次,医院感染例次率为72.5%,以下呼吸道感染占首位(例次感染率82.75%),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35株,占76.1%,其次革兰阳性球菌6株,占13.0%,真菌5株,占10.9%;调查患者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及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等治疗,气管切开置管时间越长、住院天数越多、下呼吸道感染率越高,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密切相关.结论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气管切开置管时间长、住院天数多、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等是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加强无菌技术操作,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缩短置管时间及住院天数,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作者:刘月梅 刊期: 2010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