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69例医院尿路感染调查分析

陶映

关键词:医院尿路感染, 调查分析
摘要:了解、分析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现状、易感因素,提出有效控制措施.对2008年住院患者中确诊的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269例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灭菌过程验证装置在灭菌过程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对灭菌过程验证装置(PCD)在灭菌过程中的效果验证,验证灭菌程序设计的有效性,寻求更好地高压灭菌监测方法.方法 将设计好的PCD放入灭菌条件差的位置,同时将指示物放入灭菌包的中央位置,对比二者合格率.结果 经过7台灭菌器16 554批次,合格16 538批次;PCD合格率达到99.90%,合格的16 538批次中,294 141个灭菌包内指示物均合格;生物监测224批次均合格,二者化学监测结果一致.结论 通过大批量的对比试验数据验证,证实了PCD在灭菌过程中的使用方便、环保,敏感性更高、更安全可靠,更优于包内指示物的使用.

    作者:杜显峰;刘新明;卢光泽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消毒供应中心人力资源管理的探讨

    选择一种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管理方法,将是消毒供应中心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和质量管理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采用集中式管理模式后,采取相应的人员管理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炼英;张秀华;江云英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淋病奈瑟球菌毒力岛基因与耐药性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淋病奈瑟球菌毒力岛基因与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淋病奈瑟球菌的耐药性,碘量法检测产β-内酰胺酶淋病奈瑟球菌(PPNG);分别提取其染色体DNA和质粒DNA,采用PCR方法,检测淋病奈瑟球菌毒力岛中的atlA、traG和traH基因.结果 淋病奈瑟球菌的耐药现状非常严重;毒力岛基因广 泛存在,染色体DNA上atlA、traG和trail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4.60%、34.92%和68.25%;质粒DNA上atIA、traG和traH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4.60%、63.49%和63.49%.结论 淋病奈瑟球菌的毒力岛基因与耐药性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染色体trail和质粒atlA多见于β-内酰胺酶阴性菌株,而染色体traG则更多见于高水平耐四环素菌株(TRNG).

    作者:崔海燕;李国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 了解影响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相关因素和手卫生现状,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 对全市48所一、二、三级医院手卫生设施的配备情况、快速手消毒剂的提供情况进行现场实地察看;对143名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培训情况进行调查;对六步洗手法进行了现场操作考试;对96名医务人员进行了操作前后手卫生情况的暗访.结果 手卫生设施的配备不足,快速手消毒剂的提供不够,仅占18.75%;医师掌握六步洗手法仅占12.50%;操作前手卫生依从性为23.96%、操作后手卫生依从性为38.54%.结论 完善医院手卫生设施,提供快速手消毒剂,加强手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对手卫生管理力度,才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作者:孙伯英;吴修荣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医院消毒灭菌设备采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目的 研究消毒灭菌设备采购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相应对策.方法 结合医院采购实践经验,对消毒灭菌设备采购存在问题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分析.结果 提出采购前有计划、采购中有论证、采购后有管理;规范采购行为;制定更加灵活的采购方式、建立统一的专家库等多种措施和办法解决消毒灭菌设备采购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结论 在医院消毒灭菌设备采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李长兴;李涛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和评价某医院外科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抽取某医院2009年出院的外科手术患者的住院病历158份,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158例手术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100.00%,用药时间1~27 d,平均(5.86±3.43)d;用药时机:术前2 h用药占77.22%,22.78%的病例抗菌药物用药时机不合理.结论 根据卫办医发[2008]48号<通知>,158例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用药指征把握不严、抗菌药物种类选择欠妥、盲目联合用药、用药时机不当和用药时间长等问题,亟需加强规范化管理.

    作者:崔霞;曹晋桂;何晓锋;吴镝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1500例不孕症患者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不孕症患者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500例不孕患者(不孕组)和106例健康生育者(对照组)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状况进行了检测.结果 在上述不孕症患者中检测出沙眼衣原体阳性标本67例.阳性率为4.47%;在106例健康生育者中检测出沙眼农原体阳性标本2例,阳性率为1.89%;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不孕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孕症患者虽有一定比例的沙眼农原体感染,但感染率并没有明显增高,所以,沙眼农原体感染不一定是造成女性不孕的一个常见原因.

