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监护病房氧气湿化瓶污染细菌与呼吸道感染关系探讨

王露霞;汤蓓;石凌波;徐德兴;赖续文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 氧气湿化瓶, 下呼吸道感染, 耐药率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氧气湿化瓶污染细菌与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关系,为防治其引起的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集4个ICU氧气湿化瓶标本和ICU患者下呼吸道痰,对其细菌进行分离、鉴定,重点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结果从氧气湿化瓶分离的细菌158株,以G-杆菌共116株(73.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75株(47.5%);痰培养的细菌340株,G-杆菌278株(81.8%),铜绿假单胞菌85株(25.0%),患者下呼吸道痰培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6种抗生素(除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37.5%~84.2%;氧气湿化瓶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除羧苄西林耐药率为57.1%外,其余为3.5%~28.6%.结论氧气湿化瓶污染细菌与呼吸道感染有密切的关系.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手术器械清洗消毒中的问题与对策

    临床腹腔镜器械清洁消毒灭菌工作不到位,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医疗安全.为此,笔者对目前我科腹腔镜器械清洗消毒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余如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1例早产儿脐带延迟脱落感染的预防

    1病例患儿,女,早产儿(胎龄31周),于2004年4月23日出生,顺产,新法接生,出生时体重1.7kg,Apgar评分8分.产后3 d出院,出院时早产儿皮肤轻度黄染,哭声洪亮,吸吮力正常,心率、体温、呼吸正常,大小便正常,脐带上端干燥,脐周无红肿、未脱落.在产后7、14、21、28 d等多次家庭随访,发现早产儿一般情况较好,皮肤黄染逐渐消退,母乳喂养,心率、体温、呼吸正常,睡眠每天>20 h,大小便正常,脐带上端干燥,脐带根部仍与腹壁相连,随访第7天,脐带根部皮肤发红,无分泌物等其他情况,经处理后10 d好转.持续观察脐带至30 d(5月23日)脱落,脐部无渗血.

    作者:彭双七;甘慧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

    当前很多医院较为重视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直接感染的预防,忽略了通过空气、物品、医务人员手间接感染的预防.所以我们于2002年开始对本院13个科室进行了空气、物品、医务人员手的细菌监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志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呼吸科患者真菌感染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分析

    目的分析142例呼吸科真菌感染阳性标本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以探讨其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萨布罗培养基培养标本,用ID真菌鉴定板条进行鉴定分型,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142株真菌中,白色念珠菌感染率高,占74.7%;分离的菌株对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和酮康唑的敏感率较高,均为100%;对5-氟胞嘧啶的耐药率较高,白色念珠菌为1.9%,白吉利毛孢子菌为50%.结论对于加强对真菌感染的认识、及时进行真菌的鉴定和药敏实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真菌感染、特别是耐药菌株感染的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颖;张晓兵;王威;府伟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儿童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析及抗菌药物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小儿泌尿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变化以及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法对我院38例泌尿道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B法进行药敏分析,并按NCCLS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结果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多,大肠埃希菌占42.1%,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比例有上升趋势,占26.3%;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多重耐药性,氨苄西林耐药性高,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万古霉素、亚胺培南是目前敏感抗菌药物.结论重视泌尿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检测,以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十分重要.

    作者:纪泽泉;黄翠雯;李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KDJH型多功能空气层流净化杀菌机消毒效果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KDjH型多功能空气层流净化杀菌机在手术室中的消毒效果.方法分别测定该机在手术间内有人、无人状态下(即动、静态条件)对空气的消毒效果.结果KDJH型多功能空气层流净化杀菌机在约125m3的空间中,温度24~27℃,相对湿度为80%~85%时,无人情况下开机1 h(强风)对空气中自然菌的平均消除率为90.1%,消毒处理后空气平均菌落总数为62.3CFU/m3;有人情况下非感染手术过程中控制室内人员流动平均在9.3人,开机2 h(弱风)室内空气平均菌落总数为167CFU/m3,较紫外线灯消毒效果明显.结论KDJH型多功能空气层流净化杀菌机用于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明显,按产品说明书的使用方法用于手术间(≤150 m3)空气的消毒,静态条件下空气菌落总数可达到卫生部Ⅱ类环境空气卫生学标准(≤200 CFU/m3)的要求;动态条件下非感染手术控制室内人员流动约10人,术中开机持续弱风亦可保证空气菌落总数在较低水平.

