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颈外静脉置管的应用

李燕

关键词:颈外静脉, 置管, 应用
摘要:颈外静脉置管输液可用于外周血管条件差、穿刺困难,长时间,大量输液以及输入刺激性较强的液体,既减少了长时间外周静脉输液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和血管损伤,又方便了临床治疗与抢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尿路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尿路感染特点,以降低其发病率.方法 对ICU 2005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661例患者进行统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院内尿路感染63例,发病率9.53%;ICU院内尿路感染的发生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抗菌药物、激素应用、留置导尿时间、APACHEⅡ评分有关;病原菌以真菌为主(40.66%),革兰阴性菌31.87%,革兰阳性菌27.46%;ICU尿路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结论 ICU院内尿路感染有其自身特点,值得关注,避免盲目应用抗菌药物、激素,尽量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以降低其发病率.

    作者:杨爱祥;吴慧娟;郑贞苍;杨静;滕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糖尿病足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糖尿病足合并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与药敏状况.方法 对2000年6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02例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的创面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分析.结果 102例患者分泌物标本中70例患者(68.6%)培养出病原菌10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61株,革兰阴性菌43株,真菌5株;单一菌感染37例,混合菌感染33例,其中Wagner分级≥3级糖尿病足者28例(84.85%),药敏试验结果提示多药交叉耐药,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氯霉素及头孢菌素较敏感;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及加伊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较为敏感.结论 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广泛,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高,早期联合选择敏感抗菌药物治疗是糖尿病足感染治疗的关键.

    作者:楼大钧;朱麒钱;金华伟;斯徐伟;官莉莉;俞钟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效果监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了解全自动清洗机清洗消毒工作质量,提高灭菌保证水平,以便加强管理和医院感染控制.方法 每台清洗机第1舱放置英国产Brown STF清洗效果检测卡,对全自动清洗机对器械的清洗效果进行监测;并对可能影响清洗效果的因素进行试验.结果 2年内STF清洗效果检测卡检测清洗器械质量总合格率为98.9%;手术室器械和各科室器械清洗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8.6%和99.4%.结论 全自动清洗机适合清洗外科器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费用,降低了由于手工操作对护士的刺伤和感染,能满足临床的需要;STF检测卡操作安全,能有效地检测清洗机的清洗效果,适合应用于临床.

    作者:商玲;徐海凌;王洪梅;王新华;陈美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1275株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泌尿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TB系统和纸片扩散法对中段尿标本培养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WHONET5.3软件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大肠埃希菌是泌尿道感染主要的致病菌(57.6%),其次为肠球菌属(14.4%),药敏结果显示,肠杆菌科细菌及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为100.0%,铜绿假单胞菌有13.6%的耐药率,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及利奈唑烷为敏感.结论 临床医师应关注泌尿道感染致病菌的种类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以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张传领;韩立中;倪语星;陆甜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供应室血源性感染的危险与预防

    供应室人员如何预防血源性感染非常重要.笔者对供应室血源性感染发生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分析如下.

    作者:柴剑虹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痰菌群定量测定对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痰菌群定量培养在下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Gould提出的痰液细菌定量的简化法,细菌鉴定与药敏采用VITEK32和API系统.结果 1534份合格痰标本中分离出1531株细菌和74株真菌,其中病原菌计数>107 CFU/ml的1490株细菌和19株假丝酵母菌属;细菌构成比:大肠埃希菌24.3%、肺炎克雷伯菌20.7%、肺炎链球菌20.7%、阴沟肠杆菌10.9%、金黄色葡萄球菌10.4%、流感嗜血菌8.7%、铜绿假单胞菌菌5.9%、黏膜炎莫拉菌4.0%.结论 痰涂片和痰培养同时进行,由于口咽部有细菌定植,痰培养的细菌不一定是致病菌,结合临床症状判断是否是致病菌,定量培养能鉴别污染菌和感染菌,一般定量培养细菌数≥107 CFU/ml认为是感染菌,如连续>2次分离到同一细菌也认为是感染菌.

