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菊;谢景玫;苏春勤
目的对我院2004年上半年临床标本中分离菌进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药敏试验用K-B纸片法,根据2003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判断结果,应用WHO-NET-5软件对临床分离细菌的药敏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对所监测的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应重视医院感染、规范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对医院感染菌的治疗非常重要,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陈翠敏;府伟灵;张晓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并建立一种高效免疫微阵列传感器抗体固定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普通蛋白A(SPA)法与经巯基取代SPA(自组装SPA)法固定石英晶体微阵列上抗体,并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分别检测其不同浓度抗体、抗原条件下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并对其抗体包被量、反应频率漂移、非特异性反应等多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传统SPA法相比,自组装SPA具有抗体固定量大、反应速度快、频率下降明显、非特异性反应低等优点.结论自组装SPA法具有比普通SPA法包被一致性更高的优点,可以作为新一代免疫传感器的抗体固定方法.
作者:罗阳;府伟灵;张雪;张波;陈鸣;黄君富;夏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采用SPA法在镀金电极表面进行抗体固定,探索压电免疫传感器再生使用的佳条件.方法对压电免疫传感器的检测时间、特异性,及再生试验的佳试剂、时间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构建的压电免疫传感器检测时间为15min,无交叉反应;NaOH溶液再生10次后,频率响应下降为原有的75%.结论所构建的压电免疫传感器检测时间短,特异性好,可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NaOH溶液用于石英晶体再生的效果较好,极大地降低了使用成本.
作者:姚春艳;府伟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沙眼衣原体(CT)、人支原体(MH)感染状况,感染人群中性别、年龄的分布及支原体耐药谱.方法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IST2试剂盒检测支原体耐药谱.结果1 026例患者中检出衣原体、支原体阳性者共816例,总感染率为79.53%;其中CT感染率15.46%,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率48.83%,MH感染率11.90%;男女性别感染率分别为39.83%和60.17%;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衣原体、支原体感染以中青年(20~40岁)为主,占阳性患者的57.60%;对支原体敏感的药物有多西环素、普那霉素(原始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结论解脲脲支原体是常见的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菌,药敏试验可用于筛选敏感药物,以便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生素.
作者:罗阳;张雪;黄君富;夏涵;府伟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重症监护室(ICU)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专业,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比普通病房患者高5~10倍,采取有效地管理措施和护理干预以控制和减少ICU的医院感染,显得越来越迫切.
作者:熊敏;应文娟;杨丽霞;陈晓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控制内镜医院感染的对策.方法通过调查,分析内镜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结果内镜的清洗、消毒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隐患.结论严格遵守卫生部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加强内镜的医院感染管理十分重要.
作者:李六亿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妇产科是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易引起医院感染的流行.如何加强预防和控制新生儿的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在2003年12月份发现婴儿脓疱疮4例,为控制感染,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收到较好效果,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帆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青霉素钠(benzyl penicillin)在家中静脉给药的治疗方法已被广泛使用,患者在家中可进行长期的治疗,这种家中静脉治疗方案可减少患者在医院的时间且已为广大患者所认可.
作者:Vella-Brincat JWA;陈宜鸿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洁芙柔消毒凝胶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现场消毒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该消毒凝胶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作用1 min杀灭率均为100%;洁芙柔消毒凝胶对手上自然菌作用3 min,杀灭率为99.02%.结论洁芙柔消毒凝胶是一种凝胶状醇类消毒剂,杀菌力强,且具护肤成分,消毒后手感干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外科手消毒剂.
作者:李春梅;钟晓祝;杨金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减少细菌耐药的产生.方法通过加强领导,充分发挥好领导管理监督作用,建立健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医务人员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检验科的细菌培养与药物敏感试验效率;制定抗菌药物的用药原则和联合用药原则;加大督查力度,严把药品关;每月公布细菌培养的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对全院抗菌药物的使用认真督查,把督查情况以多种形式及时向全院各科反馈,并对滥用抗菌药物的科室和个人,进行一定的经济处罚等措施来加强药品管理.结果我院抗菌药物的滥用得到有效地控制.结论我们采取的这些综合管理与控制措施行之有效.
