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大维;王雪英;刘娟
目的 了解不同规模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生现状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全省开展目标性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查阅住院病历与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63所医院所有住院患者的日现患率及抗菌药物日使用情况.结果共调查63所医院住院患者34 840例,日现患率为3.7%,下呼吸道为主要的感染部位;综合ICU感染率达35.5%为高;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居首位的为铜绿假单胞菌,真菌占检出病原菌的18.6%;抗菌药物平均日使用率为39.2%.结论应提高医院感染诊断水平,减少漏报率,重点监测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高病原菌送检率,以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战榕;陈菁;陈丽芬;徐秀莉;聂渝莉;吴小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与肺癌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312例肺癌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87例死亡,225例感染治愈;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62岁(OR值1.75,95%CI 1.06~2.98)、肿瘤分期(Ⅳ期)(OR值9.24,95%CI5.21~16.17)、细菌/真菌感染(OR值2.31,95%CI 1.15~4.67)、低血清白蛋白浓度(OR值1.87,95%CI1.08~3.13).结论年龄较大、肿瘤转移、双重感染及血清白蛋白较低是肺癌患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死亡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宫友陵;游昕;唐亚娟;赵亚琴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分析,为临床预防及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医院感染提供证据.方法对医院神经内科病房的826例急性脑梗死合并医院感染的患者进行分析,在感染的种类、病因、分离出的1127株菌株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神经内科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较为普遍,以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感染多见,临床预防及治疗均有一定难度,G-杆菌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18.94%),对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较低;G+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高(8.23%),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规范的医疗行为,积极治疗原发病,严格把握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是有效预防及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作者:臧大维;王雪英;刘娟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解脲脲支原体(Uu)的检测及药敏结果分析,了解Uu对药物的敏感程度,为临床治疗选择佳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临床1108例样本进行Uu检测,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MycoplasmaIST2支原体试剂盒.结果 Uu枪测总阳性率54.24%,其中女性阳性率61.17%,男性阳性率23.53%,药物敏感率分别为交沙霉素99.00%、多西环素98.17%、氧氟沙星20.63%、红霉素76.20%、四环素96.84%、环丙沙星3.49%、阿奇霉素76.87%、克拉霉素87.35%、普那霉素99.67%.结论 Uu在泌尿生殖道的感染率高,且女性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
作者:卢江云;彭少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现状,促进<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在部队医疗机构中的贯彻落实.方法现场调查某部36所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情况,调查结果全部录入Excel 6.0并进行统计.结果 36所基层医疗机构中,94.4%的医疗机构定期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但组织学习过与医疗废物有关法规的医疗机构仅占13.9%,25.0%的医疗机构设有医疗废物管理的监控部门,88.9%的医疗机构设有医疗废物管理专(兼)职人员,75.0%的医疗机构建立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工作制度;41.7%的医疗机构做到了按不同类别分类盛装医疗废物,13.9%的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物由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处置.结论多数基层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意识不强,缺乏医疗废物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医疗废物相关设施、处置不规范,医疗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情况不容乐观;应加强宣传培训,强化医疗废物管理意识,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规范医疗废物设施建设;加强监督检查,提高医疗废物管理水平.
作者:高春玉;王善雨;杨元平;孙焕冬;罗张;陈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常见的疾病之一,测量微量血胆红素概率相对增加,2007年5月我科对测量微量血胆红素方法进行改进,经过20例患儿实践,效果满意.
作者:范业华;谭启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临床上,当遇到特殊情况,一些成人科室因为病种的原因会收治一些婴儿.由于成人科室一般不准备婴儿吸痰管,当息儿病情突然变化需要吸痰时,护士往往手足无措.现将静脉输液头皮针替代婴儿吸痰管的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孟祥利;杨春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及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5-2007年肺结核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痰液标本分离出的576株病原菌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并对革兰阴性杆菌进行ESBLs检测.结果革兰阴性杆茵占73.6%.列前6位的病原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19.4%)、鲍氏不动杆菌(12.0%)、肺炎克雷伯菌(11.1%)、大肠埃希菌(9.9%)、金黄色葡萄球菌(9.2%)和白色假丝酵母菌(8.2%);对哑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高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2.7%~30.3%,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8.7%~30.4%,MRSA对β-内酰胺、氟喹诺酮、氨基糖苷类耐药率为64.7%~100.0%,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分别为52.6%和45.3%.结论肺结核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为条件致病菌,对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且呈上升趋势,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比例较高,加强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延缓病原菌耐药的产生及医院感染的控制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炳福;金法祥;杨越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为了解我区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2007年12月区卫生局在医院管理年医政工作考评中,对所辖的1所乡镇卫生院进行了医院感染管理的督查.
