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扬;张志宏;李颖
2003年3月,我们从一婴儿血中分离出短稳杆菌(Empedobacter brevis, 旧称短黄杆菌, Flavobacterium breve),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波;周立勤;王春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为减少门诊患者医院感染,对密切接触患者的血压计袖带内侧进行细菌监测. 方法采用5 cm× 5 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连续采样,采样面积≥10 cm2 2个;用没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涤液的棉拭子1支采样后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均匀涂擦各5次送检. 结果血压计袖带使用3 d,其染菌量已超过卫生部所规定的普通物体表面带菌标准(10 CFU/cm2). 结论血压计袖带必须定期消毒.
作者:张雅雯;蔡兰平;孔曲;张晓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现状,为完善医院感染监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床边调查和住院病历调查相结合.结果当天医院感染现患率为6.09%;感染部位依次是呼吸道、泌尿道、手术部位、肠道;高危科室为内分泌肾病科、神经外科、肿瘤科等;医院感染中的病原体以条件致病菌为主;抗菌药物当天使用率为68.15%.结论内源性感染是我院医院感染的主要部分:基础病严重、侵袭性操作、激素应用及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强调在常规监测基础上,建立目标监控管理模式和加强临床、微生物室、监控部门的紧密协作的重要性.
作者:林小聪;詹永忠;谢扬;陈锦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医院感染控制必须是以科学监测为依据,以感染管理为手段,达到提高医疗质量,保证患者医疗安全为目的.我们的做法是:
作者:秦元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检测健康成人外周血白细胞(PBLs)中BK病毒(BKV)的感染率,探讨BKV的医院感染. 方法根据BKV保守的大T抗原(TAg)编码区序列合成引物,半套式PCR(snPCR)扩增100例健康成人PBLs样本中的BKV-DNA,统计分析不同年龄、性别组BKV-DNA的检出率及其差别. 结果 100例健康成人PBLs样本中BKV-DNA序列检出率为45%,不同年龄、性别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健康人PBLs是BKV在体内潜伏的重要贮主和传播运载体,BKV是重要的医院感染病原体之一.
作者:司艺玲;李琦;李雪;宋海静;郝好杰;谷志远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引起婴幼儿尿路感染的革兰阴性菌的菌种及其药物敏感性. 方法对我院自1999年1月~2003年4月住院的尿路感染的患儿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等分析. 结果共检出革兰阴性细菌96株,其中,大肠埃希菌91株,占94.8%,分离出的所有革兰阴性菌均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敏感. 结论引起婴幼儿尿路感染的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要菌种,目前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敏感.
作者:林文雄;曾洪飚;张光磊;李庶甘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症SARS死亡高危因素,研讨SARS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SARS的病死率. 方法对死亡8例SARS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SARS病死与家庭及群体聚集、强毒性病毒株、肺部病变性质和病变范围、院内感染、基础疾病、呼吸机的正确使用、多器官功能衰竭有关,与潜伏期长短、病程时间不相关. 结论正确选用呼吸机参数和适应个体耐受个性化是纠正低氧血症的重要手段,早期发现、有效治疗院内真菌感染是减少病死率的重要环节,综合治疗及人文关怀的实效性是终治疗的关键.
作者:韩玉坤;曾珍;周先志;辛绍杰;赵敏;扬永平;李保森;李捍卫;陈菊梅;赵景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调查北京医院住院患者2002年1~8月期间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率、耐药情况和各种基因型的流行分布. 方法采用浓度梯度法对86株大肠埃希菌和132株肺炎克雷伯菌对11种抗菌药物进行低抑菌浓度测定,采用酶抑制剂增强法对产ESBLs菌株作确认试验;等电点测定及PCR扩增对产ESBLs菌初步分型,然后对PCR扩增阳性产物测序,序列分析进一步确定基因型,并做结合实验. 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产ESBLs细菌阳性率分别为18.9%和29.1%, ESBLs菌合计的阳性率为22.9%;ESBLs阳性菌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ESBLs阴性菌;在50株产ESBLs阳性菌株中,TEM型31株(62%)均为TEM-1型;CTX-M型26株(52%),其中CTX-M-14型11株,CTX-M-22型9株,CTX-M-24型 5株,CTX-M-13型1株;SHV型22株,占44%,SHV-1型5株,SHV-12型5株(4株菌被结合实验结果证实含有SHV-12型基因的质粒),SHV-2a型3株(2株菌含有该型基因质粒),2株SHV-2(2)型(2株菌含有该型基因质粒),未分出亚型7株,同时结合实验也证实不含有SHV型基因的质粒. 结论 CTX-M型和SHV型是北京医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流行的基因型.
