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凯
目的监测外科病房医院感染发生部位、病原菌分布特点,分析其耐药性,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外科病房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实验;对细菌培养阳性病例参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医院质控科确诊为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外科病房医院感染以伤口或创口、呼吸道、泌尿道的发生率高;474例医院感染病原菌中,居前3位的依次为葡萄球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药物敏感性实验显示,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多黏菌素抗菌药物敏感性较好(98%),但产β-内酰胺酶的菌株较多,对其他常规抗生素耐药性严重.结论外科病房医院感染因疾病不同,其感染部位、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均有所不同,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病原学监测,针对各相关环节和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于减少外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波;府伟灵;张晓兵;廖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为了掌握医院感染现状,以便制定医院感染管理措施,提高医疗质量,我院连续7 d进行了医院感染调查,报道如下.
作者:王秀兰;刘宝环;刘玉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出疹、发热性急性传染病,其型别甚多,主要以柯萨奇病毒A16及肠道病毒71型为常见,本病好发于夏秋季节,常在婴幼儿造成暴发流行.临床表现以出疹、发热为特征,斑丘疹常发生于口腔黏膜及手足远段部位.2003年夏秋季我科共收治手足口病患儿32例,经过我们精心护理和严格的消毒隔离技术管理,未发生医院感染新增病例,体会如下.
作者:张爱芹;郭庆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对我院2004年上半年临床标本中分离菌进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药敏试验用K-B纸片法,根据2003年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标准判断结果,应用WHO-NET-5软件对临床分离细菌的药敏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对所监测的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细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应重视医院感染、规范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对医院感染菌的治疗非常重要,应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陈翠敏;府伟灵;张晓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索乙型肝炎病毒(HBV)靶序列浓度值对肽核酸压电基因传感器阵列杂交效应的影响.方法压电基因传感器阵列表面先固定上1.5μmol/L的bis-PNA探针,观察终浓度为1pg/L至100μg/L的HBV DNA与探针,进行杂交所引起的频率变化及反应所需时间.并对频率下降值与靶序列浓度做线性回归,确定其线性范围.结果靶序列浓度为1pg/L时,传感器未能检测出任何频率的改变.随着浓度从10 pg/L增加到100μg/L,杂交反应引起的频率下降值呈先增加后趋于缓和的趋势,以10μg/L为分界线,而杂交平衡时间并没有显现出一定的变化趋势.在10pg/L到10μg/L的浓度范围内,浓度与频率下降值的线性回归方程为lgC=-2.7455+0.0691×△F,相关系数r=0.9923.结论随着靶序列浓度的升高,杂交反应引起的频率下降值呈典型饱和曲线趋势,靶序列浓度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0pg/L~10μg/L.
作者:陈鸣;府伟灵;蔡国儒;俞丽丽;刘明华;陈庆海;张波;蒋天伦;吴蓉;王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调查目前我院临床标本中真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性情况.方法各种临床标本经常规方法分离培养,用法国生物-梅里埃API 20C AUX鉴定系统鉴定,并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3 260份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真菌476株28种,其中前3位为白色念珠菌64.7%,热带念珠菌12.4%,光滑念珠菌3.78%,检出真菌多的部位是呼吸道,占真菌标本的68.1%,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结论真菌感染在临床上显上升趋势且产生了耐药株,重视真菌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真菌药物.
作者:杨丽华;张晓兵;龚雅莉;府伟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随着留置针的不断应用,留置针的感染问题也日益受到重视.笔者将导致留置针感染的相关微生物、血样标本及导管标本采集、检验结果判断等问题作一总结,以供参考.
作者:胡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消毒液医护人员经常使用,但容易疏忽,因此在使用中测定消毒液染菌量,是评价消毒灭菌是否达标、消毒效果是否可靠的手段.因此,消毒液含菌量的监测,对控制医院感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子群;王玉景 刊期: 2005年第04期
妇产科是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易引起医院感染的流行.如何加强预防和控制新生儿的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在2003年12月份发现婴儿脓疱疮4例,为控制感染,采取了一系列预防措施,收到较好效果,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张帆 刊期: 2005年第04期
青霉素钠(benzyl penicillin)在家中静脉给药的治疗方法已被广泛使用,患者在家中可进行长期的治疗,这种家中静脉治疗方案可减少患者在医院的时间且已为广大患者所认可.
作者:Vella-Brincat JWA;陈宜鸿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流行和耐药特点,初步对产ESBLs细菌进行基因分型,确立耐药基因的位点和种类.方法收集分离鉴定菌株,通过K-B法药敏实验初筛以确认产ESBLs菌株,并对ESBLs基因进行初步分型.结果分离到产ESBLs细菌88株,检出率为38.9%,其中肺炎克雷伯菌阳性率为43.1%、大肠埃希菌阳性率为33.3%;产ESBLs细菌对青霉素类、氨曲南及头孢菌素类耐药率约为90%~100%,加用酶抑制剂克拉维酸或他唑巴坦后耐药率降为18.7%~46.8%;PCR初步分型结果表明:大多数产ESBLs细菌携带TEM型和SHV型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单独携带TEM型基因的占42%,单独携带SHV型基因的占12.5%,携带两种基因的占31.8%.结论产ESBLs细菌具有多重耐药的特点;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大都携带TEM和(或)SHV型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绝大部分产TEM型β-内酰胺酶.
