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奥硝唑治疗口腔厌氧菌感染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李从荣;金正江;詹燏;丁俊清;李艳;彭少华

关键词:奥硝唑, 替硝唑, 厌氧菌, 牙周炎, 冠周炎
摘要:目的了解口腔厌氧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奥硝唑治疗口腔厌氧菌感染的疗效. 方法采用双盲随机方法选择60例口腔厌氧菌感染患者,其中受试组(奥硝唑)30例和对照组(替硝唑)30例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作厌氧菌培养,观察临床疗效和厌氧菌清除率,并进行比较. 结果口腔感染厌氧菌与口腔正常厌氧菌种群一致,奥硝唑总有效率83.3%,细菌清除率91.7%;替硝唑总有效率73.3%,细菌清除率88.4%,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 结论奥硝唑用以治疗口腔厌氧菌感染疗效显著,口腔厌氧菌培养应注意标本采样技术规范化.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面颈部放线菌感染的特点及治疗

    目的了解面颈部放线菌病感染特点,提供诊治该病的新观点和依据. 方法手工检索解放军总医院建院以来的所有口腔科住院病历,计算机检索以面颈部放线菌病为主题词1988~2002年底的全院住院患者. 结果共有7例面颈部放线菌病患者,年龄(25.83±8.61)岁,男性6例,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及青霉素应用疗效良好. 结论认识和警惕该病是早日确诊的关键,及时手术无论对诊断还是治疗都是有益的,抗生素应首选青霉素,且应用要足量,并维持至少30 d.

    作者:步荣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藻酸盐抗体的制备及其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目的探讨藻酸盐抗体的制备、检定和对院内常见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作用. 方法应用免疫方法制备藻酸盐抗血清;应用脾细胞-骨髓瘤细胞融合技术制备藻酸盐单克隆抗体;应用扫描电镜观察细菌生物被膜形态变化. 结果建立了两株稳定分泌高效价单克隆抗体细胞株;藻酸盐抗体可减少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藻酸盐. 结论藻酸盐抗体可中和细菌藻酸盐以防治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

    作者:柴栋;王睿;裴斐;方翼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医用电梯内环境细菌学监测与分析

    我们对医用电梯内空气、按钮、扶手进行了细菌学监测,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萍;黄小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婴幼儿尿路感染革兰阴性菌分析

    目的研究引起婴幼儿尿路感染的革兰阴性菌的菌种及其药物敏感性. 方法对我院自1999年1月~2003年4月住院的尿路感染的患儿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等分析. 结果共检出革兰阴性细菌96株,其中,大肠埃希菌91株,占94.8%,分离出的所有革兰阴性菌均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敏感. 结论引起婴幼儿尿路感染的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要菌种,目前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敏感.

    作者:林文雄;曾洪飚;张光磊;李庶甘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三甲医院对供应室的要求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三甲医院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供应室必须有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工作人员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有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观念,现就工作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维;孙艳平;崔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加替沙星Ⅰ期临床试验中不良事件的研究

    目的对甲磺酸加替沙星临床耐受性试验中不良事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评价. 方法通过甲磺酸加替沙星Ⅰ期临床试验观察分析其不良反应. 结果在本次试验中共发现6例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均为轻度一过性、可耐受,未见其他有临床意义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改变,这部分受试者未作任何特殊治疗和处理,停药后1周内全部自行恢复正常. 结论甲磺酸加替沙星是安全性较高的新型广谱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但也要关注其不良反应,如轻度肝功能改变和过敏反应等.

