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真空采血系统在临床的应用分析

黄朝晖;邱素红

关键词:真空采血, 标本, 感染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真空采血系统在临床采集血标本应用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 收集医院门诊4000例患者采血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产品不合格率为0.1%,标本采集不合格12例,无1例操作者被刺伤或患者发生静脉感染,无医源性污染现象.结论 国际标准真空采血系统安全可靠,规范真空采血操作,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移植术后感染乙酸钙不动杆菌碳青酶烯酶的研究

    目的 研究医院肝移植术后感染乙酸钙不动杆菌产生碳青酶烯酶的基因型.方法 用WHONET 5.4软件分析自肝移植患者分离的不动杆菌属的耐药性;收集对亚胺培南耐药且具有多药耐药性的乙酸钙不动杆菌8株;等电聚焦电泳测定酶的等电点;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确定耐药株的亲缘关系;对TEM、SHV型基因及碳青酶烯酶基因OXA、IMP、VIM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结果 肝移植术后感染的耐亚胺培南乙酸钙不动杆菌对多种药物耐药性高,PCR及序列分析证实8株菌均产生OXA-23型碳青酶烯酶(pI=6.7);PFGE发现器官移植病区有耐药株的克隆传播.结论 医院器官移植病区存在产OXA-23型碳青酶烯酶乙酸钙不动杆菌的克隆株播散流行,加强细菌的耐药性监测,对控制感染有重要意义.

    作者:廖康;王海英;冯品宁;曾燕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临床分布及药敏性分析

    目的 了解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菌株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60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K-B法,纸片扩散确证试验检测ESBLs.结果 大肠埃希菌中ESBLs菌株占52.8%,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占63.5%;大肠埃希菌主要分离于尿液,占22.1%,其次是脓液/创面,占11.7%;主要来源于儿科和外科病区;肺炎克雷伯菌在痰及咽拭子中检测率高,为37.8%;来源于新生儿病区为21.8%,小儿ICU为16.0%.结论 治疗由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感染首选亚胺培南,次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作者:陈群英;黄明海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安必洁多酶清洗液在手术室的应用

    安必洁多酶清洗液是一种含有蛋白水解酶等多种酶的清洗液,能同时消化人体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黏多糖和脂肪类物质等.该产品在我科使用4年来,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肿瘤患者医院真菌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医院真菌感染情况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为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6年8月-2008年7月送检的肿瘤患者不同部位的960例标本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960例患者共检出真菌308株(32.1%);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常见占73.1%,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次之分别占13.3%、9.1%;药敏结果显示,白色假丝酵母菌对益康唑、酮康唑、咪康唑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53.3%、42.2%和27.1%,克柔假丝酵母菌对益康唑、酮康唑、咪康唑的耐药率次之,分别为43.9%、34.2%和48.8%;它们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较低.结论 肿瘤患者并发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率较高,临床应及时掌握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引起真菌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作者:何贵山;赵瑞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围场县医院传染病报告统计分析

    围场县医院是全县收治传染病的定点医院,统计分析围场县传染病发病情况、探讨其原因与全国发病进行比较,找出本县的发病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降低各类传染病发病率.

    作者:董国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251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从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的251株CNS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251株CNS中甲氧西林敏感凝崮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检出率为12.75%;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为87.25%;MRCNS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MSCNS,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和中介的菌株.结论 实验室应做好CNS的耐药性监测,及时掌握细菌耐药新动态,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作者:王顺;龙峥嵘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结核分枝杆菌在临床治疗中的耐药变迁

    目的 了解海盐县自肺结核患者分离出的结核分枝杆菌在治疗过程中耐药的变迁情况,以利于抗结核治疗中抗菌药物的合理调整与选用.方法 对痰涂片阳性的新发初治肺结核患者,行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菌株采用高、低两药物浓度进行4种抗结核药物耐药性测试,同时用实时PCR法对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基因rpoB和katG突变进行检测,同时观察治疗2个月后分离菌株的耐药性检测.结果 131例痰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初始耐药率14.5%,经治疗2个月后分离菌株性耐药率37.8%;初始分离株rpoB和katG的突变率为14.5%和8.4%,耐药基因总携带率16.8%;治疗2个月后分离株rpoB和katG的突变率为39.2%和25.7%,耐药基因总携带率44.6%.结论 结核病患者分离出的结核分枝杆菌在初始治疗时已存在有耐药性,而治疗过程有可能使其耐药性增加;在抗结核治疗前及在治疗过程中对结核分枝杆菌进行耐药性及耐药基因检测很有意义.

