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湿性敷料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护理中的疗效观察

孟凡慧;王嘉茹;王丽华;杨晓秋;王淑芬

关键词:湿性敷料, 脓肿切开, 伤口护理
摘要:目的观察湿性敷料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护理中的疗效. 方法将40例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患者,按照伤口基本条件相当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伤口脓性分泌物多时使用优赛填充伤口,待伤口渗出较少时改用清得佳凝胶填充伤口,安舒妥薄膜或安普贴封闭固定;对照组使用普通敷料换药,直至伤口愈合;对两组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使用湿性敷料换药可缩短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的愈合时间,效果优于普通敷料.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疗废物医院感染的管理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已于2003年8月颁布,医院领导非常重视,加强了医疗废物感染的管理,完善了各项制度,管理职责,严格按要求进行分类收集、运送与贮存及监督管理,防止医疗废物外流.

    作者:刘国英;李雅琴;郭立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人乳头状瘤病毒快速导流杂交与传统杂交法比较基因分型及临床应用

    目的利用快速导流杂交法对人乳头瘤病毒进行快速基因分型,并探讨该技术临床应用前景. 方法 144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脱落细胞或组织中提取DNA,PCR扩增后与9种常见HPV亚型探针进行反斑点印迹杂交(reverse dot blot, RDB)检测HPV DNA,通过与传统膜杂交结果做对比,评估导流杂交法的效果. 结果 144例样本中得到134例PCR阳性结果;HPV分型包括:高危HPV亚型16、18、31、33、58;低危亚型6、11、53;未知危险程度的亚型CP8304;68例样本中包括了2~4种亚型的混合感染. 结论两种杂交方法检测结果97%一致;快速导流法优势主要具有更高速度、操作更方便,和节省试剂用量;敏感性和特异性与传统杂交方法相同.

    作者:吕晓萍;李体远;戴勇;童秋生;熊峰;李放娟;季卉;许小庄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及临床对策

    目的探讨医院内铜绿假单胞菌(PAE)的耐药性及其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对2001~2003年病房临床分离的PAE 1 126株, 用26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实验. 结果三代头孢菌素的头孢他啶耐药率为30.91%,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总耐药率为19.97%,四代头孢菌素的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23.27% ;碳青酶烯类的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是39.42%和36.63%;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都<30%,以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低,分别6.92%和11.23%;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均>44%. 结论 PAE的耐药性已十分突出,对于PAE的感染, 应在药敏指导下用药,经验性治疗则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或妥布霉素组合治疗方案;应该适当控制三代头孢菌素、碳青酶烯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

    作者:李庆兴;潘发愤;王邦松;卢明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外科感染性标本的病原学分析

    目的了解外科感染性标本的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感染药物. 方法回顾性调查 557例外科标本的病原菌组成及其耐药性. 结果 557份外科标本中,总阳性标本 344份,阳性率61.8%;共分离出病原菌 422株,分布23个菌种,其中G-菌 276株,占65.4%,G+菌 135株,占32.0%,真菌11株,占2.6%;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外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各种病原菌的耐药性各不相同. 结论外科感染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广泛,细菌耐药特性各异,部分标本的多重感染和一些感染菌株的广泛耐药,造成临床经验性使用抗生素失败,临床应根据微生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避免抗生素滥用.

    作者:汤学夫;何琴;黄文瑶;李惠珍;蔡钦泉;王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和预防对策. 方法对我院住院治疗的PNS患者138例,进行医院感染分析. 结果 138例PNS医院感染率为34.06%,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为主;血清IgG含量、住院时间、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与医院感染显著相关(P<0.01). 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积极治疗原发病,做好疾病本身护理,合理用药,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对策.

