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感染在急诊室的隐患因素及管理

吕金女;赵云和

关键词:急诊室, 医院感染, 隐患因素, 管理
摘要:急诊室是医院接收危重患者的首诊窗口,它的工作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流动性大,急诊室医务人员往往重视患者抢救的成功与否,却忽视了引起医院感染的可能性,给患者带来新的痛苦,严重者导致治疗失败或死亡.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湖南地区SHV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研究

    目的 了解湖南地区产SHV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肠杆菌科细菌的检出情况,确定其基因型,并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研究.方法 收集、鉴定分离菌株,进行ESBLs检测;PCR扩增blaSHV基因;对PCR产物测序确定其基因型;并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进行菌株同源性分析.结果 171株多药耐药的肠杆菌科中共有26株菌携带blaSHV基因,PCR产物经测序共检出5种基因型:9株携带SHV-28、7株携带SHV12、7株携带SHV-1、2株携带SHV-11和1株携带SHV-5;RAPD结果显示,19株肺炎克雷伯菌有6种RAPD类型,5株阴沟肠杆菌分别为不同的RAPD类型.结论 SHV-12是湖南地区主要流行的SHV型ESBLs,并且在产SHV型β-内酰胺酶的肺炎克雷伯菌中存在菌株间的克隆传播,未发现产SHV型ESBLs的大肠埃希菌.

    作者:李虹玲;刘文恩;陈腊梅;廖经忠;梁湘辉;张运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综合医院感染管理科设置现状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综合医院感染管理科设置的现状.方法 对全国6个省市36所综合医院进行调查,资料采用SPSS 11.5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8.9%的医院设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科,80.6%的医院内医院感染管理科为一级科室,直接上级主要为主管医疗的副院长;在专职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50.8%,高级职称占39.4%,平均219张床配备一名专职人员.结论 感染管理科的设置已不断规范,但专职人员数量不足,专业人员配备专业比例不合理,医师比例低或没有医师.

    作者:李六亿;贾会学;朱其凤;陈新民;龚瑞娥;陈菁;曲绍蓬;胡霞云;赵艳春;贾建侠;赵秀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加强保洁人员管理预防医院感染

    加强保洁人员管理、保证保洁质量,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要求.1 保洁人员的现状通过对我院83名保洁人员基本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73%来自本区域农村196%为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仅有1人为高中;>30岁的占80%;全部为女性.由此可见,我院保沽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来自农村的居多,缺乏必要的卫生知识及科学的清洁卫生理念和个人防护意识.

    作者:吕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颈外静脉置管的应用

    颈外静脉置管输液可用于外周血管条件差、穿刺困难,长时间,大量输液以及输入刺激性较强的液体,既减少了长时间外周静脉输液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和血管损伤,又方便了临床治疗与抢救.

    作者:李燕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外科手术后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后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对2006年1-12月外科手术后感染送检标本进行培养分离的195株致病菌,采用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及NC31鉴定板进行了分析.结果 在培养出的19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4.4%,革兰阳性球菌25.6%,常见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44株)、肺炎克雷伯菌(36株)、铜绿假单胞菌(33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0株);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具有较好抗菌效果.结论 密切监测外科感染病原菌,对预防治疗外科感染、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有重要意义.

    作者:常家聪;胡凯峰;朱广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尿路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尿路感染特点,以降低其发病率.方法 对ICU 2005年1月-2006年6月收治的661例患者进行统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CU院内尿路感染63例,发病率9.53%;ICU院内尿路感染的发生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抗菌药物、激素应用、留置导尿时间、APACHEⅡ评分有关;病原菌以真菌为主(40.66%),革兰阴性菌31.87%,革兰阳性菌27.46%;ICU尿路感染临床表现不典型.结论 ICU院内尿路感染有其自身特点,值得关注,避免盲目应用抗菌药物、激素,尽量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以降低其发病率.

    作者:杨爱祥;吴慧娟;郑贞苍;杨静;滕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多发真菌性肺脓肿1例

    侵袭性真菌感染(IFI)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常见严重并发症,主要致病菌有假丝酵母菌属和曲霉菌属.由于中性粒细胞减少、预处理相关的严重黏膜炎、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导致的皮肤和黏膜屏障损伤,糖皮质激素与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导致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容易发生IFI.

    作者:岑坚;沈建良;赵德峰;王立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避免医源性锐器伤发生的有效措施,预防血源性职业暴露引发医务人员感染的危险.方法 采用回顾性问卷法,随机对23所医院医源性锐器伤发生、HIV/AIDS职业认知和标准预防依从性进行调查,并建立防护体系防止血源性职业暴露.结果 23所医院锐器伤的发生率为64.07%,平均每年受伤2.81次/人,折断安瓿与安装针头、输液注射与拔针、重套针帽与分离注射器针头是发生锐器伤的主要环节,医务人员不同学历和不同职称的HIV/AIDS职业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标准预防依从性得分低,通过建立血源性职业防护体系的方法,提高医务人员的防护意识,减少锐器伤的发生.结论 医源性锐器伤发生率高,职业暴露防护认知低,血源性职业防护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医务人员防护意识的提高,避免锐器伤引发血源性传播疾病.

    作者:张咏梅;江智霞;酒井顺子;袁晓丽;赵玲芳;杨德芬;黄仕明;赵远莲;王连红;陈凌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因素及护理进展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呼吸机启动48 h以后至人工气道拔管后48 h发生的医院获得性肺炎,是临床机械通气的常见并发症之一[1].随着呼吸机被广泛地应用到各医院的ICU和CCU后,VAP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发生率为9%~69%,机械通气每增加1 d,发生肺炎的危险性增加1%~3%[2,3].

