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华;张晓兵;龚雅莉;府伟灵
目的研究KDjH型多功能空气层流净化杀菌机在手术室中的消毒效果.方法分别测定该机在手术间内有人、无人状态下(即动、静态条件)对空气的消毒效果.结果KDJH型多功能空气层流净化杀菌机在约125m3的空间中,温度24~27℃,相对湿度为80%~85%时,无人情况下开机1 h(强风)对空气中自然菌的平均消除率为90.1%,消毒处理后空气平均菌落总数为62.3CFU/m3;有人情况下非感染手术过程中控制室内人员流动平均在9.3人,开机2 h(弱风)室内空气平均菌落总数为167CFU/m3,较紫外线灯消毒效果明显.结论KDJH型多功能空气层流净化杀菌机用于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明显,按产品说明书的使用方法用于手术间(≤150 m3)空气的消毒,静态条件下空气菌落总数可达到卫生部Ⅱ类环境空气卫生学标准(≤200 CFU/m3)的要求;动态条件下非感染手术控制室内人员流动约10人,术中开机持续弱风亦可保证空气菌落总数在较低水平.
作者:文珊;何振惠;陈爱娟;黄杰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1病例患儿,女,早产儿(胎龄31周),于2004年4月23日出生,顺产,新法接生,出生时体重1.7kg,Apgar评分8分.产后3 d出院,出院时早产儿皮肤轻度黄染,哭声洪亮,吸吮力正常,心率、体温、呼吸正常,大小便正常,脐带上端干燥,脐周无红肿、未脱落.在产后7、14、21、28 d等多次家庭随访,发现早产儿一般情况较好,皮肤黄染逐渐消退,母乳喂养,心率、体温、呼吸正常,睡眠每天>20 h,大小便正常,脐带上端干燥,脐带根部仍与腹壁相连,随访第7天,脐带根部皮肤发红,无分泌物等其他情况,经处理后10 d好转.持续观察脐带至30 d(5月23日)脱落,脐部无渗血.
作者:彭双七;甘慧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掌握医院感染现状,以便制定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提高医疗质量,我院连续7 d进行了医院感染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王秀兰;刘宝环;刘玉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儿泌尿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变化以及抗菌药物的应用.方法对我院38例泌尿道感染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用K-B法进行药敏分析,并按NCCLS标准判断细菌耐药性.结果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多,大肠埃希菌占42.1%,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比例有上升趋势,占26.3%;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多重耐药性,氨苄西林耐药性高,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万古霉素、亚胺培南是目前敏感抗菌药物.结论重视泌尿道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检测,以药敏试验选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十分重要.
作者:纪泽泉;黄翠雯;李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我院在2002年8月实施了病区护理组织管理改革,营造了一个整齐、清洁、安全的工作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减少了故障和差错的发生,使无菌物品合格率和临床服务满意度均达100%.
作者:郑柏湘;戴李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临床腹腔镜器械清洁消毒灭菌工作不到位,影响医疗质量和患者的医疗安全.为此,笔者对目前我科腹腔镜器械清洗消毒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讨.
作者:余如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医院常用空气消毒方法的临床消毒效果.方法在各实验部门分别在开机前、开机后30、60、120、180min将琼脂平板置各采样点暴露5min,而后放37℃孵箱48 h,观察结果并记录平板菌落数.结果人员流动的地方应选用持续动态消毒设备;ICU等有重患者卧床的部门应当选用紫外线反光罩消毒灭菌灯;不能开窗的治疗室、处置室等部门应选用紫外线循环风消毒灭菌器.结论选择合理的空气消毒方法,同时应加强工作场所空气消毒灭菌工作的技术管理.
作者:胡安建;尹湘毅;汤黎明;杨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医院内楼梯扶手的细菌学污染,是医院感染管理(特别是基层医院)的薄弱环节,为引起广大同行重视,预防交叉感染的机会,笔者对医院内楼梯扶手进行细菌学监测,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采用SPA法在镀金电极表面进行抗体固定,探索压电免疫传感器再生使用的佳条件.方法对压电免疫传感器的检测时间、特异性,及再生试验的佳试剂、时间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构建的压电免疫传感器检测时间为15min,无交叉反应;NaOH溶液再生10次后,频率响应下降为原有的75%.结论所构建的压电免疫传感器检测时间短,特异性好,可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NaOH溶液用于石英晶体再生的效果较好,极大地降低了使用成本.
作者:姚春艳;府伟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临床抗菌药物的滥用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受到了各级部门、各类团体的高度重视.为此,我院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作者:何雪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HIV的流行形势、评估当前流行形势对我院输血安全和HIV医院感染的影响并探讨应对措施.方法对1995~2004年6月期间从门诊患者、住院患者和献血者中检出HIV抗体阳性者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HIV抗体阳性者检出情况:1995年从患者中检出1人,1997年从患者和献血者各检出1人,1999年从患者中检出4人,2000年从献血者中检出1人,2001年从献血者中检出2人,2002年从患者和献血者中各检出5人,2003年从患者中检出10人、从献血者中检出1人,2004年(1~6月)从患者中检出11人、从献血者中检出6人;累计检出48人,其中患者32人、献血者16人,男性32人、女性16人.结论在2001年及以前,HIV感染呈零星散发现象,2002年开始,HIV呈暴发趋势;献血者HIV检出率随整个人群HIV感染率的升高而升高,输血安全问题面临新的压力,医务人员HIV职业暴露面临更大的危险,HIV的医院感染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蒋天伦;李兵;黎儒青;刘佳;肖瑞卿;赵树铭;林武存;府伟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青霉素钠(benzyl penicillin)在家中静脉给药的治疗方法已被广泛使用,患者在家中可进行长期的治疗,这种家中静脉治疗方案可减少患者在医院的时间且已为广大患者所认可.
