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海洋中分离的河流弧菌致病能力的研究

马骢;郝秀红;付凯飞;蒋学兵;陈昌国;马学斌;郭建巍

关键词:毒力实验, 海水浸泡, 创伤动物, 河流弧菌
摘要:目的 研究从海水中分离出的河流弧菌的致病性.方法毒力实验组:22只二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腹腔注射河流弧菌,2个阳性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标准大肠埃希菌,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伤口感染实验:22只SPF小鼠,腿部致伤后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浸泡含有河流弧菌的人工海水)和2个阳性对照组(分别含有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大肠埃希菌),阴性对照组(浸泡无菌人工海水);观察小鼠一般状况,血常规、血培养、脏器细菌培养,伤口分泌物培养,3 d后活杀小鼠,取脏器和伤肢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毒力实验:实验组7只鼠中5只鼠腹腔注射细菌悬液12 h血培养阳性,2只鼠24 h血培养持续阳性;伤口感染实验:伤口感染阳性率为100.0%,病理学检查伤肢横纹肌组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蜂窝织炎形成.结论自海水中分离出的河流弧菌在106CFU/ml时,具有感染能力,可致鼠伤口感染和败血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厦门地区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现状

    目的 探讨厦门地区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现状.方法收集厦门地区3所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的4445株病原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革兰阳性球菌占30.7%,革兰阴性杆菌占69.3%,甲氧西林耐药株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73.3%和71.7%,未发现万古霉素MRSA耐药株;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为30.2%和29.7%,产ESBLs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敏感性较高.结论厦门地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开展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十分重要.

    作者:曾惠清;姚艺辉;吕智;蔡芳荣;史永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 调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003年12月-2008年1月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72株病原菌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检出病原菌前3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菌16株(22.3%)、鲍氏不动杆菌13株(18.1%)、金黄色葡萄球菌(1 6.7%).结论为有效控制感染,必须实施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要特别重视加强EICU管理,加强呼吸机管路的管理及人工气道的管理.

    作者:李淑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内植物感染生物被膜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目的 旨在建立兔内植物感染生物被膜模型,为研究生物被膜提供基础.方法对表皮葡萄球菌(SEP)培养、纯化、鉴定、药敏及生物被膜形成实验;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麻醉满意后,在兔右后膝关节内股骨外髁非关节面处置入不锈钢螺钉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垫圈,缝合伤口,4组兔膝关节腔分别接种1 ml无菌生理盐水,102、103、104CFU SEP;术后观察伤口情况,第14天处死大白兔,无菌取出兔膝关节滑膜组织行细菌培养,确定膝关节有无感染及SEP感染膝关节的适宜剂量;扫描电镜(S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CSM)观察适宜感染剂量组UHMWPE垫片表面生物被膜、SEP及细胞外黏多糖分布情况.结果菌株鉴定为SEP、可形成生物被膜;生理盐水组、102、103、104CFU SEP组,兔膝关节感染率分别为0、37.5%、100.0%、100.0%,伤口愈合不良4组分别为0、1、2、4只,表明103CFU SEP为适宜的膝关节感染剂量(ID);SEM及LCSM观察103CFU SEP组UHMWPE垫片表面均形成生物被膜;SEM观察UHMWPE垫片表面生物被膜内SEP聚集,SEP被基质包裹;LCSM观察UHMWPE垫片表面生物被膜结构为红色荧光的SEP镶嵌在绿色荧光的黏多糖内.结论此模型可为研究生物被膜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储诚兵;黎檀实;沈定霞;王慧;曹敬荣;王继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量化质控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预警与调控作用

    目的 对医院各科室的医院感染质量实施量化质控,以达到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预警与调控的目的 .方法通过2005-2007年医院感染质控评估资料,计算各科室月均医院感染质控分x,用统计学方法,计算月均质控分的标准差s和总体均值的95%可信区间(x±1.96 s)与总体均值的99%可信区间(x±2.58 s),依此确定医院感染质控警戒值和阈值.结果发现烧伤科2月份质控分(85.95)处于阈值下,呼吸科3月份质控分(87.85)和神经外科4月份质控分(86.90)处于周值上和预警值下,经及时调控,加强管理后很快回升至警戒值上.结论借助量化质控工具实施质量管理,对医院感染质量及时预警和调控,实施科学有效的医院感染监管,不但可以及时发现科室在质量控制上所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而且在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率的异常升高及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危险等方面很有实用价值.