作者:张雪;罗阳;黄君富;府伟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监测外科病房医院感染发生部位、病原菌分布特点,分析其耐药性,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外科病房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实验;对细菌培养阳性病例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质控科确诊为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外科病房医院感染以伤口或创口、呼吸道、泌尿道的发生率高;474例医院感染病原菌中,居前3位的依次为葡萄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药物敏感性实验显示,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多黏菌素抗菌药物敏感性较好(98%),但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较多,对其他常规抗生素耐药性严重.结论外科病房医院感染因疾病不同,其感染部位、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均有所不同,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病原学监测,针对各相关环节和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减少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波;府伟灵;张晓兵;廖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普通紫外线灯作为医院Ⅲ类空气消毒器,应用广泛,因其成本低,在基层医院更是普遍应用.而<消毒技术规范>要求紫外线辐射强度,新灯不得<90 μW/cm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不得<70μW/cm2.为了保证在有效强度内使用,必须定期进行监测.用紫外线强度监测指示卡监测方便经济,在基层医院应用较广,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指示卡摆放位置和距离难以准确,而监测效果也就不正确.通过实践自己设计制作了指示卡吊牌,经过使用,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秦月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院在2002年8月实施了病区护理组织管理改革,营造了一个整齐、清洁、安全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了故障和差错的发生,使无菌物品合格率和临床服务满意度均达100%.
作者:郑柏湘;戴李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针对HPV DNA亚型的异质性,建立HPV DNA亚型的基因芯片快速检测方法,为HPV感染病例提供诊断依据.方法18种HPV DNA亚型(HPV6 、16、18、31、33、35、39、11、45、51、52、53、56、58、42、59、66、68)特异性探针,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制备成基因芯片,生物素标记引物经通用引物介导PCR(GD-PCR)扩增HPV DNA,PCR产物与基因芯片经反向点杂交检测HPV亚型;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PV6、11、16和18亚型.结果31例标本中,基因芯片的阳性检出率为74.2%,其中HPV6/18、HPV11/16、HPV33/58和HPV6/11/33多重感染各1例(3.2%);荧光定量PCR阳性检出率为67.7%,与前种方法相比较,漏诊率为6.5%.结论HPV分型基因芯片可1次检测HPV多种亚型,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有利于对HPV多重感染的诊断.
作者:黄庆;府伟灵;周玉;张雪;黄君富;陈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NI)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hospital acquired infection)是指住院患者或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医院感染随着医院的建立而出现,随着医学的发展而日益严峻.目前,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得到普遍的关注与重视.耐药菌株特别是多重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使传统的检测手段难以发挥令人满意的作用.寻找一种快速、准确的实验诊断方法,成了迫在眉睫的重大课题.基因芯片技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并日益成熟.在众多的基因芯片技术领域里,压电基因传感器芯片因在医院感染诊断方面具有其他检测手段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而倍受人们青睐.
作者:王云霞;府伟灵;陈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医院感染(HAI)的易感因素、防治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83例初治急性白血病住院化疗后的医院感染发生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减低、年龄>60岁患者医院感染率增高;抗生素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使化疗后AL患者发热及ANC恢复天数分别缩短为(7.0±1.8)d和(9.8±2.0)d.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ANC和患者年龄是医院感染主要易感因素,抗生素加用G-CSF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作者:屈玲;府伟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总结实践经验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标准化手卫生术语,正确评价手卫生指标;充分了解手卫生机制,规避手卫生观念误区;倡导使用手凝胶,树立手卫生新观念.结论加强手卫生观念与实施力度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游建萍;黄庆;府伟灵;张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B-D测试是专门用于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冷空气排除效果的检测.本院采用自制测试包监测,以往因B-D测试纸直接贴于布面,经高温蒸汽后图案的部分染料粘在布面上,引起图案不均匀白色斑点,误认为试验失败.工作中经反复试验观察,发现了一种切实可行办法,既提高了B-D测试的成功率,又保证了灭菌的安全性,现将真体方法和优点介绍如下.
作者:杜晓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氧气湿化瓶污染细菌与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关系,为防治其引起的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集4个ICU氧气湿化瓶标本和ICU患者下呼吸道痰,对其细菌进行分离、鉴定,重点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结果从氧气湿化瓶分离的细菌158株,以G-杆菌共116株(73.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75株(47.5%);痰培养的细菌340株,G-杆菌278株(81.8%),铜绿假单胞菌85株(25.0%),患者下呼吸道痰培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6种抗生素(除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37.5%~84.2%;氧气湿化瓶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除羧苄西林耐药率为57.1%外,其余为3.5%~28.6%.结论氧气湿化瓶污染细菌与呼吸道感染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王露霞;汤蓓;石凌波;徐德兴;赖续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一次性输液器在生产过程中,其腔内的微小颗粒(塑料屑),基本上为肉眼不可见,它们侵入人体后不能在体内代谢.因此,通过静脉输液造成血管内不溶性微粒的污染,对威胁人类健康已逐步的显现出来:较大的微粒能造成局部血管堵塞或供血不足,组织缺氧,促发静脉炎和水肿、肉芽肿,甚至促发肿瘤的形成,不溶性微粒还可以引起过敏反应和热原反应.为了大限度地减少一次性输液器腔内不溶性微粒对毛细血管的阻塞,减少对患者微循环的损害,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向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