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松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细菌的感染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难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已逐渐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我们利用VITEK AMS 60 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对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的同时,检测产ESBLs菌株,并对细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王海涟;王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们对医用电梯内空气、按钮、扶手进行了细菌学监测,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萍;黄小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症SARS死亡高危因素,研讨SARS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SARS的病死率. 方法对死亡8例SARS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SARS病死与家庭及群体聚集、强毒性病毒株、肺部病变性质和病变范围、院内感染、基础疾病、呼吸机的正确使用、多器官功能衰竭有关,与潜伏期长短、病程时间不相关. 结论正确选用呼吸机参数和适应个体耐受个性化是纠正低氧血症的重要手段,早期发现、有效治疗院内真菌感染是减少病死率的重要环节,综合治疗及人文关怀的实效性是终治疗的关键.
作者:韩玉坤;曾珍;周先志;辛绍杰;赵敏;扬永平;李保森;李捍卫;陈菊梅;赵景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为完善医院感染监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床边调查和住院病历调查相结合.结果当天医院感染现患率为6.09%;感染部位依次是呼吸道、泌尿道、手术部位、肠道;高危科室为内分泌肾病科、神经外科、肿瘤科等;医院感染中的病原体以条件致病菌为主;抗菌药物当天使用率为68.15%.结论内源性感染是我院医院感染的主要部分:基础病严重、侵袭性操作、激素应用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强调在常规监测基础上,建立目标监控管理模式和加强临床、微生物室、监控部门的紧密协作的重要性.
作者:林小聪;詹永忠;谢扬;陈锦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实习护士学生对职业防护知识的需求,以便采取有效对策. 方法以问卷形式调查50名正在实习的本科和中专护士学生. 结果被调查的护生中,96%学习过医院感染控制的相关知识,96%认为对职业防护知识掌握不够,56%认为要增加相关操作示范的机会,80%希望从医院获取职业防护知识,96%认为手指易受刺伤,64%害怕工作中感染艾滋病,44%接受了乙肝疫菌注射,60%认为应在实习前进行职业防护知识教育. 结论根据学生的需求,实习前由医院对护士学生进行职业防护知识教育很有必要.
作者:邝翠和;杨庆生;丁国英;盘洁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8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体外抗菌活性. 方法按NCCLS推荐的标准纸片扩散法(K-B法)对69株大肠埃希菌、84株铜绿假单胞菌和8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8种三代氟喹诺酮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实验. 结果对于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环丙沙星的体外抗菌活性强;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虽环丙沙星的敏感率低于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及司帕沙星等,但并未提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8种帕喹诺酮类药物显示明显的交叉耐药性,环丙沙星的体外敏感性结果对于临床应用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姚艺辉;罗燕萍;宁亚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大型医院外科手消毒剂的使用情况. 方法用自设问卷调查了北京市30所三甲综合医院手术室护士长,内容包括各医院使用外科手消毒剂的种类;影响手消毒剂选择的因素;手消毒剂的使用方法等. 结果常用的外科手消毒剂是碘伏,护士长选择消毒剂时主要考虑高效性和对皮肤的影响,刷手5 min和刷手3 min是常用的消毒方法. 结论建议加强不同消毒剂消毒效果和佳使用方法方面的比较研究,以保证外科手消毒质量.
作者:庞冬;郑修霞;王宜芝;尚少梅;孙玉梅;路潜;黄靖雄;赵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为减少门诊患者医院感染,对密切接触患者的血压计袖带内侧进行细菌监测. 方法采用5 cm× 5 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连续采样,采样面积≥10 cm2 2个;用没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涤液的棉拭子1支采样后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送检. 结果血压计袖带使用3 d,其染菌量已超过卫生部所规定的普通物体表面带菌标准(10 CFU/cm2). 结论血压计袖带必须定期消毒.
作者:张雅雯;蔡兰平;孔曲;张晓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对甲磺酸加替沙星临床耐受性试验中不良事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评价. 方法通过甲磺酸加替沙星Ⅰ期临床试验观察分析其不良反应. 结果在本次试验中共发现6例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均为轻度一过性、可耐受,未见其他有临床意义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改变,这部分受试者未作任何特殊治疗和处理,停药后1周内全部自行恢复正常. 结论甲磺酸加替沙星是安全性较高的新型广谱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但也要关注其不良反应,如轻度肝功能改变和过敏反应等.
作者:陈宜鸿;方翼;王国栋;王睿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 材料与方法一步法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试剂盒,北京四环生物工程制品厂生产.共采集标本320份.取1根消毒棉签放于盛有0.5 ml生理盐水的试管中浸泡,取出将多余的水在试管壁上拧干,在电铃开关上涂抹几次,放于试管中洗涤,拧干棉签弃去以3 000 r/min离心3 min.取1包酶联反应板条,在孔中加入待测样品50 μl,做阴阳性对照,设空白对照.而后各孔加入抗HBs-HRP 1滴(50 μl)置37℃保温30 min.弃去各孔液体,用30倍稀释的洗涤液反复冲洗 5次,后拍干.
