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静脉输液头皮针替代婴儿吸痰管

孟祥利;杨春艳

关键词:静脉输液头皮针, 婴儿吸痰管
摘要:临床上,当遇到特殊情况,一些成人科室因为病种的原因会收治一些婴儿.由于成人科室一般不准备婴儿吸痰管,当息儿病情突然变化需要吸痰时,护士往往手足无措.现将静脉输液头皮针替代婴儿吸痰管的方法介绍如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贫困地区基层医院医疗废物处理现状及对策

    贫困地区基层医院由于经济落后、资金困难、医疗废物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尤为严重.2007-2008年对我市10所二级医院评审过程中,就医疗废物处理发现的问题制定对策.

    作者:席维岳;虎淑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县级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方法探讨

    为了更好地开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我院2007年3月将医院感染管理从护理部分离,形成独立科室.现将我院2007-2008年感染病例监控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孙青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静脉输液头皮针替代婴儿吸痰管

    临床上,当遇到特殊情况,一些成人科室因为病种的原因会收治一些婴儿.由于成人科室一般不准备婴儿吸痰管,当息儿病情突然变化需要吸痰时,护士往往手足无措.现将静脉输液头皮针替代婴儿吸痰管的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孟祥利;杨春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球内异物患者早期玻璃体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球内异物患者早期玻璃体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对32例(32眼)伤后24 h内球内异物患者的玻璃体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1例(65.6%)患者玻璃体细菌培养阳性,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多为15株(71.4%),所有细菌均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及头孢哌酮敏感,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部分敏感,对氯霉素、利福平耐药;非金属异物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金属异物(x2=4.631,P=0.029),而眼球穿通部位(x2=2.398,P=0.122)、是否合并晶状体损伤(x2=0.327,P=0.568)对细菌培养结果无明显影响.结论表皮葡萄球菌是球内异物患者进入眼内的主要细菌,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首选喹诺酮类及头孢类药物.

    作者:陈伟;徐永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34例医院感染病例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状况,确定预防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医院感染的监控管理水平.方法通过开展横断面调查发现医院感染病例34例,并跟踪调查、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现患率为7.6%,医院感染患者住院平均天数为38.68 d,是医院平均住院天数的3.98倍;医院感染患者平均住院费用为24065.96元,是医院平均费用的4.5倍.结论≥60岁患者、基础疾病≥3种的患者和手术患者是医院感染的主要易感者;各种侵入性插管治疗、手术治疗、抗菌药物二联使用、激素使用是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王晓岚;郑晔文;朱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金华地区临床常见革兰阴性菌的耐药谱变迁

    目的 了解金华地区临床常见革兰阴性菌耐药谱变迁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5-2007年金华市区4所综合性医院分离的常见革兰阴性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菌株的检出率逐年升高,分别从2005年的41.0%和25.3%上升到2007年的56.0%和53.2%,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也产生了低耐药(0.8%);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维持在约20.0%;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酶烯类的耐药率从2005年的27.0%上升至2007年的41.0%.结论 2005-2007年金华地区临床常见革兰阴性菌耐药性日趋严重,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进行合理规范的抗感染治疗.

    作者:王惠姣;朱以军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201株肠球菌属的临床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 了解肠球菌属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状况.方法收集医院2005年7月-2008年6月常规培养检出的201株肠球菌属,分析其在各种临床标本中的分布特征、耐药状况、高浓度氨基糖苷类耐药状况及β-内酰胺酶检测结果.结果检出粪肠球菌106株(52.7%)、屎肠球菌76株(37.8%)、其他19株(9.5%),其中尿液102株(50.8%)、痰液46株(22.8%);粪肠球菌对红霉素、四环素、利福平、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75.0%,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利福平,环丙沙星、呋喃妥因耐药率均>93.0%;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分别为14.4%和10.4%;筛选出高浓度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株1 51株(75.1%);检测出β-内酰胺酶阳性株74株(36.8%).结论肠球菌属感染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可引起泌尿和呼吸系统等多部位感染;多药耐药和高耐现象相当严重.

