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宋内志贺菌的检测

张玲;王厚照;梁伟;苏文莉;王勇;金东;黄留玉

关键词:宋内志贺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CTX-M-15
摘要:目的 了解宋内志贺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别.方法 K-B法测定5株宋内志贺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CLSI推荐的确证试验进行产ESBLs菌株的表型鉴定,并进行接合试验;采用TEM、SHV、CTX 3种β-内酰胺酶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和DNA序列分析;同时进行指纹分析脉冲场检测.结果 5株宋内志贺菌对青霉素类、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肟及庆大霉素、磺胺类显著耐药,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度敏感,对头孢他啶、四代头孢、阿米卡星、美罗培南敏感;这些菌株的ESBLs基因型均为CTX-M-15,CTX-M-15编码基因型可接合方式发生水平转移;4株菌株的PFGE谱型相同,1株不同.结论 5株宋内志贺菌产生CTX-M-15型ESBLs,引发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并存在克隆传播,需要加强检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厦门地区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现状

    目的 探讨厦门地区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现状.方法收集厦门地区3所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的4445株病原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革兰阳性球菌占30.7%,革兰阴性杆菌占69.3%,甲氧西林耐药株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73.3%和71.7%,未发现万古霉素MRSA耐药株;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为30.2%和29.7%,产ESBLs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敏感性较高.结论厦门地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开展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十分重要.

    作者:曾惠清;姚艺辉;吕智;蔡芳荣;史永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调查分析

    目的 规范医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方法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制定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制度,并予以现场调查、实施监督、管理,及时整改.结果各科室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收集,锐器使用一次性锐器盒收集,修建了医院医疗废物贮存处并按要求进行交接登记,原来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的混装的现象基本解决;在运送医疗废物时,使用密闭式医疗废物运送车运送,避免过去在运送过程中造成的医疗废物的洒落;由于措施实施到位,工作取得了成效.结论加强各级人员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贮存、处置的规范化培训,完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强化督导检查,持续整改,长抓不懈.

    作者:周敏;刘滨;周丽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食酸丛毛单胞菌致输液反应1例

    在血液、脓液、脑脊液及呼吸道等各种临床标本中可分离到食酸丛毛单胞菌曾有过报道,但在输液中无此报道.

    作者:李桂雪;曲安生;佟忠山;马虹宇;尤玉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36所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促进<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在部队医疗机构中的贯彻落实.方法现场调查某部36所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调查结果全部录入Excel 6.0并进行统计.结果 36所基层医疗机构中,94.4%的医疗机构定期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但组织学习过与医疗废物有关法规的医疗机构仅占13.9%,25.0%的医疗机构设有医疗废物管理的监控部门,88.9%的医疗机构设有医疗废物管理专(兼)职人员,75.0%的医疗机构建立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工作制度;41.7%的医疗机构做到了按不同类别分类盛装医疗废物,13.9%的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由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置.结论多数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意识不强,缺乏医疗废物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医疗废物相关设施、处置不规范,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宣传培训,强化医疗废物管理意识,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规范医疗废物设施建设;加强监督检查,提高医疗废物管理水平.

    作者:高春玉;王善雨;杨元平;孙焕冬;罗张;陈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评价

    为了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质量,正确评价医院消毒各项监测结果及存在的问题,现将我院2004-2007年临床各科室的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的消毒液、压力蒸汽灭菌监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鸣娣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县级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方法探讨

    为了更好地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我院2007年3月将医院感染管理从护理部分离,形成独立科室.现将我院2007-2008年感染病例监控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孙青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晚期肺癌患者深部真菌医院感染75例临床分析

    目的 调查晚期肺癌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现状,探讨其预防及控制措施.方法回顾调查2003年5月-2007年7月晚期肺癌患者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对真菌感染的菌种构成、感染部位及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75例真菌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65.3%,其次为口腔,占14.7%;各种感染标本培养出真菌82株,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53.7%,其次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4.6%.结论深部真菌感染有上升趋势,其原因与肺癌患者原发病,外周血白细胞、侵入性操作、年龄及抗菌药物的应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刘丽娟;亓久德;亓瑞先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2007年青岛市立医院医院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2007年临床分离菌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A-40或VITEK-32细菌鉴定仪对临床分离菌进行鉴定,同时做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 2005年标准判断药敏结果,用WHONET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7年医院共分离病原菌289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972株占68.2%,革兰阳性球菌920株占31.8%;前8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76.4%和81.6%,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2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6.3%和32.5%.结论医院2007年临床分离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位居第1位,非发酵菌的检出率较高,且耐药状况严重,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敏感性高.

