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瑾;邓小明;刘海云
目的了解男性STD者7种支原体、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球菌(NG)、阴道加德纳菌(Gv)感染及合并感染状况. 方法收集76例男性STD者尿道拭子标本进行解脲脲支原体(Uu)、人支原体(Mh)、生殖道支原体(Mg)、肺炎支原体(Mpn)、发酵支原体(Mf)、穿透支原体(Mpe)、梨形支原体(Mpi)、Gv、Ct和NG等10种细菌性病原核酸检测,并对NG阳性标本进行了产青霉素酶淋病奈瑟球菌(PPNG)型特异核酸检测. 结果 76例男性STD者尿道拭子标本10种细菌性病原检出状况分别为:Uu65.8%、Mh27.6%、Mg18.4%、Mpn26.3%、Mf2.6%、Mpe2.6%、Mpi 0%、Gv15.8%、Ct28.9%、NG34.2%;26例NG感染者中PPNG阳性5例占19.2%;76例STD者中55例检出1种以上支原体,即支原体总感染率为72.4%.多数为>2种病原合并感染. 结论鉴于支原体感染的有效治疗药物为四环素类(Mh对红霉素天然拮抗)、阴道加德纳菌感染的有效治疗药物为甲硝唑与克林霉素、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有效治疗药物为大环内酯类、淋病治疗目前多数采用头孢菌素和大观霉素,因此对于具有>2类病原合并感染者在治疗上应注意联合用药.
作者:吴青平;郑新永;李雯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湿性敷料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护理中的疗效. 方法将40例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患者,按照伤口基本条件相当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伤口脓性分泌物多时使用优赛填充伤口,待伤口渗出较少时改用清得佳凝胶填充伤口,安舒妥薄膜或安普贴封闭固定;对照组使用普通敷料换药,直至伤口愈合;对两组伤口愈合时间及换药次数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和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使用湿性敷料换药可缩短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伤口的愈合时间,效果优于普通敷料.
作者:孟凡慧;王嘉茹;王丽华;杨晓秋;王淑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为了降低医院感染,控制各种传染性疾病传播,加强一次性医疗器具污染的管理,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和措施,是医院医疗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作者:贾清芝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测定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平稳期患者血清中的浓度,探讨炎性介质对病程的影响. 方法 26例老年平稳期、病情严重度为Ⅱ级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与31例对照组;采集外周血5ml离心,采用生物芯片技术测定(IL-8)、(IL-6)和散射浊度测定法CRP. 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组的IL-8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IL-6和C-反应蛋白较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白细胞介素-8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平稳期的患者中有明显增高,提示它参与了COPD病程的进展,是气道炎症不可逆转的原因之一;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表明白细胞介素-6、C-反应蛋白在COPD平稳期的病程中可能没有重要意义.
作者:牟小芬;田亚平;郭广宏;王彩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们自2002年9月起共对112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预防治疗,取得满意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肾移植患者112例,男72例,女40例;年龄16~72岁,平均43.5岁.
作者:韩林;王长安;刘永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为了适应高原部队应急医疗救治对灭菌工作的需求,促进高原部队灭菌工作不断发展,为官兵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灭菌物品. 方法采用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型号灭菌器两台,对灭菌效果进行对比试验;并进行化学(指示卡、指示胶带)、生物(指示剂)、物理(留点温度)监测;设定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灭菌温度、时间观察效果. 结果双台灭菌器进行的标准试验反应海拔高度不同,灭菌温度时间不同,灭菌的结果也有所不同;化学指示剂显示海拔高度≤5 380m、仪表灭菌温度示值≥136℃、时间16min时化学变色反应均达到标准黑色,生物指示剂监测全部阴性结果. 结论高原地区压力蒸汽灭菌时,其温度示值、时间应根据高原地域特点进行调整是提高灭菌质量的关键.
作者:王素珍;杨自更;罗兴迪;张道成;雷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头孢米诺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96例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采用头孢米诺治疗,每次1g静脉滴注,1次/12 h或8 h,疗程7~14 d. 结果治疗痊愈率78.4%,总有效率92.6%,细菌清除率90.9%,药物不良反应率2.1%. 结论头孢米诺可经验性地用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治疗,疗效确切、安全.
作者:万建华;李冬;陈佰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利用快速导流杂交法对人乳头瘤病毒进行快速基因分型,并探讨该技术临床应用前景. 方法 144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脱落细胞或组织中提取DNA,PCR扩增后与9种常见HPV亚型探针进行反斑点印迹杂交(reverse dot blot, RDB)检测HPV DNA,通过与传统膜杂交结果做对比,评估导流杂交法的效果. 结果 144例样本中得到134例PCR阳性结果;HPV分型包括:高危HPV亚型16、18、31、33、58;低危亚型6、11、53;未知危险程度的亚型CP8304;68例样本中包括了2~4种亚型的混合感染. 结论两种杂交方法检测结果97%一致;快速导流法优势主要具有更高速度、操作更方便,和节省试剂用量;敏感性和特异性与传统杂交方法相同.
作者:吕晓萍;李体远;戴勇;童秋生;熊峰;李放娟;季卉;许小庄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和预防对策. 方法对我院住院治疗的PNS患者138例,进行医院感染分析. 结果 138例PNS医院感染率为34.06%,医院感染部位构成比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分离菌株以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为主;血清IgG含量、住院时间、激素及免疫抑制剂与医院感染显著相关(P<0.01). 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积极治疗原发病,做好疾病本身护理,合理用药,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功能,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对策.
作者:胡美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已于2003年8月颁布,医院领导非常重视,加强了医疗废物感染的管理,完善了各项制度,管理职责,严格按要求进行分类收集、运送与贮存及监督管理,防止医疗废物外流.