    作者:张惠珍;魏全珍;刘丽华;秦惠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

    为了解我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2007年12月区卫生局在医院管理年医政工作考评中,对所辖的1所乡镇卫生院进行了医院感染管理的督查.

    作者:谢崇琴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管理

    加强新生儿病室的管理,提高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的管理质量,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减少护理工作量、促进患儿早日痊愈.

    作者:梁小丽;邱景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综合性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发生原因,改进工作方法.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07年6月11日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调查住院患者755例,医院感染36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77%;呼吸系统感染占69.30%,表浅切口感染占13.80%,皮肤软组织感染占8.33%;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7.40%,一联用药为60.70%、二联用药为38.30%、三联用药为0.90%.结论肾内科及神经外科为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加强对有较严重基础疾病患者的监控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降低医院感染率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詹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调查及控制

    目的 探讨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提高治疗水平,控制感染.方法对近2年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及危险因素回顾性调查.结果烧伤病房患者病原学检测共1326份标本,其中72例为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发生率5.43%,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已非常严重.结论烧伤病房感染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菌发生率高,必须引起重视,加强预防控制.

    作者:杨毓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规范化管理

    目的 探讨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全程质量控制,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方法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验收、储存、发放、使用、回收、毁灭等环节制定的一整套科学管理程序,对医院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实行全程管理.结果加强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防止了一次性医疗用品废弃物的随意丢失,保证了临床安全有效使用.结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是医疗安全管理的重要保证,强化监管一次性医疗用品,增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是规范医疗机构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积极可行的管理模式.

    作者:胡艳波;黄鑫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34例医院感染病例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状况,确定预防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医院感染的监控管理水平.方法通过开展横断面调查发现医院感染病例34例,并跟踪调查、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现患率为7.6%,医院感染患者住院平均天数为38.68 d,是医院平均住院天数的3.98倍;医院感染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24065.96元,是医院平均费用的4.5倍.结论≥60岁患者、基础疾病≥3种的患者和手术患者是医院感染的主要易感者;各种侵入性插管治疗、手术治疗、抗菌药物二联使用、激素使用是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王晓岚;郑晔文;朱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预后影响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5月-2008年5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筛选,分别选出存活组和死亡组,将6 h及24 h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各指标与预后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集束化治疗对感染性休克预后影响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两组间机械通气时间,6 h集束化治疗指标:EGDT(早期目标液体复苏)、强心药物使用、血糖控制及24 h EGD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6、24 h EGDT是与感染性休克28 d预后相关的两个独立保护因素(P<0.01).结论早期目标液体复苏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

    作者:陈齐红;郑瑞强;林华;汪华玲;卢年芳;邵俊;於江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为提高医院感染的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07年6月4日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当天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3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50.00%);颅腩外科为感染高发科室;呼吸机、气管切开、动静脉插管、尿管插管等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对感染高发科室,需重点监控,应加强环境的清洁、消毒;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提高医务人员洗手率、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等防控措施.

    作者:陈明纯;林伟青;黄明通;肖惠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手术器械的除锈效果研究

    目的 检测与分析手术器械的除锈效果和返锈情况.方法选用具有代表性的锈蚀报废的手术器械300件分成A、B、C 3个试验组,其中A组仅采用浸泡方法除锈,B组采用浸泡+手工刷洗的方法除锈,C组采用浸泡+手工刷洗+润滑的方法进行除锈和保养,并对比分析其各自的除锈成功率和返锈率.结果 C组器械的除锈方法可靠,其除锈合格率和灭菌后的返锈率分别为99.0%和2.0%.结论除锈是一项较好的手术器械维护和保养方法,但做好日常的清洁工作,才是避免器械锈蚀的关键所在.