作者:邵昌发;杨琼丽;李荣清;王萍;王作芳;何俐勇;崔姗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2003年3月,我们从一婴儿血中分离出短稳杆菌(Empedobacter brevis, 旧称短黄杆菌, Flavobacterium breve),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波;周立勤;王春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笔者于2003年4~7月,对本站3辆流动采血车的各项空气指标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杜晓明;陈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压力蒸汽灭菌包内化学指示卡和移动式化学指示卡在灭菌效果监测工作中的差别.方法通过灭菌试验结合生物指示剂比较包内化学指示卡和移动式化学指示卡的有效性及适应性.结果两类化学指示卡灭菌效果监测性能都可靠,但包内指示卡用于金属和玻璃类器材包的监测中出现一定程度的误差,而移动式指示卡则对各类物品灭菌效果监测都适宜.结论正确使用包内指示卡和移动式指示卡是确保灭菌效果的关键.
作者:魏静蓉;李彬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医院感染控制必须是以科学监测为依据,以感染管理为手段,达到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医疗安全为目的.我们的做法是:
作者:秦元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针对本院自2002年9月底开始高压灭菌器的工作性能不太稳定,又因医院房屋空间、承重、设备等因素限制,暂不能更换新的高压灭菌器.为了解此灭菌器继续作为过渡期使用,是否可能导致手术用品灭菌不彻底,影响切口愈合,增加切口液化的发生率,特进行此调查.
作者:赵玉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检测健康成人外周血白细胞(PBLs)中BK病毒(BKV)的感染率,探讨BKV的医院感染. 方法根据BKV保守的大T抗原(TAg)编码区序列合成引物,半套式PCR(snPCR)扩增100例健康成人PBLs样本中的BKV-DNA,统计分析不同年龄、性别组BKV-DNA的检出率及其差别. 结果 100例健康成人PBLs样本中BKV-DNA序列检出率为45%,不同年龄、性别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健康人PBLs是BKV在体内潜伏的重要贮主和传播运载体,BKV是重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之一.
作者:司艺玲;李琦;李雪;宋海静;郝好杰;谷志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三甲医院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供应室必须有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工作人员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有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观念,现就工作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维;孙艳平;崔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脑溢血、脑梗死昏迷、呼吸衰竭、气管切开的患者,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医生为了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需要做痰培养检查和药物敏感试验.但上述患者因不能咳嗽、咳嗽反射消失,无法将痰液咯出,需吸引器吸痰,这就给留取痰标本带来了困难.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采用了一次性输液器留取痰标本送检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临床应用满意.
作者:梁兰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口腔厌氧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奥硝唑治疗口腔厌氧菌感染的疗效. 方法采用双盲随机方法选择60例口腔厌氧菌感染患者,其中受试组(奥硝唑)30例和对照组(替硝唑)30例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作厌氧菌培养,观察临床疗效和厌氧菌清除率,并进行比较. 结果口腔感染厌氧菌与口腔正常厌氧菌种群一致,奥硝唑总有效率83.3%,细菌清除率91.7%;替硝唑总有效率73.3%,细菌清除率88.4%,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 结论奥硝唑用以治疗口腔厌氧菌感染疗效显著,口腔厌氧菌培养应注意标本采样技术规范化.
作者:李从荣;金正江;詹燏;丁俊清;李艳;彭少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 病例患者男,41岁,全身蒸汽烫伤在县医院治疗,伤后第10天出现高热、寒颤(体温40℃)、腹泻、恶心呕吐、厌食、神志淡漠、背部烧伤创面满布脓苔,第13天转入我院.体检:T38.2℃,P98次/min,BP16/10 kPa.神志模糊,嗜睡状态.全身烧伤总面积84%,Ⅲ度30%,创面满布脓苔,四肢创面有绿色脓性分泌物.双肺呼吸音粗糙,无音,心率100次/min,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膨隆,肌软,轻压痛,肝脾未及,肠鸣音弱.化验检查:WBC 14.1×109/L,N O.965,L 0.024,RBC 5.4×10 12/L,HGB 132 g/L, HCT 0.406, TBIL 76.2 μmol/L, DBIL 49.5 μmol/L, PLT 24×109/L,ALT 214 U/L, ALP 429 U/L, CO2-CP 14 mmol/L, BUN 12.9 mmol/L, K+3.94 mmol/L, Na+137 mmol/L, LDH 827 U/L, CK 935 U/L, TP 55.1 g/L, ABL 23.4 g/L, GL 0.31 g/L, 白蛋白/球蛋白0.74.全身不同部位创面细菌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产酸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血细菌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生长.诊断:特重型烧伤并发铜绿假单胞菌脓毒症;多器官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代谢性酸中毒.
作者:柳佰富;王海鹰;廖祝华;张著杰;王珍铭;朱小军;韩爽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