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颅脑外科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吴晓翠;刘时萍

关键词:颅脑外科, 气管切开,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外科99例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方法对某院2003年颅脑外科99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了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并对病原学标本进行了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结果 99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65例次,医院感染例次率为65.66%,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为手术伤口感染;致病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共82株,真菌14株,这些菌对常用抗菌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多重耐药呈上升趋势;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与侵入性操作、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密切相关. 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感染率高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无菌技术操作、提高宿主自身免疫力,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室引流术后亚低温治疗医院感染的调查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室引流术后亚低温治疗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方法对1996年8月~2003年8月,住院>3d的 216例脑室引流术后, 亚低温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进行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结果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室引流术后, 亚低温治疗并发医院感染28例,感染发生率12.96%,多发生在住院14 d内,上呼吸道感染高39.29%,其次为泌尿系统17.86%,病原学检查主要为条件致病菌;医院感染因素主要与侵袭性操作、抗菌药物应用、冬眠、意识状态、年龄、住院时间、营养情况等有关. 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室引流术后亚低温治疗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充分重视医院感染影响因素,采取积极有效地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闫雅凤;唐晟;刘宗琼;高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重症监护病房内脑膜脓毒金黄杆菌医院感染肺炎临床及耐药分析

    目的对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脑膜脓毒金黄杆菌,医院感染肺炎的临床特征和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以便今后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该细菌所致的感染. 方法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001年1月~2004年6月出现的,42例脑膜脓毒金黄杆菌医院感染肺炎患者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 42例患者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与感染相关的因素包括住院和入住ICU的天数、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应用广谱抗菌药物;脑膜脓毒金黄杆菌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磺胺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较为敏感,敏感率在76.2%~52.2%之间. 结论缩短住院和入住ICU时间、尽量减少有创操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减少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脑膜脓毒金黄杆菌是多重耐药菌,危重患者感染后,治疗相当棘手.

    作者:熊旭明;魏衍超;刘卫江;罗辉遇;谢长江;温得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与美罗培南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治疗老年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老年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患者 127例,随机分成两组,帕尼培南/倍他米隆组,美罗培南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帕尼培南/倍他米隆组64例,有效率67.19%,细菌清除率74.29%,美罗培南组63例,有效率69.84%,细菌清除率71.01%. 结论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作者:孙宝君;刘长庭;秦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 428例神经内科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为更有效地监测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感染情况,发现危险因素,及时控制感染,我们采用回顾性调查,对2002年11月~2003年10月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加以分析.

    作者:方靖;殷丽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肾脏疾病并发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为预防肾脏疾病患者临床感染,分析我院近年来肾脏患者218例,其中46例合并医院感染进行分析.

    作者:杨荣丽;孙正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口腔正畸工作中的消毒与防护

    口腔正畸科患者常常被认为是没有疾病的健康人群,因此正畸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如口腔内、外科的医务人员.由于口腔正畸的特点,需要各种不同的器械,尤其是各种各样的钳子.目前看来一人一套很难实现,由于消毒很不方便,又受着消毒液消毒质量与消毒时间的制约,医疗器械便成了交叉感染的载体.

    作者:刘丽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加强一次性医疗器具污染的管理

    为了降低医院感染,控制各种传染性疾病传播,加强一次性医疗器具污染的管理,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和措施,是医院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作者:贾清芝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湿性敷料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护理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湿性敷料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护理中的疗效. 方法将40例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患者,按照伤口基本条件相当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伤口脓性分泌物多时使用优赛填充伤口,待伤口渗出较少时改用清得佳凝胶填充伤口,安舒妥薄膜或安普贴封闭固定;对照组使用普通敷料换药,直至伤口愈合;对两组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使用湿性敷料换药可缩短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的愈合时间,效果优于普通敷料.

    作者:孟凡慧;王嘉茹;王丽华;杨晓秋;王淑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临床常见念珠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目的检测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和氟康唑的敏感性. 方法应用Etest法对 173株念珠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 93株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和氟康唑的耐药率依次为1.1%、10.8%、5.4%、2.2%和5.4%;31株光滑念珠菌对上述5种抗真菌药的耐药率依次为6.5%、54.8%、22.5%、3.2%和16.2%;24株热带念珠菌对上述5种抗真菌药的耐药率依次为12.5%、12.5%、4.2%、4.2%和4.2%;12 株克柔念珠菌对上述5种抗真菌药的耐药率依次为16.7%、33.3%、8.3%、16.7%和33.3%;4株近平滑念珠菌对上述5种抗真菌药的耐药率依次为0、25.0%、0、0和25.0%. 结论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率,非白色念珠菌较白色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高.