    作者:陈宜鸿;方翼;王国栋;王睿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肺炎克雷伯菌臭鼻亚种产β-内酰胺酶的分类检测及耐药性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臭鼻亚种(Koz)所产各种β-内酰胺酶(β-lase)分布及其耐药性. 方法采用多底物纸片法、ESBLs确认试验、AmpC酶检测法检测36株Koz所产各种β-lase,采用琼脂扩散法分析其耐药性. 结果 (1)36株Koz β-lase检出率为69.4%,其中单独产广谱酶、青霉素酶、ESBLs分别为1、1、12株,产AmpC酶总数11株(30.5%),ESBLs总数22株(61.1%),未检出碳青酶烯酶;产复合酶11株(30.5%),青霉素酶+诱导型AmpC酶1株,诱导型AmpC酶+ESBLs7株,持续高产AmpC酶+ESBLs3株;(2)22株产ESBLs菌株中,CAZ,ATM,CTX检出率分别68.2%、77.3%、95.5%;(3)非产酶Koz对12种抗生素均敏感;25株产β-内酰胺酶Koz中,非产ESBLs菌株对PRL、GN、SXT多数耐药,青霉素酶+诱导型AmpC酶、ESBLs+诱导型AmpC酶产酶菌株和产ESBLs菌株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对其他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较高耐药率,持续高产AmpC酶+ESBLs仅对亚胺培南敏感. 结论 36株Koz产β-lase总检出率很高,产4种酶,以AmpC酶、ESBLs为主,未检出碳青酶烯酶;复合产酶是其主要产酶形式之一,臭鼻克雷伯菌所产ESBLs的检出率以CTX高;不同产酶菌株耐药谱不同,持续高产AmpC酶+ESBLs仅对亚胺培南敏感.

    作者:明德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治愈严重烧伤并发铜绿假单胞菌脓毒症1例

    1 病例患者男,41岁,全身蒸汽烫伤在县医院治疗,伤后第10天出现高热、寒颤(体温40℃)、腹泻、恶心呕吐、厌食、神志淡漠、背部烧伤创面满布脓苔,第13天转入我院.体检:T38.2℃,P98次/min,BP16/10 kPa.神志模糊,嗜睡状态.全身烧伤总面积84%,Ⅲ度30%,创面满布脓苔,四肢创面有绿色脓性分泌物.双肺呼吸音粗糙,无音,心率100次/min,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膨隆,肌软,轻压痛,肝脾未及,肠鸣音弱.化验检查:WBC 14.1×109/L,N O.965,L 0.024,RBC 5.4×10 12/L,HGB 132 g/L, HCT 0.406, TBIL 76.2 μmol/L, DBIL 49.5 μmol/L, PLT 24×109/L,ALT 214 U/L, ALP 429 U/L, CO2-CP 14 mmol/L, BUN 12.9 mmol/L, K+3.94 mmol/L, Na+137 mmol/L, LDH 827 U/L, CK 935 U/L, TP 55.1 g/L, ABL 23.4 g/L, GL 0.31 g/L, 白蛋白/球蛋白0.74.全身不同部位创面细菌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产酸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血细菌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生长.诊断:特重型烧伤并发铜绿假单胞菌脓毒症;多器官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代谢性酸中毒.

    作者:柳佰富;王海鹰;廖祝华;张著杰;王珍铭;朱小军;韩爽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重症SARS死亡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SARS死亡高危因素,研讨SARS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SARS的病死率. 方法对死亡8例SARS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SARS病死与家庭及群体聚集、强毒性病毒株、肺部病变性质和病变范围、院内感染、基础疾病、呼吸机的正确使用、多器官功能衰竭有关,与潜伏期长短、病程时间不相关. 结论正确选用呼吸机参数和适应个体耐受个性化是纠正低氧血症的重要手段,早期发现、有效治疗院内真菌感染是减少病死率的重要环节,综合治疗及人文关怀的实效性是终治疗的关键.