    作者:俞信忠;吴满武;杨志浩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减少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发生

    我科根据2005年下发的<口腔医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进一步完善了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体系,认真分析总结了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的诸多因素,并制定了若干护理干预措施.

    作者:张玉琴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8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急性期和恢复期的IL-6和TNF-α水平,并与2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IL-6和TNF-α的急性期水平分别为(91.4±24.6)ng/L和(53.5±16.2)μg/L,恢复期水平分别为(52.2±10.8)ng/L和(28.3±10.1)μg/L,正常对照组为(50.5±8.7)ng/L和(24.O±6.5)μg/L,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IL-6和TNF-α的急性期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重症组的急性期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105.5±17.4)ng/L和(68.2±15.5)μg/L,轻症组的急性期IL-6和TNF-α水平分别为(74.6±10.7)ng/L和(40.4±13.6)μg/L,重症组的急性期IL-6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P<0.01).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IL-6和TNF-α的水平均显著升高,其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

    作者:楼跃民;郑青松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医院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调查

    目的 探讨医院临床常见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E)、鲍氏不动杆菌(ABA)、嗜麦芽寡养单胞菌(PMA)的分离率及耐药率.结果 388株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中,PAE占44.6%;ABA占33.8%;SMA占11.1%;其他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占10.6%;3种菌株对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AB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已普遍高于PAE.结论 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已非常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与控制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

    作者:范文;黄娥;雷鸿斌;段六生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恶性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47例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恶性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恶性肿瘤患者肺部、泌尿道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外来因素作用,使机体微生态失衡,会引发真菌感染,白色假丝酵母菌占78.72%是主要病原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65.96%.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真菌感染是各方面综合因素造成的,在对肿瘤的治疗中,要强调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激素的应用,加强常规监测真菌培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耿贺梅;刘运秋;杨翠芹;王琦;刘向欣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454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在科室的检出构成比及其标本来源.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到的454株肺炎克雷伯菌培养鉴定,资料采用Excel 2000进行统计其在科室的分布及标本来源.结果 2008年1月~2009年6月共检出454株肺炎克雷伯菌,在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检出率高,有61株,占13.4%;其次为NICU神经外科41株,占9.0%;检出的454株肺炎克雷伯菌的标本来源,痰液300株(66.1%),尿液50株(11.0%),脓液29株(6.4%);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为99.1%,其余依次为哌拉西林(41.0%)、头孢唑林(38.8%)、头孢呋辛(37.7%)、氨曲南(35.5%).结论 随着克雷伯菌耐药性增高,会给临床治疗造成很大困难,因此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重视洗手等措施非常重要.

    作者:沈巨信;李明晖;秦娥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流程再造在手术切口感染控制管理中的作用

    目的 讨论流程再造对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的作用.方法 利用手术室层流手术间改造过程,进一步实行流程再造,使手术室三区划分明显,符合功能流程和洁污分开的原则;并配合对手术室人员专业技术培训及手术过程各环节的严格管理.结果 手术室实施流程再造后,使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由2008年4~8月的0.54%降至2009年同期的0.24%,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P<0.05).结论 流程再造过程使老式手术室无论从硬件管理,还是从软件管理趋于科学化、合理化,对减低手术切口感染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宋国敏;方欢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模糊综合质量指标评价在沙门菌属显色培养基质量鉴定中的应用

    目的 采用模糊综合质量指标分级评定培养基质量.方法 选择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鼠伤寒沙门菌ATCC50013、鸭沙门菌ATCC50083、伤寒沙门菌ATCC50097、弗氏志贺菌ATCC12022、肠球菌属ATCC29212标准菌株和3个厂家生产的沙门菌属显色培养基,采用定量稀释方法,观察培养基物理性状、菌落显色特点,测定培养基pH值,计数培养基平均菌落数,测量菌落平均直径,计算各质控菌株对鉴定培养基的生长率PR和选择因子(SF),采用模糊综合质量指标统计分析对培养基质量分级评定.结果 3种培养基模糊综合质量评价得分均为合格,质量等级均为Ⅱ级;1号培养基,综合质量指标P=0.512,质量优;2号培养基综合质量指标P=0.517;3号培养基综合质量指标P=0.715.结论 模糊综合质量指标评价方法能够用于显色培养基质量的鉴定和评价.

