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中Ⅱ类整合酶基因的发现及意义

邓笑伟;刘长庭;李天智;王俊锋;粱立武;黄燕萍;莫晨

关键词: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整合子, 多重PCR
摘要:目的 检测Ⅰ、Ⅱ、Ⅲ类整合子在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临床分离株中存在情况,分析整合子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多重PCR方法筛选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整合酶基因.结果 Ⅰ类整合子的检出率为13.4%,其中3株菌同时带有Ⅰ类和Ⅱ类整合子,Ⅱ类整合子的阳性率为3.6%,未检测到Ⅲ类整合子.结论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中主要分布Ⅰ类整合子,首次发现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中含有Ⅱ类整合子,Ⅱ类整合酶基因可能增加细菌多药耐药的发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药机制及实验室检测的研究进展

    肠球菌属属于人体消化道微生态环境中的正常微生物群,是革兰阳性需氧球菌.当肠球菌属异位寄生时,可引起心内膜炎、泌尿系感染、败血症及伤口感染等,甚至危及生命,病死率达21.0%~27.5%[1].肠球菌属是医院感染的常见重要病原菌之一,据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的统计分析在革兰阳性菌中居第4位[2].

    作者:张媛;张鹏;吴尚为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1株携带6种β-内酰胺酶基因的肺炎克雷伯菌

    目的 了解对亚胺培南敏感的肺炎克雷伯菌(KPN)β-内酰胺酶产生状况.方法 对1株KPN用PCR法进行了16种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LEN、OKP、CTX-M-1群、CTX-M-2群、CTX-M-9群、OXA-1群、OXA-2群、OXA-10群、PER、GES、VEB、CARB、DHA、ACT-1)检测.结果 检测显示TEM、SHV、CTX-M-1群、CTX-M-9群、OXA-1群、DHA等6种阳性.结论 该株KPN同时携带6种β-内酰胺酶基因.

    作者:周军;王智刚;史伟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序列比较研究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HBV X基因序列的差异.方法 对20例标本的PCR产物进行直接测序;并对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和3例无症状HBV携带者HBV DNA的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并分析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中X基因核心启动子双突变T1762/A1764、G1719T、T1727G/A、G1730C、T1753C等变异高于HBV携带者;前者X启动子区变异率明显高于后者;乙型肝炎肝硬化同一患者X区不同克隆之间的碱基序列同源性为91.3%~99.7%,而HBV携带者为96.0%~100.0%.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BV DNA X区的CP启动子区以及X启动子区变异程度明显高于HBV携带者,同时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体内存在变异程度更大的HBV准种群.

    作者:申建维;王旭;李双一;江文涛;田丽红;孙秀琴;万玉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 监测重症监护病房(ICU)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2005年1月-2006年2月ICU分离的245株革兰阴性杆菌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签定,用K-B法做药敏试验,用确证法检测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结果 245株革兰阴性杆菌中占前3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22.4%)、大肠埃希菌(20.8%)及肺炎克雷伯菌(16.3%),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药谱分析,其酶型可能以CTX-M型为主.结论 亚胺培南对肠杆菌科、非发酵菌保持了很强的抗菌活性,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等抗菌药物也保持了较强的抗菌活性.

    作者:王丽;马杰;李顺清;肖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医疗机构护士锐器损伤现状调查与防护对策

    目的 调查各级医疗机构护士锐器损伤发生概率,分析发生原因及探讨防范对策.方法 对50所医疗机构1 050名护理人员,进行从事护理工作后发生锐器损伤的调查,发放调查表1 050份,有效使用1 028份.结果 50所医疗机构1 028名护理人员,其中有903名在工作中均受到不同程度锐器损伤,损伤概率占87.84%;工龄6~10年损伤率高,占40.75%,其次是工作11~15年占31.12%;共发生损伤7 059例次,每人平均损伤7.80次,损伤>10次287名,占31.78%;配药时被安瓿损伤4 986例次,占70.63%;其次是清洗器械损伤1 097例次,占15.54%;皮肤轻度损伤4 072例次,占57.69%.结论 要不断改进安瓿工艺及器械安全性;有条件医院应购置器械清洗机;关键是要加强职业防护意识的宣教力度,做好自我防护,降低损伤概率极为重要.