    作者:周庆;方中飞;方孝美;许玲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气囊上滞留物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气囊上滞留物病原菌分布并进行耐药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治VAP.方法 将43例VAP患者气囊上滞留物进行引流,并将气囊上滞留物与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出的339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耐药分析,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3例VAP患者气囊上液分离出20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166株,占82.6%,主要优势菌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26株,占12.9%,主要为金黄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9株,占4.5%;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多药耐药率均较高,但不同抗菌药物耐药率差异较大;下呼吸道分泌物共分离出138株病原菌,两者主要病原菌分布、构成比及耐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P气囊上滞留物病原菌分布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均存在多药耐药,气囊上液与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株菌种的一致性且构成比及耐药性类似.

    作者:王伟华;郑逸华;徐文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两种真菌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

    目的 通过荟萃分析对应用广谱抗菌药物>2周及原发性肺部疾病作为真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给予评价.方法 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真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对上述两个危险因素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3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入选;在院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中,原发性肺部疾病的暴露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OR值5.66,95%CI 3.90~8.19);广谱抗菌药物>2周暴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随机效应模型:OR值1.01,95%CI 0.73~1.42).结论 应用广谱抗菌药物>2周不能作为危险因素,具有原发性肺部疾病可作为真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平;杜晓宏;孙志鹏;杨宏伟;齐敏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产生自身免疫的研究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导致机体产生自身免疫的情况.方法 采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白球蛋白比值(A/G)、碱性磷酸酶(ALP)及γ谷氨酰晦(γ-GT);HBV-DNA含量的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抗核抗体(ANA)及抗双链DNA抗体(Ads-DNA).结果 166例CHB患者血清中总自身抗体检出率为36.7%,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分布以低滴度为主;ANA阳性组的ALT、AST显著高于ANA阴性组(P<0.05),而A/G比值明显低于ANA阴性组(P<0.05);ANA阳性组的HBV-DNA含量显著高于ANA阴性组(P<0.01),且随着HBV-DNA拷贝数的升高,CHB患者ANA的阳性率亦随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BV感染可导致自身免疫的发生;HBV感染引发的自身免疫性反应与CHB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和病毒复制水平有关.

    作者:林晓梅;潘钦石;张文辉;陈月平;刘欢乐;吴莲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护理毕业班医院感染认知及需求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护理毕业班医院感染知识需求及掌握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实习的286名护理毕业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理毕业班学生医院感染知识欠缺,61.70%的护理毕业班学生未参加过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平均得分仅为58.67;其希望获得的医院感染知识为传染病相关的消毒、灭菌知识,选择该知识点的人数多,达251名,占89.00%;临床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组织学习为受欢迎的教育方式,有81.56%的护理毕业班学生选择该方式.结论 需加强护理毕业班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教育工作,培训时,应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安排培训方式及内容.

    作者:黄辉萍;任军红;连羡玉;邱丽心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下呼吸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SAU)的临床科室分布及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07年1-12月下呼吸道标本中分离的SAU进行回顺性分析.结果 94株SAU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69株,占73.40%;MRSA对青霉素G 100.0%耐药;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100.0%敏感;对氯霉素耐药率为7.24%;对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56.52%~98.55%),且存在多药耐药;MRSA耐药率普遍高于MSSA.结论 建议各级医院加强监控力度,预防MRSA医院感染暴发流行.

    作者:杨相升;宁乐平;彭少华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特大地震灾害中帐篷医院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目的 通过对2008年5月12日特大地震受伤患者救治过程的分析,探讨紧急状况下帐篷医院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及其在大型拯灾中的实用性、可行性和可借鉴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5月12-26日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557例患者情况,结合帐篷医院的建立、完善过程,及其规范的管理流程、方案,从而总结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经验与教训.结果 总病例1557例,医院感染29例,占1.86%,无医院感染流行及局部暴发;感染病例137例,占总病例8.80%,无1例交叉感染及感染并发症;转出的104例感染患者中,感染基本得到控制48例,好转50例,痊愈6例.结论 特大地震伤具有患者量大、住院集中、开放性患者多、危重患者比例高、帐篷医院医疗环境条件差等特点;高度重视、高层协调、科学的管理流程、早期介入及有效的执行力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关键.

