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及临床对策

李庆兴;潘发愤;王邦松;卢明芹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 医院感染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内铜绿假单胞菌(PAE)的耐药性及其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对2001~2003年病房临床分离的PAE 1 126株, 用26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实验. 结果三代头孢菌素的头孢他啶耐药率为30.91%,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总耐药率为19.97%,四代头孢菌素的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23.27% ;碳青酶烯类的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是39.42%和36.63%;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都<30%,以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低,分别6.92%和11.23%;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均>44%. 结论 PAE的耐药性已十分突出,对于PAE的感染, 应在药敏指导下用药,经验性治疗则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或妥布霉素组合治疗方案;应该适当控制三代头孢菌素、碳青酶烯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医疗废物医院感染的管理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已于2003年8月颁布,医院领导非常重视,加强了医疗废物感染的管理,完善了各项制度,管理职责,严格按要求进行分类收集、运送与贮存及监督管理,防止医疗废物外流.

    作者:刘国英;李雅琴;郭立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995~2001年上海地区部分医院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目的了解1995~2001年上海地区血培养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变迁. 方法对上海地区11所医院1995年1月~2001年12月所有血标本按常规方法进行分离、培养、鉴定.按统一方案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 1995~2001年血培养获分离菌4 006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占56.5%,革兰阴性杆菌占43.5%;常见的分离菌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克雷伯菌属以及肠球菌属和伤寒沙门菌;1995~2001年血培养分离株中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由44.4%增至53.1%;葡萄球菌及肠球菌中均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酶烯类高度敏感. 结论 1995~2001年革兰阳性菌,尤其是CNS在血液感染中占重要地位,血培养分离菌中革兰阳性菌所占比例增多明显;血培养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耐药明显.

    作者:李光辉;朱德妹;张婴元;汪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和预防对策. 方法对我院住院治疗的PNS患者138例,进行医院感染分析. 结果 138例PNS医院感染率为34.06%,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为主;血清IgG含量、住院时间、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与医院感染显著相关(P<0.01). 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积极治疗原发病,做好疾病本身护理,合理用药,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对策.

    作者:胡美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用UF-100测尿液细菌对医院感染监测的意义

    医院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中的难题,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由于滥用抗生素,细菌变异,耐药菌株的变异,以及大量老年人群及慢性患者的存在,加之医疗技术的进展,化疗、放疗等手段的广泛应用,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这一切使医院感染有日益增加的趋势.而尿沉渣检验是住院患者必查的常规项目,探讨用UF-100检测尿液细菌的阳性率及其能否对尿道感染的检出有筛查作用,无疑对医院感染的监测具有一定的深远意义.

    作者:李慧;张晓飘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应用Meta分析法分析全国11个地区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其耐药性

    目的比较研究全国11个地区大肠埃希菌(E.coli)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及其耐药性分布情况. 方法 应用荟萃分析法分析全国11个地区2 265株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其耐药性. 结果全国11个地区E.coli. ESBLs检出率从18.33%到45.00%,呈现从北到南逐步升高的趋势;全国11个地区E.coli BSBLs的基因型主要为CTX-M型,次为SHV型,但成都主要型为SHV型和TEM型;全国11个地区产ESBLs E.coli IPM耐药率均低于90.00%, 大部分地区SCF和AMK耐药率<50.00%, 绝大部分地区FEP和CIP耐药率均>50.00%. 结论全国11个地区E.coli.检出率均较高, 并呈现从北到南逐步升高的趋势;E.coli所产ESBLs的基因型主要为CTX-M型,次为SHV型;产ESBLs E.coli对IPM敏感,SCF和AMK次之,FEP和CIP基本无效.

    作者:明德松;吴一波;朱焱;谢尊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B-D试验包测试观察与失败原因分析

    目的为了提高B-D试验判读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我们观察两种B-D试验包测试图的合格率,并对试验失败进行原因分析. 方法 A组采用3M一次性B-D试验包,逢单月观察;B组采用自制脱脂纯棉布巾标准包,逢双月观察;A、B两组共进行720次试验,观察两种B-D试验包测试图的合格率. 结果 A组有5次失败,均为设备故障和蒸汽质量问题;B组有36次失败,其中4次为设备故障,1次为蒸汽质量问题,31次为人为因素所致;A组不合格率明显低于B组. 结论 3M一次性B-D试验包不受人为因素影响,合格率高,能及时判断灭菌器在灭菌过程中有无残留的冷空气聚集点.

