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监测及对策

熊敏;应文娟;杨丽霞;陈晓红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 医院感染, 对策
摘要:重症监护室(ICU)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专业,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比普通病房患者高5~10倍,采取有效地管理措施和护理干预以控制和减少ICU的医院感染,显得越来越迫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留置针感染的检验与诊断

    随着留置针的不断应用,留置针的感染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笔者将导致留置针感染的相关微生物、血样标本及导管标本采集、检验结果判断等问题作一总结,以供参考.

    作者:胡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RNA包膜病毒的光诱导灭活

    目的以亚甲蓝(MB)为光敏剂,研究RNA包膜病毒光诱导灭活的影响因素.方法以登革热病毒为指示病毒,以单波长点阵式发光二极管为光源,将指示病毒与不同浓度的MB工作液混合后,收集不同光照时间和距离的MB/病毒混合液,空班法测定病毒滴度.结果MB<10 mg/ml时,病毒灭活效果并不理想;MB≥1.0 mg/ml时,在5min的光照时间内即可完全灭活2.5 m光照距离内的病毒,当光照距离≥3.0 m时,较高浓度的MB(2.0 mg/ml)可在较短时间内(20 min)完全杀灭病毒,而较低浓度的MB(1.0 mg/ml)则需要更长的光照时间(25 min)才可完全杀灭指示病毒.结论MB工作浓度和光源光强度、光照时间和距离是影响RNA包膜病毒光诱导灭活效果的4个关键因素,前三者与病毒灭活效果正相关,后者则负相关.

    作者:黄庆;府伟灵;周来新;黄君富;陈鸣;姚春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18个月血培养中分离菌株的构成比及耐药情况.方法患者血培养标本经BacT/Alerti 120血培养仪培养,分离所得菌株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PI系统进行鉴定和K-B法做药敏.结果在1 821份标本中,分离菌株246株,阳性率为13.5%,其中革兰阴性菌占32%,革兰阳性菌占37%,念珠菌属占31%.结论对血培养中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监测很有必要.

    作者:廖扬;张晓兵;龚雅利;府伟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临床标本中真菌分离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调查目前我院临床标本中真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各种临床标本经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PI 20C AUX鉴定系统鉴定,并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3 260份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真菌476株28种,其中前3位为白色念珠菌64.7%,热带念珠菌12.4%,光滑念珠菌3.78%,检出真菌多的部位是呼吸道,占真菌标本的68.1%,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结论真菌感染在临床上显上升趋势且产生了耐药株,重视真菌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作者:杨丽华;张晓兵;龚雅莉;府伟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洁芙柔消毒凝胶消毒效果观察

    目的了解洁芙柔消毒凝胶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和现场消毒效果进行观察.结果该消毒凝胶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作用1 min杀灭率均为100%;洁芙柔消毒凝胶对手上自然菌作用3 min,杀灭率为99.02%.结论洁芙柔消毒凝胶是一种凝胶状醇类消毒剂,杀菌力强,且具护肤成分,消毒后手感干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外科手消毒剂.

    作者:李春梅;钟晓祝;杨金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HIV流行形势及医院感染防范措施

    目的了解HIV的流行形势、评估当前流行形势对我院输血安全和HIV医院感染的影响并探讨应对措施.方法对1995~2004年6月期间从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和献血者中检出HIV抗体阳性者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HIV抗体阳性者检出情况:1995年从患者中检出1人,1997年从患者和献血者各检出1人,1999年从患者中检出4人,2000年从献血者中检出1人,2001年从献血者中检出2人,2002年从患者和献血者中各检出5人,2003年从患者中检出10人、从献血者中检出1人,2004年(1~6月)从患者中检出11人、从献血者中检出6人;累计检出48人,其中患者32人、献血者16人,男性32人、女性16人.结论在2001年及以前,HIV感染呈零星散发现象,2002年开始,HIV呈暴发趋势;献血者HIV检出率随整个人群HIV感染率的升高而升高,输血安全问题面临新的压力,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面临更大的危险,HIV的医院感染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蒋天伦;李兵;黎儒青;刘佳;肖瑞卿;赵树铭;林武存;府伟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1例早产儿脐带延迟脱落感染的预防

