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柏
口腔正畸科患者常常被认为是没有疾病的健康人群,因此正畸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如口腔内、外科的医务人员.由于口腔正畸的特点,需要各种不同的器械,尤其是各种各样的钳子.目前看来一人一套很难实现,由于消毒很不方便,又受着消毒液消毒质量与消毒时间的制约,医疗器械便成了交叉感染的载体.
作者:刘丽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了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医疗安全,1年来,我们供应室着重抓了质量管理,取得一些成效,现总结如下.1 存在不足1.1 人员素质低下消毒员文化程度较低,相关理论知识缺乏,无菌技术观念薄弱,往往只追求结果而忽略操作的过程.
作者:骆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深入研究肠球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指导临床及防疫合理用药. 方法采用多步诱导法,对9株粪肠球菌、1株屎肠球菌和7株粪肠球菌、2株屎肠球菌进行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诱导性耐药试验;对诱导出的菌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药物敏感性;用PCR法检测庆大霉素耐药基因,用PCR法扩增青霉素结合蛋白基因(pbp5)后测定DNA序列. 结果 3株粪肠球菌和1株屎肠球菌诱导出稳定的高耐庆大霉素菌株;与原株比较,耐药株的MIC分别增加了2~32倍;4株粪肠球菌诱导出稳定的氨苄西林耐药菌株;与原株比较,诱导耐药株的MIC分别增加了8~64倍;进行了测序分析的3株诱导耐药菌中的2株,其所编码的PBP5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53~560位间有部分氨基酸被替代. 结论多步法抗菌药物诱导性耐药试验的结果表明,在低浓度抗菌药物的长期压力下,可诱导肠球菌产生获得性耐药.
作者:刘贵建;许淑珍;马纪平;张淑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通过有效的外科洗手可以降低外科伤口感染的发生率.虽然手术操作人员佩戴无菌外科手套,但是手术过程中无菌手套可能意外地破损,导致医护人员手部的微生物污染外科切口,故在佩戴无菌服饰前应进行外科洗手.美国手术室注册护师协会(AORN)在2004年1月1日起,生效的关于对临床外科洗手的一系列建议措施,是基于以前的相关建议和新近大量的临床研究基础上制定而成,对国内外科洗手的操作有许多指导性意义.现总结其建议:
作者:王宏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颅脑外科99例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 方法对某院2003年颅脑外科99例气管切开患者进行了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并对病原学标本进行了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结果 99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65例次,医院感染例次率为65.66%,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为手术伤口感染;致病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共82株,真菌14株,这些菌对常用抗菌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且多重耐药呈上升趋势;气管切开患者医院感染与侵入性操作、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密切相关. 结论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感染率高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无菌技术操作、提高宿主自身免疫力,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作者:吴晓翠;刘时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了降低医院感染,控制各种传染性疾病传播,加强一次性医疗器具污染的管理,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和措施,是医院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作者:贾清芝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近年来我们加强了对婴幼儿腹泻病的检验,结合粪便常规检查进行粪便培养,分离鉴定病原菌,并通过药敏实验合理使用抗生素而较快治愈疾病.
作者:林润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比较研究全国11个地区大肠埃希菌(E.coli)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其耐药性分布情况. 方法 应用荟萃分析法分析全国11个地区2 265株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其耐药性. 结果全国11个地区E.coli. ESBLs检出率从18.33%到45.00%,呈现从北到南逐步升高的趋势;全国11个地区E.coli BSBLs的基因型主要为CTX-M型,次为SHV型,但成都主要型为SHV型和TEM型;全国11个地区产ESBLs E.coli IPM耐药率均低于90.00%, 大部分地区SCF和AMK耐药率<50.00%, 绝大部分地区FEP和CIP耐药率均>50.00%. 结论全国11个地区E.coli.检出率均较高, 并呈现从北到南逐步升高的趋势;E.coli所产ESBLs的基因型主要为CTX-M型,次为SHV型;产ESBLs E.coli对IPM敏感,SCF和AMK次之,FEP和CIP基本无效.
作者:明德松;吴一波;朱焱;谢尊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室引流术后亚低温治疗并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以便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方法对1996年8月~2003年8月,住院>3d的 216例脑室引流术后, 亚低温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进行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结果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室引流术后, 亚低温治疗并发医院感染28例,感染发生率12.96%,多发生在住院14 d内,上呼吸道感染高39.29%,其次为泌尿系统17.86%,病原学检查主要为条件致病菌;医院感染因素主要与侵袭性操作、抗菌药物应用、冬眠、意识状态、年龄、住院时间、营养情况等有关. 结论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脑室引流术后亚低温治疗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充分重视医院感染影响因素,采取积极有效地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闫雅凤;唐晟;刘宗琼;高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株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西丁的耐药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抗菌药物选药参考. 方法应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持续高产1型诱导酶(AmpC),应用K-B纸片法对124临床分离的多重耐药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 124株多重耐药菌株ESBLs检出率为42%,AmpC检出率为50%,同时产ESBLs和AmpC两种酶检出率为18%;对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西丁的敏感性分别为98%、71%、69%、44%及26%,其耐药性分别为2%、18%、19%、16%及74%,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中介为40%. 结论 124株多重耐药菌株对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依次为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其耐药性依次为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西丁.
