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李毅萍;张景利;LIU Dian-lang;郭健凌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55例行机械通气并发生VAP的患者进行统计及分析,并对其病原菌进行检测,同时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结果 经过有效的护理对策,可降低VAP的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 VAP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只要合理而全面实施有效护理对策,可以使之得到有效预防与控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变迁及临床对策

    目的 探讨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及其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患者各种标本中分离到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859株,采用22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唑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90.00%;耐药率较低的有头孢他啶(23.57%)、头孢吡肟(26.95%)、环丙沙星(31.73%)、头孢哌酮/舒巴坦(33.33 oA)、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1.45%);敏感的是复方新诺明,总耐药率仅5.73%.结论 医院感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临床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应加强监测,根据药敏试验选用合理抗菌药物.

    作者:金小亚;王晓东;SU Gang;卢明芹;CHEN Yong-ping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不同科室医院感染特点及对策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分布部位、科室、危险因素,探讨有效地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应用回顾性调查研究和医生报告相结合方法,对2004--2006年出院病历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居前3位是下呼吸道占33.7%,上呼吸道占23.0%,胃肠道占18.7%,多发科室为大内科和儿科,大内科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为下呼吸道占49.1%,儿科医院感染主要部位为皮肤软组织占41.6%,各种危险因素对医院感染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强化医护人员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意识,规范各种护理操作行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华飞;HUANG Wei-dong;陈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安尔碘黏膜消毒剂结合湿性愈合敷料用于伤口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安尔碘黏膜消毒剂结合湿性愈合敷料处理伤口感染的疗效.方法 124例伤口感染病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选用安尔碘黏膜消毒剂、湿性愈合敷料;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换药方法,4周后分析创面愈合情 .况.结果 试验组创面愈合总疗效达到96.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换药前后血液生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安尔碘皮肤黏膜消毒剂结合湿性愈合敷料处理伤口感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阮瑞霞;LIU Xiao-ming;吴永红;WANG Gai-yan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影响B-D试验结果的因素分析

    B-D试验是专门检测压力蒸汽灭菌器冷空气排除效果.我科对2台灭菌器进行1080次B-D试验,发现有12次不合格,对此,进行调查分析.

    作者:王莲红;梁燕妮;陈红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宫颈癌患者感染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的检测结果分析

    为了解本地区宫颈癌患者感染HPV16、18情况,我们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对在四川多所医院就诊的宫颈癌患者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颜丹;颜海婴;邓茂;赵家兰;黄文才;卿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综合管理有效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针对我院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规范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笔者对管理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以期对管理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尹亚;赵爱萍;李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鲁沃夫牌润滑剂在器械清洗中的应用

    为了使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在清洗的过程中,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和洁净率,选择对皮肤及人体组织无不良反应的清洁用品.我们遵循清洗三部曲:酶洗、除锈、润滑,选择了鲁沃夫牌润滑剂清洗器械代替了传统的手工器械清洗上油的方法,经过半年的使用,取得了显著效果.

    作者:昝东华;司玉梅;杨祖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信息反馈在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抗菌药物耐药日趋严重、耐药细菌感染的流行,使临床对某些感染性疾病出现无药可医的局面.我院自2007年1月起,建立了特限及限制级抗菌药物使用信息反馈机制,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姜赛琳;詹亚梅;王春燕;张晓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3种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方法的应用比较

    目的 比较3种现行的医院感染监测数据统计方式,寻找一种更好的医院感染管理监控方法,以实现对医院感染信息及时准确的分析,为提高医疗质量寻找一个更适用的工具.方法 分别对手工汇总统计、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研发的<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计算机管理系统2.0>、北京市<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的应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3种方法比较显示,北京市<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具有更强的通用性与实用性.结论 北京市<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覆盖面更广、操作更方便快捷,具有实用、通用的特点,明显优于手工汇总统计和<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计算机管理系统2.0>,适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医院应用,值得推广.

