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磊
目的 探讨下呼吸道感染原因,制定控制感染措施.方法对2006年11月28日-12月6日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病历进行分析;对其环境及消毒灭菌效果进行检测.结果下呼吸道感染罹患率为54.55%,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合格率为35.71%,病室环境中呼吸机管道、病床摇把、启瓶器、电脑鼠标、病历车台面和回风口污染严重,患者使用的被罩和病历车台面均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加强ICU的感染管理,重视手卫生和净化装置的清洁、维护和保养工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降低ICU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李转芬;苗勤;王文爱;于大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及病原菌耐药性现状,为临床有效预防医院感染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统计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细菌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K-B法)进行,结果依据CLSI 2006年规则中的折点判读.结果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22.0%)、铜绿假单胞菌(18.4%)、鲍氏不动杆菌(12.7%)、金黄色葡萄球菌(12.3%)、大肠埃希菌(11.4%);产ESBLs大肠埃希莆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43.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39.0%;鲍氏不动杆菌已出现了泛耐药菌株.结论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已十分严重,应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与控制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流行.
作者:申建维;吴远志;许平;金伟杰;程冬娥;孙秀琴;张鸿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E)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铜绿假单胞菌培养与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结果 318株PAE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脑外科和胸外科;PAE对14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耐药率≥50.0%的抗菌药物有:复方新诺明(91.2%),头孢噻肟(89.9%),氨曲南(70.1%),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69.8%),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各50.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已十分严重,医院应加强预防与控制.
作者:黄连胜;邓红玉;陶宏坤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宋内志贺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别.方法 K-B法测定5株宋内志贺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CLSI推荐的确证试验进行产ESBLs菌株的表型鉴定,并进行接合试验;采用TEM、SHV、CTX 3种β-内酰胺酶基因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和DNA序列分析;同时进行指纹分析脉冲场检测.结果 5株宋内志贺菌对青霉素类、第一、二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肟及庆大霉素、磺胺类显著耐药,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中度敏感,对头孢他啶、四代头孢、阿米卡星、美罗培南敏感;这些菌株的ESBLs基因型均为CTX-M-15,CTX-M-15编码基因型可接合方式发生水平转移;4株菌株的PFGE谱型相同,1株不同.结论 5株宋内志贺菌产生CTX-M-15型ESBLs,引发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并存在克隆传播,需要加强检测.
作者:张玲;王厚照;梁伟;苏文莉;王勇;金东;黄留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临床上,当遇到特殊情况,一些成人科室因为病种的原因会收治一些婴儿.由于成人科室一般不准备婴儿吸痰管,当息儿病情突然变化需要吸痰时,护士往往手足无措.现将静脉输液头皮针替代婴儿吸痰管的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孟祥利;杨春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为了解我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2007年12月区卫生局在医院管理年医政工作考评中,对所辖的1所乡镇卫生院进行了医院感染管理的督查.
作者:谢崇琴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提高治疗水平,控制感染.方法对近2年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及危险因素回顾性调查.结果烧伤病房患者病原学检测共1326份标本,其中72例为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发生率5.43%,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已非常严重.结论烧伤病房感染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菌发生率高,必须引起重视,加强预防控制.
作者:杨毓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解脲脲支原体(Uu)的检测及药敏结果分析,了解Uu对药物的敏感程度,为临床治疗选择佳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临床1108例样本进行Uu检测,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MycoplasmaIST2支原体试剂盒.结果 Uu枪测总阳性率54.24%,其中女性阳性率61.17%,男性阳性率23.53%,药物敏感率分别为交沙霉素99.00%、多西环素98.17%、氧氟沙星20.63%、红霉素76.20%、四环素96.84%、环丙沙星3.49%、阿奇霉素76.87%、克拉霉素87.35%、普那霉素99.67%.结论 Uu在泌尿生殖道的感染率高,且女性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
作者:卢江云;彭少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在血液、脓液、脑脊液及呼吸道等各种临床标本中可分离到食酸丛毛单胞菌曾有过报道,但在输液中无此报道.
作者:李桂雪;曲安生;佟忠山;马虹宇;尤玉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肾盂尿培养与血浆内毒素水平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PCNL治疗肾结石患者进行术中肾盂尿培养和术前、术后血浆内毒素水平测定.结果术后发热13例,发生率为26.0%;术中肾盂尿培养阳性7例,阳性率14.0%;术前、术后血浆内毒素水平分别为(0.11±0.03)EU/ml、(1.95±0.52)E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浆内毒素水平在术后发热患者和未发热患者中分别为(4.26±1.18)EU/ml、(1.13±0.44)E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NL中肾盂尿培养与血浆内毒素水平测定有助于判断术后发热的原因,有利于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及时对症处理.