    作者:胡美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与美罗培南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评价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治疗老年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老年中、重度下呼吸道感染患者 127例,随机分成两组,帕尼培南/倍他米隆组,美罗培南组,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帕尼培南/倍他米隆组64例,有效率67.19%,细菌清除率74.29%,美罗培南组63例,有效率69.84%,细菌清除率71.01%. 结论帕尼培南/倍他米隆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作者:孙宝君;刘长庭;秦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重症监护病房内脑膜脓毒金黄杆菌医院感染肺炎临床及耐药分析

    目的对发生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内脑膜脓毒金黄杆菌,医院感染肺炎的临床特征和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以便今后能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该细菌所致的感染. 方法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2001年1月~2004年6月出现的,42例脑膜脓毒金黄杆菌医院感染肺炎患者的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 42例患者均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与感染相关的因素包括住院和入住ICU的天数、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深静脉置管、应用广谱抗菌药物;脑膜脓毒金黄杆菌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磺胺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较为敏感,敏感率在76.2%~52.2%之间. 结论缩短住院和入住ICU时间、尽量减少有创操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减少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脑膜脓毒金黄杆菌是多重耐药菌,危重患者感染后,治疗相当棘手.

    作者:熊旭明;魏衍超;刘卫江;罗辉遇;谢长江;温得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抗菌药物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治疗过程中抗菌药物的应用体会. 方法对23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2例存活,1例死亡,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及移植肾排斥反应. 结论对于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综合治疗是基础,正确选择抗菌药物并及早应用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许长宝;郝斌;何朝红;朱国鸿;吴国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老年肿瘤患者长期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门诊预防感染的研究

    目的探索建立老年肿瘤患者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长期留置非住院期间预防医源性感染和自身感染的有效措施. 方法对2003年1~4月放置PICC的18例老年肿瘤患者120次门诊换药进行连续性的观察;对不同时间、不同部位用咽拭子采样进行细菌培养、菌种鉴定. 结果规格为10cm×12cm 的3M透明敷料有效覆盖期为7 d,敷料周围皮肤经采样培养有条件致病菌生长. 结论合理的换药时间、标准化的操作程序、严格遵守自我防护可有效的避免老年肿瘤患者PICC医院外携管期间感染的发生.

    作者:蔡兰萍;蔡力力;贾晓清;张晓霞;李金梅;唐丽君;孔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医院与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的研究

    目的为比较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与社区获得性MRSA的耐药性,以期为临床有效防治MRSA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收集2002~2004年从各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不重复MRSA菌株, 参照卫生部医政司医院感染监控小组制定的诊断标准,将其分为社区获得性MRSA组与医院获得性MRSA两组,各组随机各取20株作为本试验的试验对象;对两组的耐药率进行配对t检验,并就其耐药性及原因进行分析. 结果社区获得性MRSA、医院获得性MRSA耐药性存在差异,医院获得性MRSA较社区获得性MRSA耐药性高. 结论 MRSA的出现是高抗生素选择压力的结果;医院获得性MRSA较社区获得性MRSA耐药性差异确实存在统计学的显著性,尤其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差异明显; MRSA菌株多具有多重耐药性.

    作者:万钧;李羲;贾坤茹;陈美华;胡龙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神经妥乐平联合抗病毒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神经妥乐平治疗带状疱疹及其神经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设立开放、随机、对照实验,观察抗病毒药物 伐昔洛韦联合神经妥乐平和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及其伴发神经痛的疗效比较. 结果阿昔洛韦联合神经妥乐平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使病程缩短、病情减轻显著、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 结论治疗带状疱疹合用神经妥乐平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显著缓解带状疱疹神经痛,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安全有效.

    作者:赵华;王建平;林碧雯;杨洁;王喜仲;温海鹰;李恒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口腔正畸工作中的消毒与防护

    口腔正畸科患者常常被认为是没有疾病的健康人群,因此正畸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如口腔内、外科的医务人员.由于口腔正畸的特点,需要各种不同的器械,尤其是各种各样的钳子.目前看来一人一套很难实现,由于消毒很不方便,又受着消毒液消毒质量与消毒时间的制约,医疗器械便成了交叉感染的载体.

    作者:刘丽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B-D试验包测试观察与失败原因分析

    目的为了提高B-D试验判读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我们观察两种B-D试验包测试图的合格率,并对试验失败进行原因分析. 方法 A组采用3M一次性B-D试验包,逢单月观察;B组采用自制脱脂纯棉布巾标准包,逢双月观察;A、B两组共进行720次试验,观察两种B-D试验包测试图的合格率. 结果 A组有5次失败,均为设备故障和蒸汽质量问题;B组有36次失败,其中4次为设备故障,1次为蒸汽质量问题,31次为人为因素所致;A组不合格率明显低于B组. 结论 3M一次性B-D试验包不受人为因素影响,合格率高,能及时判断灭菌器在灭菌过程中有无残留的冷空气聚集点.