    作者:刘小平;李建武;樊尚荣;徐安平;吴志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头孢米诺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评价

    目的观察头孢米诺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96例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采用头孢米诺治疗,每次1g静脉滴注,1次/12 h或8 h,疗程7~14 d. 结果治疗痊愈率78.4%,总有效率92.6%,细菌清除率90.9%,药物不良反应率2.1%. 结论头孢米诺可经验性地用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治疗,疗效确切、安全.

    作者:万建华;李冬;陈佰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检验人员应牢固树立自我防护意识避免污染及损伤

    检验医、技师同其他医务工作者一样,面临多种潜在危险,如接触传染性疾病患者的各种体液及分泌物,给患者抽血和各种穿刺、涂片时的误刺伤,被污染的细菌接种针的误碰触等,这种接触污染的概率远大于其他人群,现就针对如下问题及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

    作者:李伟宏;伦国有;邓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提高检验人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

    医院感染中医务人员所造成的感染因素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检验科是医院重要的医技科室,承担对各类标本进行分析.因此,提高检验人员预防医院感染意识尤为重要.

    作者:王艳;马瑞宣;牛莉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含氯消毒液中有效氯含量的监测分析

    在医院广泛使用含氯消毒液的同时,监测有效氯的含量是评价其消毒灭菌方法可靠的手段,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刘子群;王玉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雾化通气管消毒处理及效果监测

    为了控制减少患者在雾化吸入过程的感染,提高医疗及护理质量,我院儿科于2002年1月~2003年12月,使用中及使用后并消毒处理的雾化通气管,分别作了随机抽样检测90份样本,进行监测报道如下.

    作者:曾跃华;王小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老年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耐药性分析

    老年住院患者往往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因而极易引起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现对本院2000年10月~2003年10月共77例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郑海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氟喹诺酮类药物对临床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防耐药变异浓度

    目的测定氟喹诺酮类(FQ)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的防耐药变异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 方法肉汤法富集1010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54株,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分别测定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帕珠沙星和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及MPC,并计算MIC90、MPC90. 结果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帕珠沙星和环丙沙星对42株环丙沙星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的MPC90值,分别为0.5 μg/ml、0.5 μg/ml、4 μg/ml 和8 μg/ml,细菌耐药选择指数(MPC90/MIC90比值)分别为4、4、16和16;对12株环丙沙星耐药而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的MPC90值均为16 μg/ml,MPC90/MIC90比值均为8. 结论对环丙沙星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限制耐药突变株选择的能力优于帕珠沙星和环丙沙星;结合药代动力学参数,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单药能有效限制耐药突变株的选择,而环丙沙星则容易选择出耐药突变株;而对环丙沙星耐药但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单药则不能限制耐药突变株的选择.

    作者:崔俊昌;刘又宁;王睿;梁蓓蓓;郑专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多步法抗菌药物诱导性肠球菌耐药的实验研究

    目的深入研究肠球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指导临床及防疫合理用药. 方法采用多步诱导法,对9株粪肠球菌、1株屎肠球菌和7株粪肠球菌、2株屎肠球菌进行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诱导性耐药试验;对诱导出的菌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药物敏感性;用PCR法检测庆大霉素耐药基因,用PCR法扩增青霉素结合蛋白基因(pbp5)后测定DNA序列. 结果 3株粪肠球菌和1株屎肠球菌诱导出稳定的高耐庆大霉素菌株;与原株比较,耐药株的MIC分别增加了2~32倍;4株粪肠球菌诱导出稳定的氨苄西林耐药菌株;与原株比较,诱导耐药株的MIC分别增加了8~64倍;进行了测序分析的3株诱导耐药菌中的2株,其所编码的PBP5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53~560位间有部分氨基酸被替代. 结论多步法抗菌药物诱导性耐药试验的结果表明,在低浓度抗菌药物的长期压力下,可诱导肠球菌产生获得性耐药.

    作者:刘贵建;许淑珍;马纪平;张淑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医疗废物医院感染的管理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已于2003年8月颁布,医院领导非常重视,加强了医疗废物感染的管理,完善了各项制度,管理职责,严格按要求进行分类收集、运送与贮存及监督管理,防止医疗废物外流.

    作者:刘国英;李雅琴;郭立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和预防对策. 方法对我院住院治疗的PNS患者138例,进行医院感染分析. 结果 138例PNS医院感染率为34.06%,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为主;血清IgG含量、住院时间、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与医院感染显著相关(P<0.01). 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积极治疗原发病,做好疾病本身护理,合理用药,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对策.

    作者:胡美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提高供应室质量管理的方法探讨

    为了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医疗安全,1年来,我们供应室着重抓了质量管理,取得一些成效,现总结如下.1 存在不足1.1 人员素质低下消毒员文化程度较低,相关理论知识缺乏,无菌技术观念薄弱,往往只追求结果而忽略操作的过程.

    作者:骆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