    作者:陈汝纯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基层医院护理部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感染科以来,承担着全院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任务,2002年又将医院感染工作纳入护理部门统一管理,创下了无菌手术感染率为零的好成绩,措施如下.

    作者:李韶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鲍氏不动杆菌新型整合子、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研究

    目的 了解医院ICU临床分离鲍氏不动杆菌(ABA)的新型整合子、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存在状况,探讨ABA多药耐药机制.方法 收集20株分离自2007年10月-2008年7月ICU患者临床标本的ABA,采用纸片扩散法测定3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PCR法检测新型整合子遗传标记(tnpU基因),Ⅰ类整合子遗传标记(qacE△1-sull基因),PCR阳性产物为PCR直接全自动荧光法测序.结果 tnpU基因检测到11株,阳性率55.0%;qacE△1-sull基因检测到15株,阳性率75.0%.结论 ABA存在严重的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等抗菌药物多药耐药状况,与细菌转座子和整合子携带率高有关;氯己定预防术后医院感染需要重新评估.

    作者:陈国忠;汪一萍;安敏飞;应建飞;俞燕红;周成杰;贺明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综合ICU院内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调查综合重症监护病房(综合ICU)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状况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5月-2008年5月82例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在ICU为9.8%,假丝酵母菌属占59.6%,主要表现有大量白色淡黄稀痰,诱发因素主要有病情危重、气道开放、不合理使用广谱抗菌药物、长期使用激素、侵入性治疗等,氟康唑、两性霉素B、伏立康唑疗效好.结论 应重视消除诱发因素、早期诊断和经验治疗.

    作者:曾清;卜会驹;曾丽萍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应用英国先德Tiek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药敏结果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ICU近4年VAP痰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538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73株,分离率69.3%,铜绿假单胞菌居首位;革兰阳性球菌143株,分离率26.6%,金黄色葡萄球菌居首位;真菌22株,分离率4.1%;大多数病原菌对亚胺培南、万古霉素及喹奴普汀/达福普汀保持较高的敏感率,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VAP病原菌种类多而复杂,呈多药耐药,应重视并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耐药性监测,提高治愈率.

    作者:金艳;张春和;郭爱兰;徐锋;马金群;陈东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从痰中分离出2株少动鞘氨醇单胞菌

    2008年2-10月,我们从2例>70岁患者痰样本中分离出少动鞘氨醇单胞菌,该菌实属少见,报道如下.

    作者:杨媛魁;王福刚;贾雪芝;刘鑫;李岩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医院感染在急诊室的隐患因素及管理

    急诊室是医院接收危重患者的首诊窗口,它的工作特点是发病急、变化快、病情重、流动性大,急诊室医务人员往往重视患者抢救的成功与否,却忽视了引起医院感染的可能性,给患者带来新的痛苦,严重者导致治疗失败或死亡.

    作者:吕金女;赵云和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2005-2007年呼吸科病房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目的 分析医院呼吸科病房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呼吸科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07年呼吸科病房送检的所有标本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 共分离菌株264株,革兰阳性菌68株(25.8%),革兰阴性菌165株(62.5%),真菌31株(11.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77.1%,3年中呈增加趋势;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索的耐药率为44.4%~66.7%;肠杆菌科细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铜绿假单胞菌敏感率>70.0%的药物依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亚胺培南.结论 呼吸科病房临床分离菌符合近年来病原菌的变化趋势,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的耐药日趋增高,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玉燕;吴春明;许建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规范供应室器械包清洗分类标识管理

    我科从2007年开始启用器械串、标识卡,进行器械分类清洗,有效提高器械清洗质量,同时减少器械包重配和查找器械时间,提高了打包工作的效率.

    作者:谢秀庭;任珊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液、骨髓中分离出猪霍乱沙门菌1株

    2008年1月,从一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液、骨髓中同时检出1株沙门菌属,该菌生化、血清学证实为猪霍乱沙门菌.

    作者:李慧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口腔诊疗器械及环境乙型肝炎病毒污染的调查研究

    目的 调查口腔诊疗器械灭菌后乙型肝炎病毒(HBV)污染状况.方法 用无菌棉拭子反复涂抹物体表面,以5件同类器械为1份样本;高速和超速两次离心,分别取其上清液和底部沉淀液;用ELISA法检测HBsAg,巢式PCR法定性检测HBV DNA.结果 一级医疗机构灭菌后口腔诊疗器械、诊疗环境HBsAg阳性率为3.59%,且在HBsAg阴性样品中HBV DNA阳性率为6.45%;二、三级医疗机构均阴性.结论 一级医疗机构仍存在HBV污染,应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并加大监管力度,严格落实<消毒技术规范>.

    作者:单爱兰;刘勇;解晓华;刘鹏;何海艳;邹明;吴伟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中医院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

    目的 了解中医院医院感染的发生部位,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5-2007年住院部送检标本分离的851株病原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其次是泌尿道和伤口;菌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2%,革兰阳性球菌占36%,真菌占12%;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属及白色假丝酵母菌是医院感染的常见菌,耐药率与大型综合医院相近.结论 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阳性球菌和真菌比例升高,耐药率高,临床不容忽视.

    作者:曾美文;余书武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