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生;李亚里;杨怡卓;吕亚莉;钟梅;刘爱军;刘林
目的 了解球内异物患者早期玻璃体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对32例(32眼)伤后24 h内球内异物患者的玻璃体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1例(65.6%)患者玻璃体细菌培养阳性,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多为15株(71.4%),所有细菌均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及头孢哌酮敏感,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部分敏感,对氯霉素、利福平耐药;非金属异物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金属异物(x2=4.631,P=0.029),而眼球穿通部位(x2=2.398,P=0.122)、是否合并晶状体损伤(x2=0.327,P=0.568)对细菌培养结果无明显影响.结论表皮葡萄球菌是球内异物患者进入眼内的主要细菌,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首选喹诺酮类及头孢类药物.
作者:陈伟;徐永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重型肝炎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痰病原菌与预防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2007年5月住院的86例重型肝炎合并呼吸道医院感染痰培养阳性患者的病原菌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呼吸道病原菌主要为G-杆菌69株(44.5%),G+球菌36株(23.2%),白色假丝酵母菌26株(16.8%),曲霉菌属14株(9.0%),酵母样真菌7株(4.5%),并对G-杆菌、G+球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论了解重型肝炎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痰病原菌及发生原因,提示加强呼吸系统感染的预防是重型肝炎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措施.
作者:董根华;范丽娟;黄晓影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从海水中分离出的河流弧菌的致病性.方法毒力实验组:22只二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腹腔注射河流弧菌,2个阳性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标准大肠埃希菌,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伤口感染实验:22只SPF小鼠,腿部致伤后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浸泡含有河流弧菌的人工海水)和2个阳性对照组(分别含有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大肠埃希菌),阴性对照组(浸泡无菌人工海水);观察小鼠一般状况,血常规、血培养、脏器细菌培养,伤口分泌物培养,3 d后活杀小鼠,取脏器和伤肢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毒力实验:实验组7只鼠中5只鼠腹腔注射细菌悬液12 h血培养阳性,2只鼠24 h血培养持续阳性;伤口感染实验:伤口感染阳性率为100.0%,病理学检查伤肢横纹肌组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蜂窝织炎形成.结论自海水中分离出的河流弧菌在106CFU/ml时,具有感染能力,可致鼠伤口感染和败血症.
作者:马骢;郝秀红;付凯飞;蒋学兵;陈昌国;马学斌;郭建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为提高医院感染的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2007年6月4日的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当天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39%,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居首位(50.00%);颅腩外科为感染高发科室;呼吸机、气管切开、动静脉插管、尿管插管等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对感染高发科室,需重点监控,应加强环境的清洁、消毒;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提高医务人员洗手率、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等防控措施.
作者:陈明纯;林伟青;黄明通;肖惠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为了解我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2007年12月区卫生局在医院管理年医政工作考评中,对所辖的1所乡镇卫生院进行了医院感染管理的督查.
作者:谢崇琴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对医院各科室的医院感染质量实施量化质控,以达到对医院感染管理的预警与调控的目的 .方法通过2005-2007年医院感染质控评估资料,计算各科室月均医院感染质控分x,用统计学方法,计算月均质控分的标准差s和总体均值的95%可信区间(x±1.96 s)与总体均值的99%可信区间(x±2.58 s),依此确定医院感染质控警戒值和阈值.结果发现烧伤科2月份质控分(85.95)处于阈值下,呼吸科3月份质控分(87.85)和神经外科4月份质控分(86.90)处于周值上和预警值下,经及时调控,加强管理后很快回升至警戒值上.结论借助量化质控工具实施质量管理,对医院感染质量及时预警和调控,实施科学有效的医院感染监管,不但可以及时发现科室在质量控制上所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而且在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率的异常升高及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危险等方面很有实用价值.