    作者:李莉;苏维奇;付桂霞;吴天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水痘并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1 病例患者女,17岁,学生.主因发热4 d伴皮疹3 d于2007年12月25日入院.入院前4 d无明确诱因出现发热,高体温38.5℃,乏力,食欲减退,次日白头部开始出现散在的充血性斑疹、斑丘疹、水疱疹.继之面部四肢也出现且逐渐增多并伴搔痒,皮疹主要分布于躯干及头面部.

    作者:刘爱欣;毕国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重型肝炎呼吸系统感染的痰病原菌分析与预防措施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痰病原菌与预防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2007年5月住院的86例重型肝炎合并呼吸道医院感染痰培养阳性患者的病原菌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呼吸道病原菌主要为G-杆菌69株(44.5%),G+球菌36株(23.2%),白色假丝酵母菌26株(16.8%),曲霉菌属14株(9.0%),酵母样真菌7株(4.5%),并对G-杆菌、G+球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论了解重型肝炎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痰病原菌及发生原因,提示加强呼吸系统感染的预防是重型肝炎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作者:董根华;范丽娟;黄晓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解脲脲支原体感染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解脲脲支原体(Uu)的检测及药敏结果分析,了解Uu对药物的敏感程度,为临床治疗选择佳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临床1108例样本进行Uu检测,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MycoplasmaIST2支原体试剂盒.结果 Uu枪测总阳性率54.24%,其中女性阳性率61.17%,男性阳性率23.53%,药物敏感率分别为交沙霉素99.00%、多西环素98.17%、氧氟沙星20.63%、红霉素76.20%、四环素96.84%、环丙沙星3.49%、阿奇霉素76.87%、克拉霉素87.35%、普那霉素99.67%.结论 Uu在泌尿生殖道的感染率高,且女性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

    作者:卢江云;彭少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E)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铜绿假单胞菌培养与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结果 318株PAE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脑外科和胸外科;PAE对14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耐药率≥50.0%的抗菌药物有:复方新诺明(91.2%),头孢噻肟(89.9%),氨曲南(70.1%),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69.8%),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各50.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已十分严重,医院应加强预防与控制.

    作者:黄连胜;邓红玉;陶宏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海洋中分离的河流弧菌致病能力的研究

    目的 研究从海水中分离出的河流弧菌的致病性.方法毒力实验组:22只二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腹腔注射河流弧菌,2个阳性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标准大肠埃希菌,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伤口感染实验:22只SPF小鼠,腿部致伤后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浸泡含有河流弧菌的人工海水)和2个阳性对照组(分别含有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大肠埃希菌),阴性对照组(浸泡无菌人工海水);观察小鼠一般状况,血常规、血培养、脏器细菌培养,伤口分泌物培养,3 d后活杀小鼠,取脏器和伤肢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毒力实验:实验组7只鼠中5只鼠腹腔注射细菌悬液12 h血培养阳性,2只鼠24 h血培养持续阳性;伤口感染实验:伤口感染阳性率为100.0%,病理学检查伤肢横纹肌组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蜂窝织炎形成.结论自海水中分离出的河流弧菌在106CFU/ml时,具有感染能力,可致鼠伤口感染和败血症.

    作者:马骢;郝秀红;付凯飞;蒋学兵;陈昌国;马学斌;郭建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下呼吸道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护理措施

    鲍氏不动杆菌是不动杆菌属在下呼吸道的主要致病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属非发酵菌.近年来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的滥用,造成该菌的分离率不断上升且耐药性日益严重,由于该菌的耐药性较强,表现出多药耐药性(MDR),给临床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为此我们总结了脑梗死下呼吸道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治疗、护理等措施.

    作者:孙永习;盛霞;王晶;张宗青;李健;冯雯;王炳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脑卒中患者肺部医院感染的病原菌耐药性探讨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及病原菌耐药性现状,为临床有效预防医院感染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统计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细菌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K-B法)进行,结果依据CLSI 2006年规则中的折点判读.结果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22.0%)、铜绿假单胞菌(18.4%)、鲍氏不动杆菌(12.7%)、金黄色葡萄球菌(12.3%)、大肠埃希菌(11.4%);产ESBLs大肠埃希莆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43.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39.0%;鲍氏不动杆菌已出现了泛耐药菌株.结论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已十分严重,应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与控制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流行.