    作者:杨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加强保洁人员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加强保洁人员管理、保证保洁质量,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要求.1 保洁人员的现状通过对我院83名保洁人员基本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73%来自本区域农村196%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仅有1人为高中;>30岁的占80%;全部为女性.由此可见,我院保沽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来自农村的居多,缺乏必要的卫生知识及科学的清洁卫生理念和个人防护意识.

    作者:吕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口腔诊疗器械及环境乙型肝炎病毒污染的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口腔诊疗器械灭菌后乙型肝炎病毒(HBV)污染状况.方法 用无菌棉拭子反复涂抹物体表面,以5件同类器械为1份样本;高速和超速两次离心,分别取其上清液和底部沉淀液;用ELISA法检测HBsAg,巢式PCR法定性检测HBV DNA.结果 一级医疗机构灭菌后口腔诊疗器械、诊疗环境HBsAg阳性率为3.59%,且在HBsAg阴性样品中HBV DNA阳性率为6.45%;二、三级医疗机构均阴性.结论 一级医疗机构仍存在HBV污染,应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并加大监管力度,严格落实<消毒技术规范>.

    作者:单爱兰;刘勇;解晓华;刘鹏;何海艳;邹明;吴伟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手术室医院感染的细节管理

    目的 探讨加强细节管理以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方法.方法 强化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以细节管理为中心.采取了日常督导检查和定期检查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健全医院感染细节管理机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结果 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护理缺陷明显减少,2007年较2006年减少52.00%;无菌手术感染率下降,2006年为0.49%,2007年为0.31%.结论 加强细节管理有利于手术室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徐伟英;何萍;李永瑾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颈外静脉置管的应用

    颈外静脉置管输液可用于外周血管条件差、穿刺困难,长时间,大量输液以及输入刺激性较强的液体,既减少了长时间外周静脉输液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和血管损伤,又方便了临床治疗与抢救.

    作者:李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2005-2007年临床分离病原菌菌群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 分析医院临床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了解其变化趋势,为临床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分离出的17923株菌株,分析其分布、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变化趋势.结果 排在前9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及屎肠球菌;革兰阳性球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位居首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呈现下降的趋势,ESBLs+大肠埃希菌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 分离出的病原菌仍然是医院患者的常见感染菌,同时,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临床上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作者:刘娟;王雪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后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对2006年1-12月外科手术后感染送检标本进行培养分离的195株致病菌,采用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及NC31鉴定板进行了分析.结果 在培养出的19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4.4%,革兰阳性球菌25.6%,常见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44株)、肺炎克雷伯菌(36株)、铜绿假单胞菌(33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具有较好抗菌效果.结论 密切监测外科感染病原菌,对预防治疗外科感染、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重要意义.

    作者:常家聪;胡凯峰;朱广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产科护士职业感染防护

    由于医院工作所受到的职业性危害具有专业特殊性,护士常常暴露于各种职业危险中.探讨职业感染原因及防范措施,以提高护士职业感染的防护意识.

    作者:沈红荣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不育症患者精液支原体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支原体感染及药敏情况.方法 应用培养法对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进行支原体检测,同时测定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267份标本中支原体感染率为46.07%,其中单纯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率为41.57%(11例)、单纯人支原体(Mh)感染率为1.50%(4例),Uu+Mh混合感染率为3.00%(8例);9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支原体对米诺环素、多西环素和交沙霉素的敏感率高,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次之;耐药率高的是氧氟沙星和克林霉素.结论 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支原体的感染已相当普遍,临床应引起高度重视并加强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从而大限度地控制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余玲玲;杨锦红;舒旷怡;杨海蔚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鲍氏不动杆菌新型整合子、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研究

    目的 了解医院ICU临床分离鲍氏不动杆菌(ABA)的新型整合子、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存在状况,探讨ABA多药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20株分离自2007年10月-2008年7月ICU患者临床标本的ABA,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3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法检测新型整合子遗传标记(tnpU基因),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qacE△1-sull基因),PCR阳性产物为PCR直接全自动荧光法测序.结果 tnpU基因检测到11株,阳性率55.0%;qacE△1-sull基因检测到15株,阳性率75.0%.结论 ABA存在严重的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物多药耐药状况,与细菌转座子和整合子携带率高有关;氯己定预防术后医院感染需要重新评估.

