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与对策

陈一平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 基层医院, 对策
摘要:笔者于2007年7月到湖北某县医院协助指导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发现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形式化问题,并对此进行了整改,使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预防医疗废物收集专职人员的医院感染

    从事医疗废物收集的工作人员一般未接受过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学习,自我防护意识薄弱,他们的工作是机械性地按要求收集各类医疗废物,工作量较大,为了方便快捷地完成工作,被感染损伤的概率也要大于其他人群.为了避免医疗废物收集人员感染,现总结如下:(1)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要加强有关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及医疗废物分类等有关知识的培训,树立法律意识和责任心.掌握医疗废物收集、转运、处理的相关知识,重视医疗废物的危害性,提高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2)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在医疗废物收集转运的过程中,一定要戴帽子、口罩、长腕橡胶手套,穿防护服及橡胶靴子等,污染后的防护用品及时消毒备用.

    作者:李燕平;孟庆来;马炳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开放性损伤细菌污染的调查

    为了解开放性损伤的细菌污染情况,为今后的治疗提供依据,对廊坊市几所医院就诊及住院开放性损伤的患者伤口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用药,减少治疗的盲目性.

    作者:王克荣;刘维丽;石秀玲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研究

    目的 了解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对2005年3月462例手术患者和2006年3月483例手术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比较调查.结果 2005、2006年组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99.48%、88.12%(P<0.05),2006年组手术前期、后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P<0.05),手术期使用率提高(P<0.05),术后预防用药时间缩短(P<0.05);2006年组应用二联、三联抗菌药物者比2005年组减少.结论 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管理行之有效,但仍有不足之处需加强管理.

    作者:XIAO Xiu-hong;徐凤琴;CHEN Li-rong;张丽崧;SHAO Huai-hao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 对55例行机械通气并发生VAP的患者进行统计及分析,并对其病原菌进行检测,同时实施综合性护理措施.结果 经过有效的护理对策,可降低VAP的病死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 VAP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只要合理而全面实施有效护理对策,可以使之得到有效预防与控制.

    作者:李毅萍;张景利;LIU Dian-lang;郭健凌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鲁沃夫润滑防锈剂的使用方法研究及成本分析

    目的 探讨手术器械手工清洗后的润滑防锈方法及成本.方法 60个器械包随机分为A、B、C、D组,A组用1:15润滑防锈剂常温浸泡1 min后烘干;其余3组分别采用1:15、1:30、1:50润滑防锈剂煮沸1 min后烘干,比较4组的细菌培养结果合格率、器械生锈情况、每月平均费用.结果 B、C和D组合格率均为100%,生锈率3与6个月的4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组内比较只有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均费用比较C组明显低于A、B组(P<0.01).结论 采用1 : 30润滑防锈溶液煮沸润滑保养器械效果满意且能明显降低维护成本.

    作者:符林秋;XU Chen-yun;柯雅娟;CAI Qiu;俞诗娃;WU Duo-zhi;周淑萍;MA Xiu-miao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702株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菌种鉴定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分类及药敏试验结果,以探讨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 使用博赛科玛嘉CHROMagar作为假丝酵母菌属分离培养基,DADE WalkAway-40鉴定仪、RY-ID真菌鉴定板鉴定假丝酵母菌属菌种,药敏试验采用ROSCO纸片扩散法.结果 共分离出702株真菌,其中白色假丝酵母菌占70.0%,光滑假丝酵母菌占20.8%,热带假丝酵母菌占6.3%;各种真菌对6种抗真菌药物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 真菌感染仍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但在非白色假丝酵母菌中光滑假丝酵母菌比例有所上升;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和制霉菌素敏感率高,而5-氟胞嘧啶及酮康唑的耐药率相对高些,临床经验用药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

    作者:ZHANG Yan-bei;何凤莲;XU Ke;胡碧丹;XU Yuan-hong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低味型爱尔施含氯泡腾消毒片的研究

    目的 研制低氯味含氯泡腾消毒片.方法 应用超微粉碎技术和高分子络合剂,采用特制工艺制成络合型有机氯粉末再添加泡腾剂后压片.结果 经室内空气中检测泡腾消毒片含有效氯4000 mg/L消毒液未检测到氯气味,而氯氧三嗪(三氯异氰尿酸)消毒片为0.997 mg/m3,其杀菌、毒理、卫生学检测等都达到卫生部消毒剂标准.结论 低氯味爱尔施含氯消毒片配制的消毒液,几乎闻不到氯味,对人体和环境危害小,经千所医院两年多的使用颇受好评,被列入上海市政府科技成果特别项目,开拓了含氯消毒剂用途.

    作者:卞雪莲;YU Shi-fang;杨国辉;REN Hui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变迁及临床对策

    目的 探讨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医院感染的耐药性及其变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4年1月-2006年12月住院患者各种标本中分离到的洋葱伯克霍尔德菌859株,采用22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唑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均>90.00%;耐药率较低的有头孢他啶(23.57%)、头孢吡肟(26.95%)、环丙沙星(31.73%)、头孢哌酮/舒巴坦(33.33 oA)、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1.45%);敏感的是复方新诺明,总耐药率仅5.73%.结论 医院感染洋葱伯克霍尔德菌的临床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应加强监测,根据药敏试验选用合理抗菌药物.