    作者:韩玉坤;曾珍;周先志;辛绍杰;赵敏;扬永平;李保森;李捍卫;陈菊梅;赵景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与监控研究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为完善医院感染监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床边调查和住院病历调查相结合.结果当天医院感染现患率为6.09%;感染部位依次是呼吸道、泌尿道、手术部位、肠道;高危科室为内分泌肾病科、神经外科、肿瘤科等;医院感染中的病原体以条件致病菌为主;抗菌药物当天使用率为68.15%.结论内源性感染是我院医院感染的主要部分:基础病严重、侵袭性操作、激素应用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强调在常规监测基础上,建立目标监控管理模式和加强临床、微生物室、监控部门的紧密协作的重要性.

    作者:林小聪;詹永忠;谢扬;陈锦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采血车空气质量监测分析

    笔者于2003年4~7月,对本站3辆流动采血车的各项空气指标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杜晓明;陈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260株念珠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引起医院感染常见酵母样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 方法采集2 680份住院患者标本分离培养,分离出酵母样真菌260株,采用科码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CHRO-Magar)培养,API-20CAUX酵母样真菌鉴定试条进行鉴定;念珠菌药敏试条(ATB-Fungus)进行念珠菌药敏试验. 结果 260株酵母样真菌以念珠菌为主,其中白色念珠菌155株(59.6%),热带念珠菌51株(19.6%),克柔念珠菌27株(10.3%),光滑念珠菌11株(4.2%);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AMB)、5-氟胞嘧啶(5-FC)、制霉菌素(NYS)、酮康唑(KTC)、益康唑(ECO)、咪康唑(MTC)、氟康唑(FLC)的耐药率分别为9.0%、5.8%、10.3%、43.0%、40.9%、43.7%、9.0%;热带念珠菌分别为3.9%、9.8%、19.0%、 61.9%、57.1%、61.9%、21.4%;克柔念珠菌为14.8%、14.8%、14.8%、14.8%、25.0%、25.0%、16.6%;光滑念珠菌为0.0、0.0、36.6%、18.1%、36.6%、36.3%、66.6%. 结论目前引起我院患者真菌感染的念珠菌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是热带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这些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制霉菌素较敏感,对酮康唑、益康唑、咪康唑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

    作者:刘华;周中华;喻华;颜英俊;王蓉;古义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教学医院与非教学医院的医院感染比较研究

    目的探讨教学医院与非教学医院间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评价方法.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197所医院1 d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按是否是教学医院将所有医院分为两组.结果共收到可用资料178份,教学医院、非教学医院的感染率分别为5.80%、5.15%,侵入性操作使用率分别为泌尿道插管17.93%、12.07%、动静脉插管9.58%、5.47%、使用呼吸机5.89%、3.24%、气管切开1.55%、1.12%;教学医院、非教学医院的泌尿道插管相关泌尿道感染率分别为2.89%、3.93%、动静脉插管相关血液感染率为0.83%、0.79%、使用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率为7.98%、9.75%、气管切开相关肺部感染率为26.79%、28.66%、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55.72%、 57.50%、医院感染的病原学诊断率为37.75%、33.91%.结论综合使用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率和病原学诊断率能够较准确地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评价.

    作者:任南;文细毛;吴安华;李洁;徐秀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重症颅脑损伤医院感染因素的研究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GCS<8分)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神经外科住院时间≥72 h,GCS<8分的204例患者,互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作为重症颅脑损伤(HCI)感染组,未感染组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对30多个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有20种差异呈显著性;在对这20多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分析表明,误吸、抗生素使用种类、雾化吸入、空腹血糖升高、留置胃管为HCI感染因素.结论 HCI感染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但通过加强监护,医院感染是可以控制和减少的.

    作者:谢扬;张志宏;李颖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短稳杆菌致婴儿败血症1例

    2003年3月,我们从一婴儿血中分离出短稳杆菌(Empedobacter brevis, 旧称短黄杆菌, Flavobacterium breve),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波;周立勤;王春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北京市30所三甲医院外科手消毒剂使用的调查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型医院外科手消毒剂的使用情况. 方法用自设问卷调查了北京市30所三甲综合医院手术室护士长,内容包括各医院使用外科手消毒剂的种类;影响手消毒剂选择的因素;手消毒剂的使用方法等. 结果常用的外科手消毒剂是碘伏,护士长选择消毒剂时主要考虑高效性和对皮肤的影响,刷手5 min和刷手3 min是常用的消毒方法. 结论建议加强不同消毒剂消毒效果和佳使用方法方面的比较研究,以保证外科手消毒质量.