作者:胡云建;俞云松;张秀珍;陈东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笔者于2003年4~7月,对本站3辆流动采血车的各项空气指标进行监测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杜晓明;陈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引起医院感染常见酵母样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 方法采集2 680份住院患者标本分离培养,分离出酵母样真菌260株,采用科码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CHRO-Magar)培养,API-20CAUX酵母样真菌鉴定试条进行鉴定;念珠菌药敏试条(ATB-Fungus)进行念珠菌药敏试验. 结果 260株酵母样真菌以念珠菌为主,其中白色念珠菌155株(59.6%),热带念珠菌51株(19.6%),克柔念珠菌27株(10.3%),光滑念珠菌11株(4.2%);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AMB)、5-氟胞嘧啶(5-FC)、制霉菌素(NYS)、酮康唑(KTC)、益康唑(ECO)、咪康唑(MTC)、氟康唑(FLC)的耐药率分别为9.0%、5.8%、10.3%、43.0%、40.9%、43.7%、9.0%;热带念珠菌分别为3.9%、9.8%、19.0%、 61.9%、57.1%、61.9%、21.4%;克柔念珠菌为14.8%、14.8%、14.8%、14.8%、25.0%、25.0%、16.6%;光滑念珠菌为0.0、0.0、36.6%、18.1%、36.6%、36.3%、66.6%. 结论目前引起我院患者真菌感染的念珠菌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是热带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这些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制霉菌素较敏感,对酮康唑、益康唑、咪康唑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
作者:刘华;周中华;喻华;颜英俊;王蓉;古义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 病例病例1 男性,32岁,因其患儿住院输液、头罩吸氧进行陪护.小夜班护士消毒病房,打开紫外线灯后即进行其他工作,其间陪护擅自进入病房.大夜班护士接班1 h后方才发现紫外线灯照射而关灯.因期间患儿于有机玻璃头罩下吸氧而免受伤害,其陪护出现头痛、眼部不适,左侧面颊部出现约55 cm大小黑褐色色素斑.即嘱其休息,眼部给予氯霉素眼液点眼,3次/d,并防止日晒.1周后该患者来院时见脸部色素斑颜色略为浅淡.
作者:张克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医院实验室所丢弃的废液和废物大都含有病毒、细菌和有毒有害成分,有的还含有剧毒物、致癌物等.因此,笔者就医院实验室所排废液及废物的管理和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李茂全;李建新;谭树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对甲磺酸加替沙星临床耐受性试验中不良事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评价. 方法通过甲磺酸加替沙星Ⅰ期临床试验观察分析其不良反应. 结果在本次试验中共发现6例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均为轻度一过性、可耐受,未见其他有临床意义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改变,这部分受试者未作任何特殊治疗和处理,停药后1周内全部自行恢复正常. 结论甲磺酸加替沙星是安全性较高的新型广谱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但也要关注其不良反应,如轻度肝功能改变和过敏反应等.
作者:陈宜鸿;方翼;王国栋;王睿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自1897年德国医师费吕格(Flugge C)用实验证明,向创口讲话能造成创口感染;同年,奥地利医师米库利兹-拉德凯(Mikulicz-Readeki J)倡议手术者用口罩将口鼻遮住,以减少外科手术的感染,口罩的历史已有百余年了,但是直至1920年以后,口罩才在相关行业中推广使用 [1].肆虐中国、加拿大等多国的SARS疫情令世人陷入极度的恐慌之中,尤其是在中国大陆及香港等地疫情重之时,无论是在室内抑或室外,放眼望去,皆是佩戴各式各样口罩的人们,景像甚是壮观.但是,究竟在什么情况下佩戴何种口罩才能达到所需的防护效果,人们确知甚少.因此,笔者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略作分析以资借鉴.
作者:石海鸥;王力红;张京利;王桂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口腔厌氧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奥硝唑治疗口腔厌氧菌感染的疗效. 方法采用双盲随机方法选择60例口腔厌氧菌感染患者,其中受试组(奥硝唑)30例和对照组(替硝唑)30例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后作厌氧菌培养,观察临床疗效和厌氧菌清除率,并进行比较. 结果口腔感染厌氧菌与口腔正常厌氧菌种群一致,奥硝唑总有效率83.3%,细菌清除率91.7%;替硝唑总有效率73.3%,细菌清除率88.4%,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P>0.05). 结论奥硝唑用以治疗口腔厌氧菌感染疗效显著,口腔厌氧菌培养应注意标本采样技术规范化.
作者:李从荣;金正江;詹燏;丁俊清;李艳;彭少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三甲医院对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供应室必须有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工作人员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有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观念,现就工作中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刘维;孙艳平;崔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针对本院自2002年9月底开始高压灭菌器的工作性能不太稳定,又因医院房屋空间、承重、设备等因素限制,暂不能更换新的高压灭菌器.为了解此灭菌器继续作为过渡期使用,是否可能导致手术用品灭菌不彻底,影响切口愈合,增加切口液化的发生率,特进行此调查.
作者:赵玉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脑溢血、脑梗死昏迷、呼吸衰竭、气管切开的患者,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医生为了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需要做痰培养检查和药物敏感试验.但上述患者因不能咳嗽、咳嗽反射消失,无法将痰液咯出,需吸引器吸痰,这就给留取痰标本带来了困难.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采用了一次性输液器留取痰标本送检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临床应用满意.
作者:梁兰英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治疗血液肿瘤合并感染的疗效. 方法对289例经临床确诊为血液疾患合并有明确感染的住院患者,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治疗效果根据卫生部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进行评定. 结果 289例患者中痊愈191例(66.1%);显效41例(14.6%);总有效患者为232例(80.7%). 结论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治疗血液肿瘤合并感染的患者,具有疗效快、作用显著之特点.
作者:和培红;魏晓鸣;郭代红;陈超;周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GCS<8分)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神经外科住院时间≥72 h,GCS<8分的204例患者,互合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作为重症颅脑损伤(HCI)感染组,未感染组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与多因素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对30多个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有20种差异呈显著性;在对这20多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分析表明,误吸、抗生素使用种类、雾化吸入、空腹血糖升高、留置胃管为HCI感染因素.结论 HCI感染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但通过加强监护,医院感染是可以控制和减少的.
作者:谢扬;张志宏;李颖 刊期: 2004年第03期