作者:刘国英;李雅琴;郭立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为了提高B-D试验判读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我们观察两种B-D试验包测试图的合格率,并对试验失败进行原因分析. 方法 A组采用3M一次性B-D试验包,逢单月观察;B组采用自制脱脂纯棉布巾标准包,逢双月观察;A、B两组共进行720次试验,观察两种B-D试验包测试图的合格率. 结果 A组有5次失败,均为设备故障和蒸汽质量问题;B组有36次失败,其中4次为设备故障,1次为蒸汽质量问题,31次为人为因素所致;A组不合格率明显低于B组. 结论 3M一次性B-D试验包不受人为因素影响,合格率高,能及时判断灭菌器在灭菌过程中有无残留的冷空气聚集点.
作者:宋敏;贾风琴;胡珊珊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检测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和氟康唑的敏感性. 方法应用Etest法对 173株念珠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 93株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酮康唑、氟胞嘧啶和氟康唑的耐药率依次为1.1%、10.8%、5.4%、2.2%和5.4%;31株光滑念珠菌对上述5种抗真菌药的耐药率依次为6.5%、54.8%、22.5%、3.2%和16.2%;24株热带念珠菌对上述5种抗真菌药的耐药率依次为12.5%、12.5%、4.2%、4.2%和4.2%;12 株克柔念珠菌对上述5种抗真菌药的耐药率依次为16.7%、33.3%、8.3%、16.7%和33.3%;4株近平滑念珠菌对上述5种抗真菌药的耐药率依次为0、25.0%、0、0和25.0%. 结论念珠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率,非白色念珠菌较白色念珠菌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高.
作者:刘小平;李建武;樊尚荣;徐安平;吴志成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前使用的双层棉布包由于棉布带有微粒、保存有效期短等缺点,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近两年来,我院开展了纸塑包装灭菌包,投入临床使用,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承军;李榕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深入研究肠球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指导临床及防疫合理用药. 方法采用多步诱导法,对9株粪肠球菌、1株屎肠球菌和7株粪肠球菌、2株屎肠球菌进行氨苄西林和庆大霉素诱导性耐药试验;对诱导出的菌株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药物敏感性;用PCR法检测庆大霉素耐药基因,用PCR法扩增青霉素结合蛋白基因(pbp5)后测定DNA序列. 结果 3株粪肠球菌和1株屎肠球菌诱导出稳定的高耐庆大霉素菌株;与原株比较,耐药株的MIC分别增加了2~32倍;4株粪肠球菌诱导出稳定的氨苄西林耐药菌株;与原株比较,诱导耐药株的MIC分别增加了8~64倍;进行了测序分析的3株诱导耐药菌中的2株,其所编码的PBP5氨基酸序列中的第453~560位间有部分氨基酸被替代. 结论多步法抗菌药物诱导性耐药试验的结果表明,在低浓度抗菌药物的长期压力下,可诱导肠球菌产生获得性耐药.
作者:刘贵建;许淑珍;马纪平;张淑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我院自2002年7月购进某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XG1.PS-0.6型手控脉动真空压力灭菌器,在灭菌过程中,先后发生过3次敷料缸变形.我院使用的敷料缸为直径16 cm,高15 cm的圆柱形有盖不锈钢容器,无侧孔.装锅时,将盖打开,斜靠在缸口.真空时大负压-0.09~-0.1 MPa,灭菌时压力0.2~0.21 MPa,灭菌时温度132~134℃,干燥时大负压-0.09~-0.1 MPa之间.灭菌器工作时各种参数正常.出锅时,敷料缸盖已打开,缸内敷料膨出.整个敷料缸以及敷料缸的盖全部变形,周围呈均匀向里凹陷.
作者:洪孝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索邻苯二甲醛的消毒灭菌效果. 方法用标准菌株作定量杀菌试验. 结果邻苯二甲醛作用60 min,细菌杀灭率达99.90%;作用90 min,细菌杀灭率达100%. 结论邻苯二甲醛是一种新型、快速、高效消毒剂.
作者:侯铁英;黄德弘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通过有效的外科洗手可以降低外科伤口感染的发生率.虽然手术操作人员佩戴无菌外科手套,但是手术过程中无菌手套可能意外地破损,导致医护人员手部的微生物污染外科切口,故在佩戴无菌服饰前应进行外科洗手.美国手术室注册护师协会(AORN)在2004年1月1日起,生效的关于对临床外科洗手的一系列建议措施,是基于以前的相关建议和新近大量的临床研究基础上制定而成,对国内外科洗手的操作有许多指导性意义.现总结其建议:
作者:王宏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23例次烧伤创面鲍氏不动杆菌培养阳性结果,分析感染原因,指导药物治疗和采取预防措施. 方法对23例次不同面积烧伤患者的创面培养鲍氏不动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情况十分严重,仅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稍高,分别为52.2%和30.4%;于6~9月间监护病房危重患者检出次数多,为15次. 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加强被褥消毒、强化洗手等是减少烧伤病区内交叉感染的必要措施.
作者:李峰;柴家科;常东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口腔正畸科患者常常被认为是没有疾病的健康人群,因此正畸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如口腔内、外科的医务人员.由于口腔正畸的特点,需要各种不同的器械,尤其是各种各样的钳子.目前看来一人一套很难实现,由于消毒很不方便,又受着消毒液消毒质量与消毒时间的制约,医疗器械便成了交叉感染的载体.
作者:刘丽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在医院广泛使用含氯消毒液的同时,监测有效氯的含量是评价其消毒灭菌方法可靠的手段,也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刘子群;王玉景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