    作者:文珊;何振惠;陈爱娟;黄杰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消毒液染菌量的监测及分析

    消毒液医护人员经常使用,但容易疏忽,因此在使用中测定消毒液染菌量,是评价消毒灭菌是否达标、消毒效果是否可靠的手段.因此,消毒液含菌量的监测,对控制医院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子群;王玉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病毒靶序列浓度对新型肽核酸压电基因传感器阵列的影响

    目的探索乙型肝炎病毒(HBV)靶序列浓度值对肽核酸压电基因传感器阵列杂交效应的影响.方法压电基因传感器阵列表面先固定上1.5μmol/L的bis-PNA探针,观察终浓度为1pg/L至100μg/L的HBV DNA与探针,进行杂交所引起的频率变化及反应所需时间.并对频率下降值与靶序列浓度做线性回归,确定其线性范围.结果靶序列浓度为1pg/L时,传感器未能检测出任何频率的改变.随着浓度从10 pg/L增加到100μg/L,杂交反应引起的频率下降值呈先增加后趋于缓和的趋势,以10μg/L为分界线,而杂交平衡时间并没有显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在10pg/L到10μg/L的浓度范围内,浓度与频率下降值的线性回归方程为lgC=-2.7455+0.0691×△F,相关系数r=0.9923.结论随着靶序列浓度的升高,杂交反应引起的频率下降值呈典型饱和曲线趋势,靶序列浓度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0pg/L~10μg/L.

    作者:陈鸣;府伟灵;蔡国儒;俞丽丽;刘明华;陈庆海;张波;蒋天伦;吴蓉;王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重症监护病房氧气湿化瓶污染细菌与呼吸道感染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氧气湿化瓶污染细菌与住院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关系,为防治其引起的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集4个ICU氧气湿化瓶标本和ICU患者下呼吸道痰,对其细菌进行分离、鉴定,重点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率.结果从氧气湿化瓶分离的细菌158株,以G-杆菌共116株(73.4%),其中铜绿假单胞菌75株(47.5%);痰培养的细菌340株,G-杆菌278株(81.8%),铜绿假单胞菌85株(25.0%),患者下呼吸道痰培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16种抗生素(除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37.5%~84.2%;氧气湿化瓶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除羧苄西林耐药率为57.1%外,其余为3.5%~28.6%.结论氧气湿化瓶污染细菌与呼吸道感染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王露霞;汤蓓;石凌波;徐德兴;赖续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留置针感染的检验与诊断

    随着留置针的不断应用,留置针的感染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笔者将导致留置针感染的相关微生物、血样标本及导管标本采集、检验结果判断等问题作一总结,以供参考.

    作者:胡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SELEX技术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指数级富集配体的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是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的一项筛选技术,是一种研究核酸结构与功能的有效方法.它应用大容量的随机寡核苷酸文库,并结合体外PCR扩增技术,以指数富集能与靶分子特异结合的寡核苷酸,经过多轮筛选后,获得特异性强、亲和力高的寡核苷酸适配子(aptamers),具有库容量大、靶分子范围广、亲和力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已成功应用于多种靶分子的筛选,除用于核苷酸序列、蛋白质、氨基酸外,还可用于染料、药物小分子(如茶碱)、生长因子、肽链、类固醇、糖类,甚至可用于完整的细胞、病毒、孢子和朊病毒等.其中蛋白类靶分子应用多,包括酶、生长因子、抗体、转录因子、细胞黏附分子等.完整的病毒颗粒和细菌病原体也可通过SELEX技术筛选出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寡核苷酸适配子.目前通过此技术筛选到的靶物质目的基因有近200种,SELEX技术为生物界、生物化学界、医学界提供了高效、快速的检测手段,特别是为小分子靶物质目的基因的结构及功能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作者:府伟灵;姚春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32例手足口病医院感染的护理干预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出疹、发热性急性传染病,其型别甚多,主要以柯萨奇病毒A16及肠道病毒71型为常见,本病好发于夏秋季节,常在婴幼儿造成暴发流行.临床表现以出疹、发热为特征,斑丘疹常发生于口腔黏膜及手足远段部位.2003年夏秋季我科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32例,经过我们精心护理和严格的消毒隔离技术管理,未发生医院感染新增病例,体会如下.