    1病例患儿,女,早产儿(胎龄31周),于2004年4月23日出生,顺产,新法接生,出生时体重1.7kg,Apgar评分8分.产后3 d出院,出院时早产儿皮肤轻度黄染,哭声洪亮,吸吮力正常,心率、体温、呼吸正常,大小便正常,脐带上端干燥,脐周无红肿、未脱落.在产后7、14、21、28 d等多次家庭随访,发现早产儿一般情况较好,皮肤黄染逐渐消退,母乳喂养,心率、体温、呼吸正常,睡眠每天>20 h,大小便正常,脐带上端干燥,脐带根部仍与腹壁相连,随访第7天,脐带根部皮肤发红,无分泌物等其他情况,经处理后10 d好转.持续观察脐带至30 d(5月23日)脱落,脐部无渗血.

    作者:彭双七;甘慧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洋葱综合征患者终末消毒方法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原属假单胞菌属,引起的重症肺炎往往导致呼吸衰竭,国外因为这种由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常常导致快速进展的肺炎而称为洋葱(cepacia)综合征,该病被认为是致命的而且难以治愈的.2004年10月我院收治一男性,78岁发热患者,因肺部大面积感染、反复细菌培养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而诊断为临床罕见的洋葱综合征.由于该菌对多种抗生素天然耐药,患者终治疗无效死亡.这种耐药性强的细菌,如果引起病区的流行,后果将十分严重.我们对该病室进行了严格的终末消毒并对消毒效果进行了检测,报道如下.

    作者:黄朝晖;袁凤京;王华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探讨

    目的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总结实践经验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标准化手卫生术语,正确评价手卫生指标;充分了解手卫生机制,规避手卫生观念误区;倡导使用手凝胶,树立手卫生新观念.结论加强手卫生观念与实施力度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游建萍;黄庆;府伟灵;张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季节性时间序列分析在医院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为了研究医院感染人数与不同季节的关系.方法利用季节性时间序列的线性模型对1996~2002年的数据建模,并比较各个模型对2003年的数据预测能力,从而总结出佳模型.结果后得到4个模型,各模型的P值均<0.0001,说明新建立的模型是可靠的;预测的结果表明后一个模型的效果好.结论季节性时间序列的线性模型能较好的模拟医院感染人数同季节的关系,并有较强的预测能力,从而为医院感染人数的预测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作者:罗阳;丁国英;府伟灵;郭波涛;张雪;黄君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儿童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析及抗菌药物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小儿泌尿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变化以及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法对我院38例泌尿道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B法进行药敏分析,并按NCCLS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结果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多,大肠埃希菌占42.1%,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比例有上升趋势,占26.3%;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多重耐药性,氨苄西林耐药性高,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万古霉素、亚胺培南是目前敏感抗菌药物.结论重视泌尿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检测,以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十分重要.

    作者:纪泽泉;黄翠雯;李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学及相关危险因素

    目的研究导管相关感染(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CRI)的病原学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34例导管培养阳性病例,针对插管时间、拔管时间、插管部位、插管次数、临床表现、病原学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6例患者确诊为CRI,其中真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在临床确诊病例中分别为22.7%、20.0%、16.7%;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酿脓链球菌在临床未确诊病例中分别为60.7%、14.3%、7.1%;与未确诊病例相比,CRI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P>0.05),与导管留置时间、插管次数、插管部位有相关性(P<0.05).结论CRI的主要病原菌为真菌、表皮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长时间放置导管、反复插管及经颈内静脉置管可增加CRI的危险性.