作者:张惠珍;魏全珍;刘丽华;秦惠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晚期肺癌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现状,探讨其预防及控制措施.方法回顾调查2003年5月-2007年7月晚期肺癌患者并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对真菌感染的菌种构成、感染部位及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 75例真菌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65.3%,其次为口腔,占14.7%;各种感染标本培养出真菌82株,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53.7%,其次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4.6%.结论深部真菌感染有上升趋势,其原因与肺癌患者原发病,外周血白细胞、侵入性操作、年龄及抗菌药物的应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刘丽娟;亓久德;亓瑞先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病原菌感染性疾病在住院患者中有较大的比率,由于各地区和各时期病原菌感染都有所不同,了解和分析趋势对治疗和预防有一定的意义.为此,我们对本院2001-2007年住院感染患者检出的病原菌进行了统计分析.
作者:徐荣佳;黄占苗;赵阿丽;朱春华;王立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2007年临床分离菌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A-40或VITEK-32细菌鉴定仪对临床分离菌进行鉴定,同时做药物敏感试验.按CLSI 2005年标准判断药敏结果,用WHONET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7年医院共分离病原菌289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972株占68.2%,革兰阳性球菌920株占31.8%;前8位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和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76.4%和81.6%,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均<2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6.3%和32.5%.结论医院2007年临床分离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铜绿假单胞菌位居第1位,非发酵菌的检出率较高,且耐药状况严重,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敏感性高.
作者:李莉;苏维奇;付桂霞;吴天歌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和耐药状况.方法对1739例下呼吸道感染的老年患者痰及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常规细菌培养,用K-B法进行药敏分析.结果老年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63.8%,主要有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球菌占22.9%,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肠球菌属;同时还检出酵母样真菌232株;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较为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结论临床微生物室必须及时准确地检测老年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王顺;徐升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厦门地区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与耐药现状.方法收集厦门地区3所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的4445株病原菌,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革兰阳性球菌占30.7%,革兰阴性杆菌占69.3%,甲氧西林耐药株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73.3%和71.7%,未发现万古霉素MRSA耐药株;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为30.2%和29.7%,产ESBLs菌株对各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敏感性较高.结论厦门地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其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开展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十分重要.
作者:曾惠清;姚艺辉;吕智;蔡芳荣;史永红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由于紫外线直照方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对人体有损伤,如穿透能力差、消毒范围有限、对人的眼睛、皮肤有损伤等.因此,如何保证紫外线的消毒效果、减少人体损伤等均为消毒工作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作者:杨萍;徐逸鸣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提高治疗水平,控制感染.方法对近2年烧伤病房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及危险因素回顾性调查.结果烧伤病房患者病原学检测共1326份标本,其中72例为鲍氏不动杆菌,临床发生率5.43%,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已非常严重.结论烧伤病房感染鲍氏不动杆菌多药耐药菌发生率高,必须引起重视,加强预防控制.
作者:杨毓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综合医院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疾病谱及发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发热患者的就诊进行针对性的安排及相应的指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7年10月-2008年3月就诊的9376例发热及肠道感染患者,做疾病谱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发热病例的疾病谱中,呼吸道感染占57.99%,急性胃肠炎(包括食物中毒及感染性腹泻)占18.60%,明确原因的其他部位感染占12.74%,扁桃体炎占4.59%;病情急、重、变化快的患者需首先安排就诊.结论发热门诊发热病例比较复杂,病情变化快,医务人员掌握发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情变化特点,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做好接诊及诊前教育工作,使每例患者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作者:李凯燕;张小群;张婷;张红;肖红菊;刘刚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在国外医疗机构灭菌保障体系中,以英国为代表欧盟国家与美国为代表的包括北美地区、拉丁美洲、亚洲、澳大利亚和欧洲部分地区,在灭菌质量保证体系和理念上有多个相同点与不同点.如何正确的评价和认识这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如何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出发,真正地吸收国外的先进理念与管理方法,为我国的医疗机构中灭菌保障指明近期的实施计划和远期的发展方向,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笔者查阅了有关国外标准和指南并结合亲自在欧洲和美国的实地调研及医疗机构考察访问,重点就欧洲与美国在医疗机构中的灭菌保障体系进行比较和阐述.