作者:刘文恩;王红梅;唐银;李宪;张晋湘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致伤弧菌致病性较弱,尚未见医院感染致伤弧菌败血症的报道.现将我们遇到1例致伤弧菌败血症介绍如下.1 病例患者,女,64岁.因发热、咳嗽、纳差、尿黄10 d,意识障碍1 d,于2004年4月3日收入我科.5年前诊断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并因门脉高压行脾静脉栓塞术、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此次入院前在外院注射头孢哌酮钠10余天.
作者:史春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老年住院患者往往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因而极易引起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现对本院2000年10月~2003年10月共77例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郑海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利用快速导流杂交法对人乳头瘤病毒进行快速基因分型,并探讨该技术临床应用前景. 方法 144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脱落细胞或组织中提取DNA,PCR扩增后与9种常见HPV亚型探针进行反斑点印迹杂交(reverse dot blot, RDB)检测HPV DNA,通过与传统膜杂交结果做对比,评估导流杂交法的效果. 结果 144例样本中得到134例PCR阳性结果;HPV分型包括:高危HPV亚型16、18、31、33、58;低危亚型6、11、53;未知危险程度的亚型CP8304;68例样本中包括了2~4种亚型的混合感染. 结论两种杂交方法检测结果97%一致;快速导流法优势主要具有更高速度、操作更方便,和节省试剂用量;敏感性和特异性与传统杂交方法相同.
作者:吕晓萍;李体远;戴勇;童秋生;熊峰;李放娟;季卉;许小庄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产酶耐药基因流行病学状况. 方法我们对55株MRCNS菌进行了TEM-1基因(编码青霉素酶)、aph(3')-Ⅲ和aac(6')/aph(2")基因(编码氨基糖苷类修饰酶)、erm基因(编码红霉素甲基化酶)检测. 结果 55株MRCNS菌TEM-1、aph(3')-Ⅲ和aac(6')/aph(2")、erm基因阳性株分别为54、43、16、45株,阳性率分别为98.2%、78.2%、29.1%、81.8%;其中同时检出TEM-1基因、aph(3')-Ⅲ或aac(6')/aph(2")基因、erm基因39株(70.9%). 结论 70.9% MRCNS菌已同时携带青霉素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红霉素甲基化酶基因.
作者:巴特尔;郭淑英;张亚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已于2003年8月颁布,医院领导非常重视,加强了医疗废物感染的管理,完善了各项制度,管理职责,严格按要求进行分类收集、运送与贮存及监督管理,防止医疗废物外流.
作者:刘国英;李雅琴;郭立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23例次烧伤创面鲍氏不动杆菌培养阳性结果,分析感染原因,指导药物治疗和采取预防措施. 方法对23例次不同面积烧伤患者的创面培养鲍氏不动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情况十分严重,仅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稍高,分别为52.2%和30.4%;于6~9月间监护病房危重患者检出次数多,为15次. 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被褥消毒、强化洗手等是减少烧伤病区内交叉感染的必要措施.
作者:李峰;柴家科;常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医院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难题,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由于滥用抗生素,细菌变异,耐药菌株的变异,以及大量老年人群及慢性患者的存在,加之医疗技术的进展,化疗、放疗等手段的广泛应用,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这一切使医院感染有日益增加的趋势.而尿沉渣检验是住院患者必查的常规项目,探讨用UF-100检测尿液细菌的阳性率及其能否对尿道感染的检出有筛查作用,无疑对医院感染的监测具有一定的深远意义.
作者:李慧;张晓飘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测定氟喹诺酮类(FQ)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的防耐药变异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 方法肉汤法富集1010CFU/ml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54株,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分别测定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帕珠沙星和环丙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及MPC,并计算MIC90、MPC90. 结果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帕珠沙星和环丙沙星对42株环丙沙星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的MPC90值,分别为0.5 μg/ml、0.5 μg/ml、4 μg/ml 和8 μg/ml,细菌耐药选择指数(MPC90/MIC90比值)分别为4、4、16和16;对12株环丙沙星耐药而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菌,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的MPC90值均为16 μg/ml,MPC90/MIC90比值均为8. 结论对环丙沙星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限制耐药突变株选择的能力优于帕珠沙星和环丙沙星;结合药代动力学参数,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单药能有效限制耐药突变株的选择,而环丙沙星则容易选择出耐药突变株;而对环丙沙星耐药但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单药则不能限制耐药突变株的选择.
作者:崔俊昌;刘又宁;王睿;梁蓓蓓;郑专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院自2002年7月购进某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XG1.PS-0.6型手控脉动真空压力灭菌器,在灭菌过程中,先后发生过3次敷料缸变形.我院使用的敷料缸为直径16 cm,高15 cm的圆柱形有盖不锈钢容器,无侧孔.装锅时,将盖打开,斜靠在缸口.真空时大负压-0.09~-0.1 MPa,灭菌时压力0.2~0.21 MPa,灭菌时温度132~134℃,干燥时大负压-0.09~-0.1 MPa之间.灭菌器工作时各种参数正常.出锅时,敷料缸盖已打开,缸内敷料膨出.整个敷料缸以及敷料缸的盖全部变形,周围呈均匀向里凹陷.
作者:洪孝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湿性敷料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护理中的疗效. 方法将40例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患者,按照伤口基本条件相当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伤口脓性分泌物多时使用优赛填充伤口,待伤口渗出较少时改用清得佳凝胶填充伤口,安舒妥薄膜或安普贴封闭固定;对照组使用普通敷料换药,直至伤口愈合;对两组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使用湿性敷料换药可缩短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的愈合时间,效果优于普通敷料.
作者:孟凡慧;王嘉茹;王丽华;杨晓秋;王淑芬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