作者:张晓兵;府伟灵;廖扬;陈斌;龚雅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临床抗菌药物的滥用已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受到了各级部门、各类团体的高度重视.为此,我院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作者:何雪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根据各级医院洗手器械的现状,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的实际情况,笔者对清洁洗手器械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将传统水龙头进行了改造,设计成一种新型医疗部门专用的自洁洗手器械,经试用及检测达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家鹏;陈鹏;陈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医院感染(HAI)的易感因素、防治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83例初治急性白血病住院化疗后的医院感染发生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性粒细胞计数(ANC)减低、年龄>60岁患者医院感染率增高;抗生素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治疗使化疗后AL患者发热及ANC恢复天数分别缩短为(7.0±1.8)d和(9.8±2.0)d.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ANC和患者年龄是医院感染主要易感因素,抗生素加用G-CSF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及严重程度.
作者:屈玲;府伟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KDjH型多功能空气层流净化杀菌机在手术室中的消毒效果.方法分别测定该机在手术间内有人、无人状态下(即动、静态条件)对空气的消毒效果.结果KDJH型多功能空气层流净化杀菌机在约125m3的空间中,温度24~27℃,相对湿度为80%~85%时,无人情况下开机1 h(强风)对空气中自然菌的平均消除率为90.1%,消毒处理后空气平均菌落总数为62.3CFU/m3;有人情况下非感染手术过程中控制室内人员流动平均在9.3人,开机2 h(弱风)室内空气平均菌落总数为167CFU/m3,较紫外线灯消毒效果明显.结论KDJH型多功能空气层流净化杀菌机用于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明显,按产品说明书的使用方法用于手术间(≤150 m3)空气的消毒,静态条件下空气菌落总数可达到卫生部Ⅱ类环境空气卫生学标准(≤200 CFU/m3)的要求;动态条件下非感染手术控制室内人员流动约10人,术中开机持续弱风亦可保证空气菌落总数在较低水平.
作者:文珊;何振惠;陈爱娟;黄杰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沙眼衣原体(CT)、人支原体(MH)感染状况,感染人群中性别、年龄的分布及支原体耐药谱.方法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IST2试剂盒检测支原体耐药谱.结果1 026例患者中检出衣原体、支原体阳性者共816例,总感染率为79.53%;其中CT感染率15.46%,解脲脲支原体(Uu)感染率48.83%,MH感染率11.90%;男女性别感染率分别为39.83%和60.17%;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衣原体、支原体感染以中青年(20~40岁)为主,占阳性患者的57.60%;对支原体敏感的药物有多西环素、普那霉素(原始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结论解脲脲支原体是常见的泌尿生殖道感染病原菌,药敏试验可用于筛选敏感药物,以便指导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生素.
作者:罗阳;张雪;黄君富;夏涵;府伟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通过碘伏在临床应用中存在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注意,达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对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活动中的操作过程进行观察,口头询问相关问题.结果医护人员在临床诊疗操作的过程中,操作不规范,药理概念模糊不清.结论对这一新型、广泛应用的消毒药液,有必要进行上岗前培训及相关的医学继续教育,医疗机构应加强管理,对医院感染控制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翠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B-D测试是专门用于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冷空气排除效果的检测.本院采用自制测试包监测,以往因B-D测试纸直接贴于布面,经高温蒸汽后图案的部分染料粘在布面上,引起图案不均匀白色斑点,误认为试验失败.工作中经反复试验观察,发现了一种切实可行办法,既提高了B-D测试的成功率,又保证了灭菌的安全性,现将真体方法和优点介绍如下.
作者:杜晓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并建立一种高效免疫微阵列传感器抗体固定的方法.方法分别采用普通蛋白A(SPA)法与经巯基取代SPA(自组装SPA)法固定石英晶体微阵列上抗体,并用石英晶体微天平(QCM)分别检测其不同浓度抗体、抗原条件下发生抗原抗体反应,并对其抗体包被量、反应频率漂移、非特异性反应等多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传统SPA法相比,自组装SPA具有抗体固定量大、反应速度快、频率下降明显、非特异性反应低等优点.结论自组装SPA法具有比普通SPA法包被一致性更高的优点,可以作为新一代免疫传感器的抗体固定方法.
作者:罗阳;府伟灵;张雪;张波;陈鸣;黄君富;夏涵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一次性输液器在生产过程中,其腔内的微小颗粒(塑料屑),基本上为肉眼不可见,它们侵入人体后不能在体内代谢.因此,通过静脉输液造成血管内不溶性微粒的污染,对威胁人类健康已逐步的显现出来:较大的微粒能造成局部血管堵塞或供血不足,组织缺氧,促发静脉炎和水肿、肉芽肿,甚至促发肿瘤的形成,不溶性微粒还可以引起过敏反应和热原反应.为了大限度地减少一次性输液器腔内不溶性微粒对毛细血管的阻塞,减少对患者微循环的损害,提高临床治疗的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向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