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孝英;杨俐
手术室的工作具有长期精神紧张,生活不规律的特殊性,及一些来自物理、化学、生理、生物等诸方面的不良因素,在无时无刻地威胁着手术室护士的健康.如何有效地做好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防护是十分重要、有益的工作.
作者:肖秀丽;胡利典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外来手术器械纳入医院程序化管理的效果.方法 建立管理体系和质量标准,加强流通管理,强化质量监控.结果 实施程序管理前后外来手术器械的回收、包装、灭菌、发放和满意度评分及洗涤、包装、灭菌、发放合格率和满意率抽查情况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程序化管理有效保障了外来手术器械的安全性及正确性.
作者:戴小明;徐宇红;江丽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医院ICU患者病原菌的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方法 采用前瞻性调查的方法,对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入住ICU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督促科室进行病原学标本送检,对送检结果进行登记、采用纸片法、MIC法测定病原菌药物敏感性,使用WHONET5.4软件对菌株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18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4株(55.03%),革兰阳性菌67株(35.45%),真菌18株(9.52%);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菌属、肠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属分别占21. 16%、12.16%、11.64%、9.52%、8.9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67.5%,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耐药率为5.56%;肠球菌属对替考拉宁未耐药;革兰阴性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70.0%,显示多药耐药较严重.结论 ICU病原菌的来源以肠杆菌属、葡萄球菌属为主;病原菌耐药突出.
作者:李宝珍;平宝华;姬良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不孕症患者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1500例不孕患者(不孕组)和106例健康生育者(对照组)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状况进行了检测.结果 在上述不孕症患者中检测出沙眼衣原体阳性标本67例.阳性率为4.47%;在106例健康生育者中检测出沙眼农原体阳性标本2例,阳性率为1.89%;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不孕组和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孕症患者虽有一定比例的沙眼农原体感染,但感染率并没有明显增高,所以,沙眼农原体感染不一定是造成女性不孕的一个常见原因.
作者:俞信忠;吴满武;杨志浩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医院临床常见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医院铜绿假单胞菌(PAE)、鲍氏不动杆菌(ABA)、嗜麦芽寡养单胞菌(PMA)的分离率及耐药率.结果 388株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中,PAE占44.6%;ABA占33.8%;SMA占11.1%;其他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占10.6%;3种菌株对抗菌药物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ABA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已普遍高于PAE.结论 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已非常严重,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与控制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
作者:范文;黄娥;雷鸿斌;段六生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心理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医院感染的控制与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1572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148例,感染率9.41%;感染部位居前3位的是上呼吸道、胃肠道及下呼吸道,分别占43.24%、28.38%、10.14%.结论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的易感性、住院时间、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心理科的管理模式以及抗精神病药物应用有关.
作者:倪俊芝;周雪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淋病奈瑟球菌毒力岛基因与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淋病奈瑟球菌的耐药性,碘量法检测产β-内酰胺酶淋病奈瑟球菌(PPNG);分别提取其染色体DNA和质粒DNA,采用PCR方法,检测淋病奈瑟球菌毒力岛中的atlA、traG和traH基因.结果 淋病奈瑟球菌的耐药现状非常严重;毒力岛基因广 泛存在,染色体DNA上atlA、traG和trail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4.60%、34.92%和68.25%;质粒DNA上atIA、traG和traH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4.60%、63.49%和63.49%.结论 淋病奈瑟球菌的毒力岛基因与耐药性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染色体trail和质粒atlA多见于β-内酰胺酶阴性菌株,而染色体traG则更多见于高水平耐四环素菌株(TRNG).