    作者:张爱芹;郭庆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18个月血培养中分离菌株的构成比及耐药情况.方法患者血培养标本经BacT/Alerti 120血培养仪培养,分离所得菌株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PI系统进行鉴定和K-B法做药敏.结果在1 821份标本中,分离菌株246株,阳性率为13.5%,其中革兰阴性菌占32%,革兰阳性菌占37%,念珠菌属占31%.结论对血培养中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监测很有必要.

    作者:廖扬;张晓兵;龚雅利;府伟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临床标本中真菌分离及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调查目前我院临床标本中真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各种临床标本经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PI 20C AUX鉴定系统鉴定,并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3 260份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真菌476株28种,其中前3位为白色念珠菌64.7%,热带念珠菌12.4%,光滑念珠菌3.78%,检出真菌多的部位是呼吸道,占真菌标本的68.1%,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结论真菌感染在临床上显上升趋势且产生了耐药株,重视真菌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作者:杨丽华;张晓兵;龚雅莉;府伟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医院对临床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

    临床抗菌药物的滥用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受到了各级部门、各类团体的高度重视.为此,我院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作者:何雪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压电免疫传感器再生能力的试验研究

    目的采用SPA法在镀金电极表面进行抗体固定,探索压电免疫传感器再生使用的佳条件.方法对压电免疫传感器的检测时间、特异性,及再生试验的佳试剂、时间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构建的压电免疫传感器检测时间为15min,无交叉反应;NaOH溶液再生10次后,频率响应下降为原有的75%.结论所构建的压电免疫传感器检测时间短,特异性好,可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NaOH溶液用于石英晶体再生的效果较好,极大地降低了使用成本.

    作者:姚春艳;府伟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自制指示卡吊牌监测紫外线强度

    普通紫外线灯作为医院Ⅲ类空气消毒器,应用广泛,因其成本低,在基层医院更是普遍应用.而<消毒技术规范>要求紫外线辐射强度,新灯不得<90 μW/cm2,使用中的紫外线灯不得<70μW/cm2.为了保证在有效强度内使用,必须定期进行监测.用紫外线强度监测指示卡监测方便经济,在基层医院应用较广,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指示卡摆放位置和距离难以准确,而监测效果也就不正确.通过实践自己设计制作了指示卡吊牌,经过使用,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秦月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某教学医院细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对我院2004年上半年临床标本中分离菌进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药敏试验用K-B纸片法,根据2003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判断结果,应用WHO-NET-5软件对临床分离细菌的药敏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对所监测的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应重视医院感染、规范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对医院感染菌的治疗非常重要,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陈翠敏;府伟灵;张晓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洋葱综合征患者终末消毒方法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原属假单胞菌属,引起的重症肺炎往往导致呼吸衰竭,国外因为这种由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常常导致快速进展的肺炎而称为洋葱(cepacia)综合征,该病被认为是致命的而且难以治愈的.2004年10月我院收治一男性,78岁发热患者,因肺部大面积感染、反复细菌培养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而诊断为临床罕见的洋葱综合征.由于该菌对多种抗生素天然耐药,患者终治疗无效死亡.这种耐药性强的细菌,如果引起病区的流行,后果将十分严重.我们对该病室进行了严格的终末消毒并对消毒效果进行了检测,报道如下.

    作者:黄朝晖;袁凤京;王华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监测及对策

    重症监护室(ICU)是近2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专业,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比普通病房患者高5~10倍,采取有效地管理措施和护理干预以控制和减少ICU的医院感染,显得越来越迫切.

    作者:熊敏;应文娟;杨丽霞;陈晓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