    作者:邹琳;俞森洋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自制指示卡吊牌监测紫外线强度

    普通紫外线灯作为医院Ⅲ类空气消毒器,应用广泛,因其成本低,在基层医院更是普遍应用.而<消毒技术规范>要求紫外线辐射强度,新灯不得<90 μW/cm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不得<70μW/cm2.为了保证在有效强度内使用,必须定期进行监测.用紫外线强度监测指示卡监测方便经济,在基层医院应用较广,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指示卡摆放位置和距离难以准确,而监测效果也就不正确.通过实践自己设计制作了指示卡吊牌,经过使用,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秦月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肝病患者医院感染细菌特征及其耐药性

    目的了解肝病患者院内细菌感染的特征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1~2003年传染病医院肝病患者细菌感染的类型、分布、产酶率及耐药并加以分析比较.结果39个属105个种,共1 374株;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厌氧菌的感染率低;败血症22.1%、自发性腹膜炎21.8%、尿路感染19.3%、呼吸道感染33.4%等是肝病常见的细菌感染并发症;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较低的为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革兰阳性球菌耐药率较低的包括万古霉素、阿米卡星、头孢吡肟、头孢唑林、替考拉宁、头孢曲松、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18.09%,克雷伯菌产ESBLs率19.75%,葡萄球菌产β-内酰胺酶率67.06%,肠球菌产β-内酰胺酶率25.68%.结论临床经验用药必须综合分析肝病患者细菌感染的部位、菌属(种)分布及其耐药性,做到有理有据.

    作者:曲芬;毛远丽;鲍春梅;崔恩博;李永利;郭桐生;姜素椿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持续静脉给药治疗过程中青霉素的稳定性

    青霉素钠(benzyl penicillin)在家中静脉给药的治疗方法已被广泛使用,患者在家中可进行长期的治疗,这种家中静脉治疗方案可减少患者在医院的时间且已为广大患者所认可.

    作者:Vella-Brincat JWA;陈宜鸿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重症监护病房氧气湿化瓶污染细菌与呼吸道感染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氧气湿化瓶污染细菌与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关系,为防治其引起的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集4个ICU氧气湿化瓶标本和ICU患者下呼吸道痰,对其细菌进行分离、鉴定,重点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结果从氧气湿化瓶分离的细菌158株,以G-杆菌共116株(73.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75株(47.5%);痰培养的细菌340株,G-杆菌278株(81.8%),铜绿假单胞菌85株(25.0%),患者下呼吸道痰培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6种抗生素(除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37.5%~84.2%;氧气湿化瓶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除羧苄西林耐药率为57.1%外,其余为3.5%~28.6%.结论氧气湿化瓶污染细菌与呼吸道感染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王露霞;汤蓓;石凌波;徐德兴;赖续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介绍一种B-D测试的方法

    B-D测试是专门用于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冷空气排除效果的检测.本院采用自制测试包监测,以往因B-D测试纸直接贴于布面,经高温蒸汽后图案的部分染料粘在布面上,引起图案不均匀白色斑点,误认为试验失败.工作中经反复试验观察,发现了一种切实可行办法,既提高了B-D测试的成功率,又保证了灭菌的安全性,现将真体方法和优点介绍如下.

    作者:杜晓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医院楼梯扶手消毒前后细菌学监测与措施

    医院内楼梯扶手的细菌学污染,是医院感染管理(特别是基层医院)的薄弱环节,为引起广大同行重视,预防交叉感染的机会,笔者对医院内楼梯扶手进行细菌学监测,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婴儿脓疱疮医院感染调查分析与控制

    妇产科是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易引起医院感染的流行.如何加强预防和控制新生儿的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在2003年12月份发现婴儿脓疱疮4例,为控制感染,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收到较好效果,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帆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医用自洁洗手器研制与应用

    根据各级医院洗手器械的现状,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的实际情况,笔者对清洁洗手器械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将传统水龙头进行了改造,设计成一种新型医疗部门专用的自洁洗手器械,经试用及检测达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家鹏;陈鹏;陈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