    作者:郑丽芳;徐淳行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可移动遗传元件研究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MDR-KPN)耐药基因载体-可遗传元件分布状况.方法 运用PCR法对20株MDR-KPN进行了接合性质粒遗传标记(traA、trbC)、插入序列遗传标记(IS1133、ISEcp1)、转座子遗传标记(merA、tnpU、tnp513)、整合子遗传标记(int Ⅰ 1、int Ⅰ 2、int Ⅰ 3)等4类可移动遗传元件检测.结果 trbC、ISEcpl、merA、tnpU、tnp513、int Ⅰ 1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5.0%、65.0%、25.0%、20.0%、50.0%、65.0%,其余4种基因均未检测到可移动性元件;20株菌株每株至少检出1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其中在MDR-KPN中检出ISEcpl、merA、tnpU、trbC基因属国内首次.结论 多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易检出各类可移动遗传元件,与医院多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相关的可移动遗传元件主要有trbC、ISEcp1、merA,tnpU、tnp513、intⅠ1.

    作者:凌月明;陈金玉;郭勤华;蔡媛媛;赵婉婷;赵桂梅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腹腔和胆道分离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酶基因型及分子流行病学检测

    目的 了解腹腔和胆道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及产酶菌株的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TEM、SHV、CTX-M型ESBLs基因并测序,用ERIC-PCR方法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产ESBLs大肠埃细菌中,TEM-1+CTX-M-1组+CTX-M-8组、CTX-M-2组+CTX-M-9组各3株,CTX-M-8组+CTX-M-9组2株,TEM-1型为5株,TEM-1+CTX-M-1组、TEM-1+CTX-M-8组、TEM-1+CTX-M-9组、CTX-M-2组+CTX-M-9组、CTX-M-8组、SHV-5+TEM-1、SHV-1、TEM-1+CTX-M-2组+CTX-M-8组+CTX-M-9组各1株,4株细菌PCR检测为阴性,3株产CTX-M-2组+CTX-M-9菌株中.两株ERIC-PCR谱型相近.结论 腹腔和胆道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ESBLs基因型以CTX-M型为主;少数产酶菌株间存在克隆传播现象.

    作者:李韵松;韦嘉;魏艳艳;熊自忠;李旭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消毒供应中心对简易呼吸器实施集中处理的效果观察

    随着医院管理年活动的开展,消毒供应中心对临床各科室的简易呼吸器实施集中管理,规范了简易呼吸器清洗消毒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及职业防护,减少环境、人群污染及职业暴露,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超霞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医院内真菌性败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为了解国内真菌性败血症的流性病学特征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医院2005~2008年住院患者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病情况.结果 共40例患者发生真菌性败血症,发生率为4.76/10 000,多为高龄患者,平均年龄(64±16.54)岁.男性(82.5%)多于女性(17.5%),内科患者多见(67.5%),多发生于ICU(57.5%),恶性肿瘤患者多发(32.5%);假丝酵母菌属是常见的致病菌,其中常见的为热带假丝酵母菌(30.0%),其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25.0%);继发真菌性败血症的危险因素为深静脉置管、肠外营养、长时间使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入住ICU,其中长时间使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肠外营养是独立的危险因素.结论 真菌性败血症预后差,避免滥用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有助于减少真菌性败血症的发生.

    作者:王英民;王洪;周瑛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心理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心理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1572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148例,感染率9.41%;感染部位居前3位的是上呼吸道、胃肠道及下呼吸道,分别占43.24%、28.38%、10.14%.结论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易感性、住院时间、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心理科的管理模式以及抗精神病药物应用有关.

    作者:倪俊芝;周雪 刊期: 2010年第09期

  •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率分析

    目的 探讨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谱等,为临床和医院感染管理提供第一手资料.方法 对124例骨科住院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培养出病原菌8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2株,占69.66%,革兰阳性球菌26株,占29.21%;革兰阴性杆菌以大肠埃希菌(42.70%)、铜绿假单胞菌(12.36%)、肺炎克雷伯菌(8.99%)为主,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9.10%)、表皮葡萄球菌(6.74%)为主,大肠埃希菌以亚胺培南敏感(100.00%),金黄色葡萄球菌以万古霉素敏感(100.00%).结论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术后感染问题值得高度重视,应定期、及时的按照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慎重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许晓秋;黄钊;刘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