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六亿;贾会学;朱其凤;陈新民;龚瑞娥;陈菁;曲绍蓬;胡霞云;赵艳春;贾建侠;赵秀莉
目的 分析医院泌尿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ATB系统和纸片扩散法对中段尿标本培养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WHONET5.3软件分析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结果 大肠埃希菌是泌尿道感染主要的致病菌(57.6%),其次为肠球菌属(14.4%),药敏结果显示,肠杆菌科细菌及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为100.0%,铜绿假单胞菌有13.6%的耐药率,革兰阳性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及利奈唑烷为敏感.结论 临床医师应关注泌尿道感染致病菌的种类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情况,以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张传领;韩立中;倪语星;陆甜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2008年2-10月,我们从2例>70岁患者痰样本中分离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该菌实属少见,报道如下.
作者:杨媛魁;王福刚;贾雪芝;刘鑫;李岩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尿路感染特点,以降低其发病率.方法 对ICU 2005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661例患者进行统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院内尿路感染63例,发病率9.53%;ICU院内尿路感染的发生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抗菌药物、激素应用、留置导尿时间、APACHEⅡ评分有关;病原菌以真菌为主(40.66%),革兰阴性菌31.87%,革兰阳性菌27.46%;ICU尿路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结论 ICU院内尿路感染有其自身特点,值得关注,避免盲目应用抗菌药物、激素,尽量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以降低其发病率.
作者:杨爱祥;吴慧娟;郑贞苍;杨静;滕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加强细节管理以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的方法.方法 强化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以细节管理为中心.采取了日常督导检查和定期检查考评相结合的方法,健全医院感染细节管理机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结果 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水平,提高了工作效率;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护理缺陷明显减少,2007年较2006年减少52.00%;无菌手术感染率下降,2006年为0.49%,2007年为0.31%.结论 加强细节管理有利于手术室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徐伟英;何萍;李永瑾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 对2003年1月-2007年12月呼吸内科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痰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1537份痰标本中672份培养阳性,阳性率为43.72%;672份阳性标本中检出病原菌78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46株(69.82%),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球菌157株(20.08%),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肺炎链球菌;真菌79株(10.10%),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敏感;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均敏感;肺炎链球菌对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二、三代头孢菌素敏感性好,对青霉素大部分耐药.结论 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病原菌药物敏感性已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临床上应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以延缓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毛娟华;徐林燕;郑逸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后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对2006年1-12月外科手术后感染送检标本进行培养分离的195株致病菌,采用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及NC31鉴定板进行了分析.结果 在培养出的19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4.4%,革兰阳性球菌25.6%,常见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44株)、肺炎克雷伯菌(36株)、铜绿假单胞菌(33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具有较好抗菌效果.结论 密切监测外科感染病原菌,对预防治疗外科感染、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重要意义.
作者:常家聪;胡凯峰;朱广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我院自1999年5月正式启用层流净化手术室以来,通过严格的人员培训和规范的管理,保证了手术环境的元菌要求和无菌效果,满足了各类手术需要.现将管理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曹晓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医院临床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了解其变化趋势,为临床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5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分离出的17923株菌株,分析其分布、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及变化趋势.结果 排在前9位的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及屎肠球菌;革兰阳性球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位居首位,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呈现下降的趋势,ESBLs+大肠埃希菌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 分离出的病原菌仍然是医院患者的常见感染菌,同时,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且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临床上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作者:刘娟;王雪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医院ICU临床分离鲍氏不动杆菌(ABA)的新型整合子、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存在状况,探讨ABA多药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20株分离自2007年10月-2008年7月ICU患者临床标本的ABA,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3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法检测新型整合子遗传标记(tnpU基因),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qacE△1-sull基因),PCR阳性产物为PCR直接全自动荧光法测序.结果 tnpU基因检测到11株,阳性率55.0%;qacE△1-sull基因检测到15株,阳性率75.0%.结论 ABA存在严重的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物多药耐药状况,与细菌转座子和整合子携带率高有关;氯己定预防术后医院感染需要重新评估.
作者:陈国忠;汪一萍;安敏飞;应建飞;俞燕红;周成杰;贺明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口腔诊疗器械灭菌后乙型肝炎病毒(HBV)污染状况.方法 用无菌棉拭子反复涂抹物体表面,以5件同类器械为1份样本;高速和超速两次离心,分别取其上清液和底部沉淀液;用ELISA法检测HBsAg,巢式PCR法定性检测HBV DNA.结果 一级医疗机构灭菌后口腔诊疗器械、诊疗环境HBsAg阳性率为3.59%,且在HBsAg阴性样品中HBV DNA阳性率为6.45%;二、三级医疗机构均阴性.结论 一级医疗机构仍存在HBV污染,应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并加大监管力度,严格落实<消毒技术规范>.