作者:崔海燕;李国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医院2007年9月~2008年12月住院与门诊患者血培养分离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状况.方法 用BacT/At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对5045套血标本进行检测,采用K-B法按CLSI规定进行药敏试验,使用WHONET5.4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对于送检的5045套血标本中,检出病原菌408株,占8.1%;其中革兰阳性菌193株,占47.3%;革兰阴性菌197株,占48.3%;真菌17株,占4.2%;厌氧菌1株(0.2%);分离多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21株,占29.7%;其次为大肠埃希菌76株,占18.6%、肠球菌属36株,占8.8%、克雷伯菌属29株,占7.1%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占4.4%;12 h内报警的病原菌主要为肠杆菌科细菌,尤其是大肠埃希菌;12~18 h主要为肠杆菌科和肠球菌属细菌;18~24 h主要为葡萄球菌属;24 h后主要为葡萄球菌属和真菌;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及耐碳青酶烯类肠杆菌,分离出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屎肠球菌,值得注意.结论 及时了解血培养结果可以对临床抗菌治疗提供依据,提高治愈率,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栗方;曹彬;刘颖梅;黎斌斌;王珊珊;杨春霞;郭萍;王春雷;曲寿山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螺纹管经消毒后的保存期限,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湿化瓶、螺纹管消毒包装后随机分为:A组存放在ICU经清洁后的塑料整理箱内;B组存放在供应室无菌室内,检测两组不同方法的污染率.结果 消毒后第9天A组湿化瓶污染率为16.3%,B组为3.23%(P<0.01);消毒后第4天A组螺纹管开始污染,B组第22天开始污染.结论 氧气湿化瓶与呼吸机螺纹管经消毒后保存在供应室无菌室内,分别达到8、21 d的保存时间.
作者:周小萍;张琳;林红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灭菌过程验证装置(PCD)在灭菌过程中的效果验证,验证灭菌程序设计的有效性,寻求更好地高压灭菌监测方法.方法 将设计好的PCD放入灭菌条件差的位置,同时将指示物放入灭菌包的中央位置,对比二者合格率.结果 经过7台灭菌器16 554批次,合格16 538批次;PCD合格率达到99.90%,合格的16 538批次中,294 141个灭菌包内指示物均合格;生物监测224批次均合格,二者化学监测结果一致.结论 通过大批量的对比试验数据验证,证实了PCD在灭菌过程中的使用方便、环保,敏感性更高、更安全可靠,更优于包内指示物的使用.
作者:杜显峰;刘新明;卢光泽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替考拉宁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伴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伞性.方法 选择确诊为MRSA/MRSE感染的医院获得性肺炎伴肾功能不全患者76例,随机分为替考拉宁治疗组和万古霉素治疗组;依据内生肌酐清除率决定两药的给药量及给药间隔时间,并监测血药浓度,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细菌学清除率、肾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替考拉宁组的临床有效率和细菌学清除率分别为82.5%、84.8%,均高于万古霉素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考拉宁组的疗程为(13.5±2.7)d,明显短于万古霉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考拉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低于万古霉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替考拉宁组的肾毒性远低于万古霉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考拉宁用于治疗MRSA/MRSE所致的医院获得性肺炎伴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疗效确凿,安全性高;采用维持剂量每次400 mg,每48~72 h给药1次是合理、安全的;对于革兰阳性球菌感染伴肾功能不全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可优先选择替考拉宁.
作者:刘凌;方利洲;傅炜萍;戴路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消毒液浸泡后软衬材料表面相关菌黏附的观察,探讨抑制软衬材料表面相关菌黏附的方法.方法 采用Sofreline硅橡胶类软衬材料制作试件54枚,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蒸馏水)、0.1%氯己定组和0.05%三氯生组,试件分别浸泡于3组消毒液中5 min,蒸馏水漂洗后,分别在变形链球茵标准菌株、黏性放线菌标准菌株以及白色假丝酵母菌标准菌株的菌悬液中进行培养,采用菌落计数的方法,对消毒液浸泡后的软衬材料表面相关菌黏附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氯己定组和三氯生组的变形链球菌菌落计数为(86.67±5.01)CFU/ml、(61.00士8.79)CFU/ml,少于对照组(117.17±5.23)CFU/ml、氯己定组和三氯生组的白色假丝酵母菌菌落计数(2.50±1.38)CFU/ml、(2.17±1.72)CFU/ml,少于对照组(122.67±6.74)CF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氯己定组和三氯生组的黏放菌菌落计数(109.67±6.50)CFU/ml、(109.17±12.22)CFU/ml,与对照组(102.17±11.07)CF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ofreline硅橡胶类软衬材料经氯己定、三氯生浸泡后,对材料表面的变形链球菌和白色假丝酵母菌黏附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黏放菌菌落计数无变化.