    作者:庞冬;郑修霞;王宜芝;尚少梅;孙玉梅;路潜;黄靖雄;赵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调查北京医院住院患者2002年1~8月期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率、耐药情况和各种基因型的流行分布. 方法采用浓度梯度法对86株大肠埃希菌和132株肺炎克雷伯菌对11种抗菌药物进行低抑菌浓度测定,采用酶抑制剂增强法对产ESBLs菌株作确认试验;等电点测定及PCR扩增对产ESBLs菌初步分型,然后对PCR扩增阳性产物测序,序列分析进一步确定基因型,并做结合实验. 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产ESBLs细菌阳性率分别为18.9%和29.1%, ESBLs菌合计的阳性率为22.9%;ESBLs阳性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ESBLs阴性菌;在50株产ESBLs阳性菌株中,TEM型31株(62%)均为TEM-1型;CTX-M型26株(52%),其中CTX-M-14型11株,CTX-M-22型9株,CTX-M-24型 5株,CTX-M-13型1株;SHV型22株,占44%,SHV-1型5株,SHV-12型5株(4株菌被结合实验结果证实含有SHV-12型基因的质粒),SHV-2a型3株(2株菌含有该型基因质粒),2株SHV-2(2)型(2株菌含有该型基因质粒),未分出亚型7株,同时结合实验也证实不含有SHV型基因的质粒. 结论 CTX-M型和SHV型是北京医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流行的基因型.

    作者:胡云建;俞云松;张秀珍;陈东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质粒β-内酰胺酶检测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质粒β-内酰胺酶的类型、检测方法及耐药性. 方法用NCCLS确证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根据表型、纸片协同试验及头孢西丁三相试验检测AmpC酶. 结果 835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共检测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220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总ESBLs发生率为26%;根据头孢西丁三相试验结果,表现为产AmpC酶的菌株共有36株,检出率为4.31%,表型鉴别高产AmpC酶,表现为产AmpC酶的菌株共有37株,检出率为4.43%,与头孢西丁三相试验符合率为97.3%;纸片协同试验表现为产AmpC酶的为32株,检出率为3.83%,与头孢西丁三相试验符合率为88.9%. 结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为主;表型筛选法检测AmpC酶结果可靠、方法简便,易于在临床实验室中推广应用.

    作者:章清;魏丽;魏光美;苗群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泌尿系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从尿标本中分离出670株(男性217株,女性453株)病原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特殊耐药株如MRS株、VRE株、HLAR株、产ESBLs细菌的检测及体外药敏试验均采用K-B法. 结果分离前5位的细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占5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肺炎克雷伯菌(5%)、铜绿假单胞菌(4%)、弗氏柠檬酸杆菌(4%);产ESBLs细菌的检出率为11.6%,MRSCON株为74.3%,VRE株为28.9%,HLAR株为70.3%;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呋喃妥因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除外)敏感性较好(72%~97%),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较差(16%~18%). 结论大肠埃希菌为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占>50%;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过去常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的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性较高;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和特殊耐药株的报告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作者:赵建平;周艳萍;白晓红;李风娥;杨国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静脉过滤器输液与常规静脉输液的对照研究

    静脉过滤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美国应用于临床,随着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过滤孔径从3~5 μm发展到0.2 μm.1994年美国FDA就建议,输注非脂肪乳液体应使用0.2 μm滤器,输注脂肪乳液体应用0.2 μm滤器.我科2002年10月~2003年2月共为160名患者进行静脉过滤器输液与常规静脉输液的对照研究,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张劲;邓敏;陈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