作者:蓝志相;卢秋维;梁亮;梁建波;王晓平;刘刚;玉海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发生原因,改进工作方法.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07年6月11日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调查住院患者755例,医院感染36例,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77%;呼吸系统感染占69.30%,表浅切口感染占13.80%,皮肤软组织感染占8.33%;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7.40%,一联用药为60.70%、二联用药为38.30%、三联用药为0.90%.结论肾内科及神经外科为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加强对有较严重基础疾病患者的监控以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降低医院感染率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詹磊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003年12月-2008年1月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72株病原菌进行分析,探讨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检出病原菌前3位依次为铜绿假单菌16株(22.3%)、鲍氏不动杆菌13株(18.1%)、金黄色葡萄球菌(1 6.7%).结论为有效控制感染,必须实施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要特别重视加强EICU管理,加强呼吸机管路的管理及人工气道的管理.
作者:李淑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石蜡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份石蜡组织标本,提取组织中DNA,应用基因芯片检测23种HPV亚型,即PCR扩增后产物在基因芯片上杂交.结果在宫颈炎组织中,基因芯片检测出的高危型HPV感染率为8.33%,CIN Ⅰ45.83%,CIN Ⅱ/Ⅲ87.50%,宫颈癌92.21%,其中鳞癌高危型HPV感染率为94.12%,腺癌为88.46%;HPV16为主要的高危致病亚型,占88.98%;HPV18为第2位高危致病亚型,占33.06%;HPV52、33、59、68为少数感染的高危亚型;宫颈鳞癌的HPV16感染率为93.73%,HPVl8感染率为27.08%;宫颈腺癌的HPV16感染率为82.61 0A,HPV18为52.17%;而低危型HPV在宫颈炎中的感染率为8.33%,CIN Ⅰ为16.67%,主要为HPV6,11亚型,CIN Ⅱ/Ⅲ及宫颈癌组织未检测出低危型HPV感染;宫颈炎中HPV均为单一感染,CIN Ⅰ中HPV混合感染率为20.00%,CIN Ⅱ/Ⅲ为28.57%,宫颈癌为36.62%.结论基因芯片技术可应用于石蜡组织标本,检测多种HPV亚型,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防治等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范文生;李亚里;杨怡卓;吕亚莉;钟梅;刘爱军;刘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痰病原菌与预防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2007年5月住院的86例重型肝炎合并呼吸道医院感染痰培养阳性患者的病原菌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呼吸道病原菌主要为G-杆菌69株(44.5%),G+球菌36株(23.2%),白色假丝酵母菌26株(16.8%),曲霉菌属14株(9.0%),酵母样真菌7株(4.5%),并对G-杆菌、G+球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论了解重型肝炎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痰病原菌及发生原因,提示加强呼吸系统感染的预防是重型肝炎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作者:董根华;范丽娟;黄晓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不同规模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生现状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全省开展目标性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查阅住院病历与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63所医院所有住院患者的日现患率及抗菌药物日使用情况.结果共调查63所医院住院患者34 840例,日现患率为3.7%,下呼吸道为主要的感染部位;综合ICU感染率达35.5%为高;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居首位的为铜绿假单胞菌,真菌占检出病原菌的18.6%;抗菌药物平均日使用率为39.2%.结论应提高医院感染诊断水平,减少漏报率,重点监测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高病原菌送检率,以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战榕;陈菁;陈丽芬;徐秀莉;聂渝莉;吴小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随州市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现状,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57株尿路感染病原菌鉴定采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K-B法进行.结果 257株尿路感染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居首位,占60.3%;肠球菌属第2位,占10.5%,尿路感染病原菌除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率均为0以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40.0%和37.5%.结论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应对其加强监测与控制.
作者:朱渡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5-2007年肺结核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痰液标本分离出的576株病原菌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并对革兰阴性杆菌进行ESBLs检测.结果革兰阴性杆茵占73.6%.列前6位的病原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19.4%)、鲍氏不动杆菌(12.0%)、肺炎克雷伯菌(11.1%)、大肠埃希菌(9.9%)、金黄色葡萄球菌(9.2%)和白色假丝酵母菌(8.2%);对哑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高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2.7%~30.3%,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8.7%~30.4%,MRSA对β-内酰胺、氟喹诺酮、氨基糖苷类耐药率为64.7%~100.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分别为52.6%和45.3%.结论肺结核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为条件致病菌,对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且呈上升趋势,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比例较高,加强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延缓病原菌耐药的产生及医院感染的控制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炳福;金法祥;杨越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措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参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感染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对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结果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各环节的监督检查,增强医务人员感染管理意识,并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作者:臧德华;王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加强新生儿病室的管理,提高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的管理质量,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减少护理工作量、促进患儿早日痊愈.
作者:梁小丽;邱景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状况.方法对1739例下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常规细菌培养,用K-B法进行药敏分析.结果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3.8%,主要有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球菌占22.9%,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肠球菌属;同时还检出酵母样真菌232株;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较为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结论临床微生物室必须及时准确地检测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王顺;徐升强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