作者:张卫红;陈娜;朱冬梅;李岩峰 刊期: 2010年第09期
了解、分析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的现状、易感因素,提出有效控制措施.对2008年住院患者中确诊的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269例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作者:陶映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医院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在科室的检出构成比及其标本来源.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到的454株肺炎克雷伯菌培养鉴定,资料采用Excel 2000进行统计其在科室的分布及标本来源.结果 2008年1月~2009年6月共检出454株肺炎克雷伯菌,在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检出率高,有61株,占13.4%;其次为NICU神经外科41株,占9.0%;检出的454株肺炎克雷伯菌的标本来源,痰液300株(66.1%),尿液50株(11.0%),脓液29株(6.4%);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耐药为99.1%,其余依次为哌拉西林(41.0%)、头孢唑林(38.8%)、头孢呋辛(37.7%)、氨曲南(35.5%).结论 随着克雷伯菌耐药性增高,会给临床治疗造成很大困难,因此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重视洗手等措施非常重要.
作者:沈巨信;李明晖;秦娥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分布及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应用ATB Expression自动细菌鉴定系统对菌种进行鉴定,用K-B纸片扩散法对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481例SLE患者并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122例,感染率为25.4%,例次感染率54.5%;共分离出病原菌262株,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179株葡萄球菌属中检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124株,占69.3%;57株对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属中,D试验阳性26株,占45.6%;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对MRSA和MRCNS的抗菌活性高;粪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呋喃妥因、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屎肠球菌仅对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敏感;粪肠球菌及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62.5%和74.2%;未检出耐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肠球菌.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SLE患者并发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对SLE患者并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治疗和抗菌药物的选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刘蓬蓬;宫丽莉;任立晟;王正强;何宏;韩春华;朱元祺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属感染状况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对医院门诊可疑非淋病性尿道炎患者853例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支原体属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支原体属培养阳性率59.1%,其中,解脲脲支原体(Uu)检出率高,占77.8%;人支原体(Mh)检出率很低,仅占2.4%;Uu+Mh感染检出率为19.8%;21~40岁年龄段患者培养阳性率高(79.0%~79.5%);Uu药敏试验显示:Uu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79.8%、59.9%;对普那霉素敏感率高,为100.0%;其次对多西环素、交沙霉素、四环素敏感率较高,分别为94.9%、94.1%、93.4%.结论 Uu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已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临床应限制使用.
作者:李艳红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对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进行综合干预,使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更加合理.方法 制定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抗菌药物使用分线管理、抗菌药物使用审批、专家处方点评、质管科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和奖惩结合等.结果 综合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费用比及药品费用比由2005年的55.30%、30.00%、38.15%降到2008年的53.40%、24.20%、3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综合干预,降低了抗菌药物使用率和抗菌药物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医疗质量.
作者:吴志明;陈炜;葛孟华;张英哲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分析恶性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恶性肿瘤患者肺部、泌尿道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外来因素作用,使机体微生态失衡,会引发真菌感染,白色假丝酵母菌占78.72%是主要病原菌;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65.96%.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真菌感染是各方面综合因素造成的,在对肿瘤的治疗中,要强调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减少激素的应用,加强常规监测真菌培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耿贺梅;刘运秋;杨翠芹;王琦;刘向欣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神经干细胞移植为脑瘫患儿提供了治疗机会,他们比发育正常患儿更需要护士的照顾.我们针对患儿围术期存在问题,合理满足身心需求以促进患儿康复.
作者:郝爱华;马建华 刊期: 2010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对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知晓度,以提高防护意识,建立艾滋病防护模式.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271名医护人员,进行艾滋病基本知识及其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认知状况调查.结果 医师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认识的知晓率为83.8%~96.4%,高于护士的知晓率56.3%~96.3%,护士接触患者频率高,增加了职业危险系数;医师对艾滋病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知晓率为55.0%~92.8%,护士的知晓率为51.9%~96.3%,其防护意识差增加了职业暴露发生的概率,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需注重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安全教育和规范化管理,以促进医疗职业安全.
作者:彭凌;郑永海;郭艳雪 刊期: 2010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