作者:谢崇琴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措施,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参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感染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对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结果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各环节的监督检查,增强医务人员感染管理意识,并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是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
作者:臧德华;王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全身感染和泌尿系感染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对249株来自临床送检的无菌体液、血液及尿液分离出的肠球菌属进行药敏试验,测定其MIC值.结果 249株肠球菌属中,粪肠球菌117株、屎肠球菌132株,粪肠球菌在尿中的分布68.4%高于屎肠球菌50.0%,而血液及其他无菌部位中分离的屎肠球菌(50.0%)高于粪肠球菌(31.6%);粪肠球菌对加替沙星、环丙沙星、青霉素G、氨苄西林、高浓度庆大霉素的敏感性均高于屎肠球菌,而屎肠球菌对米诺环素的敏感性(74.8%)明显高于粪肠球菌(23.7%);249株肠球菌属除1株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中度敏感外,对替考拉宁和利奈唑烷100.0%敏感;无论粪肠球菌还是屎肠球菌对红霉素几乎100.0%耐药;粪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的敏感率39.5%高于屎肠球菌15.3%;血液中粪肠球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高于尿液,血液中屎肠球菌对加替沙星、环丙沙星、青霉素G、氨苄西林和红霉素5种抗菌药物均100.0%耐药.结论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不同的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时,应根据耐药特点及菌种间的耐药性差异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目前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烷仍然是治疗肠球菌属引起感染的好药物.
作者:李琴春;罗燕萍;杨继勇;叶丽艳;梁新秀;张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可追溯管理在消毒灭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运用消毒灭菌物品可追溯管理体系,对消毒灭菌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核对、打包、消毒灭菌、存储、发放工作流程信息进行采集和存储.结果规范了消毒灭菌物品的管理,消灭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全面提高护士素质,掌握工作流程和评价标准,提高工作效率,加快科室信息化建设步伐.结论采用可追溯管理体系对消毒灭菌物品进行管理,保证消毒灭菌物品与患者的安全性,能够承担灭菌物品使用过程中的举证责任.
作者:李丽华;杜秋焕;王江滨;穆丽焕;刘丽霞;朱秀兰 刊期: 2009年第07期
在国外医疗机构灭菌保障体系中,以英国为代表欧盟国家与美国为代表的包括北美地区、拉丁美洲、亚洲、澳大利亚和欧洲部分地区,在灭菌质量保证体系和理念上有多个相同点与不同点.如何正确的评价和认识这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如何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规划出发,真正地吸收国外的先进理念与管理方法,为我国的医疗机构中灭菌保障指明近期的实施计划和远期的发展方向,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笔者查阅了有关国外标准和指南并结合亲自在欧洲和美国的实地调研及医疗机构考察访问,重点就欧洲与美国在医疗机构中的灭菌保障体系进行比较和阐述.
作者:李新武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针剌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为针刺伤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相关资料.方法根据发生针刺伤人员的工龄、类别、发生地点、操作环节、工作量及暴露源分布等设计医务人员针刺伤登记表,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医院报告登记的155例次针刺伤(125名医务人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针刺伤的高危因素是工作年资低、对针刺伤危害认识不足、针头回套、针头裸露和工作忙乱.结论加强全员培训、及时处置使用后的针头、避免针头裸露、禁止针头回套、合理调配人员等措施控制针刺伤的发生.
