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伟元;何林;吴劲松;卢月梅;李文青;程锦娥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感染中致病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年12月~2005年5月住院和门诊患者送检的细菌培养标本,并做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分离出的1 584株细菌中,前4位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5.6%)、克雷伯菌属(13.0%)、大肠埃希菌(10.0%)、白色念珠菌(9.9%);G-杆菌对氨苄西林(86.7%)耐药率高,其次是头孢噻吩(79.5%)、美洛西林(75.7%);敏感的是美罗培南(2.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9.0%)和磷霉素(29.1%);G+葡萄球菌属除万古霉素外,对其他1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高于苯唑西林敏感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主要为屎肠球菌(EF),对青霉素类和红霉素类耐药较严重.结论加强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和运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欧阳育琪;黄强;颜复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并与其他抗菌药物比较.方法收集临床分离到的革兰阴性菌,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试验,测定1 670株革兰阴性菌对10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按NCCLS2002年版标准判读结果.结果头孢哌酮/舒巴坦对临床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作用仅次于亚胺培南,对临床常见的非发酵菌如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的抗菌作用与亚胺培南相当,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等则保持很高的敏感性.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革兰阴性菌的抗菌谱较广,抗菌作用也较好,在院内中、重度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治疗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娅娟;刘蓬蓬;李萍;孙伟伟;郝晓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又称为医院内肺炎(NP),它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感染的潜伏期,而在入院48 h后发生的肺炎.
作者:王臻;童朝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两种药物联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及混合感染的疗效.方法348例患者口服克拉霉素与加替沙星,疗程12 d.结果对衣原体、支原体、衣原体+支原体及混合感染总有效率分别达100%、95%、91%、86%.结论联合用药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及混合感染具有高效、安全、服用方便等优点.
作者:吕晓萍;宋彪;许小庄;房思宁;熊峰;黄小芳;李放娟;杜小红;季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泌尿系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要求操作,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60细菌鉴定仪鉴定菌种,采用K-B法做药敏试验,对临床分离的294株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分离的294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5.9%、革兰阳性菌占24.1%;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肠球菌属为主;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63株,其中大肠埃希菌产ESBLs57株,占90.5%;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 6株,占9.5%;耐高单位庆大霉素肠球菌属21株,占肠球菌属43.7%.结论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广泛,有些菌株产生多重耐药性;建议临床医生重视细菌学培养,用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ESBLs菌株的产生.
作者:陈求刚;崔颖鹏;廖康;陈冬梅;曾燕;禤建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为减少医院感染,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我们制定了救护车的消毒管理制度,对救护车内空气、物品进行相应的消毒处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朱爱玲;荆秋荣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由于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不断创新,人们对其概念把握不够准确,容易造成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混放的现象.对此,我院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管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明俊;高延秀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调查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5年间木糖氧化产碱菌的分布与耐药现况,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院内分离菌株经VITEK-AMS全自动细菌鉴定仪GNI+卡鉴定到种;药敏试验采用其配套的GNS-KI或GNS-121卡进行耐药分析;部分药敏应用K-B纸片法.结果木糖氧化产碱菌对一、二、三、四代头孢菌素(头孢他啶除外)耐药率>77%;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率>76%;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西丁、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均为100%;对氨曲南耐药率为92.86%;对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66.67%、44.44%.结论木糖氧化产碱菌检出率呈逐年增多趋势,且呈多重耐药,该菌所致感染应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的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张卫英;高英;吴巍;董晓勤;周田美;余道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本调查提出了一种先将棉签顶出再行抽取的方法,并与实际工作中常见、较典型的随意将手指伸入棉签袋内抽取的方法作比较,检测抽取后棉签菌落数.
作者:漆俐红;陈先蓉;姚猛;杨红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我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医院感染情况和相关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对SICU在2002年1月~2005年1月,收治的患者中医院感染发生、感染部位、感染病原微生物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医院感染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SICU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4.2%,死亡率为48.9%;常见的感染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88.9%)、血液系统(48.9%)和泌尿系统(26.7%);病原微生物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4.1%,常见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乙酸钙/鲍氏不动杆菌和产酸克雷伯菌;革兰阳性球菌占24.8%,常见的依次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真菌占11.1%,以白色念珠菌为常见.结论应加强对SICU患者下呼吸道、血液系统和泌尿系统的感染监测;SICU医院感染病原菌菌种多样性和多重耐药的特点使得早期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十分困难,应根据SICU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和药敏情况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作者:李双玲;王东信;吴新民;蒋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患者术前、输血前检测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意义.方法对2003~2004年间10 754例术前、输血前的患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分析.结果检出HBsAg阳性1 163例,阳性率10.81%;抗-HCV阳性21例,阳性率0.20%;抗-HIV阳性1例,阳性率0.01%,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确认实验室确证;TRUST阳性74例,阳性率0.69%,经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HA)确证;重叠感染多为HBV和HCV重叠感染及HBV和梅毒的重叠感染;消化科为乙型肝炎的高发科室(χ2=4.77,P<0.05),妇科为潜伏梅毒的高发科室(χ2=6.98,P<0.01).结论术前、输血前检测经血传播性疾病可事先知悉患者的感染情况,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治、对医院感染控制、日后减少医患纠纷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俊庆;胡焉凡;许燕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为使治疗室、换药室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主要改变了以往持物镊用化学消毒剂浸泡,换药碗、镊及纱布用储槽盛装的方法,所有物品尽量布包、小包装,进行高压灭菌.临床使用不仅安全可靠,也为医院节省了支出.