    作者:王美容;朱秀兰;方东萍;林祥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两种低温灭菌方法在医院物品灭菌中的选择运用

    目的 比较两种低温灭菌方法,为在各类湿热敏感医疗器械灭菌时选择佳的低温灭菌方法.方法 对环氧乙烷灭菌器、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的灭菌成本、灭菌参数等进行比较.结果 环氧乙烷为传统的低温灭菌方法,有成熟及完善的灭菌监测手段,适用于物品的终末灭菌,放置在消毒供应中心较适宜;过氧化氢等离子为新兴的低温灭菌方法,适用于紧急和连台手术时手术器械的消毒灭菌,放置在手术室较适宜.结论 两种低温灭菌方法均有各自的长处及局限性.

    作者:李大忻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北京市部分老年人咽部机会致病菌的携带状况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老年人咽部机会致病菌的携带状况及咽部分泌物培养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592例老年人进行非感染状态下咽拭子的菌种鉴定.结果 老年人咽部检出率较高的机会致病菌,依次为副流感嗜血菌、黏滑口腔球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复合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合并3种基础疾病受检者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显著高于合并<2种基础疾病的受检者.结论 高龄、咽部携带肺炎链球菌、副流感嗜血菌、肺炎克雷伯菌与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可能是老年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亓鹏;胡亦新;董宏艳;敬华;王斌;贾丽萍;李丽;马慧珍;赵敏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老年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254例老年患者铜绿假单胞菌(PAE)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耐药性,为临床监测与控制PAE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统计老年患者PAE医院感染的临床资料,采用K-B法对PAE进行体外耐药监测.结果 老年患者PAE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原发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住院日长、侵入性治疗、抗菌药物使用时间长等;PAE对复方新诺明和头孢噻肟耐药率分别为74.8%、60.2%,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3.9%.结论 建议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控制耐药菌的传播,提高对老年患者PAE感染的防治水平.

    作者:姚正国;范秋莲;郭华国;陈国强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趋势,为指导临床用药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患者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ATB Expression及配套试剂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 共分离病原菌3 066株(真菌除外);革兰阳性球菌927株(30.2%),以葡萄球菌属为主,其中耐甲氧西林株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69.0%和77.6%,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革兰阴性杆菌2 134株(69.6%),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阴沟肠杆菌多见;30.1%大肠埃希菌和40.1%肺炎克雷伯菌证实产ESBLs;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酶烯类耐药率低,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吡肟,但对部分抗菌药物产生多重耐药.结论 医院感染的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定期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积极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迎娟;董国英;丁钰;李慧;刘蓬蓬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不同培养时间与培养基pH值对体外实验中喹诺酮类抗解脲脲支原体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培养时间及培养基pH值对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及加替沙星在体外抗解脲脲支原体(Uu)MIC的影响.方法 用微量液体倍比稀释法,测定了35株临床Uu对3种药物在pH值6.0、6.5、7.0的培养基中,分别培养24、36、48、60 h时的MIC并统计分析.结果 60 h的MIC与48 h相同,pH值>6.5时,Uu对加替沙星100.0%敏感;司帕沙星耐药率较高;在不同pH值时,培养时间由24 h延长到36 h及48 h,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及加替沙星的MIC分别可增加1~32、1~8及1~16倍(各组P<0.05),耐药率也逐渐升高;pH值由6.0升高到6.5及7.0时,在不同培养时间,司帕沙星及加替沙星的MIC均可降低1~8倍(各组P<0.05),耐药率均逐渐降低;而左氧氟沙星的MIC50、MIC90及耐药率均升高.结论 体外实验中,司帕沙星及加替沙星的MIC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升高,随培养基pH值升高而降低;左氧氟沙星的MIC随培养时间延长及pH值升高而升高;加替沙星有良好的抗Uu活性;培养48 h可以作为测定MIC的终点时间.

    作者:罗迪青;周晓琳;余敏君;何定阳;尹卫国;吴移谋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加强岗前培训确保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

    目前,医院中心卫生员、护工等人群已进入消毒供应队伍,尤其军队医院的消毒供应中心,已经成为一支主力军.但由于缺乏医学知识培训,对预防医院感染和消毒供应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培养一支能为医院消毒供应工作队伍势在必行.我们的做法如下.