    作者:宋敏;贾风琴;胡珊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室引流术后亚低温治疗医院感染的调查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室引流术后亚低温治疗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方法对1996年8月~2003年8月,住院>3d的 216例脑室引流术后, 亚低温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进行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结果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室引流术后, 亚低温治疗并发医院感染28例,感染发生率12.96%,多发生在住院14 d内,上呼吸道感染高39.29%,其次为泌尿系统17.86%,病原学检查主要为条件致病菌;医院感染因素主要与侵袭性操作、抗菌药物应用、冬眠、意识状态、年龄、住院时间、营养情况等有关. 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室引流术后亚低温治疗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充分重视医院感染影响因素,采取积极有效地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闫雅凤;唐晟;刘宗琼;高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雾化通气管消毒处理及效果监测

    为了控制减少患者在雾化吸入过程的感染,提高医疗及护理质量,我院儿科于2002年1月~2003年12月,使用中及使用后并消毒处理的雾化通气管,分别作了随机抽样检测90份样本,进行监测报道如下.

    作者:曾跃华;王小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新美国AORN关于医院内外科洗手的相关建议

    通过有效的外科洗手可以降低外科伤口感染的发生率.虽然手术操作人员佩戴无菌外科手套,但是手术过程中无菌手套可能意外地破损,导致医护人员手部的微生物污染外科切口,故在佩戴无菌服饰前应进行外科洗手.美国手术室注册护师协会(AORN)在2004年1月1日起,生效的关于对临床外科洗手的一系列建议措施,是基于以前的相关建议和新近大量的临床研究基础上制定而成,对国内外科洗手的操作有许多指导性意义.现总结其建议:

    作者:王宏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多步法抗菌药物诱导性肠球菌耐药的实验研究

    目的深入研究肠球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指导临床及防疫合理用药. 方法采用多步诱导法,对9株粪肠球菌、1株屎肠球菌和7株粪肠球菌、2株屎肠球菌进行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诱导性耐药试验;对诱导出的菌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药物敏感性;用PCR法检测庆大霉素耐药基因,用PCR法扩增青霉素结合蛋白基因(pbp5)后测定DNA序列. 结果 3株粪肠球菌和1株屎肠球菌诱导出稳定的高耐庆大霉素菌株;与原株比较,耐药株的MIC分别增加了2~32倍;4株粪肠球菌诱导出稳定的氨苄西林耐药菌株;与原株比较,诱导耐药株的MIC分别增加了8~64倍;进行了测序分析的3株诱导耐药菌中的2株,其所编码的PBP5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53~560位间有部分氨基酸被替代. 结论多步法抗菌药物诱导性耐药试验的结果表明,在低浓度抗菌药物的长期压力下,可诱导肠球菌产生获得性耐药.

    作者:刘贵建;许淑珍;马纪平;张淑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995~2001年上海地区部分医院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目的了解1995~2001年上海地区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方法对上海地区11所医院1995年1月~2001年12月所有血标本按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培养、鉴定.按统一方案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 1995~2001年血培养获分离菌4 006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56.5%,革兰阴性杆菌占43.5%;常见的分离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菌属以及肠球菌属和伤寒沙门菌;1995~2001年血培养分离株中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由44.4%增至53.1%;葡萄球菌及肠球菌中均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酶烯类高度敏感. 结论 1995~2001年革兰阳性菌,尤其是CNS在血液感染中占重要地位,血培养分离菌中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增多明显;血培养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耐药明显.

    作者:李光辉;朱德妹;张婴元;汪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基层医院医疗废物管理方法

    目的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 方法成立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建立健全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各级各类人员相关知识培训;落实各级各类人员的责任、义务;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提出限时整改方案;将其纳入医疗质量管理和全员目标考核内容. 结果以上措施的落实使我院实现了医疗废物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的目标. 结论医务人员人人参与,分级监督,综合管理,是依法管理医疗废物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宝莲;牛淑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肾脏疾病并发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为预防肾脏疾病患者临床感染,分析我院近年来肾脏患者218例,其中46例合并医院感染进行分析.

    作者:杨荣丽;孙正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