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60株念珠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刘华;周中华;喻华;颜英俊;王蓉;古义俞

关键词:念珠菌, 抗真菌药物, 耐药性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引起医院感染常见酵母样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 方法采集2 680份住院患者标本分离培养,分离出酵母样真菌260株,采用科码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CHRO-Magar)培养,API-20CAUX酵母样真菌鉴定试条进行鉴定;念珠菌药敏试条(ATB-Fungus)进行念珠菌药敏试验. 结果 260株酵母样真菌以念珠菌为主,其中白色念珠菌155株(59.6%),热带念珠菌51株(19.6%),克柔念珠菌27株(10.3%),光滑念珠菌11株(4.2%);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AMB)、5-氟胞嘧啶(5-FC)、制霉菌素(NYS)、酮康唑(KTC)、益康唑(ECO)、咪康唑(MTC)、氟康唑(FLC)的耐药率分别为9.0%、5.8%、10.3%、43.0%、40.9%、43.7%、9.0%;热带念珠菌分别为3.9%、9.8%、19.0%、 61.9%、57.1%、61.9%、21.4%;克柔念珠菌为14.8%、14.8%、14.8%、14.8%、25.0%、25.0%、16.6%;光滑念珠菌为0.0、0.0、36.6%、18.1%、36.6%、36.3%、66.6%. 结论目前引起我院患者真菌感染的念珠菌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是热带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这些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制霉菌素较敏感,对酮康唑、益康唑、咪康唑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SARS死亡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SARS死亡高危因素,研讨SARS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SARS的病死率. 方法对死亡8例SARS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SARS病死与家庭及群体聚集、强毒性病毒株、肺部病变性质和病变范围、院内感染、基础疾病、呼吸机的正确使用、多器官功能衰竭有关,与潜伏期长短、病程时间不相关. 结论正确选用呼吸机参数和适应个体耐受个性化是纠正低氧血症的重要手段,早期发现、有效治疗院内真菌感染是减少病死率的重要环节,综合治疗及人文关怀的实效性是终治疗的关键.

    作者:韩玉坤;曾珍;周先志;辛绍杰;赵敏;扬永平;李保森;李捍卫;陈菊梅;赵景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SARS流行期间医院物品的消毒

    1 隔离衣的消毒隔离衣分为外层后系带隔离衣、猴衣隔离衣、刷手衣.隔离衣消毒当然首选高压灭菌后再做处理.但是由于隔离衣穿后是按顺序、按区域、逐层脱,所以猴衣隔离服和刷手衣实际上是脱在清洁区或半清洁区内,不可能也不必要再从清洁区送回污染区,与外层隔离衣一起送高压.所以我们采取的方法是:在清洁与半清洁区交界的沐浴室处放置1台家用洗衣机,方便医务人员下班沐浴前脱隔离衣时直接放入洗衣机.卫生员每日晨上班时,按要求配置过氧乙酸消毒液,浸泡桶内隔离衣.下早班时开动洗衣机洗涤钮20 min,过氧乙酸洗涤后脱水,甩干.再将隔离衣装入专用桶内,由洗衣房按要求消毒、清洗及进一步处理.优点:顺序合理,方便医务人员脱衣后衣物直接入桶,消毒人员上下班之间浸泡时间安排合理.洗涤浸泡20 min是保证均匀浸泡.

    作者:解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调查北京医院住院患者2002年1~8月期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率、耐药情况和各种基因型的流行分布. 方法采用浓度梯度法对86株大肠埃希菌和132株肺炎克雷伯菌对11种抗菌药物进行低抑菌浓度测定,采用酶抑制剂增强法对产ESBLs菌株作确认试验;等电点测定及PCR扩增对产ESBLs菌初步分型,然后对PCR扩增阳性产物测序,序列分析进一步确定基因型,并做结合实验. 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产ESBLs细菌阳性率分别为18.9%和29.1%, ESBLs菌合计的阳性率为22.9%;ESBLs阳性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ESBLs阴性菌;在50株产ESBLs阳性菌株中,TEM型31株(62%)均为TEM-1型;CTX-M型26株(52%),其中CTX-M-14型11株,CTX-M-22型9株,CTX-M-24型 5株,CTX-M-13型1株;SHV型22株,占44%,SHV-1型5株,SHV-12型5株(4株菌被结合实验结果证实含有SHV-12型基因的质粒),SHV-2a型3株(2株菌含有该型基因质粒),2株SHV-2(2)型(2株菌含有该型基因质粒),未分出亚型7株,同时结合实验也证实不含有SHV型基因的质粒. 结论 CTX-M型和SHV型是北京医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流行的基因型.

    作者:胡云建;俞云松;张秀珍;陈东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紫外线空气消毒误伤2例

    1 病例病例1 男性,32岁,因其患儿住院输液、头罩吸氧进行陪护.小夜班护士消毒病房,打开紫外线灯后即进行其他工作,其间陪护擅自进入病房.大夜班护士接班1 h后方才发现紫外线灯照射而关灯.因期间患儿于有机玻璃头罩下吸氧而免受伤害,其陪护出现头痛、眼部不适,左侧面颊部出现约55 cm大小黑褐色色素斑.即嘱其休息,眼部给予氯霉素眼液点眼,3次/d,并防止日晒.1周后该患者来院时见脸部色素斑颜色略为浅淡.