    作者:林奇龙;夏邦世;沈忠海;朱素娟;陈芬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826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研究

    目的 通过对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分析,为临床预防及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医院感染提供证据.方法对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的826例急性脑梗死合并医院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在感染的种类、病因、分离出的1127株菌株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较为普遍,以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多见,临床预防及治疗均有一定难度,G-杆菌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18.94%),对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较低;G+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8.23%),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规范的医疗行为,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把握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是有效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作者:臧大维;王雪英;刘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量化质控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预警与调控作用

    目的 对医院各科室的医院感染质量实施量化质控,以达到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预警与调控的目的 .方法通过2005-2007年医院感染质控评估资料,计算各科室月均医院感染质控分x,用统计学方法,计算月均质控分的标准差s和总体均值的95%可信区间(x±1.96 s)与总体均值的99%可信区间(x±2.58 s),依此确定医院感染质控警戒值和阈值.结果发现烧伤科2月份质控分(85.95)处于阈值下,呼吸科3月份质控分(87.85)和神经外科4月份质控分(86.90)处于周值上和预警值下,经及时调控,加强管理后很快回升至警戒值上.结论借助量化质控工具实施质量管理,对医院感染质量及时预警和调控,实施科学有效的医院感染监管,不但可以及时发现科室在质量控制上所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而且在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率的异常升高及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危险等方面很有实用价值.

    作者:张惠珍;魏全珍;刘丽华;秦惠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手术器械的除锈效果研究

    目的 检测与分析手术器械的除锈效果和返锈情况.方法选用具有代表性的锈蚀报废的手术器械300件分成A、B、C 3个试验组,其中A组仅采用浸泡方法除锈,B组采用浸泡+手工刷洗的方法除锈,C组采用浸泡+手工刷洗+润滑的方法进行除锈和保养,并对比分析其各自的除锈成功率和返锈率.结果 C组器械的除锈方法可靠,其除锈合格率和灭菌后的返锈率分别为99.0%和2.0%.结论除锈是一项较好的手术器械维护和保养方法,但做好日常的清洁工作,才是避免器械锈蚀的关键所在.

    作者:赵筠;易江陵;童玛玲;张兵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规范化管理

    目的 探讨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全程质量控制,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方法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采购、验收、储存、发放、使用、回收、毁灭等环节制定的一整套科学管理程序,对医院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实行全程管理.结果加强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防止了一次性医疗用品废弃物的随意丢失,保证了临床安全有效使用.结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是医疗安全管理的重要保证,强化监管一次性医疗用品,增强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是规范医疗机构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积极可行的管理模式.

    作者:胡艳波;黄鑫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海洋中分离的河流弧菌致病能力的研究

    目的 研究从海水中分离出的河流弧菌的致病性.方法毒力实验组:22只二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腹腔注射河流弧菌,2个阳性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标准大肠埃希菌,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伤口感染实验:22只SPF小鼠,腿部致伤后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浸泡含有河流弧菌的人工海水)和2个阳性对照组(分别含有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大肠埃希菌),阴性对照组(浸泡无菌人工海水);观察小鼠一般状况,血常规、血培养、脏器细菌培养,伤口分泌物培养,3 d后活杀小鼠,取脏器和伤肢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毒力实验:实验组7只鼠中5只鼠腹腔注射细菌悬液12 h血培养阳性,2只鼠24 h血培养持续阳性;伤口感染实验:伤口感染阳性率为100.0%,病理学检查伤肢横纹肌组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蜂窝织炎形成.结论自海水中分离出的河流弧菌在106CFU/ml时,具有感染能力,可致鼠伤口感染和败血症.

    作者:马骢;郝秀红;付凯飞;蒋学兵;陈昌国;马学斌;郭建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经皮肾镜取石术中肾盂尿培养与血浆内毒素测定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肾盂尿培养与血浆内毒素水平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PCNL治疗肾结石患者进行术中肾盂尿培养和术前、术后血浆内毒素水平测定.结果术后发热13例,发生率为26.0%;术中肾盂尿培养阳性7例,阳性率14.0%;术前、术后血浆内毒素水平分别为(0.11±0.03)EU/ml、(1.95±0.52)E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浆内毒素水平在术后发热患者和未发热患者中分别为(4.26±1.18)EU/ml、(1.13±0.44)E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NL中肾盂尿培养与血浆内毒素水平测定有助于判断术后发热的原因,有利于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及时对症处理.

    作者:蓝志相;卢秋维;梁亮;梁建波;王晓平;刘刚;玉海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国外医疗机构灭菌保障体系初步探讨

    在国外医疗机构灭菌保障体系中,以英国为代表欧盟国家与美国为代表的包括北美地区、拉丁美洲、亚洲、澳大利亚和欧洲部分地区,在灭菌质量保证体系和理念上有多个相同点与不同点.如何正确的评价和认识这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如何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出发,真正地吸收国外的先进理念与管理方法,为我国的医疗机构中灭菌保障指明近期的实施计划和远期的发展方向,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笔者查阅了有关国外标准和指南并结合亲自在欧洲和美国的实地调研及医疗机构考察访问,重点就欧洲与美国在医疗机构中的灭菌保障体系进行比较和阐述.