    作者:宋敏;贾风琴;胡珊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外科感染性标本的病原学分析

    目的了解外科感染性标本的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感染药物. 方法回顾性调查 557例外科标本的病原菌组成及其耐药性. 结果 557份外科标本中,总阳性标本 344份,阳性率61.8%;共分离出病原菌 422株,分布23个菌种,其中G-菌 276株,占65.4%,G+菌 135株,占32.0%,真菌11株,占2.6%;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外科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各种病原菌的耐药性各不相同. 结论外科感染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广泛,细菌耐药特性各异,部分标本的多重感染和一些感染菌株的广泛耐药,造成临床经验性使用抗生素失败,临床应根据微生物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避免抗生素滥用.

    作者:汤学夫;何琴;黄文瑶;李惠珍;蔡钦泉;王箭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医院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及临床对策

    目的探讨医院内铜绿假单胞菌(PAE)的耐药性及其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对2001~2003年病房临床分离的PAE 1 126株, 用26种抗菌药物进行药敏实验. 结果三代头孢菌素的头孢他啶耐药率为30.91%,头孢哌酮/舒巴坦的总耐药率为19.97%,四代头孢菌素的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23.27% ;碳青酶烯类的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是39.42%和36.63%;氨基糖苷类的耐药率都<30%,以阿米卡星和妥布霉素低,分别6.92%和11.23%;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均>44%. 结论 PAE的耐药性已十分突出,对于PAE的感染, 应在药敏指导下用药,经验性治疗则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或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或妥布霉素组合治疗方案;应该适当控制三代头孢菌素、碳青酶烯类和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

    作者:李庆兴;潘发愤;王邦松;卢明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头孢哌酮/舒巴坦预防肾移植术后感染112例观察

    我们自2002年9月起共对112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预防治疗,取得满意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肾移植患者112例,男72例,女40例;年龄16~72岁,平均43.5岁.

    作者:韩林;王长安;刘永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产酶耐药基因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了解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产酶耐药基因流行病学状况. 方法我们对55株MRCNS菌进行了TEM-1基因(编码青霉素酶)、aph(3')-Ⅲ和aac(6')/aph(2")基因(编码氨基糖苷类修饰酶)、erm基因(编码红霉素甲基化酶)检测. 结果 55株MRCNS菌TEM-1、aph(3')-Ⅲ和aac(6')/aph(2")、erm基因阳性株分别为54、43、16、45株,阳性率分别为98.2%、78.2%、29.1%、81.8%;其中同时检出TEM-1基因、aph(3')-Ⅲ或aac(6')/aph(2")基因、erm基因39株(70.9%). 结论 70.9% MRCNS菌已同时携带青霉素酶、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红霉素甲基化酶基因.

    作者:巴特尔;郭淑英;张亚荣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898份无菌体液标本污染的分析

    为了解我院无菌体液标本细菌培养中污染情况,对我院2004年1~9月无菌体液标本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1 对象及方法1.1 研究对象 2004年1~9月,我院临床送检的无菌体液标本细菌培养阳性的菌株及污染菌.

    作者:李鸣媛;漆坚;周淑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23例次烧伤病房创面感染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对23例次烧伤创面鲍氏不动杆菌培养阳性结果,分析感染原因,指导药物治疗和采取预防措施. 方法对23例次不同面积烧伤患者的创面培养鲍氏不动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情况十分严重,仅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稍高,分别为52.2%和30.4%;于6~9月间监护病房危重患者检出次数多,为15次. 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被褥消毒、强化洗手等是减少烧伤病区内交叉感染的必要措施.