    作者:王东;冯琦;宋诗铎;杨又力;谢步东;杨薇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主要病原菌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采用苛养菌及链球菌鉴定的常规方法对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咽拭子标本进行分离,培养与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药敏分析.结果 300份咽拭子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124株,检出率41.3%,其中苛养菌78株,占病原菌数62.9%;流感嗜血菌对克拉霉素70.0%、复方新诺明60.0%、氨苄西林66.7%耐药率高;肺炎链球菌对四环素96.2%、克林霉素92.3%、复方新诺明92.3%、阿奇霉素(92.3%)耐药率高;酿脓链球菌对四环素100.0%、克林霉素94.45%、阿奇霉素83.33%耐药率高.结论 苛养菌和酿脓链球菌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治疗时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王珍;冯海娥;沈国武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及预防对策

    目的 探讨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957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化疗后的临床资料.结果 化疗后发生医院感染62例,医院感染率6.4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45.16%,肿瘤类型以肺癌居首占33.87%;医院感染与年龄及住院时间有关,并随肿瘤化疗疗程的增加、白细胞总数的下降而上升;广谱抗菌药物的长期使用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化疗患者机体抵抗力降低,医院感染率高,针对易感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管理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宁永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信息化系统在一次性医疗用品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信息化管理,对产品的质量跟踪及性能等方面有更加全面的掌握.方法 结合医院一次性医疗消耗材料信息化管理的特点,介绍医院在一次性医疗用品的规范化管理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结果 对进货量、出库数、使用量、库存量实施动态管理,使全科年度成本降低,收益增多,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结论 采用计算机网络对一次性医疗耗材进行标准、规范的全程管理,有利于建设数字化医院,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信息共享,对促进医院获得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大的意义.

    作者:胡艳波;黄鑫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肺炎支原体耐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

    目的 了解肺炎支原体(MP)耐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情况及主要的耐药机制.方法 从32例因MP引起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取咽拭子,采用改良Hayflick培养基分离培养;运用药物敏感试验筛选耐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株;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结合序列测定分析耐药分子机制.结果 32份标本培养成功19份;药敏结果显示19株MP临床分离株中有15株耐药,占78.9%,而且一旦对其中1种药物耐药,对其他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也均呈耐药性;敏感株和标准株FH的测序结果完全相同,15株耐药株23S rRNAV区均出现了A2063G的点突变,其中有2株为敏感株和耐药株共生.结论 MP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现状严重,其主要的耐药机制为23S rRNAV区产生点突变.

    作者:陈岳明;张卫英;余道军;项国谦;卢忠;王贤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1500例健康人群尿10项的分析

    尿液分析仪的广泛使用,使尿液检验既简单又快速,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方便,笔者对1500例键康人群进行体检,结果如下.

    作者:杨选英;杨吉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聚合酶链反应在嗜肺军团菌性肺炎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在嗜肺军团菌肺炎快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3例呼吸系感染病原不明性肺炎住院患者,采集痰液标本47份,支气管灌洗液标本6份,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嗜肺军团菌DNA(LPN-DNA).结果 53例病原不明性肺炎患者检出LPN-DNA阳性5例,总阳性率为9.4%,其中47份痰液标本检出LPN-DNA阳性3例(6.4%),6份支气管洗液标本检出LPN-DNA阳性2例(33.3%).结论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临床标本中LPN-DNA诊断病原不明性肺炎具有良好的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王军;郑连友;彭海涛;胡朝晖;刘元力;朱庆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探讨

    目的 了解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探讨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方法 制定目标性监测方案,建立目标性监测日志,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人住神经内科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目标监测.结果 共监测2682例,感染135例、163例次,例次感染率6.08%,比未开展目标性监测前的平均例次感染率13.77%下降7.69%;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及泌尿道多见,分别占34.36%及26.38%;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0.00%,真菌占32.95%.结论 通过前瞻性目标监测可及时准确获得患者资料,掌握医院感染动态变化,及时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作者:袁咏梅;张燕萍 刊期: 2009年第08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