    作者:赵筠;易江陵;童玛玲;张兵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医院医疗废物管理调查分析

    目的 规范医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方法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制定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制度,并予以现场调查、实施监督、管理,及时整改.结果各科室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收集,锐器使用一次性锐器盒收集,修建了医院医疗废物贮存处并按要求进行交接登记,原来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的混装的现象基本解决;在运送医疗废物时,使用密闭式医疗废物运送车运送,避免过去在运送过程中造成的医疗废物的洒落;由于措施实施到位,工作取得了成效.结论加强各级人员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贮存、处置的规范化培训,完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强化督导检查,持续整改,长抓不懈.

    作者:周敏;刘滨;周丽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老年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现状,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耐药性,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方法对594例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结果 594例老年患者均患有不同程度的基础疾病,分别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使用过多种抗菌药物和激素;感染病原菌均为耐药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高,占21.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总检出率达38.2%.结论尽可能地控制各种能引起的感染环节,从而降低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蔡璇;施菁玲;杨相升;彭少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发热门诊患者疾病谱回顾性分析及诊前教育对策

    目的 分析综合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疾病谱及发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发热患者的就诊进行针对性的安排及相应的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7年10月-2008年3月就诊的9376例发热及肠道感染患者,做疾病谱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发热病例的疾病谱中,呼吸道感染占57.99%,急性胃肠炎(包括食物中毒及感染性腹泻)占18.60%,明确原因的其他部位感染占12.74%,扁桃体炎占4.59%;病情急、重、变化快的患者需首先安排就诊.结论发热门诊发热病例比较复杂,病情变化快,医务人员掌握发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情变化特点,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做好接诊及诊前教育工作,使每例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作者:李凯燕;张小群;张婷;张红;肖红菊;刘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国外医疗机构灭菌保障体系初步探讨

    在国外医疗机构灭菌保障体系中,以英国为代表欧盟国家与美国为代表的包括北美地区、拉丁美洲、亚洲、澳大利亚和欧洲部分地区,在灭菌质量保证体系和理念上有多个相同点与不同点.如何正确的评价和认识这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如何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出发,真正地吸收国外的先进理念与管理方法,为我国的医疗机构中灭菌保障指明近期的实施计划和远期的发展方向,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笔者查阅了有关国外标准和指南并结合亲自在欧洲和美国的实地调研及医疗机构考察访问,重点就欧洲与美国在医疗机构中的灭菌保障体系进行比较和阐述.

    作者:李新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2007年福建省63所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不同规模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生现状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全省开展目标性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查阅住院病历与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63所医院所有住院患者的日现患率及抗菌药物日使用情况.结果共调查63所医院住院患者34 840例,日现患率为3.7%,下呼吸道为主要的感染部位;综合ICU感染率达35.5%为高;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居首位的为铜绿假单胞菌,真菌占检出病原菌的18.6%;抗菌药物平均日使用率为39.2%.结论应提高医院感染诊断水平,减少漏报率,重点监测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高病原菌送检率,以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战榕;陈菁;陈丽芬;徐秀莉;聂渝莉;吴小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阴道分泌物支原体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研究女性泌尿生殖道解脲脲支原体(Uu)和人支原体(Mh)感染状况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07年9月-2008年4月女性409例阴道分泌物样本支原体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409例样本中,支原体培养阳性234例,阳性率为57.2%;其中Uu阳性170例,阳性率72.6%,Mh阳性8例,阳性率3.4%,Uu和Mh混合阳性56例,阳性率23.9%;Uu对10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试验表明,耐药性较低的5种药物耐药率依次为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克拉霉素<交沙霉素<司帕沙星;Uu+Mh混合感染除对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耐药率较低外,对其余8种药物均表现高度耐药性.结论女性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同时耐药现象严重.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王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贫困地区基层医院医疗废物处理现状及对策

    贫困地区基层医院由于经济落后、资金困难、医疗废物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严重.2007-2008年对我市10所二级医院评审过程中,就医疗废物处理发现的问题制定对策.

    作者:席维岳;虎淑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