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迪青;周晓琳;余敏君;何定阳;尹卫国;吴移谋
本院自2004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发现胃肠道感染患者36例,占精神科医院感染总数的32.14%,较为严重.为提高精神科医务人员对胃肠道感染的认识,重视医院感染的防范,控制其发生率,我们分析了精神科胃肠道感染高发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史水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新疆医疗机构消毒现状.方法 随机抽取85所医疗机构检查消毒管理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和具有一定规模的民营医院有82.5%建立医院感染管理组织,90.0%配备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公立、民营、个体医疗机构消毒隔离知识培训率分别为54.4%、22.4%、45.5%;有54.5%医院重点科室制定消毒管理制度;只有48.9%医院重点科室所使用的医疗用品按其危险程度分类,做相应的消毒或灭菌处理符合规定要求;口腔科的消毒设备、手机配置和消毒隔离操作符合要求的公立医院占68.2%、民营医院仅占22.7%、个体为56.7%.结论 在消毒隔离、医疗机构审批等方面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加强对医疗机构消毒、医院感染管理的监督执法力度.
作者:魏明远;阿依夏木;吕媛;郝晓易;孙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检测Ⅰ、Ⅱ、Ⅲ类整合子在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中存在情况,分析整合子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多重PCR方法筛选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整合酶基因.结果 Ⅰ类整合子的检出率为13.4%,其中3株菌同时带有Ⅰ类和Ⅱ类整合子,Ⅱ类整合子的阳性率为3.6%,未检测到Ⅲ类整合子.结论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中主要分布Ⅰ类整合子,首次发现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中含有Ⅱ类整合子,Ⅱ类整合酶基因可能增加细菌多药耐药的发生.
作者:邓笑伟;刘长庭;李天智;王俊锋;粱立武;黄燕萍;莫晨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分离的耐药柠檬酸杆菌属产β-内酰胺酶的情况.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17种抗菌药物对临床分离的52株柠檬酸杆菌低抑菌浓度(MIC),用改良三维试验检测31株柠檬酸杆菌ESBLs、AmpC、MBL的产酶情况,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β-内酰胺酶基因.结果 31株柠檬酸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三维试验检出24株菌产ESBLs,3株菌产AmpC酶,2株同时高产AmpC酶和ESBLs,未检出MBL;PCR检出20株菌携带blaTEM基因,1株菌携带blaSHV基因,8株菌携带blaCTX-M-1基因,15株菌携带blaCTX-M-13基因,5株菌携带blaCIT基因.结论 31株多重耐药的柠檬酸杆菌同时产>1种的ESBLs及高产AmpC酶,是其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重要原因.
作者:朱梅;许伟;李涛;凌华志;黄颖;徐元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两种低温灭菌方法,为在各类湿热敏感医疗器械灭菌时选择佳的低温灭菌方法.方法 对环氧乙烷灭菌器、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的灭菌成本、灭菌参数等进行比较.结果 环氧乙烷为传统的低温灭菌方法,有成熟及完善的灭菌监测手段,适用于物品的终末灭菌,放置在消毒供应中心较适宜;过氧化氢等离子为新兴的低温灭菌方法,适用于紧急和连台手术时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放置在手术室较适宜.结论 两种低温灭菌方法均有各自的长处及局限性.
作者:李大忻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检测质粒AmpC酶的基因型及耐药特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流行及传播.方法 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细菌室2004年1-12月,非重复分离肺炎克雷伯菌218株,改良三维试验筛选产AmpC酶菌株,多重PCR和基因测序检测质粒AmpC酶基因型别,琼脂稀释法检测其对15种抗菌药物的低抑菌浓度.结果 改良三维试验检出13株AmpC酶,检出率为5.96%,经多重PCR测定,7株菌约在405 bp出现阳性条带,经基因测序证实为DHA-1型质粒AmpC酶,检出率为3.2%;7株质粒AmpC酶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西丁、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及酶抑制剂联合制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全部耐药,对其他头孢类、单环β-内酰胺酶类、含酶抑制剂药物、氨基糖苷类及氟喹诺酮类药物普遍耐药,只有亚胺培南对其显示较好抗菌活性,尚未见耐药菌株出现.结论 同济医院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DHA-1型质粒AmpC酶,检出率为3.2%,产酶株显示多重耐药特性.
作者:彭敬红;孙自珑;周有利;吕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Attacin基因体内抗菌活性检测系统,并初步研究其抗菌活性.方法 PCR扩增Attacin编码区目的序列,并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在体内检测Attacin的抗菌活性,同时SDS-PAGE分析融合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未诱导对照相比,包含重组质粒的宿主菌生长受到抑制,含pET30a(+)/Attacin宿主菌诱导表达后,提纯不到His-Attacin融合蛋白,而含pGEX-4T-1/Attacin宿主菌可获得GST-Attacin融合蛋白.结论 建立灵敏、简便的Attacin体内抗菌活性检测方法,为下一步研究Attacin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应用开发奠定基础.
作者:徐建华;朱家勇;金小宝;许琴英;张秀明;庄俊华;陈曲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口腔器械有效的消毒与管理模式.方法 采取新的器械消毒及管理方法,提高对口腔器械消毒重要性的认识、规范消毒流程、合理设置口腔消毒供应室、加强器械管理、制定新的管理制度、建立数字化的管理模式等措施.结果 建立了口腔器械有效的消毒与管理措施,器械的丢失与损坏明显减少.结论 做好器械消毒与管理是预防交叉感染和保障器械正常使用的重要手段.