作者:单爱兰;刘勇;解晓华;刘鹏;何海艳;邹明;吴伟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急诊室是医院接收危重患者的首诊窗口,它的工作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流动性大,急诊室医务人员往往重视患者抢救的成功与否,却忽视了引起医院感染的可能性,给患者带来新的痛苦,严重者导致治疗失败或死亡.
作者:吕金女;赵云和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医院5年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抗菌药物MIC值的变迁.方法 用Etest法检测临床分离的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烷的MIC值.结果 2003-2007年5年内,MRSA检出率从2003年的52.2%上升到2007年的74.5%,万古霉素的MIC几何均数从1.85μg/ml上升到2.15μg/ml,替考拉宁的MIC几何均数从1.28μg/ml上升到2.07μg/ml,利奈唑烷的MIC值的变化不大.结论 2003-2007年5年内,MRSA检出率逐年上升,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MIC值有升高的趋势,且以替考拉宁的升高更为明显.
作者:陈栎江;周铁丽;吴庆;刘媚娜;吴莲凤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医院败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恶性肿瘤医院败血症患者采用1:2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史(OR=6.864)、原发感染灶(OR=20.189)、中心静脉置管(OR=28.664)、激素使用(OR=8.355)、中性粒细胞<0.5 g/L(OR=12.090)、血白蛋白<35 g/L(OR=3.758),均是恶性肿瘤患者医院败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应针对各种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恶性肿瘤患者医院败血症的发生.
作者:石娜;徐卫;薛利霞;舒雪芹;温鸿;陈永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医院呼吸科病房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呼吸科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呼吸科病房送检的所有标本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 共分离菌株264株,革兰阳性菌68株(25.8%),革兰阴性菌165株(62.5%),真菌31株(11.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77.1%,3年中呈增加趋势;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索的耐药率为44.4%~66.7%;肠杆菌科细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70.0%的药物依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亚胺培南.结论 呼吸科病房临床分离菌符合近年来病原菌的变化趋势,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的耐药日趋增高,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玉燕;吴春明;许建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胆道疾病患者胆汁中病原菌的分布及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指导临床正确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对128份胆汁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有68例检出病原菌.阳性率为53.0%,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22.9%)、肺炎克雷伯菌(15.7%)、铜绿假单胞菌(11.4%)、粪肠球菌(10.0%),病原菌对哑胺培南、万古霉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三、四代头孢菌素药物敏感性高,对青霉素类,一、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性低.结论 胆汁中病原菌种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多见,依据药敏选择抗菌药物有助于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陆屏;蔡叶樨;杨丹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我国综合医院感染管理科设置的现状.方法 对全国6个省市36所综合医院进行调查,资料采用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8.9%的医院设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科,80.6%的医院内医院感染管理科为一级科室,直接上级主要为主管医疗的副院长;在专职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50.8%,高级职称占39.4%,平均219张床配备一名专职人员.结论 感染管理科的设置已不断规范,但专职人员数量不足,专业人员配备专业比例不合理,医师比例低或没有医师.
作者:李六亿;贾会学;朱其凤;陈新民;龚瑞娥;陈菁;曲绍蓬;胡霞云;赵艳春;贾建侠;赵秀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创伤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以制定相应对策,从而有效减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ICU收治的384例患者进行年龄、创伤程度、侵入性操作,人ICU前后急诊手术、住院时间、镇静剂使用等因素与医院感染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38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56例,感染率为40.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63.3%,其次为泌尿道、皮肤软组织;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首,占71.7%,其次革兰阳性球菌占15.2%,真菌占13.1%;病情严重程度、侵入性操作、急诊手术、镇静剂使用,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的关系密切.结论 重点关注重度创伤、手术患者,加强人ICU前的管理、建立侵入性操作的护理规范、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防止交叉感染等均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作者:方桂珍;张丽杰;于杭英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呼吸机启动48 h以后至人工气道拔管后48 h发生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是临床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随着呼吸机被广泛地应用到各医院的ICU和CCU后,VAP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发生率为9%~69%,机械通气每增加1 d,发生肺炎的危险性增加1%~3%[2,3].
作者:陈汝纯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切口感染发生的原因与控制措施.方法 以40例CABG切口感染病例为感染组及40例非感染病例为对照组,应用统计学秩和检验的方法,对两样本进行统计及对比分析.结果 感染组的住院天数和各项医疗费用均大于对照组,感染组住院时间平均比对照组增加43.03 d(2.85倍),住院总费用平均增加人民币84 314.38元(2.02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ABG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除患者因素以外,还来自很多患者以外的因素;要不断改进外科医师手术技巧,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日,更合理地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围手术期各相关环节的管理.
作者:李夏明;束冬兰;陈晨;陈颖;伍冀湘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常见严重并发症,主要致病菌有假丝酵母菌属和曲霉菌属.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预处理相关的严重黏膜炎、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导致的皮肤和黏膜屏障损伤,糖皮质激素与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导致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容易发生IFI.
作者:岑坚;沈建良;赵德峰;王立新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