    作者:张克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三甲医院对供应室的要求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三甲医院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供应室必须有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工作人员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有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观念,现就工作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维;孙艳平;崔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教学医院与非教学医院的医院感染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教学医院与非教学医院间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评价方法.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197所医院1 d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按是否是教学医院将所有医院分为两组.结果共收到可用资料178份,教学医院、非教学医院的感染率分别为5.80%、5.15%,侵入性操作使用率分别为泌尿道插管17.93%、12.07%、动静脉插管9.58%、5.47%、使用呼吸机5.89%、3.24%、气管切开1.55%、1.12%;教学医院、非教学医院的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分别为2.89%、3.93%、动静脉插管相关血液感染率为0.83%、0.79%、使用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率为7.98%、9.75%、气管切开相关肺部感染率为26.79%、28.66%、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55.72%、 57.50%、医院感染的病原学诊断率为37.75%、33.91%.结论综合使用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率和病原学诊断率能够较准确地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评价.

    作者:任南;文细毛;吴安华;李洁;徐秀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噻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头孢噻肟针剂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安全性. 方法将60例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左氧氟沙星治疗组和头孢噻肟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不良反应. 结果左氧氟沙星组30例患者,总有效率93.3%,细菌清除率 91.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头孢噻肟治疗组30例患者,总有效率90.0%,细菌清除率88.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 结论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噻肟治疗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安全性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李建国;陈瑞;吕志强;张蔚;江山平;何剑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青岛市小儿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青岛市小儿肺炎支原体(MP)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支原体肺炎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特异性诊断采用金标免疫斑点法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技术,对我院10年中住院确诊的6 952例肺炎患儿血清和咽分泌物分别进行特异性抗体IgM和MP-DNA检测. 结果符合MP肺炎诊断者1 565例,总发生率占同期肺炎的22.5%;10年中共有两次发病高峰,分别为1997年和2000年12月~2001年2月发病高峰季节;发病年龄明显前移,<3岁婴幼儿占41%;发生率市区显著高于农村,发病高峰在人口集中的幼儿园、中小学有聚集发病现象. 结论 MP肺炎已成为本区危害儿童健康的多发病,并有取代链球菌性肺炎,成为小儿感染性肺炎首位疾病的可能;寻找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已成为保护儿童健康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朱清义;徐静;刘敬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奥硝唑治疗口腔厌氧菌感染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目的了解口腔厌氧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奥硝唑治疗口腔厌氧菌感染的疗效. 方法采用双盲随机方法选择60例口腔厌氧菌感染患者,其中受试组(奥硝唑)30例和对照组(替硝唑)30例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作厌氧菌培养,观察临床疗效和厌氧菌清除率,并进行比较. 结果口腔感染厌氧菌与口腔正常厌氧菌种群一致,奥硝唑总有效率83.3%,细菌清除率91.7%;替硝唑总有效率73.3%,细菌清除率88.4%,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 结论奥硝唑用以治疗口腔厌氧菌感染疗效显著,口腔厌氧菌培养应注意标本采样技术规范化.

    作者:李从荣;金正江;詹燏;丁俊清;李艳;彭少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医院实验室废物的管理与处治方法

    医院实验室所丢弃的废液和废物大都含有病毒、细菌和有毒有害成分,有的还含有剧毒物、致癌物等.因此,笔者就医院实验室所排废液及废物的管理和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李茂全;李建新;谭树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质粒β-内酰胺酶检测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质粒β-内酰胺酶的类型、检测方法及耐药性. 方法用NCCLS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根据表型、纸片协同试验及头孢西丁三相试验检测AmpC酶. 结果 835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检测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220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总ESBLs发生率为26%;根据头孢西丁三相试验结果,表现为产AmpC酶的菌株共有36株,检出率为4.31%,表型鉴别高产AmpC酶,表现为产AmpC酶的菌株共有37株,检出率为4.43%,与头孢西丁三相试验符合率为97.3%;纸片协同试验表现为产AmpC酶的为32株,检出率为3.83%,与头孢西丁三相试验符合率为88.9%. 结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为主;表型筛选法检测AmpC酶结果可靠、方法简便,易于在临床实验室中推广应用.