    作者:李冬梅;WU Ying-hong;李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与对策

    笔者于2007年7月到湖北某县医院协助指导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发现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形式化问题,并对此进行了整改,使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作者:陈一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

    目的 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方法 建立健全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对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知识培训,制定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等.结果 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宏观管理力度,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滥用抗菌药物的科室和个人进行经济处罚,使抗菌药物的滥用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进行监测,以防止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对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鹰;ZHU Bei-bei;吴芳;LIU Zhen-hua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肠道门诊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

    肠道门诊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对肠道门诊实行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肠道门诊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作者:李宁;郑洪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AmpC酶的检测

    目的 了解医院大肠埃希菌与肺炎克雷伯菌产AmpC酶情况.方法 按NCCLS推荐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确证试验,对369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进行ESBLs酶的检测,并用改良三维试验、三维试验抑制试验及AmpC酶诱导试验对表型可疑产AmpC酶的菌株进行检测.结果 73株表型可疑产AmpC酶的菌株中检出34株产AmpC酶,大肠埃希菌24株,肺炎克雷伯菌10株,其中有5株大肠埃希菌、2株肺炎克雷伯菌同时产ESBLs酶;2株肺炎克雷伯菌诱导产AmpC酶.结论 产生AmpC酶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的又一重要机制,实验室应对其检测与监测给予足够重视,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减缓对细菌耐药的选择性压力、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研究

    目的 了解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对2005年3月462例手术患者和2006年3月483例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比较调查.结果 2005、2006年组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99.48%、88.12%(P<0.05),2006年组手术前期、后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P<0.05),手术期使用率提高(P<0.05),术后预防用药时间缩短(P<0.05);2006年组应用二联、三联抗菌药物者比2005年组减少.结论 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管理行之有效,但仍有不足之处需加强管理.

    作者:XIAO Xiu-hong;徐凤琴;CHEN Li-rong;张丽崧;SHAO Huai-hao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预防医疗废物收集专职人员的医院感染

    从事医疗废物收集的工作人员一般未接受过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自我防护意识薄弱,他们的工作是机械性地按要求收集各类医疗废物,工作量较大,为了方便快捷地完成工作,被感染损伤的概率也要大于其他人群.为了避免医疗废物收集人员感染,现总结如下:(1)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要加强有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及医疗废物分类等有关知识的培训,树立法律意识和责任心.掌握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理的相关知识,重视医疗废物的危害性,提高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2)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在医疗废物收集转运的过程中,一定要戴帽子、口罩、长腕橡胶手套,穿防护服及橡胶靴子等,污染后的防护用品及时消毒备用.

    作者:李燕平;孟庆来;马炳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379名护士针刺伤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原因,探讨防护措施.方法 对426名护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其中379名发生过针刺伤,发生率为88.97%;人均被刺伤4.75次/年、刺伤≥10次者占总人数的6.10 %,刺伤多1人1年被刺伤29次;针刺伤的主要原因有拔针、加药、回套针帽、分离针头等.结论 护士针刺伤发生率很高,而防护意识淡漠,故应加强全面性防护概念的教育,预防针刺伤,减少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作者:米光丽;TANG Yan;柳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HBeAg作为HBV经手术传播监控指标的实用性研究

    目的 探讨HBeAg阴性变异株对HBeAg作为手术中HBV传染源监控指标实用性的影响.方法 在确定HBeAg阴性变异株与手术中HBV传染源关系的基础上,探讨病毒变异对HBeAg作为监控指标的影响.结果 HBeAg阴性手术组的HBV传染性强度关键词:HBeAg乙型肝炎病毒医院感染

    作者:YANG Shuang-wang;杨海平;JIANG Min-lan;金琳;LAI Xue-jun;刘秋香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定时排空湿化罐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定期排空湿化罐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 对24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每24 h排空湿化罐,对照组仅在湿化罐内湿化液低于水位下限时给予添加,比较VAP的发生率.结果 240例机械通气患者有96例发生VAP,共培养238株病原菌,观察组VA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P<0.05).结论 机械性通气患者每24 h排空湿化罐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VAP的发生.

    作者:HU An-rong;施学芝;HUANG Xin-ming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加强口腔科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在口腔诊疗过程中,患者的血液、唾液可直接污染诊疗器械、设备、材料及医护人员的手,使用牙钻、洁牙机等高速旋转的诊疗器时,产生的飞沫和气溶胶可对环境造成污染,为此,我院加强对口腔科管理,控制医院感染,其措施:(1)修订完善<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修订完善了<口腔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诊疗器械清洗消毒制度>、<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等,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逐步制度化、规范化.(2)改建口腔科建筑布局:合理的建筑布局与功能流程可以防止污染环境,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

    作者:卢宝珍;陈秀琴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肥胖患者阑尾切口感染的预防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之一,切口感染率为10%~30%,坏疽穿孔者>70%.肥胖患者阑尾切口感染率更高.为此于术中应用硫酸庆大霉素8万单位加50 ml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及切口放置负压引流管来预防感染,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张东生;张皙;岳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