    作者:陈国忠;汪一萍;安敏飞;应建飞;俞燕红;周成杰;贺明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骨科手术后大肠埃希菌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治疗

    目前,大肠埃希菌仍然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手术部位等.手术后大肠埃希菌感染病例报道较少,骨科手术后感染的报道更少,容易被忽视.随着大肠埃希菌耐药菌株的增加,临床上频繁应用的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有逐步升高的趋势,尤其是氨曲南、头孢噻肟和头孢他啶耐药性升高更显著.

    作者:吕荷荣;何治勇;李国;王艮存;张建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食物中毒的病原学检测

    目的 提高临床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寻杳水平.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报道两起群发性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的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病例1组共55份标本,有5份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占9.09%;病例2组共66份标本.有5份检出肠炎沙门菌(产肠毒素),占7.58%.结论 两起食物中毒均为细菌污染婚宴食品而导致的群发性细菌性食物中毒.

    作者:苏文锦;戴光跃;苏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综合医院感染管理科设置现状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综合医院感染管理科设置的现状.方法 对全国6个省市36所综合医院进行调查,资料采用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8.9%的医院设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科,80.6%的医院内医院感染管理科为一级科室,直接上级主要为主管医疗的副院长;在专职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50.8%,高级职称占39.4%,平均219张床配备一名专职人员.结论 感染管理科的设置已不断规范,但专职人员数量不足,专业人员配备专业比例不合理,医师比例低或没有医师.

    作者:李六亿;贾会学;朱其凤;陈新民;龚瑞娥;陈菁;曲绍蓬;胡霞云;赵艳春;贾建侠;赵秀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常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分离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常见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特点.方法 细菌鉴定用VTTEK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药敏试验用纸片琼脂扩散法.结果 自2003年1月-2007年12月临床分离出的3069株革兰阴性杆菌中,铜绿假单胞菌871株、不动杆菌属655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279株;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在各类标本细菌分离结果分析,以呼吸道标本痰分离率高(66.3%),其次是分泌物(16.8%)、中段尿(10.0%);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堵南、美罗培南敏感率较高,分别为75.2%和78.6%,其次是头孢吡肟(67.3%),头孢他啶(63.6%);不动杆菌属对氨曲南敏感率很低,为12.6%,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率均>90.0%,其他多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下降到<60.0%,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及米诺环素的敏感率分别为73.4%、86.2%、89.8%.结论 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分离率及耐药率高,治疗该类细菌感染应根据临床分离株耐药性检测结果选用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敏感药物或联合用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路西春;李力;刘正祥;李晓玲;刘娜;冉继华;伏建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湖南地区SHV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研究

    目的 了解湖南地区产SHV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检出情况,确定其基因型,并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研究.方法 收集、鉴定分离菌株,进行ESBLs检测;PCR扩增blaSHV基因;对PCR产物测序确定其基因型;并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进行菌株同源性分析.结果 171株多药耐药的肠杆菌科中共有26株菌携带blaSHV基因,PCR产物经测序共检出5种基因型:9株携带SHV-28、7株携带SHV12、7株携带SHV-1、2株携带SHV-11和1株携带SHV-5;RAPD结果显示,19株肺炎克雷伯菌有6种RAPD类型,5株阴沟肠杆菌分别为不同的RAPD类型.结论 SHV-12是湖南地区主要流行的SHV型ESBLs,并且在产SHV型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中存在菌株间的克隆传播,未发现产SHV型ESBLs的大肠埃希菌.

    作者:李虹玲;刘文恩;陈腊梅;廖经忠;梁湘辉;张运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