作者:于爱玉;隋爱萍;张夕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从麻醉机回路内、病毒/细菌过滤器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口腔和支气管内吸取的分泌物做细菌培养.结果术前采样的15台未消毒的麻醉机中有8台细菌培养呈阳性;每例患者术中口腔、支气管分泌物及术后病毒/细菌过滤器均分离出相同细菌;使用一次性病毒/细菌过滤器的病例,术后从麻醉机内和一次性病毒/细菌过滤器麻醉机采样未捡出细菌;未使用一次性病毒/细菌过滤器的病例,术后麻醉机内可分离出与口腔相同的细菌.结论研究结果提示麻醉机很易受到手术患者的污染,而麻醉机的循环使用可将病原菌传播到下一个手术患者,是导致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手术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
作者:郝国明;朱红军;林祥伟;张舟;张长椿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检验科是医院高危主要的科室之一,医院感染管理开展的好坏对降低医院感染、控制感染的发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就基层检验科在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柳枝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我院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临床分布,分析细菌的耐药谱,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经VITEK系统鉴定出162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进行自动化、纸片扩散法药敏试验,统计分析其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变化.结果在所有临床分离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标本中,以痰液为主(90.1%),其次为创口分泌物和咽拭子;该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0.4%和22.2%.结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是重症监护病房(ICU)常见的医院感染致病菌,痰标本的分离率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侵袭性操作、加强耐药性监测,有利于预防及控制医院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感染.
作者:余素飞;杨雪飞;李婷婷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随着消毒供应室管理的不断加强和完善,医院采用集中式管理模式,供应室已从原来单一负责病房、门急诊及专科诊疗单位的清洗、消毒、灭菌工作模式,逐渐过渡到消毒供应中心的功能,实行全院所有科室的消毒灭菌物品质量控制.
作者:李大忻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培菲康)对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中所致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28例HP阳性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成A组(阿莫西林、甲硝唑、奥美拉唑、果胶铋四联治疗组)和B组(四联加培菲康治疗组);两组抗生素疗程均为2周,奥美拉唑及果胶铋疗程为4周;抗生素治疗结束4周后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及尿素酶试验,判断根除HP疗效.结果A、B组两组根除HP效果相近,根除率分别为92.19%和96.88%(P>0.05);AAD发生率B组明显低于A组(P<0.05),>60岁患者AAD发生率明显高于<60岁患者(P<0.05).结论老年人AAD发生率高,培菲康能有效防治根除HP感染治疗中引起的AAD.
作者:曹艳菊;张豫生;屈昌民;袁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眼科病房眼液滴入是一项基本专科操作.过去除感染患者外,滴眼液是公用的,容易引起交叉感染.为了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我们病房采用滴眼液每个人专用的做法.
作者:汤合珍;王英人;姜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调查我院鲍氏不动杆菌对9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分析其多重耐药特点,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02~2004年临床分离221株鲍氏不动杆菌,使用Kirby-Bauer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其对9种抗菌药物的抑菌环直径,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2002年标准判读结果.结果ICU病房分离株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25.3%和26.4%,分别比非ICU病房高13.4%和12.2%(P<0.05),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高于非ICU病房13.8%~36.9%(P<0.01);非呼吸道标本分离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比呼吸道标本高15.6%~17.9%(P<0.05),对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比呼吸道标本分别高18.9%和19.1%(P<0.01);非ICU病房和ICU病房多重耐药菌分别占35.8%和65.4%(P<0.01).结论我院ICU病房分离鲍氏不动杆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ICU病房,ICU和非ICU病房均分离出大量多重耐药株.
作者:吴伟元;何林;吴劲松;卢月梅;李文青;程锦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我院对在医疗工作中使用消毒剂的品种、采购、发放、操作监控实行了规范化管理,以达到品种质量达标,配制操作规范,使用安全有效.
作者:王晓霞;王安清;梁自芬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