    作者:王素珍;崔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腹水培养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SBP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以医院2000年3月-2005年12月诊断为肝硬化合并SBP腹水病原菌培养结果阳性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114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耐药分析.结果 腹水中病原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高,占39.5%,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及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2%.结论 诊断SBP除应尽早进行腹水培养外,还要结合临床症状,依据药敏报告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金法祥;李水法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59例假丝酵母菌属菌血症的危险因素与预后分析

    目的 研究危重住院患者获得性假丝酵母菌属菌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分析1990-2004年间某院59例假丝酵母菌属菌血症和61例细菌菌血症的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假丝酵母菌属菌血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59例假丝酵母菌属菌血症中白色假丝酵母菌18株(30.5%)居首位;其后依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及12株其他假丝酵母菌;在59例假丝酵母菌属菌血症患者中,53例(89.8%)采用过放化疗,34例(57.6%)长期留置导尿管,47例(79.7%)采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23例(39.0%)应用中心静脉插管,同时,患者还接受了多种广谱抗菌药物的治疗.结论 白色假丝酵母菌为假丝酵母菌属菌血症的首要致病菌;应用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放化疗、使用中心静脉插管、机械性通气均会增加假丝酵母菌属菌血症的发病率.

    作者:赵心懋;徐英春;杨雪松;马洋;谢秀丽;陈民钧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新病房楼搬迁时医院感染防控措施

    在新外科大楼建成启用的搬迁阶段,为有效地控制新楼的环境污染,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我院采取了积极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王鲜平;张秀銮;管晓萍;曹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B-D试验不合格原因分析及处理

    2005年1月1日-2006年10月31日间共进行B-D试验2 010次,其中不合格共130次,约占6%.现对其不合格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李冬红;包曼菊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头孢他啶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大鼠肺炎的治疗研究

    目的 探讨头孢他啶对体外试验敏感的产CTX-M-14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大鼠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经鼻内滴入肺炎克雷伯菌菌悬液,制备大鼠肺炎模型;接种细菌后24 h,各组分别给予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和生理盐水,在各时间点测体温、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值,及肺组织匀浆菌落计数.结果 治疗72 h后头孢他啶组的各项指标分别与头孢噻肟组或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他啶对体外敏感的产CTX-M-14型ESBLs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苒;孙耕耘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人工肝支持系统留置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分析

    目的 分析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留置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临床、病原学特点,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对行ALSS治疗的肝衰竭患者留置静脉导管尖端和外周血进行细菌学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61例CRI中共分离出6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56株、革兰阴性菌2株、真菌6株,常见的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该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100%.结论 及时拔除感染导管是防治CRI的有效方法,临床应以预防为主,万古霉素是治疗CRI的首选药物.

    作者:金洁;叶卫江;黄劲松;葛小玲;俞海燕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母婴病房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调查分析与控制

    加强预防与控制母婴病房新生儿医院感染,防止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我院母婴病房2006年9月,连续发现3例新生儿急性细菌性结膜炎,经积极控制感染,并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汪青;刘素球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糖肽类耐药的检测与分析

    目的 了解中日友好医院临床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糖肽类耐药的流行情况和耐药机制,为MRCNS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头孢西丁纸片法、mecA基因PCR检测MRCNS;万古霉素耐药确证试验筛选对万古霉素敏感性下降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E-test法检测其MIC及多重PCR检测其van基因.结果 CNS对头孢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程度较高;52株CNS菌中头孢西丁纸片法与mecA基因检测MRCNS的符合率为96.2%,mecA基因阳性率为92.3%;256株CNS菌中筛选出4株异质性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VRS),均为MRCNS,未检出vanA、vanB、vanC1及vanC2基因.结论 对VRS和MRCNS进行有效的实验室检测与院内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与控制其传播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张远春;李爽;李凤莲;刘迎春;王靖;王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妇女儿童专科医院医院感染特点分析

    我院是一所妇女儿童专科医院,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院感染的发生及流行病学特点与综合医院有所不同,为了进一步探讨妇女儿童专科医院医院感染特点,特对我院2002-2005年,53 044例出院患者医院感染进行调查,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雷新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