作者:李新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随州市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现状,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57株尿路感染病原菌鉴定采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药敏试验采用CLSI推荐的K-B法进行.结果 257株尿路感染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居首位,占60.3%;肠球菌属第2位,占10.5%,尿路感染病原菌除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率均为0以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40.0%和37.5%.结论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应对其加强监测与控制.
作者:朱渡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旨在建立兔内植物感染生物被膜模型,为研究生物被膜提供基础.方法对表皮葡萄球菌(SEP)培养、纯化、鉴定、药敏及生物被膜形成实验;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麻醉满意后,在兔右后膝关节内股骨外髁非关节面处置入不锈钢螺钉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垫圈,缝合伤口,4组兔膝关节腔分别接种1 ml无菌生理盐水,102、103、104CFU SEP;术后观察伤口情况,第14天处死大白兔,无菌取出兔膝关节滑膜组织行细菌培养,确定膝关节有无感染及SEP感染膝关节的适宜剂量;扫描电镜(SE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CSM)观察适宜感染剂量组UHMWPE垫片表面生物被膜、SEP及细胞外黏多糖分布情况.结果菌株鉴定为SEP、可形成生物被膜;生理盐水组、102、103、104CFU SEP组,兔膝关节感染率分别为0、37.5%、100.0%、100.0%,伤口愈合不良4组分别为0、1、2、4只,表明103CFU SEP为适宜的膝关节感染剂量(ID);SEM及LCSM观察103CFU SEP组UHMWPE垫片表面均形成生物被膜;SEM观察UHMWPE垫片表面生物被膜内SEP聚集,SEP被基质包裹;LCSM观察UHMWPE垫片表面生物被膜结构为红色荧光的SEP镶嵌在绿色荧光的黏多糖内.结论此模型可为研究生物被膜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储诚兵;黎檀实;沈定霞;王慧;曹敬荣;王继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测量微量血胆红素概率相对增加,2007年5月我科对测量微量血胆红素方法进行改进,经过20例患儿实践,效果满意.
作者:范业华;谭启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及病原菌耐药性现状,为临床有效预防医院感染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监测与回顾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统计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细菌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K-B法)进行,结果依据CLSI 2006年规则中的折点判读.结果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22.0%)、铜绿假单胞菌(18.4%)、鲍氏不动杆菌(12.7%)、金黄色葡萄球菌(12.3%)、大肠埃希菌(11.4%);产ESBLs大肠埃希莆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43.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39.0%;鲍氏不动杆菌已出现了泛耐药菌株.结论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的耐药性已十分严重,应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与控制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流行.
作者:申建维;吴远志;许平;金伟杰;程冬娥;孙秀琴;张鸿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石蜡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份石蜡组织标本,提取组织中DNA,应用基因芯片检测23种HPV亚型,即PCR扩增后产物在基因芯片上杂交.结果在宫颈炎组织中,基因芯片检测出的高危型HPV感染率为8.33%,CIN Ⅰ45.83%,CIN Ⅱ/Ⅲ87.50%,宫颈癌92.21%,其中鳞癌高危型HPV感染率为94.12%,腺癌为88.46%;HPV16为主要的高危致病亚型,占88.98%;HPV18为第2位高危致病亚型,占33.06%;HPV52、33、59、68为少数感染的高危亚型;宫颈鳞癌的HPV16感染率为93.73%,HPVl8感染率为27.08%;宫颈腺癌的HPV16感染率为82.61 0A,HPV18为52.17%;而低危型HPV在宫颈炎中的感染率为8.33%,CIN Ⅰ为16.67%,主要为HPV6,11亚型,CIN Ⅱ/Ⅲ及宫颈癌组织未检测出低危型HPV感染;宫颈炎中HPV均为单一感染,CIN Ⅰ中HPV混合感染率为20.00%,CIN Ⅱ/Ⅲ为28.57%,宫颈癌为36.62%.结论基因芯片技术可应用于石蜡组织标本,检测多种HPV亚型,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防治等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范文生;李亚里;杨怡卓;吕亚莉;钟梅;刘爱军;刘林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