作者:韩淑凤;韩淑青;祝洪珍;雷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效果.方法 淘汰旧的供应模式,实行供应室的集中式管理,按标准改建整体消毒供应中心,明确职能,规范流程,强化管理.结果 集中式的消毒供应中心,形成有效且规范的清洁、消毒、灭菌循环系统,确保消毒物品的质量.结论 集中式消毒供应中心,更利于管理和质量控制,减少污染扩散,简化作业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实现无菌物品零缺陷.
作者:邱文影;徐海英;钟国权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监测重症监护病房(ICU)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05年1月-2006年2月ICU分离的245株革兰阴性杆菌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签定,用K-B法做药敏试验,用确证法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 245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占前3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22.4%)、大肠埃希菌(20.8%)及肺炎克雷伯菌(16.3%),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谱分析,其酶型可能以CTX-M型为主.结论 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非发酵菌保持了很强的抗菌活性,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也保持了较强的抗菌活性.
作者:王丽;马杰;李顺清;肖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HBV X基因序列的差异.方法 对20例标本的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并对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3例无症状HBV携带者HBV DNA的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并分析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中X基因核心启动子双突变T1762/A1764、G1719T、T1727G/A、G1730C、T1753C等变异高于HBV携带者;前者X启动子区变异率明显高于后者;乙型肝炎肝硬化同一患者X区不同克隆之间的碱基序列同源性为91.3%~99.7%,而HBV携带者为96.0%~100.0%.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 DNA X区的CP启动子区以及X启动子区变异程度明显高于HBV携带者,同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体内存在变异程度更大的HBV准种群.
作者:申建维;王旭;李双一;江文涛;田丽红;孙秀琴;万玉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2005年1月1日-2006年10月31日间共进行B-D试验2 010次,其中不合格共130次,约占6%.现对其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李冬红;包曼菊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留置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临床、病原学特点,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对行ALSS治疗的肝衰竭患者留置静脉导管尖端和外周血进行细菌学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61例CRI中共分离出6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56株、革兰阴性菌2株、真菌6株,常见的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该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100%.结论 及时拔除感染导管是防治CRI的有效方法,临床应以预防为主,万古霉素是治疗CRI的首选药物.
作者:金洁;叶卫江;黄劲松;葛小玲;俞海燕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61名基层医院卫事工勤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了解情况,探索提高自身防护的意识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表和访谈相结合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工勤人员普遍存在医院感染知识缺乏,无自身防护能力,对从事的职业危害性认识不足,未定期培训及体检等.结论 加强基层医院工勤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提高工勤人员的防护意识,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定期体检,使工勤人员在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作者:张小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前,医院中心卫生员、护工等人群已进入消毒供应队伍,尤其军队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已经成为一支主力军.但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培训,对预防医院感染和消毒供应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培养一支能为医院消毒供应工作队伍势在必行.我们的做法如下.
作者:王素珍;崔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老年人咽部机会致病菌的携带状况及咽部分泌物培养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92例老年人进行非感染状态下咽拭子的菌种鉴定.结果 老年人咽部检出率较高的机会致病菌,依次为副流感嗜血菌、黏滑口腔球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复合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合并3种基础疾病受检者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显著高于合并<2种基础疾病的受检者.结论 高龄、咽部携带肺炎链球菌、副流感嗜血菌、肺炎克雷伯菌与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可能是老年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亓鹏;胡亦新;董宏艳;敬华;王斌;贾丽萍;李丽;马慧珍;赵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医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 采取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2003-2006年医院58 324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2 509例次,感染例次率为4.3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占首位,为26.66%;感染科室中血液科发病率高,为7.79%;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58.04%.结论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针对各种相关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赵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各级医疗机构护士锐器损伤发生概率,分析发生原因及探讨防范对策.方法 对50所医疗机构1 050名护理人员,进行从事护理工作后发生锐器损伤的调查,发放调查表1 050份,有效使用1 028份.结果 50所医疗机构1 028名护理人员,其中有903名在工作中均受到不同程度锐器损伤,损伤概率占87.84%;工龄6~10年损伤率高,占40.75%,其次是工作11~15年占31.12%;共发生损伤7 059例次,每人平均损伤7.80次,损伤>10次287名,占31.78%;配药时被安瓿损伤4 986例次,占70.63%;其次是清洗器械损伤1 097例次,占15.54%;皮肤轻度损伤4 072例次,占57.69%.结论 要不断改进安瓿工艺及器械安全性;有条件医院应购置器械清洗机;关键是要加强职业防护意识的宣教力度,做好自我防护,降低损伤概率极为重要.
作者:王美容;朱秀兰;方东萍;林祥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湿包现象属于灭菌不合格.一方面因为潮湿,影响蒸汽穿透力,不能确保物品已达到灭菌要求,特别是包的中央部位,已经过多次试验,湿包中央部位细菌培养阳性率>50%;另一方面,因为包布潮湿,外界细菌容易在布上繁殖,易造成在有效期内产生二次污染.笔者总结我院供应室两年来就国产压力蒸汽灭菌产生湿包现象做一分析.
作者:邵学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采用病灶清除碘伏灭菌,择期植骨方法治疗慢性骨髓炎的特点优势.方法 通过清创术后持续碘伏纱布条填塞湿敷,再行髓腔内植骨手术.结果 临床应用18例,17例(94.4%)治愈,1例复发.结论 病灶清创后开放碘伏持续湿敷,再行植骨的治疗方法可靠,能提高慢性胫骨骨髓炎的治愈率.
作者:沈铀;吴维颖;谢扬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