    作者:申建维;吴远志;许平;金伟杰;程冬娥;孙秀琴;张鸿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莫西沙星对流感嗜血菌生物被膜内细菌的清除作用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莫西沙星对体外流感嗜血菌生物被膜(BBF)的破坏作用.方法体外建立流感嗜血菌生物被膜,通过结晶紫法及菌落计数观察不同浓度莫西沙星对流感嗜血菌生物被膜的破坏作用.结果莫西沙星随药物浓度的升高吸光度值逐渐降低,>4 mg/L浓度的药物可明显减轻BBF;随着药物浓度的增高,BBF内的活菌数也逐渐减少,>0.25 mg/L浓度膜内活菌数明显减少.结论莫西沙星可破坏生物被膜并能减少膜内活菌数.

    作者:王东;王瑛;刘又宁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宋内志贺菌的检测

    目的 了解宋内志贺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别.方法 K-B法测定5株宋内志贺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CLSI推荐的确证试验进行产ESBLs菌株的表型鉴定,并进行接合试验;采用TEM、SHV、CTX 3种β-内酰胺酶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和DNA序列分析;同时进行指纹分析脉冲场检测.结果 5株宋内志贺菌对青霉素类、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肟及庆大霉素、磺胺类显著耐药,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度敏感,对头孢他啶、四代头孢、阿米卡星、美罗培南敏感;这些菌株的ESBLs基因型均为CTX-M-15,CTX-M-15编码基因型可接合方式发生水平转移;4株菌株的PFGE谱型相同,1株不同.结论 5株宋内志贺菌产生CTX-M-15型ESBLs,引发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并存在克隆传播,需要加强检测.

    作者:张玲;王厚照;梁伟;苏文莉;王勇;金东;黄留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洁净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下呼吸道感染原因,制定控制感染措施.方法对2006年11月28日-12月6日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病历进行分析;对其环境及消毒灭菌效果进行检测.结果下呼吸道感染罹患率为54.55%,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合格率为35.71%,病室环境中呼吸机管道、病床摇把、启瓶器、电脑鼠标、病历车台面和回风口污染严重,患者使用的被罩和病历车台面均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加强ICU的感染管理,重视手卫生和净化装置的清洁、维护和保养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降低ICU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李转芬;苗勤;王文爱;于大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2007年福建省63所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不同规模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生现状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全省开展目标性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查阅住院病历与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63所医院所有住院患者的日现患率及抗菌药物日使用情况.结果共调查63所医院住院患者34 840例,日现患率为3.7%,下呼吸道为主要的感染部位;综合ICU感染率达35.5%为高;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居首位的为铜绿假单胞菌,真菌占检出病原菌的18.6%;抗菌药物平均日使用率为39.2%.结论应提高医院感染诊断水平,减少漏报率,重点监测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高病原菌送检率,以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战榕;陈菁;陈丽芬;徐秀莉;聂渝莉;吴小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内植物感染生物被膜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 旨在建立兔内植物感染生物被膜模型,为研究生物被膜提供基础.方法对表皮葡萄球菌(SEP)培养、纯化、鉴定、药敏及生物被膜形成实验;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麻醉满意后,在兔右后膝关节内股骨外髁非关节面处置入不锈钢螺钉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垫圈,缝合伤口,4组兔膝关节腔分别接种1 ml无菌生理盐水,102、103、104CFU SEP;术后观察伤口情况,第14天处死大白兔,无菌取出兔膝关节滑膜组织行细菌培养,确定膝关节有无感染及SEP感染膝关节的适宜剂量;扫描电镜(S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CSM)观察适宜感染剂量组UHMWPE垫片表面生物被膜、SEP及细胞外黏多糖分布情况.结果菌株鉴定为SEP、可形成生物被膜;生理盐水组、102、103、104CFU SEP组,兔膝关节感染率分别为0、37.5%、100.0%、100.0%,伤口愈合不良4组分别为0、1、2、4只,表明103CFU SEP为适宜的膝关节感染剂量(ID);SEM及LCSM观察103CFU SEP组UHMWPE垫片表面均形成生物被膜;SEM观察UHMWPE垫片表面生物被膜内SEP聚集,SEP被基质包裹;LCSM观察UHMWPE垫片表面生物被膜结构为红色荧光的SEP镶嵌在绿色荧光的黏多糖内.结论此模型可为研究生物被膜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储诚兵;黎檀实;沈定霞;王慧;曹敬荣;王继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