作者:Vella-Brincat JWA;陈宜鸿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沙眼衣原体(CT)、人支原体(MH)感染状况,感染人群中性别、年龄的分布及支原体耐药谱.方法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IST2试剂盒检测支原体耐药谱.结果1 026例患者中检出衣原体、支原体阳性者共816例,总感染率为79.53%;其中CT感染率15.46%,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率48.83%,MH感染率11.90%;男女性别感染率分别为39.83%和60.17%;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衣原体、支原体感染以中青年(20~40岁)为主,占阳性患者的57.60%;对支原体敏感的药物有多西环素、普那霉素(原始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结论解脲脲支原体是常见的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菌,药敏试验可用于筛选敏感药物,以便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生素.
作者:罗阳;张雪;黄君富;夏涵;府伟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总结实践经验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标准化手卫生术语,正确评价手卫生指标;充分了解手卫生机制,规避手卫生观念误区;倡导使用手凝胶,树立手卫生新观念.结论加强手卫生观念与实施力度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作者:游建萍;黄庆;府伟灵;张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索乙型肝炎病毒(HBV)靶序列浓度值对肽核酸压电基因传感器阵列杂交效应的影响.方法压电基因传感器阵列表面先固定上1.5μmol/L的bis-PNA探针,观察终浓度为1pg/L至100μg/L的HBV DNA与探针,进行杂交所引起的频率变化及反应所需时间.并对频率下降值与靶序列浓度做线性回归,确定其线性范围.结果靶序列浓度为1pg/L时,传感器未能检测出任何频率的改变.随着浓度从10 pg/L增加到100μg/L,杂交反应引起的频率下降值呈先增加后趋于缓和的趋势,以10μg/L为分界线,而杂交平衡时间并没有显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在10pg/L到10μg/L的浓度范围内,浓度与频率下降值的线性回归方程为lgC=-2.7455+0.0691×△F,相关系数r=0.9923.结论随着靶序列浓度的升高,杂交反应引起的频率下降值呈典型饱和曲线趋势,靶序列浓度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0pg/L~10μg/L.
作者:陈鸣;府伟灵;蔡国儒;俞丽丽;刘明华;陈庆海;张波;蒋天伦;吴蓉;王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当前很多医院较为重视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直接感染的预防,忽略了通过空气、物品、医务人员手间接感染的预防.所以我们于2002年开始对本院13个科室进行了空气、物品、医务人员手的细菌监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肖志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原属假单胞菌属,引起的重症肺炎往往导致呼吸衰竭,国外因为这种由洋葱伯克霍尔德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常常导致快速进展的肺炎而称为洋葱(cepacia)综合征,该病被认为是致命的而且难以治愈的.2004年10月我院收治一男性,78岁发热患者,因肺部大面积感染、反复细菌培养为洋葱伯克霍尔德菌而诊断为临床罕见的洋葱综合征.由于该菌对多种抗生素天然耐药,患者终治疗无效死亡.这种耐药性强的细菌,如果引起病区的流行,后果将十分严重.我们对该病室进行了严格的终末消毒并对消毒效果进行了检测,报道如下.
作者:黄朝晖;袁凤京;王华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出疹、发热性急性传染病,其型别甚多,主要以柯萨奇病毒A16及肠道病毒71型为常见,本病好发于夏秋季节,常在婴幼儿造成暴发流行.临床表现以出疹、发热为特征,斑丘疹常发生于口腔黏膜及手足远段部位.2003年夏秋季我科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32例,经过我们精心护理和严格的消毒隔离技术管理,未发生医院感染新增病例,体会如下.
作者:张爱芹;郭庆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对重庆市老年中心引起医院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PAE)进行流行病学分型研究,了解其流行与耐药,以便更好地控制其引起的医院感染.方法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基因分型方法对重庆市老年中心分离的24株PAE进行RAPD基因分型.结果24株PAE共得RAPD 14型,分型率100%;同一病区不同患者分离出的PAE未检出相同基因型的PAE,3个不同病区间未检出相同RAPD型别的PAE;7例感染个体连续收集的PAE有5例RAPD指纹图谱完全一致,2例出现跳跃性指纹图谱,且与其他分型指纹图谱不相同.结论RAPD能满足对PAE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型;通过分型可判断内原性、外源性或突变PAE引起的感染.
作者:廖璞;程海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妇产科是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易引起医院感染的流行.如何加强预防和控制新生儿的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在2003年12月份发现婴儿脓疱疮4例,为控制感染,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收到较好效果,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帆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