    作者:章清;魏丽;魏光美;苗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分离出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主要细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的构成比和耐药特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2002年1~12月从本院住院患者的各类临床标本,采用Kirby-Bauer(K-B)琼脂扩散法和ESBLs确证试验进行ESBLs的检测. 结果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分别为43.7%和35.3%;产ESBLs菌株较不产ESBLs菌株表现为对抗菌药物明显高的耐药率,除个别抗菌药物外,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值<0.05,以及高多重耐药率;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低,分别是4.5%和2.1%,其次是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70%. 结论产ESBLs菌株感染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困难,遏制产ESBLs菌株的产生,要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作者:张亚莉;史占军;李中齐;耿穗娜;李琼;汪能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加替沙星Ⅰ期临床试验中不良事件的研究

    目的对甲磺酸加替沙星临床耐受性试验中不良事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评价. 方法通过甲磺酸加替沙星Ⅰ期临床试验观察分析其不良反应. 结果在本次试验中共发现6例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均为轻度一过性、可耐受,未见其他有临床意义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改变,这部分受试者未作任何特殊治疗和处理,停药后1周内全部自行恢复正常. 结论甲磺酸加替沙星是安全性较高的新型广谱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但也要关注其不良反应,如轻度肝功能改变和过敏反应等.

    作者:陈宜鸿;方翼;王国栋;王睿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监测及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了解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感染的发病情况,探讨其危险因素,以便预防和控制产 ESBLs细菌感染的流行和暴发. 方法分析我院2002年2月~2003年2月间产生ESBLs细菌感染的病例. 结果检出产ESBLs细菌67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31株,大肠埃希菌29株,阴沟肠杆菌6株,产酸克雷伯菌1株;分析研究发现,患者长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入住ICU、长期住院、转院,免疫功能低下与感染有密切关系. 结论产ESBLs细菌的日益增多,其中以下呼吸道、皮肤粘膜感染较多;与患者病情严重、长期使用广谱高效抗生素、免疫功能低下有关;隔离ESBLs患者、严格控制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广泛开展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监测是预防和控制ESBLs细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魏全珍;张惠珍;钟馥霞;潘兢;钟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血液肿瘤合并感染的疗效与分析

    目的分析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治疗血液肿瘤合并感染的疗效. 方法对289例经临床确诊为血液疾患合并有明确感染的住院患者,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治疗效果根据卫生部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进行评定. 结果 289例患者中痊愈191例(66.1%);显效41例(14.6%);总有效患者为232例(80.7%). 结论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血液肿瘤合并感染的患者,具有疗效快、作用显著之特点.

    作者:和培红;魏晓鸣;郭代红;陈超;周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口罩的合理选择与应用

    自1897年德国医师费吕格(Flugge C)用实验证明,向创口讲话能造成创口感染;同年,奥地利医师米库利兹-拉德凯(Mikulicz-Readeki J)倡议手术者用口罩将口鼻遮住,以减少外科手术的感染,口罩的历史已有百余年了,但是直至1920年以后,口罩才在相关行业中推广使用 [1].肆虐中国、加拿大等多国的SARS疫情令世人陷入极度的恐慌之中,尤其是在中国大陆及香港等地疫情重之时,无论是在室内抑或室外,放眼望去,皆是佩戴各式各样口罩的人们,景像甚是壮观.但是,究竟在什么情况下佩戴何种口罩才能达到所需的防护效果,人们确知甚少.因此,笔者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略作分析以资借鉴.

    作者:石海鸥;王力红;张京利;王桂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面颈部放线菌感染的特点及治疗

    目的了解面颈部放线菌病感染特点,提供诊治该病的新观点和依据. 方法手工检索解放军总医院建院以来的所有口腔科住院病历,计算机检索以面颈部放线菌病为主题词1988~2002年底的全院住院患者. 结果共有7例面颈部放线菌病患者,年龄(25.83±8.61)岁,男性6例,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及青霉素应用疗效良好. 结论认识和警惕该病是早日确诊的关键,及时手术无论对诊断还是治疗都是有益的,抗生素应首选青霉素,且应用要足量,并维持至少30 d.

    作者:步荣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采血车空气质量监测分析

    笔者于2003年4~7月,对本站3辆流动采血车的各项空气指标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杜晓明;陈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病房床头电铃开关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检测报告

    1 材料与方法一步法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试剂盒,北京四环生物工程制品厂生产.共采集标本320份.取1根消毒棉签放于盛有0.5 ml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浸泡,取出将多余的水在试管壁上拧干,在电铃开关上涂抹几次,放于试管中洗涤,拧干棉签弃去以3 000 r/min离心3 min.取1包酶联反应板条,在孔中加入待测样品50 μl,做阴阳性对照,设空白对照.而后各孔加入抗HBs-HRP 1滴(50 μl)置37℃保温30 min.弃去各孔液体,用30倍稀释的洗涤液反复冲洗 5次,后拍干.

    作者:邵昌发;杨琼丽;李荣清;王萍;王作芳;何俐勇;崔姗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藻酸盐抗体的制备及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目的探讨藻酸盐抗体的制备、检定和对院内常见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作用. 方法应用免疫方法制备藻酸盐抗血清;应用脾细胞-骨髓瘤细胞融合技术制备藻酸盐单克隆抗体;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菌生物被膜形态变化. 结果建立了两株稳定分泌高效价单克隆抗体细胞株;藻酸盐抗体可减少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藻酸盐. 结论藻酸盐抗体可中和细菌藻酸盐以防治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

    作者:柴栋;王睿;裴斐;方翼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