    作者:李新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目的 了解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措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参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感染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对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结果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各环节的监督检查,增强医务人员感染管理意识,并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作者:臧德华;王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2007年青岛市立医院医院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2007年临床分离菌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A-40或VITEK-32细菌鉴定仪对临床分离菌进行鉴定,同时做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 2005年标准判断药敏结果,用WHONET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7年医院共分离病原菌289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972株占68.2%,革兰阳性球菌920株占31.8%;前8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76.4%和81.6%,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2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6.3%和32.5%.结论医院2007年临床分离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位居第1位,非发酵菌的检出率较高,且耐药状况严重,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敏感性高.

    作者:李莉;苏维奇;付桂霞;吴天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解脲脲支原体感染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解脲脲支原体(Uu)的检测及药敏结果分析,了解Uu对药物的敏感程度,为临床治疗选择佳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临床1108例样本进行Uu检测,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MycoplasmaIST2支原体试剂盒.结果 Uu枪测总阳性率54.24%,其中女性阳性率61.17%,男性阳性率23.53%,药物敏感率分别为交沙霉素99.00%、多西环素98.17%、氧氟沙星20.63%、红霉素76.20%、四环素96.84%、环丙沙星3.49%、阿奇霉素76.87%、克拉霉素87.35%、普那霉素99.67%.结论 Uu在泌尿生殖道的感染率高,且女性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

    作者:卢江云;彭少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阴沟肠杆菌痰液分离株耐药基因谱及菌株亲缘性分析

    目的 了解阴沟肠杆菌(ECL)痰液分离株耐药基因谱与亲缘性.方法采用PCR检测16株ECL 15种耐药基因,并作聚类分析.结果 16株中TEM、OXA-I群、DHA、ACT-1、aac(6′)-I、ant(3″)-I、qnr、dfrA17、sull和intI1基因阳性率分别为78.6%、6.3%、18.8%、75.0%、78.6%、56.3%、6.3%、37.5%、87.5%和87.5%,聚类分析示存在克隆传播现象.结论 TEM、DHA、ACT-1、aac(6′)-I、ant(3″)-I、dfrA17、sull和intI1基因检出率高,ECL可导致克隆传播医院感染.

    作者:蔡培泉;过毅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肺癌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评价与肺癌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312例肺癌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87例死亡,225例感染治愈;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2岁(OR值1.75,95%CI 1.06~2.98)、肿瘤分期(Ⅳ期)(OR值9.24,95%CI5.21~16.17)、细菌/真菌感染(OR值2.31,95%CI 1.15~4.67)、低血清白蛋白浓度(OR值1.87,95%CI1.08~3.13).结论年龄较大、肿瘤转移、双重感染及血清白蛋白较低是肺癌患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死亡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宫友陵;游昕;唐亚娟;赵亚琴 刊期: 2009年第07期

  • 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宫颈病变中HPV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石蜡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份石蜡组织标本,提取组织中DNA,应用基因芯片检测23种HPV亚型,即PCR扩增后产物在基因芯片上杂交.结果在宫颈炎组织中,基因芯片检测出的高危型HPV感染率为8.33%,CIN Ⅰ45.83%,CIN Ⅱ/Ⅲ87.50%,宫颈癌92.21%,其中鳞癌高危型HPV感染率为94.12%,腺癌为88.46%;HPV16为主要的高危致病亚型,占88.98%;HPV18为第2位高危致病亚型,占33.06%;HPV52、33、59、68为少数感染的高危亚型;宫颈鳞癌的HPV16感染率为93.73%,HPVl8感染率为27.08%;宫颈腺癌的HPV16感染率为82.61 0A,HPV18为52.17%;而低危型HPV在宫颈炎中的感染率为8.33%,CIN Ⅰ为16.67%,主要为HPV6,11亚型,CIN Ⅱ/Ⅲ及宫颈癌组织未检测出低危型HPV感染;宫颈炎中HPV均为单一感染,CIN Ⅰ中HPV混合感染率为20.00%,CIN Ⅱ/Ⅲ为28.57%,宫颈癌为36.62%.结论基因芯片技术可应用于石蜡组织标本,检测多种HPV亚型,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防治等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范文生;李亚里;杨怡卓;吕亚莉;钟梅;刘爱军;刘林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