作者:徐昌君;姜春娴;泮金亮 刊期: 2009年第07期
1 病例患者女,17岁,学生.主因发热4 d伴皮疹3 d于2007年12月25日入院.入院前4 d无明确诱因出现发热,高体温38.5℃,乏力,食欲减退,次日白头部开始出现散在的充血性斑疹、斑丘疹、水疱疹.继之面部四肢也出现且逐渐增多并伴搔痒,皮疹主要分布于躯干及头面部.
作者:刘爱欣;毕国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从海水中分离出的河流弧菌的致病性.方法毒力实验组:22只二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腹腔注射河流弧菌,2个阳性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标准大肠埃希菌,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无菌生理盐水;伤口感染实验:22只SPF小鼠,腿部致伤后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浸泡含有河流弧菌的人工海水)和2个阳性对照组(分别含有标准金黄色葡萄球菌、标准大肠埃希菌),阴性对照组(浸泡无菌人工海水);观察小鼠一般状况,血常规、血培养、脏器细菌培养,伤口分泌物培养,3 d后活杀小鼠,取脏器和伤肢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毒力实验:实验组7只鼠中5只鼠腹腔注射细菌悬液12 h血培养阳性,2只鼠24 h血培养持续阳性;伤口感染实验:伤口感染阳性率为100.0%,病理学检查伤肢横纹肌组织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蜂窝织炎形成.结论自海水中分离出的河流弧菌在106CFU/ml时,具有感染能力,可致鼠伤口感染和败血症.
作者:马骢;郝秀红;付凯飞;蒋学兵;陈昌国;马学斌;郭建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规范医院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方法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制定医院<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制度,并予以现场调查、实施监督、管理,及时整改.结果各科室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收集,锐器使用一次性锐器盒收集,修建了医院医疗废物贮存处并按要求进行交接登记,原来生活垃圾与医疗废物的混装的现象基本解决;在运送医疗废物时,使用密闭式医疗废物运送车运送,避免过去在运送过程中造成的医疗废物的洒落;由于措施实施到位,工作取得了成效.结论加强各级人员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转运、贮存、处置的规范化培训,完善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强化督导检查,持续整改,长抓不懈.
作者:周敏;刘滨;周丽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医院艰难梭菌带菌及感染状况,分析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CDAD)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提高艰难梭菌分离率以及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控措施奠定基础.方法随机收集20例要求做粪便培养的患者标本,采用艰难梭菌毒素A/B检测试剂盒进行毒素检测,对标本进行厌氧培养与分离,并进行耐氧实验,用API 20A生化条进行确证.结果 20例患者经艰难梭菌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后,8株疑似菌落进行涂片镜检和耐氧实验,6株革兰阳性杆菌耐氧实验阳性,再经API 20A鉴定,4株为艰难梭菌,占所有患者的20%;毒素阳性1例,占5%.结论艰难梭菌的感染与某些内科基础性疾病的存在相关;水样的粪便标本更易于培养出艰难梭菌.
作者:程颖;卢金星;鄢盛恺;王靖;李杰;刘迎春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医院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知识水平,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方法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的预防应用指南>并针对内科、外科、护士设计3套问卷,进行实名制,现场问卷调查.结果医院内科、外科、护士对本专业相关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考核得分分别为:(85.8±11.72)、(86.9±12.77)、(82.2±16.5)分,其中高分为100分,低分为40分;医务人员对本专业相关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水平的掌握总体情况良好,医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中级职称、初级职称、高级职称、进修医生、研究生.结论有必要从各个环节继续加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作者:张斌;文爱东;朱艳荣;姜琳;常瑛;石玉;金鑫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球内异物患者早期玻璃体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对32例(32眼)伤后24 h内球内异物患者的玻璃体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1例(65.6%)患者玻璃体细菌培养阳性,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多为15株(71.4%),所有细菌均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及头孢哌酮敏感,对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部分敏感,对氯霉素、利福平耐药;非金属异物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金属异物(x2=4.631,P=0.029),而眼球穿通部位(x2=2.398,P=0.122)、是否合并晶状体损伤(x2=0.327,P=0.568)对细菌培养结果无明显影响.结论表皮葡萄球菌是球内异物患者进入眼内的主要细菌,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首选喹诺酮类及头孢类药物.
作者:陈伟;徐永根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