    作者:金小亚;王晓东;SU Gang;卢明芹;CHEN Yong-ping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β-内酰胺酶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与药敏试验,双纸片法确证试验与纸片协同法筛选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金属β-内酰胺酶(MBL).结果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氨曲南均高度耐药,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低,分别为12.50%、13.64%、14.77%;产ESBLs菌株占69.32%,产MBL菌株占88.64%,同时产ESBLs与MBL菌株占60.23%.结论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治疗上建议足量联合使用≥2种抗菌药物.

    作者:余军;SHAN Cai-hua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与对策

    笔者于2007年7月到湖北某县医院协助指导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发现基层医院医院感染管理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形式化问题,并对此进行了整改,使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作者:陈一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医院真菌感染临床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状况,病原菌分类、分布、危险因素,探讨真菌引起医院感染的原因,制定预防与控制医院真菌感染的措施.方法 对绍兴市人民医院1999年1月--2003年12月495例医院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广谱抗菌药物、各种侵入性操作、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的应用,是引起医院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 严格按抗菌药物使用规范使用抗菌药物,防止菌群失调;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外源性感染;积极治疗原发病;及时补充营养,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是预防医院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邵剑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在监控管理中持续改进的探讨

    目的 探讨消化内镜在监控管理中发现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从而达到质量控制持续改进的目的.方法 查找内镜清洗消毒过程中每个环节问题,分析影响清洗消毒效果的原因;制定落实持续改进在内镜清洗消毒的过程中具体措施;修改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加强清洗消毒质量监督.结果 在监控管理中认真执行<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使内镜清洗消毒质量得到了持续改进,内镜监测灭菌生长均达到合格的标准,保证了医疗安全.结论 持续改进内镜清洗消毒的监控管理,有助于提高整体护理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殷积美;LIU Bing-rong;刘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肠道门诊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

    肠道门诊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对肠道门诊实行规范化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肠道门诊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作者:李宁;郑洪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综合管理有效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针对我院临床抗菌药物的使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规范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笔者对管理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回顾性调查,以期对管理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尹亚;赵爱萍;李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烧伤患者医院感染的分析与预防措施

    目的 探讨烧伤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提高烧伤患者的治疗水平.方法 对近3年来出院的烧伤患者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4例患者中有46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9.66%,其感染部位主要以创面为多见,占63.04%,其次为呼吸道感染,占23.91%}主要危险因素有高龄(≥60岁)、烧伤程度严重、住院时间长、大量应用抗菌药物等.结论 烧伤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预防.

    作者:周红梅;WANG Shu-ya;王为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纳米光催化空气消毒机对高压氧舱内空气消毒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医院高压氧舱应用纳米光催化空气消毒机进行舱内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 分别于高压氧治疗结束患者出舱后30 min,采用纳米光催化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前、消毒后1、2、3 h监测舱内空气细菌数量.结果 采用纳米光催化空气消毒机消毒后舱内空气病原菌数,由消毒前的764~1989 CFU/m3下降到31~268 CFU/m3,自然菌平均消亡率>80%.结论 应用纳米光催化空气消毒机进行高压氧舱内空气消毒,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亚莉;MA Li;薛磊;SUN Shu-mei;汪能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39例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深部真菌感染以条件致病菌较为常见,如假丝酵母菌属、隐球酵母菌属、曲霉菌属、毛霉菌属,平时在呼吸道或消化道内定居,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可致病,可以继发于细菌感染,也可两者并存.通过对39例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旨在探讨其发病特点,以便更好地预防.

    作者:胡晖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管理

    目的 控制抗菌药物的滥用.方法 建立健全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对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知识培训,制定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等.结果 加强对抗菌药物的宏观管理力度,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滥用抗菌药物的科室和个人进行经济处罚,使抗菌药物的滥用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进行监测,以防止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对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鹰;ZHU Bei-bei;吴芳;LIU Zhen-hua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流行菌株及耐药分析

    目的 调查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病原菌流行菌株分布、耐药情况及其耐药性变化趋势,为危重患者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ICU 2000年1月-2005年12月所分离出的病原菌菌株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89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66株(74.3%),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主要见于呼吸道感染;革兰阳性球菌230株(25.7%),以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为主,主要见于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且呈多药耐药,革兰阳性菌分离率逐年增多,革兰阴性菌对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之势.结论 ICU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是呼吸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且呈多药耐药,需严格掌握抗菌药物使用原则,根据药敏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梁锋鸣;XU Hong-yang;沈波;YAN Jie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小包装无菌物品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与观察

    为控制医院感染,确保医疗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我院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种金属器械、敷料、导管等物品采用不同材质的独立小包装,并在临床中广泛使用.我们体会:(1)使用方便、便于储存:由于小包装物品便于放置,宜于临床储存备用,在行诊疗操作时不需要到供应室临时借用,减少了时间,同时可根据患者的病情不同,合理组配所需物品.(2)降低对金属器械的损耗以延长使用寿命:根据患者病情不同,合理组配所需要的物品,减少了诊疗器械的重复回到消毒供应室进行再消毒、再清洗和灭菌,减少了金属器材与各种化学消毒剂、洗涤剂高温等化学物理因素接触机会,降低了对金属器械的损耗,延长了使用寿命.(3)减少科室开支:过去使用的诊疗包,都是由供应室统一制作,有些器械、敷料等物

    作者:张新红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