    作者:李峰;柴家科;常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呼吸道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临床及耐药分析

    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危险因素和耐药情况. 方法收集经痰或呼吸道分泌物培养分离出的56株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的耐药结果分析,复习相关临床资料,解析其危险因素. 结果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低依次为复方磺胺甲噁唑7.1%、头孢哌酮/舒巴坦33.3%,诺氟沙星42.9%,有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50%. 结论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成为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多发生在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慢性、长期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一旦造成感染,可选用的抗生素极少,治疗相当困难.

    作者:袁瑾;邓小明;刘海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耐庆大霉素粪肠球菌质粒接合转移试验的方法探讨

    目的筛选出较好的高耐庆大霉素粪肠球菌质粒接合转移的试验方法. 方法使用NCCLS推荐的琼脂稀释法筛选临床分离36株高耐庆大霉素(HLGR)粪肠球菌,质粒接合转移试验采用肉汤接合法和滤膜接合法. 结果 36株粪肠球菌用普通肉汤(NB)、普通肉汤加马血清(NBH)、心脑浸液(BHI)、心脑浸液加马血清(BHIH)4种培养基作为接合前及接合过程培养介质,HLGR接合转移率分别为50%、75%、89%、89%,滤膜接合法转移率达到100%,所形成的HLGR接合子也不同程度的获得了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结论采用BHI或 BHI加马血清的肉汤培养基接合转移效果较好,结果一致,滤膜接合法可获得更高的转移通过率.

    作者:刘志远;许淑珍;马纪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提出控制措施. 方法对1998~2003年收住我院所有患者医院感染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和前瞻性统计分析. 结果 6年中所有医院感染病例共获得各种病原微生物28种3 039株,以革兰阴性细菌占主导共1 459株,占48.01%;革兰阳性细菌明显增多 986株,占32.44%;真菌感染18.99%;这些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多重耐药呈增加趋势. 结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减少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增加,合理使用抗生素是今后医院感染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者:沈黎;李春红;姜亦虹;张亚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湿性敷料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护理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湿性敷料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护理中的疗效. 方法将40例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患者,按照伤口基本条件相当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伤口脓性分泌物多时使用优赛填充伤口,待伤口渗出较少时改用清得佳凝胶填充伤口,安舒妥薄膜或安普贴封闭固定;对照组使用普通敷料换药,直至伤口愈合;对两组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使用湿性敷料换药可缩短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的愈合时间,效果优于普通敷料.

    作者:孟凡慧;王嘉茹;王丽华;杨晓秋;王淑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神经妥乐平联合抗病毒药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神经妥乐平治疗带状疱疹及其神经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设立开放、随机、对照实验,观察抗病毒药物 伐昔洛韦联合神经妥乐平和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及其伴发神经痛的疗效比较. 结果阿昔洛韦联合神经妥乐平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使病程缩短、病情减轻显著、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低. 结论治疗带状疱疹合用神经妥乐平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病程、显著缓解带状疱疹神经痛,降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安全有效.

    作者:赵华;王建平;林碧雯;杨洁;王喜仲;温海鹰;李恒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纸塑包装高压灭菌包的临床应用

    目前使用的双层棉布包由于棉布带有微粒、保存有效期短等缺点,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近两年来,我院开展了纸塑包装灭菌包,投入临床使用,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承军;李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致伤弧菌败血症1例

    致伤弧菌致病性较弱,尚未见医院感染致伤弧菌败血症的报道.现将我们遇到1例致伤弧菌败血症介绍如下.1 病例患者,女,64岁.因发热、咳嗽、纳差、尿黄10 d,意识障碍1 d,于2004年4月3日收入我科.5年前诊断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并因门脉高压行脾静脉栓塞术、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此次入院前在外院注射头孢哌酮钠10余天.

    作者:史春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医院感染病原菌分析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病原菌的细菌谱与药敏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 218份医院感染病例中的细菌培养与药敏. 结果病原菌以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弗氏志贺菌、表皮葡萄球菌所占比重大(29.9%、19.6%、14.3%),敏感率高的前3位抗生素为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及亚胺培南;表皮葡萄球菌、柠檬酸杆菌、阴沟肠杆菌对常用抗生素普遍耐药. 结论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系条件致病菌,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既有利于早期诊断、合理应用抗生素,对于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也有积极意义.

    作者:李秀云;闫美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